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腔气囊尿管与造口袋行负压吸引在ICU大便失禁患者皮肤护理中的应用对照研究

2017-10-19 12:09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00陈颖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双腔尿管肛周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510000)陈颖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病人由于病情危重,常因神经功能紊乱或由于长期应用大量广谱抗生素,容易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在重症感染、颅脑外伤等应激状态下,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容易受损,从而使得大便失禁发生率高。因此,通过查阅文献,对我院2016年6月~2016年12月ICU收治的35例大便失禁病人采用18号双腔气囊尿管接负压吸引装置持续低负压吸引法,并与采取造口袋持续低负压吸引法的30例大便失禁病人进行对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的大便失禁患者65例。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5例,其中男20例,女15例。年龄35~79岁,中位年龄42岁。对照组30例,其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37~65岁,中位年龄46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附表 两组患者引流效果比较

1.2 方法

1.2.1 实验组:取出18号双腔气囊导尿管,充气检查气囊,确保无破损后放松气囊,将双腔气囊尿管前端侧孔放大并多剪两个侧孔,以便于引流;带手套用石蜡油润滑尿管前端;患者取侧卧位或仰卧位,暴露肛门,将尿管自肛门插入20~25cm,到达乙状结肠;用注射器从气囊管注入20~30ml生理盐水,轻拉管道有阻力感表明气囊已卡在肛门括约肌上方即可,生理盐水的量以使尿管不脱出且无大便溢出为宜,用气囊测压充气仪监测压力,压力范围以70~80cmH2O为宜;将尿管与负压吸引装置相连接,持续使用40~80mmHg的低负压吸出肠道内稀便;用胶布将尿管蝶形交叉后固定于大腿内侧。置管后会阴及肛周皮肤每天用温水洗净后,涂上赛肤润及造口粉保护,当大便由稀变稠时即可拔管,对长期应用双腔气囊尿管引流者,每两周用肛镜检查1次,观察直肠黏膜有无损伤出血。

1.2.2 对照组:患者取侧卧位,清洁肛周撕开造口袋底板粘贴纸,用手撑开肛周皮肤皱褶,将造口袋向外对折,造口袋中央孔径对准肛门,贴上造口袋,并由内向外抚平造口底板,使之与皮肤粘合更紧密;将吸引管连接负压吸引装置,持续使用40~80mmHg的低负压吸出肠道内稀便。

1.3 临床观察指标 ①观察和评估引流效果:引流顺畅、大便溢出。②观察肛周皮肤反应:皮肤潮红、皮疹、溃烂、感染、直肠黏膜状况。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Z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引流效果对比实验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见附表)。

3 讨论

本研究显示,实验组采用双腔气囊尿管低负压吸引法引流效果及保护肛周皮肤的效果更佳。双腔气囊尿管插入深度为20~25cm,前端开口于乙状结肠,在稀便溢出之前通过负压作用将乙状结肠内和直肠的稀便快速吸引入负压瓶内。另一方面,气囊不仅起内固定作用,还能有效地阻拦稀便,有利于引流。相比之下,对照组引流效果较差,且皮肤损伤发生率较高。因此,对ICU大便失禁患者采用双腔气囊尿管低负压吸引法能有效防止大便与肛周皮肤接触,保持肛周皮肤干洁,并能有效避免造口袋对肛周皮肤的压力性作用以及因频繁更换造口袋引起的肛周皮肤损伤,有效地减少了皮肤并发症的发生,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因此,18号双腔气囊尿管低负压吸引法适用于ICU大便失禁患者的肛周皮肤护理,值得各级医院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双腔尿管肛周
中西医联合治疗慢性肛周湿疹1例
PKEP术后短期留置尿管的可行性分析
羊双腔吸虫病的临床特征、诊断与防治措施
双腔中心静脉导管冲封管连接器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介绍1种预防留置尿管堵塞的方法
剖宫产术后患者拔除尿管时机的探讨
肛周子宫内膜异位症60例治疗探讨
艾滋病合并结核性肛周脓肿1例
双腔管插入操作者手卫生依从性护理干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肛周化脓性汗腺炎2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