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及锻炼、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2017-10-24 12:03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优质依从性脑梗死

王 芹

优质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及锻炼、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王 芹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及锻炼、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按照脑梗死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1个月后、入组3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两组患者入组1个月、3个月的遵医锻炼、治疗依从性。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后生活质量评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入组1,3个月后SDS、SAS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升高,但观察组患者入组后1,3个月SDS,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心理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3个月遵医锻炼、遵医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入组后1个月,且观察组入组3个月后遵医锻炼和治疗依从性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模式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遵医治疗和锻炼的依从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脑梗死;优质护理模式;心理状态;遵医锻炼;遵医治疗

脑梗死是脑卒中的主要类型,因为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出现局部区域的血液供应障碍,脑组织得不到足够的血液和氧而出现组织坏死或者病变,进一步影响到对应的神经功能发生缺失而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如不良的心理状态、肢体功能受限、认知功能障碍等,大部分脑梗死患者受到病情的影响,其心理状态发生变化,焦虑、抑郁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健康人[1],说明脑梗死患者已经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疾病,而是涵盖了生理疾病和心理疾病的范畴。脑梗死患者的康复需要综合运动锻炼、心理状态改善、长期药物治疗等措施,全过程需要护理人员的关注与指导,确保患者能以轻松的心态、严格遵医执行康复锻炼运动、遵医服药、合理的营养摄入等综合康复措施,确保康复的效果,提高患者的预后,降低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脑梗死患者康复护理的内容繁多,要求范围更为广泛[2]。寻找合适脑梗死患者的护理模式,是涉及脑梗死的医护人员所面临的重要课题。本组资料采用优质护理模式对34例脑梗死住院患者进行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的脑梗死患者进行比较,分析优质护理模式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治疗、锻炼遵医率的影响,以期寻找适合脑梗死患者康复的护理模式。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月我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68例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中国缺血性脑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展二级预防指南(2014)》中对脑梗死的诊断标准。(2)年龄18~65岁。(3)初诊脑梗死。(4)患者无严重心、肝、肺、肾、精神系统等原发病。(5)患者具有正常的认知功能,能理解医护人员对研究涉及的量表的解释,并配合完成相关量表的测评工作。(6)患者及家属了解参加此次研究利弊,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配合各项研究工作。排除标准:(1)不符合上述纳入标准者。(2)出血性脑卒中患者。(3)未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中男22例,女12例;年龄(52.3±5.2)岁;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4例,初中高中15例,大学及以上15例;脑力劳动20例,体力劳动14例;已婚16例,未婚6例,离婚12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脑血栓形成13例,脑栓塞13例;手术治疗16例,保守治疗18例。观察组中患者男23例,女11例;年龄(51.9±5.3)岁;小学及以下3例,初中高中15例,大学及以上16例;脑力劳动21例,体力劳动13例;已婚17例,未婚5例,离婚12例;腔隙性脑梗死8例,脑血栓形成14例,脑栓塞12例;手术治疗15例,保守治疗19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文化背景、职业、婚姻状况、脑梗死分类、治疗方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脑梗死护理路径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住院1~3 d,按照护理评估、执行医嘱、活动指导、饮食指导、基础护理、健康宣教的顺序开始住院脑梗死患者的护理,从第4 d开始,在1~3 d的护理基础上,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直至出院,对患者进行出院指导。

