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对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2017-10-24 12:03郭艳梅伍丽婵池凯仪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危重症孕产妇成功率

郭艳梅 伍丽婵 池凯仪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理论对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的影响

郭艳梅 伍丽婵 池凯仪

目的:探讨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MEA)理论在危重症孕产妇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2~8月我院FMEA理论实施前收治的113例危重症孕产妇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FMEA理论实施后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113例作为观察组,对比两组孕产妇事先风险指数(RPN)、抢救成功率、抢救失败原因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孕产妇总RPN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孕产妇满意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危重症孕产妇护理中应用FMEA理论可发现潜在风险,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抢救成功率与孕产妇满意度。

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事先风险指数;危重症;孕产妇;产后出血

危重症孕产妇是指发病急、病情进展速度快且并发症较多,救治及护理不当易导致死亡,因此,需采用科学合理的护理干预提高抢救成功率[1-2]。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failure mode and effects analysis,FMEA)理论是一种风险管理方法,主要用于确定潜在失效模式及其原因,具有前瞻性量化分析优势,应用于医学护理服务中,可帮助识别护理各个环节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从而有效避免技术故障或设备缺损所致的危险性,提高护理质量[3]。相关研究指出[4],FMEA理论应用于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手术器械处理中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院内交叉感染率。本研究在危重症孕产妇护理中应用FMEA理论,取得理想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2016年2~8月我院FMEA理论实施前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113例作为对照组,2016年9月~2017年2月实施FMEA理论后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中随机选取113例作为观察组,入选患者均符合危重症产妇诊断标准[5],均知晓本研究详情并自愿参与。观察组年龄23~39岁,平均(30.26±4.18)岁;孕周30~41周,平均(35.02±4.33)周;初产妇80例,经产妇33例;单胎101例,双胎12例;顺产38例,剖宫产75例;合并疾病:前置胎盘23例,合并子痫或子痫前期31例,胎盘早剥42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17例。对照组年龄22~41岁,平均(31.02±3.96)岁;孕周31~40周,平均(36.25±4.09)周;初产妇83例,经产妇30例;单胎99例,双胎14例;顺产36例,剖宫产77例;合并疾病:前置胎盘20例,妊娠合并子痫或子痫前期33例,胎盘早剥40例,妊娠高血压综合征20例。两组孕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孕产妇采用常规护理,实施急救护理、评估病情、处理合并症等。观察组孕产妇运用FMEA理论分析改进护理方案,实施针对性护理,具体内容包括:(1)组建FMEA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护士长1名,担任组长;质控人员1名,担任副组长;责任护士、护士各2名,为普通组员。护士长负责孕产妇围生期组织工作,制定护理方案,并监督实施;质控人员负责对FMEA编号、整理资料;1名责任护士负责执行医嘱,另外1名负责领取急救物品,如棉签、药品、液体等,联系不同科室;2名护士分别负责心理疏导、配合抢救。定期对小组成员进行FMEA理论培训。(2)制定护理流程图,分析失效原因。小组成员总结以往危重症孕产妇分娩护理经验,召开小组会议,以讨论形式确定护理流程图,接诊处理-病情评估-急救护理-对症处理-转运护理。分析失效原因:收集2016年2~8月我院收治的危重症孕产妇临床资料,包括本院产检与无产检或外院产检产妇,结合文献资料,分析失效模式、失效原因,计算事先风险数值(risk priority number,RPN),具体分析结果见表1。经分析,接诊处理中错过抢救最佳时机,其次是病情评估不到位、转运安全处理未做好、对症处理方案不完善、医护人员抢救配合不协调。(3)依据失效原因改进护理方案。依据护理流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计算RPN值;针对护理过程中FMEA分析结果,改进护理方案,医院应为危重症孕产妇建立绿色通道,以便在最短时间内使危重症孕产妇接受救治;及时查看下级医院转运患者脉搏、血压、心率、阴道流血情况、表情、面色等,评估患者病情,休克指数>2的患者给予休克处理,评估有无子宫破裂、失血过多情况;明确出血原因(胎盘滞留、子宫收缩乏力等),给予缩宫素、按摩子宫处理,从而控制出血;建立静脉通道,给予吸氧处理;若患者合并子痫或先兆子痫应协助患者取侧卧位,给予吸氧护理,给予镇静、解痉药物;若患者合并胎盘早剥,则应立即建立静脉通道,给予抗休克治疗,并尽快转运至医院;合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则先给予降压治疗;强化医护人员急救相关知识与技能训练,提高其与医师配合能力;若本院处理不了,应及时向上级医院转运,转运途中应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疏导患者焦虑、恐惧情绪,向患者讲解成功病例。

