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如何在历史教学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

2017-10-21 12:40朱斌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28期
关键词:个人修养中华民族民族

朱斌

历史教育是人文学科的核心课程,其核心是人格的养成。无论从历史教学的性质、教学任务、教学目标,我们都应充分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根据本学科自身特点,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文化素质、智能素质和心理素质是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课程标准明确提出的历史教学的基本要求。历史课程在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必要性

一百多年前,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下,中国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部分国人陷入崇洋媚外的误区。

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某些众所周知的原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饱受摧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国家在许多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现代青少年学生中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比比皆是,部分学生思想品德低下,更缺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情怀。由此可见,在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显得非常必要。

二、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渗透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教学如果没有执行道德教育,只是一种没有目的的手段,道德教育如果没有教学,就是一种失去了手段的目的。”中学历史学科作为基础学科,目的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获得学习历史的学习方法,更多是让学生去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所在,在中学历史课堂上得以教化,从而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本节主要是从民族精神、社会责任感、个人修养三个方面进行阐述,这三个方面既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离不开的主题,也是符合课程标准要求的。

1.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体现,是儒家思想体系中强调的。古往今来,多少仁人志士都是满怀着民族精神而宁死不屈,这样的民族精神是值得后人学习的。历史对于培养民族精神是必不可少的,而中学历史学科作为社会学科正是承担这样的责任,“爱国”作为历史教育这一永恒的主题。在当今,历史作为基础学科,在培养中学生的民族精神上是可以实现的。比如在反侵略、求民主这一专题,可以以弘扬民族精神为主线,向学生讲述中华民族在面临民族危机时怎样与帝国主义进行抵抗的,呈现林则徐、关天培等民族英雄的英勇事迹。再如讲到中国古代文化、艺术的辉煌成就时,可以绘声绘色地向学生呈现,让学生生动形象的去受到中国古人智慧的结晶,增强民族自豪感。

2.社会责任感

在中学阶段,要让学生知道每个人都不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在享受社会所给予的一切的同时也承担着相应的社会责任。

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合作,这不仅是在平常的学习中与同学之间的合作,也在于与自己家长、与社会上的一些人的合作互助,例如,在讲述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以故事的形式来讲述在刘邦的领导下,张良、韩信、萧何等人之间的合作,从而建立了汉朝。其次,让学生明白天人关系,明白大自然与人之间的关系,在讲述儒家思想尤其是董仲舒的天人关系理论时,可以以小见到,联系现实,将董仲舒的这种理论应用到现实中去。

3.个人修养

个人修养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特色之一,显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性。辜鸿铭对中国人高度评价,他也给出了原因:“但中国人的圣经—中國的四书五经,孔子为我们中国人留下的文明设计图,也教导我们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不过补充到,爱正义,做公正的人,做正确的事—但要合乎礼法。”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个人修养方面有很多值得我们后人学习的地方。今天的学校教育相对于传统的历史教育来说,在教学方法和技能以及知识的掌握上都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过于注重历史的“教”而忽视了历史的“养”,淡化了历史教育的教化功能。

总之,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价值展示出来,让学生真正了解并在认真思考后,吸纳、接受传统文化精髓,塑造具有现代文明色彩的理想人格。

(本文系教育部重点课题《新课标背景下中小学价值教育的校本化研究》衡南三中子课题核心成果)

猜你喜欢
个人修养中华民族民族
哪项世界遗产被 誉为“中华民族不 屈的脊梁”
MINORITY REPORT
做人美德
季札挂剑
领导力视域下中学校长担当精神的探讨
浅谈舞蹈演员良好个人修养的养成
浅议如何教好初中历史课
传承 民族 文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读书目的与方法探析
被民族风玩转的春夏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