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予以优质护理。以患者为中心,在加强基础护理的同时,针对患者的个体情况,适当调整临床护理路径的内容,减少不适合患者的护理内容,增加适合患者的护理内容。同时给患者创造清洁、舒适、空气流通良好、温湿度适宜的病房环境,可征询患者的身体感受,适当配以背景音乐,舒缓患者的情绪。在实施护理操作时,应向患者简要讲解护理内容、护理时关注患者的感受,并和患者进行适当交谈,缓解患者的紧张情绪。根据患者的情绪评估,采取适当的心理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的焦虑、压抑情绪,如一些效果较好的放松方式,如按摩、游戏等,并尽量在患者情绪好时进行常规健康宣教。在健康宣教时,不仅要让患者充分了解自身病情,还可增加其他类似病例成功治疗的案例,让患者对自身病情有正确认知,减少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对患者的日常生活注意事项的原因、方法进行讲解,确保患者能在理解的基础上,主动安排好日常生活。在饮食方面,可以推荐给患者及家属几套饮食搭配方案,根据患者的喜好选择。尽量将查房时间调整在用药时间,可以指导患者用药的同时,对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收集并采取措施处理。脑梗死患者康复期间重要的是康复锻炼计划的实施。护理人员和患者或者家属各1份康复锻炼计划,护理人员尽量在康复计划执行的时间段对患者进行指导,协助患者完成康复锻炼计划,同时将患者的时机情况及时反馈给医师,由医师确定是否根据患者个体情况调整康复锻炼计划,以适应患者没达到最好的康复效果。加强对并发症相关知识的健康宣教,尤其是脑卒中的预防,让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重视病情的观察,及时反馈信息,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根据医师制定的随访计划,于随访前1 d提前电话通知患者或家属,确保完成随访。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1个月后、入组3个月后的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变化。(2)两组患者入组1个月、3个月的遵医锻炼、治疗依从情况。(3)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变化。

1.3.1 SAS、SDS评分 焦虑评分量表和抑郁评分量表均为20个调查项目,每个项目按照1~4分4级评分法,各项目分数相加即为总粗分,总粗分乘以1.25取整数部分即为标准分,满分100分。SAS评分临界值为50分,SDS评分临界值为53分。

1.3.2 遵医锻炼、遵医治疗情况 患者及家属在锻炼计划表对应的日期和项目后边,完成画“√”,未完成画“×”,1个月为1个统计周期,根据每位患者的锻炼计划、治疗服药随访等计划的总数,计算每个患者的锻炼计划、治疗服药随访等计划的完成情况。

1.3.3 WHOQOL生存质量评分 采用WHOQOL生存质量简表对患者的生理领域、心理领域进行评价。生理领域共有7个项目:疼痛与不适、精力与疲倦、睡眠与休息、行动能力、日常生活能力、对药物及医疗手段的依赖性、工作能力;心理领域共有6个项目:积极感受、(思想、学习、记忆力和注意力)、自尊、身材与相貌、消极感受、精神支柱。每个项目按照成都分成5个等级,根本不或根本无为1分、很少为2分、一般为3分、比较为4分、极为5分,等级越高,说明该项的质量越差,得分越高说明生存质量越高。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计数资料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表1)

表1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入组前后SAS,SDS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入组前、入组3个月后生存质量评分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入组前后WHOQOL生存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两组患者入组前后WHOQOL生存质量评分比较,组间、不同时间点、组间与不同时间点交互作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入组后遵医锻炼、治疗依从情况比较(表3)

表3 两组患者入组后遵医锻炼、治疗依从情况比较 例(%)

3 讨 论

脑梗死具有发病率高、致残率高、致死率高的三重危重疾病指标。随着人们生活方式转变及思维的转变,长期处于高强度、高压力的生活状态,使得我国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呈现高速增长的态势。脑梗死病情得到控制后,康复阶段的护理对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并发症等具有重要的影响。脑梗死后对患者的脑组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继而导致神经功能障碍,影响到四肢运动功能、认知功能以及其他因为循环不畅导致的系统损害,因此,脑梗死患者紧急情况解除后的康复阶段对患者的后续康复具有重要的影响[3]。脑梗死患者在病情发生后,身心遭受较大打击,尤其是患者大部分存在焦虑、担忧、紧张等不良心理状态,影响患者对自身病情的正确认识,或过于悲观看待自身病情,产生悲观态度,对医疗护理措施不积极配合,影响治疗护理的正常进行。因此,脑梗死患者的康复护理应在重视疾病本身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4-5]。

