千年仡佬 生生不息

2017-10-18 10:40文丨
遵义 2017年18期
关键词:仡佬族务川朱砂

文丨 孙 莉

千年仡佬 生生不息

文丨 孙 莉

一夜秋雨,窗外阳光明媚,上山的小路铺满了树叶,银杏还未金黄,依然傲立。

山风吹拂,俯瞰务川这块土地,一群群身着盛装的仡佬先民缓缓走来,他们从哪里来?将走向哪里?

沿着时间的轨迹,越来越想接近那些盛世繁华的历史。

千年丹砂

答案从三千多年前的传说开始寻找。

远在商周时期,西南地区濮人(仡佬族的先民)参与了武王伐纣之战,商灭后,濮人以丹砂奉献周王。在务川流传的先民因献朱砂于周王而被封为“宝王”的传说,似乎可以印证。

那一天,风和日丽,一群濮人在深山劈石垦荒,其中有一位父母早逝的年轻人刨出了红石头,觉得好玩就带了回家。收山货的商人听说了此事,急忙赶往年轻人家里,商人详细询问了发现红石头的经过,认定这是朱砂,并将红石头全部买走。

“红石头是朱砂,可以卖钱,是吉祥之物!”一时间,务川境内的濮人纷纷开始开采,发现红石头的年轻人把这珍贵的吉祥之物献给了当时西周的皇帝周武王,武王视为至宝,立刻封年轻人为“宝王”。

随后,朱砂顺洪渡河、经乌江,到长江,开始进入中原,中原的汉人带着中原的文化也由水路进入务川。

据《本草纲目》记载:朱砂,原名丹砂,为本经上品。李时珍谓后人以丹为朱色之名,故称朱砂。众所周知,古代皇帝的批文用朱砂书写,叫“朱批”。据说,朱砂不同于玉石,它握在手心里是温暖的,所以被认为有极强的阳气磁场,大凡道家、佛家开光、辟邪、镇煞时,一定会用朱砂。世人也一直将其当成是开运、祈福的上上极品。

中国历史上,帝王将相们都尊朱砂为神物,企图通过朱砂炼丹追求长生不老,务川是世界上最早的炼丹中心,史书记载,秦朝时,大量术士到这里炼“长生不老丹”,通过炼丹而生成的水银,被认为具有较好的防腐性,在古代中医中被视为外科祛腐生肌、消炎杀毒的良药。

有考古学者认为:务川所产朱砂、水银完全有可能在秦汉时就已进入秦帝国都城咸阳,并成为秦皇陵“百川江河大海”水银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务川仡佬族先民对丹砂的开发利用以及水银冶炼技术的掌握,已在全国遥遥领先,也正是这个兴盛的产业,让务川成为贵州省第一个设置税务机构的县府。

公元1413年,明王朝在务川板场设水银场课税局,专司课税,同时在三坑设巡检司,加强对水银生产地的管理。不难想象,务川当时丹砂开采规模是何等不一般。

据明嘉靖《贵州通志》记载:务川县所属思南府“舟楫往来,商贾鳞集。郡产朱砂、水银、绵蜡皆中州所重者,商人故多趋焉”,由此可见,务川历史上商业曾因丹砂而繁荣兴盛。

祭天朝祖

风风雨雨上千年,因丹砂而兴起的务川仡佬族人,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令人叹为观止的丹砂文化和民族文化。

洪渡河上涛声依旧,巨大的石崖水天相接,被誉为“仡佬之源”的九天母石岿然屹立。

每年清明之际,全国各地的仡佬族后裔们手捧自己居住地的黄土,相聚这里,举行盛大的祭天朝祖大典。

相传远古时代,天有九重,每一重都有一个天主,九天天主派他的长子潜祖下界封为“濮王”,在洪洞河畔繁衍生息,“濮王”成了仡佬人的祖先,这里也就成为仡佬人祭天朝祖的圣地。

仡佬族相信万物有灵和灵魂不灭,天地山川、风云雷雨、日月星辰、金石草木等皆有灵性,在日常生活中,仡佬族这种“万物有灵”的信仰更是随处可见:上山敬山神、饮水敬龙神、行路敬土地神、在家要敬祖先。

对神和祖先的敬畏,成就了仡佬族人对生命生存的理解。

丹砂带来经济的繁荣,也带来了外族对财富的掠夺,上千年的艰难跋涉,仡佬族由强盛逐渐走向隐没,并在高山峡谷的生存中,形成了仡佬族人独特的智慧和观念:以“和合”为核心,寻求与天地的“和合”、与自然的“和合”、与各民族同胞的“和合”,寻找生命的“和合”、身心的“和合”。

延伸阅读

洪渡河

洪渡河系乌江一级支流,发源于湄潭县西河乡,流经正安、凤冈、务川、德江、沿河等县,在沿河县洪渡镇汇入乌江。干流全长205公里,积水面积3739平方公里。洪渡河经凤冈县冉渡滩在务川丰乐镇新田村大滩口入境,流经务川丰乐、都濡、大坪、柏村、蕉坝、红丝等乡镇,在红丝乡两河口出境。境内干流全长125公里,流域积水面积2150平方公里,占洪渡河全流域的58%。

洪渡河沿岸水文景观种类较多,湖泊、河流、泉眼、瀑布,星罗棋布;森林覆盖率较高,植被类型极为丰富,草坡草地、森林草地、灌丛草地,类型丰富,特别是草原,在众多草原中类型所独有。

