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线描稿当随时代

2017-10-22 08:39黄兴丽
文艺生活·下旬刊 2017年9期
关键词:写生线描造型

黄兴丽

摘 要:潘天寿曾说:“线条当随时代”。工笔人物画线描当随时代观念的转变而不断地发展,一种线描方式的背后有一种与之相适应的观念为支撑。中国传统工笔画线描方式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完整的程式性语言。然而,传统的艺术规范所表现出来的线性语言是历史性的。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下,就写实工笔人物画来说,仅用传统的线性语言来表现对象既是远远不够的。 当代,人们注重对人自身的关注,人性的思考,对写实工笔人物画刻画对象要求更为具体,深刻。传统工笔的程式化线描方式暴漏其局限性。而以写生为主的西方写实绘画理念,成为当代写实工笔画线描方式的有益补充。本文认为,当代工笔人物画线描问题其实质是造型的问题,解决这一问题需要通过面向客观对象写生,在工笔画线描稿的制作中来实现。将传统中国画线的独立审美品格与西方“写生”手段相结合,进行工笔画线描稿的制作,通过解决写实工笔人物画造型问题来解决线描问题,是本文的主要论点。

关键词:线描;造型;线描稿;写生;素描

中图分类号:J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7)27-0028-02

一、工笔画线描稿的产生及作用

工笔画的线描稿,中国传统上称为粉稿或粉本,古人的方法是:“于墨稿上加描粉笔,用时扑入嫌素,依粉痕落墨”。粉本作为画稿,就是线稿,是地道的线图式,从“立意”、“为象”到“置陈布势”、“经营位置”。正如《广雅》所说“画,类也”。“类”的过程需要不断的调整、修改。

线描稿是工笔画制作的第一道工序,是作者对事物已有交通,准备造型表达意象时的意象经营,对物象的加工及梳理,转化为审美造型,线描稿中能体现画家的创作内容和意图。一副完整的工笔线描稿不光是工笔画的底稿,实际上就是一副独立的创作作品,其要解决的是造型的问题。

二、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描方式在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创作中的局限性

当代中国的文化语境已经进入多元化,人们的生存环境、思想意识,发生了巨大改变,传统的线描语言在今天的人物绘画创作实践中暴漏出诸多局限性。

传统工笔人物画线条主张“形简意该”,有规律性的表现手法和表现形式,即是传统工笔画线的程式。在线的表现形式上,明代的汪坷玉在《珊瑚网论画》中总结为“十八描,几乎囊括了古代人物画全部的线描形式,是高度概括提炼总结的结晶。

艺术当随时代,人们生活环境不断的变化,审美追求,绘画功能和人物形象较之古人有者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传统与当代审美追求的不同

传统中国画的绘画理念是追求静观的、内在审视的、自省的传统审美观,追求人与自然的内在联系,探求事物本身的恒定的规律,画家们在尊重客观对象的基础上,不以模拟自然为宗旨,而是根据“意象”,对人物进行程式化再现,达到“传神”的目的。当代中国人更注重人对自我价值的肯定和人对自然的认识及驾驭能力,对文化价值取向、审美理想不再有单一的标准,追求创新与个性展现。

(二)传统与当代人物画在绘画功能上不同

传统工笔人物画大多是以维护封建统治阶级利益为目的,如阎立本的《历代帝王图》,张萱的《虢国夫人游春图》,等以描绘宫廷生活为题材的人物画,有一定政治性,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还有以宗教为题材和以“成教化,助人伦”的功能论为指导,道德规范成为人物画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

如顾恺之的《列女仁智图》,《女史箴图》等皆属于教化类作品。而今天人们更注重面对现实生活、人性的回归,寻求自我及自身价值的关注,人物画创作更重要的是以画家进行自身审美传达为目的的活动。

(三)当代人物的形象与古代相去甚远

当代人的生活是非富多样的状态,人物的形象特征、形体结构、服装样式较之古人有了很大的不同,每一种不同的状态都决定人物形象的千差万别,这些包罗万象的对象是古代社会所无不曾呈现的,面对今天的纷杂多变的对象,传统程式化,概括化的线描方式显的力不从心。

三、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线描稿的创作要将写生和与传统线的独立审美相结合

(一)工笔画线描稿通过写生来达到以线造型的目的,必须与素描相结合

素描是写生的最好手段,“所有涉及造型方面的问题都可以用素描的方式去探讨,素描不是表现技巧的训练方法、一种模式,而是研究和表现形的科学,用素描去揭示形象的神韵与本质是十分简洁有效的。”与古代的白描不同,其线条的变化是根据写生时素描关系的变化而变化,工笔线描稿也通常被称为工笔素描稿。

写实人物工笔素描稿的创作过程主要解决形象与形体的造型问题。要通过写生准确的刻画来达到穷形尽相,“以形写神”,既要对客观对象体察入微,又要有平面化处理,把三度空间的形体浓缩于二度空间中。这种素描是用以协调和确定感觉与绘画语言之间的关系得最好手段,它能体现出画家创作的所有意图,素描稿不单是工笔画粉稿制作,其本身即是创作。具体表现为两点:一是、线的“书写性”“一笔墨”的相对弱化,二是线条本身要符合素描关系。

