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7-10-21 08:05叶思敏
林业调查规划 2017年4期
关键词:古树名泉州市古树

叶思敏

(泉州市林业局,福建 泉州 362000)

泉州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及保护对策

叶思敏

(泉州市林业局,福建 泉州 362000)

根据2008—2015年古树名木普查结果统计,福建省泉州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共有 6 313 株,其中散生古树 3 512 株,古树群99个共 2 801 株,分属50科93属127种。对资源较为丰富,榕树、米储、荔枝等优势树种比重大、分布不均、文化气息浓厚等古树名木现状特点进行阐述。分析保护及管理取得的成效及仍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展动态监测,提高保护管理科技含量,加强保护性利用,继续做好宣传工作,加大资金投入等保护及管理对策。

古树名木;资源现状;保护成效;保护管理对策;泉州市

古树名木是林木资源中的瑰宝,是自然界和祖先留下的珍贵遗产,是维系乡情、乡愁的重要纽带,也是社会发展、历史变迁、气候条件、地理环境变化的直接见证者[1],被人们称为“活文化”、“活化石”,蕴藏着丰富的政治、历史、人文资源,具有重要的科学、文化、经济价值。近年来,福建省泉州市陆续开展了中心城区古树名木复查和古树名木挂牌保护试点工作,全面完成新一轮古树名木的普查工作,为进一步实施好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1 古树名木现状及特点

1.1 古树名木种类数量与分布

根据《福建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和《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数据信息(截至2016年12月31日),整理得出全市古树名木分树种统计情况(表1)和古树名木分布情况(表2):

表1 泉州市古树名木分树种统计

续表

续表

续表

1.2 古树名木现状特点

1.2.1 资源较为丰富

泉州市登记在册的古树名木有 6 313 株,其中散生古树 3 512 株,古树群99个共 2 801 株,分属50科93属127种。按照我国古树分级标准,全市国家一、二、三级古树株数分别为228株、567株、5 428 株,分别占总数的3.66%、9.11%、87.23%。本次普查比2001—2003年第二次普查新发现酢浆草科、大风子科、杜英科、橄榄科、夹竹桃科、交让木科、蓝果树科、楝科、清风藤科、山龙眼科、石榴科、使君子科、杨柳科、杨梅科、芸香科、茄科、南洋杉科共17科39属67种古树名木,很多种类属于较为罕见树种。

1.2.2 优势种比重大

泉州市古树名木以榕树最多,为1 330株;其次分别为米槠、荔枝、柳杉、马尾松、甜槠、樟树(香樟)、南方红豆杉、枫香(枫树)、罗浮锥(罗浮栲),前10倍古树名木数量共计 4 967 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数量的78.68%;剩余的118种古树名木仅占21.32%。此外,全市共有28科39属42种古树名木仅存独株,占全市古树名木种类的32.81%,它们每一株都非常宝贵,必须给予更多的关注和保护。

1.2.3 分布不均

泉州市各县(市、区)均有古树名木分布,但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分布在德化、安溪、永春3地,共 4 791 株,占全市古树名木总数的75.89%;石狮、台商、惠安3地则分布较少,共202株,仅占3.20%。其中,德化的古树名木最多,有 3 110 株,占49.26%;石狮的古树名木最少,有35株,仅占0.55%;赤水镇则是全市古树名木最多的乡镇,有1 256株,占19.90%。

表2 泉州市古树名木资源及分级分布

1.2.4 文化气息浓厚

泉州历史文化积淀丰厚,市域内古树名木众多,为历史文化名城增色不少。泉州开元寺的古桑树是中国现存最古老的千年桑树;德化县美湖乡小湖村的樟树王,永春县蓬壶镇观山村的圆柏王,德化县浔中镇凤洋村的竹柏王,洛江区马甲镇潘内村的黄连木王,先后荣膺“福建树王”称号。全市现有千年以上古树24株,其中,德化拥有10株,占全市总数的41.67%,安溪、永春各有4株,中心城区、晋江、南安、惠安、泉港等地也有分布。它们历经沧桑,闻名遐迩,是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之一。许多古树名木与先辈的迁徙、宗族的传承、景区兴荣、当地习俗息息相关,流传着动人的故事和美丽的传说,变成了神树、风水树,是泉州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弥足珍贵。

