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中的疗效分析

2017-10-19 12:09河南省太康县康复医院461400李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河南省太康县康复医院(461400)李新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多发于老年人,但由于治疗中部分药物的单独使用会使患者出现并发症,从而使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的联合应用日益引起了研究学者的广泛关注[1]。为此,本研究选取了106例TIA患者,针对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106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3例,研究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为41岁~75岁,平均年龄(53.44±10.36)岁。对照组男27例,女26例,年龄为40岁~73岁,平均年龄(52.86±11.1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n(%)]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行常规的检查,包括凝血功能、血糖、血脂以及头颅CT等,对照组口服氯吡格雷进行治疗,首日用量为300mg/次,次日后75mg/次,1次/d,均于睡前服用。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20mg/d。同时,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给予其具有针对性的症状治疗,如降血压以及降血糖等。

1.3 疗效判定 其疗效判定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控制情况进行评价:①显效:治疗3d内,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有效的控制,生命体征恢复正常;②有效:治疗5d内,患者的症状得到了控制,且生命体征基本恢复正常;③无效:治疗超过7d,患者的临床症状仍未得到改善,甚至加剧。总有效=(显效+有效)/(显效+有效+无效)×100%。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使用SPSS19.0计算处理,对其统计的资料采用(%)表示,使用(x2)进行数据检测校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患者共50例,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内的治疗总有效患者共42例,总有效率为79.2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

2.2 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比较 调查发现,研究组TIA复发1例,消化道出血2例,并发症发生率5.66%;对照组TIA复发3例,消化道出血5例,脑梗死2例,并发症发生率18.87%,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3 讨论

TIA主要是指患者由于颈动脉或椎-基底动脉系统出现了短暂性的血液供应不足,使其出现了局灶性大脑缺血,并造成了突发性、短暂性的神经功能障碍,发作的时间通常5~10min,且会在30min内完全恢复[2]。TIA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部分研究学者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及微栓塞都对TIA的发病产生一定的影响。氯吡格雷作为一种被广泛应用于TIA临床治疗中的药物,其可以实现对血小板聚集的有效抑制,但是需要长期服用才可发挥出较好的治疗效果。阿托伐他汀作为一种降脂药物,其将减少机体体内的胆固醇合成以及斑块内的脂质沉积。部分研究学者发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将实现对TIA疾病的有效治疗,降低TIA的复发风险,并为患者的身体健康恢复带来了积极的影响。

本研究结果表明,研究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4.34%,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9.25%,研究组的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66%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7%。综上所述,阿托伐他汀联合氯吡格雷可以有效实现对短暂性脑缺血的治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宜在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和推广。

猜你喜欢
短暂性氯吡脑缺血
胆绿素改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大黄总蒽醌提取物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颈内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疗效观察
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48例临床效果观察
原花青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肠道功能的保护作用
细胞外组蛋白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关系的初探
尤瑞克林联合法舒地尔治疗高危性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近期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