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2017-10-24 12:03俞少琴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面罩血气呼吸衰竭

俞少琴

·护理论著·

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

俞少琴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治疗依从性、SAS评分、SDS评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pH、PaCO2、PaO2和SpO2指标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且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护理干预在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中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呼吸功能和血气指标,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缓解患者焦虑、抑郁等情绪,且不增加患者不良反应。

COPD;呼吸衰竭;综合护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主要以可逆性气流受限和进行性发展为特征,常累及心肺等器官,临床上COPD患者常伴有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研究数据显示,我国40岁以上人群COPD患病率高达8.2%,每年新确诊COPD人数达4000万以上,随着病情不断发展,患者呼吸功能受到严重影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下降,同时还会增加患者经济负担,给患者及家庭带来影响[3]。近年来,无创机械通气在各方面取得很大进展,能够为患者提供有效呼吸支持,增加肺部通气量,改善肺功能,使患者呼吸衰竭得以纠正[4]。本研究通过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干预对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治疗,并与常规护理干预的5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比较,取得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3月我院呼吸科收治的100例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分会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指南》(2011年修订版)[5];年龄40~85岁;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肿瘤等其他呼吸系统疾病;患有家族性精神病史或服用精神类药物患者;患者面部畸形及面部手术等原因无法配戴面罩患者;合并心脏功能不全、心律失常及其他系统性疾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52~85岁,平均(68.52±5.63)岁;平均病程(8.59±2.34)年。对照组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0~83岁,平均(67.19±5.33)岁;平均病程(9.21±2.17)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病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持续低流量给氧、抗感染、静脉给予糖皮质激素、氨茶碱抗炎、解痉、平喘及祛痰,维持电解质平衡及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体措施如下:(1)向患者介绍BiPAP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和治疗意义,生动形象讲解BiPAP呼吸机相关方面知识,详细解答患者疑问,消除患者疑问,使患者主动配合治疗。(2)根据患者个体面部特征及体型选择合适面罩和鼻罩,要求面罩长度恰好保证硅胶垫上缘接触鼻根部、下缘接触下颌骨体部分,宽度恰好保证硅胶垫位于口裂外缘,呼吸过程中及时询问患者舒适度和调整呼吸机压力、气流流速、吸气时间等参数。(3)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确保人机协调性,减少吞咽动作,同时及时检测患者心率、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等指标。(4)长时间配戴面罩和固定带时大部分患者会产生胸闷,进而出现紧张、焦虑情绪,加之配戴面罩会导致言语交流和饮食障碍,增加患者抵抗情绪,需要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多巡视和陪伴患者,通过提供笔纸等物品让患者表达需求,了解患者不适和依从性差的原因,主动询问患者生理和心理的感受,减轻因不适带来不良情绪,并鼓励患者树立治疗的信心。(5)对于出现口咽干燥的患者,应根据需要遵医嘱进行雾化吸入并合理安排饮水,同时对排痰困难者进行拍背,协助排痰,必要时给予人工辅助排痰。(6)治疗期间因面罩漏气应及时调整面罩位置和固定带的张力,若患者出现与通气有关腹胀时,应指导患者闭口呼吸,必要时给予胃肠动力药物引流气体,出现面罩压迫和鼻面皮肤损伤时,要及时调整合适面罩和固定带张力,必要时加用皮肤保护贴。

1.3 观察指标 (1)观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疗效评价标准[6]: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状况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和血气指标恢复正常,患者出院;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状况显著改善、生命体征稳定和血气指标基本恢复;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改善,血气指标无好转或进一步恶化,导致患者死亡或改用有创通气治疗。(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采用血气分析仪检测患者血液pH值、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pO2)等指标。(3)记录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患者依从性评价标准:完全依从,患者能够完全配合护士进行呼吸机治疗;部分依从,患者大部分时间能够接受护士进行呼吸机治疗,但对于呼吸治疗存在部分疑问,未能完全接受治疗;不依从,患者对护士进行呼吸治疗有抵触情绪,不愿接受无创呼吸治疗[7]。不良反应包括鼻面罩大小不适、鼻