2 保护成效及存在问题

2.1 本底基本清楚,但仍有遗漏

泉州市根据全省统一部署,分别于1996—1997年、2001—2003年、2008—2015年先后开展了3次古树名木普查,基本查清了本底,完成了登记、建档和挂牌保护工作,并在《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信息化管理系统》和《福建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中建立了电子档案。但在日常工作中,屡有发现一些没有被登记建档的古树名木,如洛江区马甲镇潘内村的黄连木古树,虽生长在镇区附近的村庄中,却未被登记,在2015年因当地村民咨询才得以上报参评全省树王,最终荣膺福建省黄连木王。特别是一些偏远乡镇或居民庭院内仍有一些不为人知的古树,需要努力发现,进而补充到保护名录之中。

2.2 管理取得成效,但工作开展不平衡

全市各级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严格按照古树名木管理职责,认真贯彻《森林法》、《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福建省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全面加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取得一定成效。2013年,市政府印发了《泉州市城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规定的通知》(泉政[2013]8号),明确市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实施主体、养护责任和禁止行为等。2016年,晋江制定了《晋江市古树名木保护三年行动(2016—2018年)实施方案》,着手建立古树名木智能监控系统和电子病历管理平台,逐树签订管护责任书,古树复壮和救护经费纳入财政补助等一系列保护管理措施,得到国家绿化办和省绿化办的充分肯定。但其他县(区、市)对于古树名木的保护管理基本处于登记造册、挂牌和日常的防盗、防伐、防灾行为,管理手段仍较为落后。

2.3 重点古树名木保护较好,但多数古树管护松散

泉州民众对于古树名木历来呵护有加,泉州开元寺古桑树和德化樟树王的保护可称为典范。在全省已开展的40种树王评选中,全市共有44株古树入选福建省树王候选树,先后摘得福建省“樟树王”、“圆柏王”、“竹柏王”和“黄连木王”4项桂冠。省、市对于入选树王候选树给予一定经费补助,分别下达专项资金62.5万元、102万元用于古树保护和参评奖励。通过制定保护设计方案,实施洞穴修补,架设避雷针,设置保护牌,设置围栏,有害生物防治,支撑、加固、透气性改良、除污等养护复壮措施,取得明显的保护效果。但是,其余大部分古树仅是挂上一个树牌,少数被当成风水树或神树的古树也仅采取一些简易的防护措施,整体管护工作仍较为松散。

2.4 保护宣传氛围较浓,但科学研究薄弱

泉州市许多古树名木的背后都留传着动人的故事和传说,它们既是人们难忘的记忆,也是历史文化的延续,是宝贵的文化遗产。近年来,结合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宣传,组织开展了“泉州市古树名木传说征稿活动”,收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踊跃投稿,已通过《泉州晚报》刊登优秀作品90期,许多网站纷纷转载,深受广大民众的喜爱,成为泉州市古树名木宣传工作的一大特色,推动全市形成“保护古树、人人有责”的良好氛围。但许多古树名木历经千年、百年岁月,历经沧桑,大多外表苍翠,看起来长势良好,实际上生长衰弱,存在着各种创伤腐蚀、病虫危害等健康问题,针对它们的科学研究仍十分薄弱。

3 古树名木保护及管理对策

3.1 开展古树名木动态监测

各县(市、区)古树名木主管部门要学习借鉴晋江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的先进经验,对辖区内古树名木的生境、长势、保护现状进行实时或动态监测,为达到古树名木标准的树木建立档案,及时更新《福建省古树名木管理信息系统》等数据信息,特别是那些独科独种独株的古树名木和有着美丽传说,维系乡愁的古树、风水树均有必要开展实时监测,以便及时开展保护和复壮救治工作,防患于未然。