1.线的“书写性”,“一笔墨”的相对弱化

传统中国画讲究“书画同源”,“书写性”和“一笔墨”精神贯穿中国古代绘画始终,线描方式对描绘的对象基本上是一钩到底,直至毛笔中墨净,或重新蘸墨或注以清水,再予以贯气式的勾勒。如任伯年的《群仙祝寿图》,“钉头鼠尾”的線描方式从头至尾“书写”而成。在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中,这种“写”变成了一种主观的程式化。当代工笔画家进行素描写生的人物线描,线条不光是单线勾勒,而是通过写生造型的手段,承载了更多的意义。

2.线条本身要符合素描关系

以西画的素描写生观念进行创作的工笔画线描稿,线条已融到形体的塑造之中,线也和形体的黑白团块和色彩效果相溶合。工笔素描稿要求压缩光影,简而达意,它不是简单的用线画素描,是通过很节制的线条解决造型的概括问题。概括即取舍、归纳、提炼,必须对造型经过深入的观察、比较和分析。当代工笔线描稿是研究形体造型的。

一幅优秀的线描素描人物写生,人物整个的外轮廓线,有虚实,轻重,粗细的微妙变化,这是根据人物与空间关系、自身的形体结构,动势等来判断的。比如,衣纹的处理。衣纹是依附于结构的,表现人物大的动势、结构关系和主要结构关节处的衣纹线条长而实,使人物整体结实厚重,不散型,线本身要随着形体的转折起伏,富于变化,体现空间关系与形体厚度,这些主要地方的用线是“主线”,而其它一些相对次要的部位的线则较轻而虚,无明显的结构变化,这些地方的用线是“副线”,副线要与主线有所差别,但其依然要明确的表现形体和空间关系。

除此之外,线条还要表现不同对象不同的质感和厚度,比如厚棉服,用线涩而短,粗而腻,副线较多,来表现厚重,薄衬衫用线干脆而直爽,细而硬,来表现轻薄,再如,少女的肌肤线条是流畅顺滑,来表现皮肤的光滑与弹性,而老人的皮肤用线则干涩顿挫富于变化来表现皮肤的沧桑感。结合素描关系的线描要求作者有很强的素描能力,造型修养和艺术格调。优秀的素描线描人物搞,画面线条有松有紧,有张有弛,有繁有简,富有节奏韵律感,线条本身有虚实,轻重,复线,单线的变化,所谓线描稿“有笔墨”就是这个意思。

(二)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线描稿要符合传统中国画线的审美

工笔画线描稿有其功能上的要求,作为中国工笔画的粉稿,应保持传统线描的特点,即抽象性和独立性。传统工笔画中的线条经过画家主观处理,富有韵律和节奏感,它不单是以客观对象为刻画依据来描绘形象的方法,而且脱离作品的具体形象,线条依然可以独立存在,具有审美意义,这是古代工笔画线描的重要特征。

西方的素描用線更多是作为一种界形的工具,附属于形体,线的运用规律是整个画面的形式意味与诸多绘画因素的组合方式,归根到底仍然不是中国画中“有意味”的线,而这也正是中国线型语言不同于其他线型语言的魅力所在。

工笔线描稿除造型以外,要解决和落实制作所需的具体线与形的组织关系,既能体现造型,又使线本身富有中国传统线描的节奏和韵律的独立美感。融合西方“写生”观念,继承传统中国画线条的独立审美,才能更好的发扬中国画的线性语言。

当代写实人物工笔画线描稿应该包含一切素描要素、造型因素、作品的创作意表现手段,更要符合传统工笔画线的独特审美。所以,某种意义上说,工笔画线描稿比工笔画本身更为重要。通过线描稿的制作过程,来解决当代写实人物工笔画的线描问题,使工笔画在当下的艺术语境和观念中,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继承传统,从而将中国工笔人物画发扬光大的有利途径。

四、结语

当代写实人物工笔稿的线描问题只有靠当代的工笔画家来解决。

所以,本文认为当代写实人物工笔画线描的样式不能完全依赖于古人,也不能完全企及于西方,因为这些已成的样式背后的观念都与当代的审美观念相差甚远,当代的观念要求我们将传统中国画线的独立审美品格与西方写生手段相结合,而这种“结合”是通过线描稿的制作来实现的,作为工笔画创作的第一道工序,线描稿包含了画面的内容和画家的创作意图,对工笔画创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代写实工笔人物画线描的问题,其本质就是造型的问题。用写生的手段进行工笔画线描稿的制作,来解决写实人物工笔画造型问题进而来解决线描问题,是当代工笔画家在当代的艺术语境须做出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

[2]汪晓曙.绘画语言论[M].南昌:江西美术出版社,1999.

[3]蒋跃.绘画形式语言研究[M].合肥:安徽美术出版社,2009.

[4]房龙,赵茜,赵彬(译).房龙文集·艺术[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1.

[5]张弘昕,杨身源.西方滑轮辑要[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1990.

[6]彭吉象.中国艺术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猜你喜欢
写生线描造型
直觉为舵 意象为帆——儿童直觉线描的“意象”表现教学实践
增设美术课堂线描小练习的实践与思考
李婷婷油画及国画作品选登
线描画
写生与美术教学
汉代造型艺术与当代中国画发展问题研究
浅析“浙派人物画”的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