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万公里的背后
——记省委老干部局驻复兴镇大桥村第一书记杨文奇

2017-10-18 10:40文丨彭
遵义 2017年18期
关键词:大桥贫困户攻坚

文丨彭 剑

四万公里的背后
——记省委老干部局驻复兴镇大桥村第一书记杨文奇

文丨彭 剑

杨文奇(右一)深入到村民家中,给他们宣传各种政策和法规

在湄潭县复兴镇大桥村,村民都知道从省城来了一位第一书记叫杨文奇,有什么事找他准靠谱。他在这里不到两年的时间,把私车当公车,跑出了4万多公里。而他这辆6年的轿车,在他未到这里驻村的4年多时间,也才跑4万多公里。

这4万多公里换来了近1000万元的省级财政资金注入该村,换来了空白区域皆发展产业,贫困户皆进入合作社”,换来了群众的信任……

调动一切因素参与脱贫攻坚

2016年4月,刚到大桥村的杨文奇通过调研了解到,该村全村656户2541人,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74户458人,贫困面积20%,是省级二类贫困村。致贫的主要原因是:产业组织化程度低,均靠单打独斗、只见收成不见效益;村集体经济没有“造血”功能,基层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不强。

在广泛开群众会和多方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杨文奇和村支两委先后制定了《大桥村“两学一做”实施方案》《脱贫攻坚青年服务方案》《一户一策脱贫方案》,重新修订了《大桥村产业发展规划》,调动一切因素参与脱贫攻坚。

为了让支部在产业发展中起带头作用,他制定实施了《党员干部挂帮产业基地制度》,要求挂帮党员每月至少深入基地一次,推动基地与贫困户有效关联;向基地农户宣传政策,帮助基地用好用足惠农政策。

送温暖“勿以善小而不为”

方山组6岁儿童刘杨,父亲弃家出走音信杳无,母亲是智障、哑巴且患小儿麻痹症。小刘杨长期与不能言语的母亲生活,性格孤僻,杨文奇除现金、衣物外,特地送她一台学习机,提高语言能力。在2016年“六一”儿童节,杨文奇没有回贵阳陪自己5岁的女儿,却陪刘杨度过了一个儿童节。

2016年9月,刘杨该上小学了,但没有户口,杨文奇开始着手解决,可是她父母结婚证、准生证什么也没有。有人劝杨文奇说,不用跑了,难道能够平空“造”一个户口?杨文奇不放弃,多次到县有关部门

全村空白处实现皆有产业

“为了上好一节党课,杨书记花了两天时间写稿子,党员们听了这节课很受启发。”同在这里驻村的县审计局干部罗欢说。针对干部群众思想保守的情况,一年来杨文奇召开群众会23次,上党课5次,与村干部谈心20多次,如今大桥村谈发展、话发展、谋发展逐渐成了常态。2016年底大桥村贷款余额达到8923600元,比2015年的4780700元增加一倍;2017年初的茶叶培训班,来了120多人,把村委会走道都挤满了,而以前开群众会一般只有10来个参加。

针对大桥村大部分青年人、致富能手在外学习和务工的情况,杨文奇建立了QQ群和微信群,并开展了“我为大桥脱贫攻坚献一策”等活动,宣传大桥村的发展变化,动员青年回乡发展。年底,在这些青年人中,发展了2名入党积极分子、吸收2奔走,最终找到办法,为母女两做“亲子鉴定”通过司法途径解决户口问题。湄潭县医院没有亲子鉴定资格和设施,杨文奇就自掏腰包,请县医院采血后邮寄至“江苏省宿迁市子渊司法鉴定中心”进行鉴定,最终在公安部门的帮助下解决了刘杨的户口问题。如今,小刘杨和其他一年级学生一样,可以享受学校营养午餐,性格变得开朗爱笑,见到杨文奇就大声喊“伯伯”,邻居们说这孩子过去不大说话,现在变化可大了。

2016年暑假,杨文奇帮助大桥村10名优秀留守儿童,来到贵阳参加全省青少年夏令营,开阔了眼界,触动很大;2017年4月,杨文奇了解到复兴中学课桌椅破旧,影响教学,他马上与省关工委联系,争取五万元资金,帮助更新了330套标准化课桌椅;一年来,联系省委老干部局为大桥村困难群众送去帮扶金、助学金3万多元。

老党员舒青贤瘫痪在床,家属希望有一把轮椅。杨文奇多次到县有关部门沟通。领了轮椅,又亲自送到老党员的床头。有人说油钱都比轮椅贵,杨文奇则认为干群关系就在点滴之间,给群众送温暖须“勿以善小而不为”。送出轮椅的湄潭县残联理事长肖多贤同志说:“一个驻村干部自驾车多次在县村之间往返奔波,为素不相识的老党员办实事、解难事,值得我们学习。”名青年到村委会工作。

针对产业组织化不强的情况,杨文奇重点做致富带头人的工作,让他们回乡组织大家发展,如银盘山养殖场负责人张明江,原来在湄潭做建筑,现在回乡联合30户贫困户注册了“银盘山养殖合作社”,发展土鸡30000只,年产值达300万元。

2017年,大桥村新增茶叶、油茶、辣椒、花椒、玄参等产业1500亩,涌现出3家合作社,基本实现了“全村空白处皆有产业,贫困户皆就近加入合作社”。

争取近千万省级资金注入

在大桥各项产业初具规模,组织化明显提高后,杨文奇开始考虑发展集体经济的问题。为了选准产业,选对运作方式,从去年8月开始,他带着村委会和镇农技服务中心干部,先后到务川、凤冈等4个县,分别拜访县有关部门、花椒种植大户,参观基地多处。今年初,听说道真自治县一个九叶青花椒基地做得很成功,他们马上赶路,由于路况差、太偏远,凌晨三点钟还驰行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路上。

选定九叶青花椒项目后,杨文奇又努力争取到省财政厅20万元的支农资金,亲自到县里注册了“益桥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创新地采取“村支部+贫困户+合作社+项目+企业”的形式运作,即近百户农民以土地入社,村集体以财政投入的20万元占有28%的股份,成为集体经济一个“造血组织”,预 计每年为村集体增收20万元。

2016年,大桥村被列为“创建县级脱贫攻坚示范村”。杨文奇借此机遇,上下协调,多方争取,共争取到基础设施建设资金850万元。其中,争取到省水利厅680万元,对湄江河大桥村段进行整治,未来的湄江河大桥村段将成为复兴镇的“外滩”;修建沟渠5条,涉及资金100万元;茶青市场一座,涉及资金15万元;争取到党员活动阵地建设资金10万元。

由于经常奔走在山区的道路上,杨文奇的这辆车平均每季度都需要花费一两千元检修一次,至于外观他已经无暇顾及了。有人问他这样做值不值?自诩为“放牛娃”的他回答说,只要村里的群众切切实实得到更多实惠,能够改变贫困落后的面貌,我就认为值!

猜你喜欢
大桥贫困户攻坚
一图看懂藏木大桥
不能让老区一个贫困户掉队
既要继续攻坚 也要防止返贫
致富闯路人带领贫困户“熬”出幸福
数鸭子
『贫困户』过年
脱贫攻坚应及时清理“淤堵点”
贫困户 脱贫靠产业
上天入地——港珠澳大桥
自杀的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