3.2 提高保护管理科技含量

目前,泉州市仍有不少县(市、区)的古树名木保护工作均面临人员不够、技术有限等诸多困难,导致当地的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水平低下,部分地方甚至出现社会公众保护力度大于政府层面保护的尴尬局面。因此,各县(市、区)行政主管部门要加大对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科学技术研究的支持力度,加强与林业院校或科研机构的合作,组织开展保护技术攻关,大力推广应用先进养护技术,提高保护管理科学水平。

3.3 加强古树名木保护性利用

泉州市有不少地方都把古树当成一种资源、一种文化、一种风景,加以保护和利用,取得显著成效。今后,全市各级古树名木主管部门仍然要因势利导,在森林城市建设和美丽乡村建设中,要加强古树名木与所在地文化、历史、景点的共建共荣,大力发挥古树名木的历史文化底蕴,维系乡情、乡愁纽带,积极发展相得益彰的保护性利用功能,变被动保护为主动保护和上档次、有品位的保护。

3.4 继续做好对古树名木保护的宣传

通过本次普查发现,部分地区尤其是市郊、农村等地群众的古树名木保护意识较弱,依然存在乱刻乱划、剥皮折技、乱搭禽畜舍、堆放杂物等不良现象,严重破坏了古树名木的生长环境。要继续开展树王评选、古树名木传说征稿等活动,进一步加大古树名木的宣传教育力度,让保护古树名木的行动家喻户晓,形成“保护古树,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

3.5 加大资金投入

当前,全市仅有中心城区及晋江将古树名木的保护资金纳入政府财政预算,大多数地区由于古树名木保护经费严重不足,未能对辖区内古树名木实施日常养护管理、复壮、除虫、安装避雷针等措施,致使一些古树名木出现树根裸露、病虫害、遭雷击等状况,有的甚至处于濒死边缘。因此,要加大古树名木保护资金的投入力度,将保护经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积极支持古树名木动态监测、日常养护、复壮、抢救、保护设施建设以及科研、培训、宣传、表彰奖励等资金需求。同时,要拓宽资金投入渠道,将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纳入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鼓励社会各界、基金、社团组织和个人通过认捐、认养等多种形式参与古树名木保护,确保全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 张艳红.丹东市主要古树名木及管理现状和保护建议[J].辽东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15(3):139-142.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s of Old and Famous Trees in Quanzhou City

YE Simin

(Quanzhou Forestry Bureau, Quanzhou,Fujian 362000, China)

Based on the census about the recourse of old and famous trees from 2008 to 2015, 6313 old and famous trees were registered in Quanzhou, including 3512 scattered old trees, and 99 old tree groups composed by 2801 old trees, which belonged to 127 species, 93 genera and 50 families. The abundant resource of old and famous trees was uneven in distribution but rich in cultural deposits, of which the dominant species, such asFicusmicrocarpa,CastanopsiscarlesiiandLitchichinensis, accounted for a large proportion. This paper analyzed the protection achievements and the existing problems, proposed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to carry out dynamic monitoring, improve the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scientifically and technologically, strengthen the protective utilization, drive the publicity and increase the capital investment.

old and famous trees; resource present situation; protection achievements; protection and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Quanzhou City

10.3969/j.issn.1671-3168.2017.04.015

TU986.36

B

1671-3168(2017)04-0068-05

2017-03-29.

叶思敏(1984-),男,福建泉州人,硕士,工程师.从事林业工作.

猜你喜欢
古树名泉州市古树
2022 年全国古树名木保护科普宣传周启动
“首届古树名木保护摄影大赛”征稿启事
“十三五”期间泉州市主要河流水质变化趋势研究
福建省泉州市丰泽幼儿园
家乡的古树
古树炼成记
泉州市妇联“336”助力脱贫有高招
“破”与“立”——福建省泉州市公路局依法护路新探索
永州GPS定位保护古树名木
古树绿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