表1 危重症孕产妇护理流程中失效原因分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孕产妇RPN、抢救成功率,分析抢救失败原因,对比两组护理满意度。

1.3.1 RPN计算方法[6]RPN由三个因素构成,发生概率(frequency of occurrence,O)即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检出概率(likelihood of detection,D)即事件被检测的可能性,危险概率(severity,S)即事件危害影响的程度,RPN=O×D×S。O,D,S分值为1~10分,1表示最好情况,对应事件不可能发生,10分代表最坏情况,对应事件非常有可能发生;RPN最高分为1~1000分,不足125分为低风险,超过300分为高风险,125~300分为中等风险,分值越高表示护理流程中越需先采取改进措施。

1.3.2 产后出血判定标准[7]根据分娩方式不同,经阴道分娩孕产妇,若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超过500 ml即为产后出血,经剖宫产分娩孕产妇,若胎儿娩出24 h内出血量超过1000 ml即为产后出血;出血量采用称重法测量,即称出经分娩血液浸湿的各类敷料重量,后使其重量减去未被血液浸湿的同样敷料重量,并进行换算,换算比例为1.05 mg相当于1 ml血液。

1.3.3 护理满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满意度调查量表,评定内容包括急救护理人员护理操作熟练程度、护理舒适度、有无护理差错等方面,采取百分制。若评分处于85分以上则评定为非常满意,若评分处于60~84分之间则评定为满意,若评分不足60分则评定为不满意。

2 结 果

2.1 两组孕产妇RPN值 观察组孕产妇RPN值明显低于对照组,风险等级低于对照组,其中错过抢救最佳时机RPN降幅最大,而后病情评估不到位、对症处理方案不完善、医护人员抢救配合不协调、转运过程中病情恶化,见表2。

表2 两组孕产妇RPN值比较

2.2 两组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比较(表3)

表3 两组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比较 例(%)

注:观察组患者1例抢救失败,死亡原因为产后出血导致失血过多死亡;对照组患者中8例抢救失败,其中5例为产后出血导致死亡,1例产后大出血行子宫切除导致死亡,1例为子痫严重并发症救治无效死亡,1例转运途中死亡

2.3 两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表4)

表4 两组孕产妇护理满意度比较(例)

3 讨 论

危重症孕产妇是指孕产妇从妊娠开始至产后42 d内因各种原因导致器官衰竭或功能不全,如胎盘因素、凝血功能障碍、子宫收缩乏力、软产道损伤、心理状态差、妊娠合并心脏病或重症肝炎等,需行子宫切除、进危重症监护病房等进行特殊处理[8]。相关数据显示[9],全球每年约有1亿妊娠女性,其中约15%可演变为危急重症。因此,探究影响危重症孕产妇护理流程失效原因,给予针对性、预见性护理干预,对提高危重症孕产妇抢救成功率与生存质量具有重要临床意义。FMEA理论是目前国际上广泛应用的现代管理理论,该理论强调管理的系统性与精细化,注重过程的规范性与科学性,在事件发生之前采用相应控制措施,以降低该事件发生率为目的[6]。FMEA理论应用于危重症孕产妇护理中,可于早期发现危重症孕产妇护理失败高危因素,针对护理失效原因,优化护理流程,提高护理质量。