(面)罩压迫、口咽部干燥、胃胀气等。(4)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采用Zung编制的焦虑自评量表(SAS)[8]评价患者的焦虑状态,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法,其中5,9,13,17,19条目采用反向计分,量表评定结果以标准分来定,得到粗分乘以1.25后即为标准分,分值为25~100分,以50分为临界值,50分以下表示无焦虑,50~60分表示轻度焦虑,61~70分表示中度焦虑,71~100分表示重度焦虑。采用Zung编制的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价患者的抑郁状态,该量表采用1~4级评分法,其中2,5,6,11,12,14,16,17,18,20等条目采用反向计分,所得粗分乘以1.25即为标准分,分值为25~100分,以53分为临界值,<53分表示无抑郁,54~63分表示轻度抑郁,64~73分表示中度抑郁,74~100分表示重度抑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等级资料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效果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比较(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表5)

表5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对照组患者中有5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鼻面罩大小不适1例,鼻(面)罩压迫1例,口咽部干燥2例,胃胀气1例;观察组患者中有2例发生并发症,其中鼻(面)罩压迫1例,胃胀气1例

3 讨 论

COPD伴呼吸衰竭患者由于持续气流受限,随着病情延长,会引起患者肺功能减退,导致患者劳动力丧失,同时患者因长期遭受病情折磨,容易对生活失去信心,进而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9]。临床上常通过给予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来改善患者肺部通气、降低呼吸功消耗,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肺部通气,但却增加呼吸抑制及CO2潴留等并发症,增加肺性脑病的发生风险,进一步恶化病情[10]。无创机械通气是通过提供双相正压来辅助患者呼吸,即在吸气相提供一个较高的吸气压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减少患者呼吸做功,减轻呼吸肌肉疲劳,改善肺通气,使血液中PaO2含量升高,CO2排除增加,同时呼吸相呼吸机能够通过调整预置较低的呼气压,降低患者内源性呼气末正压,有利于CO2气体排除,同时还能够提高呼吸相正压,防止气道陷闭,改善气体分布、通气及血流比例,提高血液中含氧量,改善肺功能,从而使呼吸衰竭得以纠正[11-12]。近年来有学者研究发现,应用经鼻罩或面罩连接无创正压通气呼吸机,具有以下优点:无创,避免气管插管或切开痛苦,容易被患者接受;有效减少有创通气的相关并发症,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患者能够正常进行语言交流、咳嗽和饮食,有利于减少患者心理负担,利于医患交流和对患者病情的了解;接近正常呼吸频率,对血液系统影响小,同时同步性好,减少镇静剂使用;操作简单,连接方式快捷,减少护理工作量,提高对患者的护理效率[13-14]。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同时经治疗后两组患者pH、PaCO2、PaO2、SpO2等血气指标均得到有效改善,且与对照组患者比较,观察组患者pH、PaCO2、PaO2、SpO2等血气指标改善程度更加明显,说明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改善通气、减轻呼吸肌疲劳、降低呼吸消耗、改善血气异常,防止呼吸生理功能的进一步恶化,迅速纠正呼吸衰竭,保护各重要脏器功能。

根据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观点,患者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及治疗中起着重要作用,在COPD发展过程中,患者饱经疾病痛苦折磨,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这对疾病的预后产生巨大影响。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常出现咳嗽、咳痰和气促等症状,这不仅增加患者疾病负担,同时患者心理负担明显增加,加之患者常处于呼吸困难、户外运动减少和社交受限均可能增加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15]。宋喜珍[16]研究显示,COPD合并呼吸衰竭住院患者中焦虑发生率为10%~55%,抑郁发生率率为8%~80%。因此,积极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与需求制定症状护理干预、情绪护理干预等,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AS和SD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SAS和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通过对患者实施有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全面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帮助患者改变对疾病的认知态度,减轻患者心中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同时通过心理辅导能够激发患者积极性,建立正确认知,树立疾病治疗的信心,促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有助于疾病预后恢复。同时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未增加患者不良反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无创呼吸机治疗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改善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血气功能指标和呼吸功能,同时能够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依从性,有助于患者预后,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1] 刘江伟,赵 立,朱丽华,等.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容量和流速变化与肺通气功能障碍严重程度分级的关系[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16,45(9):805-808.

