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风险管理应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中的价值评价

2017-10-19 12:09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457000文海燕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8期
关键词:监护病房儿科

河南省濮阳市妇幼保健院(457000)文海燕

风险管理是指医院对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针对存在的风险因素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提高安全系数的一种科学管理方法[1]。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都是经过抢救或大手术的危重患者,由于儿童的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病情会随时发生变化,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必须具备较强应变能力,能及时发现护理风险并有预见性的做出防范,提高护理质量[2]。本文将110例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分析实施风险管理后患儿家长的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率,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6月~2016年12月在我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住院的110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5例,观察组55例,观察组:男性24例,女性31例;患儿年龄4~11岁,平均(7.5±3.2)岁;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9例;年龄3~10岁,平均(6.5±3.8)岁;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

1.2.1 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 护理部组织成立护理风险管理小组,由儿科护士长担任组长,再将护理工作分为消毒隔离组、护理文书监督小组、仪器维护小组等。各个小组的组长与护士长共同制定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工作的具体职责,整理分析往年发生的风险事件,制定出预防措施。每周对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风险进行检查一次,找出护理过程中的缺点,及时提出对策,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

1.2.2 护理风险识别 重症监护病房的患儿病情较严重,表达能力差,所以护理人员对风险的识别和评估能力非常重要,经过风险意识的宣传和强化后,护理人员可以在注射高危药物和使用抢救仪器时细致的观察患儿的反应,评估出风险程度,有预见性的做好准备工作。

1.2.3 护理风险预防 ①加强护理人员的风险教育:护理部根据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的特殊性,加强有关风险管理的知识培训,每周学习一次相关的法律知识、抢救仪器的熟练操作、与患儿者沟通的技巧,让护理人员从内心建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同时对护理过程中容易引起风险事件的环节进行提醒,并制定出预防的措施。②提高护理能力:经过定期的培训,让护理人员在护理流程和操作方面的技能更熟练,掌握不同类型患儿护理的重点,如观察患儿臀部是否红肿、连接管是否脱落等。同时定期检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的设备和药品,检查抢救仪器是否正常运行,清点抢救药品,抢救结束后要及时把用过的药品备齐,避免再次抢救时出现慌乱的局面。③护理文书的管理:完整规范的护理记录与护理文书对护理人员的自我保护有重要意义,对患儿做的每一项检查、用药以及手术治疗的时间和效果都要完整、真实的记录下来,它是患儿得到有效治疗和护理的证据,如果在抢救过程中没来得及记录的,抢救结束后一定让医生补写医嘱,要确保医嘱护理记录是一致的。④加强护患沟通: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内的患儿由于本身的病情比较严重,家长面对这种隔离式的护理会紧张,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加强对患儿家长的心理疏导,让家长了解孩子的病情与治疗方案,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同时也可以避免沟通不良导致纠纷。

附表1 两组患儿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s)分

附表1 两组患儿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护理质量(分) 家长满意度(%)实施前 实施后 实施前 实施后观察组 55 88.34±3.41 97.21±3.26 92.36±4.35 97.56±4.39对照组 55 88.45±4.36 93.17±5.47 91.15±3.54 93.47±3.38 t-0.417 3.219 1.097 5.048 P->0.05 <0.05 >0.05 <0.05

附表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1.3 观察指标 ①两组患儿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护理质量包括应急能力、沟通能力、专科护理、护理书写、操作过程等,每项100分,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高。采用我院自行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对患儿家长进行调查,分为非常满意(>90分)、满意(80~90分)、不满意(<80分),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调查人数。②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在实施风险管理前,两组在护理质量评分与家长满意度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护理质量评分与家长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附表1。

2.2 两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为7.27%,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3.6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附表2。

3 讨论

在儿科重症监护并接受治疗的都是经过抢救或病情复杂的患儿,有些甚至是昏迷患儿,除了监护仪器外,身上还会有引流管以及导尿管等,这就对护理人员的专业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增加了护理管理的难度。此外,近年来患儿家长的法律意识逐渐加强,对医患人员的要求也更高,因此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是一个高风险的科室,需要加强风险管理。

我院将风险管理运用于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护理管理中,成立管理组和各级小组,通过培训后,提高了护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和法律意识,同时也增强了护理人员的风险管理意识,比如为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及时检查和清洗引流管道,避免引起管道滑脱或交叉感染。本研究显示,实施风险管理后,观察组患儿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护理质量有所提高,获得了患儿家长的好评。

综上所述,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实施风险管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风险意识与护理能力,从而减少了护理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

猜你喜欢
监护病房儿科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更正
整建制接管改造COVID-19重症监护病房的实践与探讨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儿科常见病,贴敷更有效
圆梦儿科大联合
带养之实能否换来监护之名?
儿科医联体的共赢思路
李发枝教授治疗儿科疑难杂症验案4则
CCU病房医院感染的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