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肠内营养支持疗法在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治疗中的应用

2017-10-19 12:09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471000陆姗姗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颅脑出院入院

河南省洛阳市解放军第150中心医院(471000)陆姗姗

重型颅脑损伤是临床中较为常见的一种急危重症,患者机体往往处于应激状态,若不合理规范地给予营养支持治疗,极易导致患者出现负氮平衡或免疫力下降等症状,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现为对比分析早期与延迟性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本研究收集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

1 资料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收集2015年2月~2016年11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5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男女比例为34∶19,年龄22~56岁,平均(38.40±2.07)年。患者均在受伤后12小时内入院治疗,经CT等影像学检查,并结合病史和症状确诊,格拉斯哥昏迷评价(GCS)<9分,无严重肝肾脏器疾病或其他高血压、冠心病等慢性病。按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机不同将上述患者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组间基本资料及病情无显著性差异(P>0.05)。

附表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s)

附表 两组患者相关观察指标(±s)

注:与入院时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ALB (g/L) PAB (mg/L) GCS (分)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 入院时 出院时实验组 27 27.40±1.71 37.93±3.57ab 52.75±3.86 68.53±2.38ab 5.68±0.74 13.06±1.82ab对照组 26 28.21±1.64 30.35±1.12 54.12±4.39 57.79±2.06 5.80±0.39 9.12±0.64a

1.2 方法 实验组采取早期肠内营养支持,于患者颅脑损伤术后第1~2天经鼻饲管输注250ml生理盐水,根据病情指导患者取半卧位,若患者未诉胃肠道或其他不适症状,则于第2天输注50%短肽型肠内营养液500ml,从低剂量持续输注开始,逐渐加量并使用全浓度整蛋白,1200ml/日。平时嘱患者在床上多翻身,如果病情允许,鼓励患者积极下床活动。对照组采取延迟性肠内营养支持,先在患者术后第2天予以肠外营养,待患者出现肠鸣音(一般在创伤后5~7天)时转为肠内营养支持,操作步骤与实验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出院时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B)、GCS评分变化情况,其中GCS总分3~15分,15分为意识正常,12~14分则为轻度意识障碍,在9~11分之间则为中度,<9分则为处于昏迷状态[1]。

1.4 统计学处理 选用SPSS22.0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经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在ALB、PAB、GCS方面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院时,实验组ALB、PAB、GCS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附表。

3 讨论

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通常会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紊乱、免疫功能障碍等现象,进而导致机体发生一系列的病理反应,使病情进一步恶化,继发各种并发症。相关研究报道[2],肠内营养支持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足够的蛋白质、热量,对改善患者营养不良、增强机体免疫力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目前临床上对于肠内营养支持的治疗时机仍存在争议,其不同治疗时机对患者预后的影响也不尽相同。本文为观察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预后的影响,特收集5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血清ALB、PAB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实验组GCS评分为(13.06±1.82)分,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丁学敏等人[3]的研究报道基本一致,提示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其创伤后负氮平衡状态,同时还可有效减轻患者创伤后的昏迷程度。

综上所述,与延迟性肠内营养相比,早期肠内营养支持能够显著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及其预后,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营养支持方式。

猜你喜欢
颅脑出院入院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住院医师入院教育实践与效果探索
54例COVID-19患者出院1个月后复诊结果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一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出院患者的疗效观察
老年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脑室内颅内压监测在老年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第五回 痊愈出院
302例军人伤病员出院跟踪随访的报告
Current pre-hospital traumatic brain injury management in China
重型颅脑损伤并发应激性溃疡的预防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