[2] 田言辉.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应用BIPAP联合普米克令舒和可必特雾化的抢救效果探讨[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1):159-160.

[3] 田家利,张 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管理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理,2015,15(12):1409.

[4] 冼少静,石湘淋,黄奕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伴呼吸衰竭患者两种通气模式应用比较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13(3):80-8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J].国际呼吸杂志,2011,31(1):1-2.

[6] 邢佳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期监测血清降钙素原的临床意义[J].世界临床医学,2016,10(8):74.

[7] 薛银平,赵贵宝.护理干预对COPD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呼吸机治疗依从性的影响[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31):210-212.

[8] 陈 丽,张小英,郭妮娜.认知干预联合舒适护理在超声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子宫瘢痕妊娠患者中的应用[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6,13(7):139-140.

[9] 宋雅君,周 新,周哲慧,等.无创正压通气对稳定期合并慢性呼吸衰竭的COPD患者生活质量、肺功能、动脉血气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21):185-186.

[10] 苏长海,任水明.糖皮质激素在COPD急性加重期的近远期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2,28(4):253-255.

[11] 蒋燕红,卢月飞,王建华,等.无创辅助通气联合机械振动排痰及药物治疗COPD急性加重期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17):2399-2401.

[12] 蔡明文.无创呼吸机联合纳洛酮治疗老年COPD并发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3,18(3):474-475.

[13] 谷力荣,申静芳,马金红.无创呼吸机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护理[J].河北医药,2014,36(13):2066-2067.

[14] 张舒雯.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体会[J].山西医药杂志,2012,41(16):865-866.

[15] 于 倩,林永忠,卢 英,等.心理护理干预对伴有焦虑/抑郁的COPD患者治疗周期及费用的影响[J].医学与哲学,2012,33(8):64-65.

[16] 宋喜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疾病不确定感与焦虑、抑郁情绪的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2,11(11):16-18.

InfluenceofcomprehensivenursinginterventiononthepatientswithCOPDcomplicatedwithrespiratoryfailure

YUShao-qin

(Changzhou First People’s Hospital,Changzhou 213003)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Methods: Divided 10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conventional nursing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and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trol group. Then, the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change of blood gas indexes, treatment compliance, SAS score, SDS score and adverse reaction. Results: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linical curative effect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than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05). After treatment,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 in the improvement of indicators such as pH, PaCO2, PaO2and SpO2(P<0.05),and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SAS and SDS scores than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difference in adverse reaction of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 was not of significance(P>0.05). Conclusion: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OPD complicated with respiratory failure could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patients’ respiratory function and blood gas indexes, improve their treatment compliance, relieve their anxiety and depression emotions, without increasing their adverse reactions.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Respiratory failure;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213003 常州市 江苏省常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呼吸科 俞少琴: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13)

(本文编辑 白晶晶)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01

猜你喜欢
面罩血气呼吸衰竭
经皮血气分析仪TCM4的结构原理及日常维护保养与常见故障处理
一种新型防压疮无创面罩的设计与应用
理想面罩
呼吸湿化治疗仪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致呼吸衰竭序贯通气中的应用
民航客机上的氧气面罩
黑珍珠
无创呼吸机治疗呼吸衰竭临床护理观察
徒手和心肺复苏机用于心肺复苏对血气分析的影响对比研究
呼吸衰竭的护理分析
自动变光焊接面罩的使用和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