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站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与对策

2017-10-19 12:09河南省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457000樊新艳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血源性锐器病原体

河南省濮阳市红十字中心血站(457000)樊新艳

血源性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最为常见的一种职业危害[1]。本文对我站2015年1月~12月期间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我站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与对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站2015年1月~12月期间血源性职业暴露情况进行分析,共31例。

1.2 方法 收集我站感控科记录的血源性职业暴露登记表记录的信息,包括血站各类人员职业暴露构成比、暴露环节构成情况、锐器伤的操作环节等情况进行分析。

1.3 防护对策 ①提高安全意识,规范安全管理。加强日常职业安全教育,提高工作人员对医疗环境中职业暴露风险的认识,并进一步强化站内相关管理规范,定期进行检查考核,同时强化职业防护。②加强技能培训,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定期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加强业务知识的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规范各项工作的操作,尤其强调锐器使用的安全操作。③建立职业暴露档案,完善报告流程。接到报告后,立即指导医务人员正确处理伤口,针对不同职业暴露源,及时进行血清学病毒抗原、抗体检测,指导后续治疗,并跟踪随访,以减轻职业暴露对工作人员的危害[2]。

1.4 统计学分析 将收集的资料整理后,采用Excel 2007工作表建立数据库,并进行逻辑检错和严格筛查,并计算构成比,用百分率(%)表示。

2 结果

2.1 职业分布及暴露地点 ①职业分布:采血人员18例(58.06%),检验师5例(16.12%),实习生4例(12.91%),清洁工人4例(12.91%)。结果显示,采血人员的血源性职业暴露构成比例最多,其次是检验师。②暴露地点:采血处25例(80.64%),医用垃圾存放处3例(9.68%),其他3例(9.68%)。结果显示,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地点主要发生在采血处和医用垃圾存放处。

2.2 暴露环节构成情况 暴露方式:针刺伤21例(67.74%),锐器划伤3例(9.67%),污染眼结膜3例(9.67%),锐器切割伤4例(12.91%)。其中,锐器伤高达77.42%。职业暴露的病原体:乙型病毒性肝炎25例(80.64%),梅毒4例(12.91%),丙肝2例(6.45%)。其中,以乙型病毒性肝炎病原体居多。

2.3 锐器伤的操作环节 31例锐器伤的操作环节中,发生在工作人员操作中20例(45.5%),操作后整理用物时7例(22.58%),处理废弃物时4例(12.91%),详见附表。

3 讨论

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①职业分布及暴露地点 从事采血与检验操作的工作人员是发生血源性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分析主要与有创操作集中程度有关。手术室和病房是职业暴露的高危场所,因为手术室及病房均是治疗的主要场所,工作人员接触血液、体液、分泌物、污染物及医疗废弃物的机会较多。②暴露环节构成及锐器操作环节分析,乙肝病毒(HBV)是导致工作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病原体。据报道被HBV污染的锐器刺伤后,感染率为6.0%~30.0%。锐器伤是我站血源性职业暴露的主要途径。分析是由于工作繁忙、防护不当、锐器放置不当或二次分拣时,极易被裸露的针头、缝合针刺伤。

附表 导致锐器伤发生的操作环节构成情况

综上所述,通过分析血源性职业暴露主要危险因素后,需通过加强工作人员安全风险意识、规范各项操作流程,并建立职业暴露档案等措施,以更为合理地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保证工作人员的安全。

猜你喜欢
血源性锐器病原体
移动式可伸缩锐器盒放置架的设计及应用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西部地区某三甲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病原体职业暴露的调查分析
伊犁地区蝴蝶兰软腐病病原体的分离与鉴定
病原体与抗生素的发现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小儿股骨颈血源性骨髓炎误诊1例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