本研究在危重症孕产妇护理中应用FMEA理论,小组成员以讨论形式分析护理流程失效原因,针对失效原因进行RPN评分,依据评分结果,确定优先完善的护理方向。本次研究结果显示,RPN值最高的是错过抢救最佳时机,病情评估不到位、转运过程中病情恶化、对症处理方案不完善、医护人员抢救配合不协调,均为高风险或中风险。提示,下级医院向本医院转运时未做好评估与转运安全处理是护理失效的主要因素,因此,重症监护室医护人员接诊后应及时评估患者情况,为其开辟绿色救治通道,做紧急处理。同时,应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增强其分娩信心。针对RPN结果,本研究采用FMEA理论改进护理措施,并应用于观察组孕产妇,结果显示,观察组RPN值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风险等级降低,抢救成功率高于对照组,且护理满意度也更高。探究原因主要在于,观察组基于FMEA理论采取预见性护理措施,针对失效原因,积极思考护理中出现的问题,使护理人员分工明确,护理流程更加细化,持续改进护理质量,从而有效降低RPN值[10]。改进后的护理方案,充分评估患者病情,完善重症监护室救护方案,最大程度缩短救护时间。同时,完善对症处理方案,提升止血效果,以期最大程度降低出血后并发症发生率,与钟莹等[11]研究结果一致。转运途中病情变化较大,危险性高,因此,本院在将患者向上级医院转运时应加强孕产妇心理护理,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继续进行对症治疗,避免因护理不到位导致抢救失败。此外,FMEA护理模式涉及部门较多,重症监护室尤其应与产科密切结合加强沟通,探讨救治方案。FMEA护理模式可增强小组成员应对风险的意识与能力,提高其集体荣誉感与团队凝聚力,从而提高护理质量与患者满意度[12]。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样本量少,未对危重症孕产妇产后出血的远期预后进行考察,仍需后续研究加以推进。

综上所述,FMEA理论应用于危重症孕产妇护理中可尽早发现潜在风险,进行预见性护理,提高抢救成功率与孕产妇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任丽萍,吴海燕.护理干预对孕产妇助产和产后出血的影响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7):36-37.

[2] Abdul-Kadir R,McLintock C,Ducloy AS,et al.Evaluation and management of postpartum hemorrhage:consensus from an international expert panel[J].Transfusion,2014,54(7):1756-1768.

[3] 郭光梅,张 根.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改善消毒供应中心感染手术器械处理效果的研究[J].中国卫生产业,2015,13(10):146-147.

[4] 刘娅萍,张 琪.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官腔器械质量控制中的应用[J].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6,19(3):376-379.

[5] 丰有吉,沈 铿.妇产科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38.

[6] 侯晓敏,张军花,冯 茜,等.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手术室病理标本管理中的应用与效果[J].护理管理杂志,2014,14(8):591-593.

[7] 王雅臣.45例孕产妇预防产后出血的护理措施[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35):220.

[8] 尹帮蓉.综合护理干预对预防产妇产后出血的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6,20(2):108-111.

[9] 周立娟.预见性护理对降低阴道分娩产后出血的护理效果[J].吉林医学,2014,40(9):1990-1991.

[10] 陈伟焕,吕 萍.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消化道出血患者预防跌倒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科学,2016,6(4):199-202.

[11] 钟 莹,戴世登.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降低危重症孕产妇产后出血中的应用[J].分子影像学杂志,2016,39(4):416-419.

[12] 成 瑶,刘 丁,黄庆宁,等.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在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控制中的研究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4,24(11):2693-2695.

Influenceoffailuremodeandeffectanalysistheoryonsuccessrateinrescueofcriticalpregnantandlying-inwomen

GUOYan-mei,WULi-chan,CHIKai-yi

(The Thir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Guangzhou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150)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 (FMEA) theory in rescue of critical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Methods: Selected 113 cases of critical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February to August 2016 before implementation of FMEA theory and they were taken as control group; and selected 113 cases of critical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6 to February 2017 after implementation of FMEA theory and they were taken as observation group.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in risk priority number (RPN), rescue success rate, cause of rescue failure, and nursing satisfaction. Results: The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their total RPN lower than that of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05);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rescue success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P<0.05); and the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from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higher satisfaction than those from the control group(P<0.05). Conclusion: Through application of FMEA theory in the nursing of critical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it was able to discover the potential risks, optimize the nursing procedures, and improve the rescue success rate and the satisfaction of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Failure mode and effect analysis;Risk priority number; Critically ill; Pregnant and lying-in women; Postpartum hemorrhage

510150 广州市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重症医学科 郭艳梅: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27)

(本文编辑 陈景景)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53

猜你喜欢
危重症孕产妇成功率
成功率超70%!一张冬棚赚40万~50万元,罗氏沼虾今年将有多火?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如何提高试管婴儿成功率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探讨护理干预在妊高症孕产妇中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