我国传统的医疗模式是改善疾病的生理状态,着眼点是疾病本身的改善,即为我们常说的生物医学模式。随着医学的发展,以人为本的生物-社会-心理模式越来越得到患者及医者的认可[6]。在重视患者疾病本身的同时,对患者的社会需要、心理需求也要重点关注,在治疗措施、护理措施的选择上,应对患者的身心均有考虑。优质护理模式正是适应医学模式转变下诞生的一种以人为本的整体护理模式[7-8]。在重视对患者疾病本身的治疗和护理的同时,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就医感受,采用个性化的适合患者个性特征的治疗和护理方式,使患者病情得到有效缓解的同时,也能有良好的就医体验。由优质护理模式延伸出来的个性化护理模式、整体护理模式、责任护士负责模式等。其核心均是以患者为中心,充分满足患者在就医过程中疾病治疗的需要和情绪、感受等方面的需要[9-10]。医护人员做到礼貌、微笑、亲切等服务态度,全过程充分关注患者感受,适时调整医护方案,适合患者的个性化需求。与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相比,优质护理模式对患者心理的照护,使患者获得良好就医体验,同时增强了患者在医护措施实施过程中的配合度,增加了患者对康复锻炼、遵医服药、检查、随访等的依从性。这对于患者和医疗单位都是双赢的结果。

本结果显示,采用优质护理模式护理的观察组在入组1月、3月后SDS、SAS评分均较入组前有明显降低,生存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生存质量评分中的生理、心理领域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3个月遵医锻炼、遵医治疗率明显高于入组后1个月,且观察组入组3个月后遵医锻炼和治疗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优质护理模式对于脑梗死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具有较好的改善作用。树立了患者应对疾病的乐观、积极的正确态度,自然而然的增强了患者遵医锻炼和治疗护理随访概率。由于患者病情的康复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本组资料并未对患者的预后情况作为衡量优质护理模式临床价值的指标。

综上所述,优质护理模式对改善脑梗死患者不良心理状态,提升患者遵医治疗和锻炼的依从性具有显著的效果,应用于脑梗死患者的护理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1] 李 宁.细节化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评价[J].中国医药导报,2015,12(28):164-168.

[2] 楼俞艳.优质护理服务在老年性脑梗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8(23):122-123.

[3] 李凌凌,李 薇.优质护理对脑梗死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效果[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8):15-17.

[4] 张爱英.优质护理对脑梗死患者心理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4(18):96-98.

[5] 李静艳,孙 宁,马宝英,等.优质护理对老年脑梗死患者生活质量、护理满意度及预后的改善作用[J].河北医药,2016,38(12):1898-1900.

[6] 张秋玲,王维花.优质护理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急诊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16):4-6.

[7] 贾晓雁.优质护理在老年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中国现代医师,2015,53(17):140-143.

[8] 邓智敏.优质护理对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临床医学工程,2015,16(10):1377-1378.

[9] 尹咏梅.探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转化医学电子杂志,2015,2(9):156-157.

[10] 周晓红.优质护理在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指南,2014,13(31):312-313.

Influenceofhighqualitynursingmodelonunhealthypsychology,exerciseandtreatmentcomplianceofthepatientswithcerebralinfarction

WANGQin

( The First People's Hospital of Suqian,Suqian 22380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on unhealthy psychology, exercis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of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Selected 68 cases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in January 2016 to January 2017, and they were equal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at random. Routine nursing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from the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cerebral infarction nursing path, and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was given to the patients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nursing. The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for their 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 and 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 changes before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1 month and 3 months later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their compliance exercis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1 month and 3 months later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and their life quality score changes before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and 3 months later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Results: The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 all had significantly reduced SDS and SAS scores 1 month and 3 months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and their life quality scores were also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however, the patients from observation group had lower SDS and SAS scores than those from control group 1 month and 3 months later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P<0.05), and the patients from observation group had higher scores of physiology and psychology in life quality than those from control group(P<0.05). The patients from the two groups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exercis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3 months later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than that1 month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 and the patients from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superior to those from control group in exercise and treatment compliance 3 months later after their joining the groups(P<0.05). Conclusion: 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had a significant effect to improve the unhealthy psychology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and increase their treatment and exercise compliance, so it would have an important clinical value for the patients with cerebral infarction.

Cerebral infarction;High quality nursing model; Psychological state; Compliance with exercise;Compliance with treatment

223800 宿迁市 江苏省宿迁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王芹: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5-14)

(本文编辑 冯晓倩)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18

猜你喜欢
优质依从性脑梗死
果桑优质轻简高效栽培技术
夏季管得好 酥梨更优质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蔬菜桑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浅谈如何优质开展“三会一课”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Ⅱ~Ⅲ期NSCLC患者术后辅助化疗依从性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