洪渡河畔的核心区九天母石,是世界仡佬之源和仡佬族同胞祭天朝祖的圣地;龙潭千年仡佬古寨,是世界仡佬和丹砂文化中心;丹砂圣水(湖),是仡佬源头的高原平湖;大坪汉代墓葬群被列为全国第七批文物保护单位。景区曾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中国民族传统特色古村落、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贵州省最具魅力民族村寨、贵州省20个重点保护民族村寨等名片;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洪渡河孕育的良好自然生态环境,为务川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

在仡佬族人祭天朝祖的活动中,除了缅怀先祖,敬天法地的仪式外,一些民间活动也颇有意思:“惊险叠现•扣人心弦”的空中绝活“高台舞狮”,用雄狮体现出民族的神勇;仡佬傩戏,神秘古朴,驱魔辟邪,祈福纳祥,至今仍在上演,这一代代相传的不仅是仪式,而是那一份虔诚的心态;民间娱乐的纸牌“务川大贰”,更是讲究“天地人和”,意表“天人合一”,“顺应天理”,“浑然天成”。

九天母石景区(彭庆模/摄)

每年秋季的吃新节,是务川仡佬族人最热闹的日子,家家户户邀约一起,庆贺丰收,敬祭天地。民间美食三幺台,便是仡佬族人待客的最高食俗礼仪,意为接风洗尘、四方团圆、八方醉酒,尽显古道衷肠,让人感受生生不息、和合共存的仡佬世界。

只有走进这里,才能领略这片土地的美丽与温情,才能体会仡佬人随处可见的幸福和快乐。

感受龙潭

距离九天母石大约两公里的地方,便是因丹砂贸易而兴起的龙潭古寨,古寨距今已有700年历史。据说这里是仡佬族的发源地,是全国唯一的仡佬族文化保护建设村寨,也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仡佬寨子。寨内石板铺路,石巷相连,幽深古朴,整个布局极具特色。

驻足这里,感受历史遗存与自然相融的深厚底蕴,倾听每一块石头渗透出的文化气息。

古寨内有众多的遗址故居,清晰地展现了这个村寨的古老之美,丹堡是最典型的代表。丹堡位于中寨与后寨的结合部,进入复杂严密的朝门,里面是一个宽大的庭院,四周用石头砌成高高的院墙,院墙的四方还有用来防御的瞭望台和掩体,并配有枪眼。

据务川本土仡佬文化研究专家邹愿松介绍,院子最早的主人是做朱砂生意的,曾是龙潭的富商,房子始建于清代。房屋及门窗大多涂上朱砂,“丹堡”由此得名。“丹堡”的门上,有一个兼具装饰和实用价值的“猫眼”,这独具匠心的作品,恰恰体现出仡佬族人高度的创造性和独特的生存轨迹。

在龙潭的古石巷中穿行,脚踩着留有古化石的祥云石板,仿佛触摸到先人的文化体温和文明力度。这里干净整洁,民风淳朴敦厚,路上偶遇的村民,会亲切地与你微笑,眼神里没有回避和拒绝,这大概是仡佬族人源自祖先的自信。

这种自信,源于一个人的英勇。他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杀虎救父,冒死救师,以身救主的“三忠三烈”勇士申祐。

申祐,字天锡。仡佬族人。公元1425年生于今天的太坪乡龙潭村,十六岁时,因当时明王朝尚未在贵州开科取士,申祐便前往云南昆明参加乡试,一试即中,成了当地大名鼎鼎小举人。后进入京城国子监求学深造,拜在国子监祭酒李时勉名下,深受这个“性刚鲠,慨然以天下为己任”的正派官员李时勉的影响。申祐19岁考中进士,官拜四川道监察御史,虽然年纪轻轻,但为人刚正不阿,敢于弹劾,成了当时较为出名的省部级“纪委书记”。

公元1449年,瓦刺军大举入侵,明英宗在权宦王振挟持下“御驾亲征”。申祐以御史身份,奉诏从征。明军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县境)被瓦刺军围击,走投无路。在这危急关头,申祐为保皇上安全,穿龙衣,乘辇出征诱敌。瓦刺军认为是英宗出逃,紧追不舍,申祐遇害殉难,年仅24岁,史称“土木堡之变”。

申祐短暂的一生践行了“忠、孝、义”的仡佬族灵魂。后来的嘉靖皇帝被申祐尽忠报国的义举所折服,又恰逢朝廷正在主持编写《明伦大典》,推崇礼制。为国捐躯八十年后,申祐得到朝廷赐谥“忠节”,并于嘉靖十年,由巡按御史郭弘化令思南府、务川县分别立祠以祀之,祠名“申忠节公祠”。

那一日,申祐忠魂终归故里!

抚摸岁月的沧桑,仡佬文明在一个新的时代被升华。

2016年9月26日,务川上上下下张灯结彩,喜气洋洋,格外热闹。这天,第六届遵义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在此地召开。众多宾客相约务川,感受浓郁的仡佬民族风情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美丽的自然风光。

务川的大门打开,千年古道,万丈东风,凝聚成今天仡佬人对未来的向往。

天地护祐,务川向前,祈福!祝愿!

龙潭古寨(胡博/摄)

猜你喜欢
仡佬族务川朱砂
衡南朱砂坳为何再也不出朱砂了
传统回归之仡佬族“哭姊妹”婚俗研究
少数民族音乐
朱砂记
贵州:航拍务川七柱山宛如巨大手掌
“骑在羊背上的务川”
丹砂
浅析贵州务川方言音系
武陵山区仡佬族传统体育的流变发展研究
留取“丹”心照汗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