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在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2017-10-24 12:03易雪忠李海燕高凯先邓嘉雯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年19期
关键词:危重症急诊科心脏病

易雪忠 李海燕 高凯先 邓嘉雯

·基础护理·

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在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中的应用

易雪忠 李海燕 高凯先 邓嘉雯

目的:探讨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用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中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心脏病患者64例并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实施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用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护理风险评估;危重症;心脏病;护理质量

近年来,由于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导致危重症心脏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严重影响患者健康以及生命安全[1]。在对患者实施抢救和治疗的过程中,必须紧密结合针对性护理,才能发挥最佳的效果[2]。危重症心脏病患者临床护理风险相对较高,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评估危重症患者的临床护理风险,可以有效控制和降低护理并发症及不良事件发生率,有效提升护理质量。我院将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用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急诊科2015年1月~2016年12月收治的危重症心脏病患者64例,其中男35例,女29例。年龄25~76岁,平均(56.5±5.5)岁。疾病类型:冠心病22例,心力衰竭13例,心律失常15例,先天性心脏病14例。其中冠状动脉搭桥术25例,瓣膜置换术21例,起搏器术18例。将患者随机等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疾病类型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实施护理,主要包括:(1)有效开展前期准备。认真收集并整理危重症心脏病患者的相关病情资料,按照目前最新的医疗以及护理方法和文件等,积极查阅资料,系统化总结有价值的护理经验。邀请急诊科的护理专家、心血管科的护士长以及重症监护室的护士长等进行会商,共同制定和完善该类患者的护理风险评估单[3]。(2)制作危重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单。准确把握护理风险相关内容,包括患者的病情变化情况、心理及情绪因素、相关护理并发症以及治疗和护理中的相关安全问题等。应用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评价患者的自理能力,分数越高,表示自理能力越好;分数越低,则表明风险性越大。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对患者进行评价,分值越小表示风险越高。应用管道滑脱危险因素评估表进行评估,分值越高表示管路滑脱危险越大。积极进行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估:分值越高表示风险越大。积极进行静脉炎分级标准评估,级别越高,表示风险越大。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实施疼痛评估,级别越高,表示风险越大[4]。(3)积极开展学习培训。组织好急诊科的全体护理人员,重点学习该类患者护理风险评估单中的具体内容。学习过程中,请护士长逐项讲解同时予以演示,有效规范实施评估的内容、方法和时间。该评估单首先试运行2周,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和处理。(4)正确应用护理风险评估单。在患者入院接受治疗2 h内完成第1次护理风险评估,重点针对患者的出血、泌尿系感染、静脉炎、口腔炎以及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危险因素实施评估。在完成评估后,在对应的护理问题以及护理措施项目位置处做好标记,如实写好日期和评估人员的姓名。如果患者的病情发生变化,则另外评估,针对实际情况落实相应的护理措施。针对压疮、管路滑脱以及患者跌倒坠床等相关性危险因素的细节性风险问题,每间隔8 h在护理人员换班时进行1次评估,并将各项细节对应的评估内容分值准确记录在护理记录中。患者的压疮危险因素分值为12分及以上,则贴上“预防压疮”警示标牌;患者的管道滑脱危险因素分值为8分及以上,则贴上“预防脱管”警示标牌;患者的跌倒坠床危险因素评分为5分及以上,则贴上“预防跌倒、坠床”警示标牌;Barthel指数评分<40分,将其列入危重患者予以重症监护。护理风险评估单见表1。

表1 护理风险评估单 住院号( )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接受相应治疗后的并发症以及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χ2检验。检验水准α=0.05。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表1)

注:研究组发生并发症2例,其中泌尿系感染1例,静脉炎1例;对照组发生并发症9例,其中出血2例,泌尿系感染2例,静脉炎2例,口腔炎1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2例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 例(%)

注:研究组发生不良事件2例,其中压疮1例,非计划性拔管1例;对照组发生不良事件8例,其中压疮3例,跌倒坠床2例,非计划性拔管3例

3 讨 论

临床实践研究表明,针对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其并发症发生率高达28.13%,其不良事件发生率也高达25.00%。这证实了危重症心肺病护理工作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实施相关护理工作的过程中,通过正确使用护理风险评估单,针对患者的出血、泌尿系感染、呼吸机相关性肺炎、静脉炎以及口腔炎等相关性护理风险及时识别、评估、观察以及干预,充分引起护理人员的高度重视,促进其主动参与护理管理[5]。手术治疗过程中部分患者应用抗凝药,存在较高的出血风险[6]。在实施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要自行观察患者的黏膜以及皮肤位置等是否存在出血点或者瘀斑,是否存在大便潜血或者血尿,同时观察其凝血化验指标,如果发现问题,则必须及时联系医师处理。护理过程中,要准确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导管相关性感染风险,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落实无菌化要求,如果患者的病情条件允许,则尽早拔除导管。针对气管插管者,积极予以密闭式吸痰,适当抬高床头。针对留置尿管的患者,于早晚分别以护理液实施尿管护理和会阴部擦洗。每日早晚分别对患者进行1次口腔护理,预防发生口腔炎。对其穿刺处严密监测,确定是否发生异常。在输注刺激性药物时,以康惠尔透明贴实施保护,防止发生静脉炎。针对危重心脏病患者实施护理过程中的相关风险薄弱环节积极采取防范措施,及早介入,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本研究中,对照组均接受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实施护理。接受相应护理干预后,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仅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8.13%;研究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5.00%。这表明,自制护理风险评估单用于急诊科危重症心脏病患者护理,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降低并发症及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具有极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1] 汪康宁.基于Android智能终端的实时Holter系统的软件设计[D].南京:东南大学,2016.

[2] 李云华,李 梅,李滟飞.护理干预对小儿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影响效果评估[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21):85-88.

[3] 李运飞,李 凤,焦 玲.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围手术期的营养评估与护理[J].继续医学教育,2015,29(7):76-77.

[4] 高芸萍.中高海拔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焦虑评估与护理干预效果[J].高原医学杂志,2015,25(2):44-45.

[5] 李建琼,陆丽丽.小儿先天性心脏病术后疼痛的评估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6):86-87.

[6] 陈铁汉,孙黎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围手术期患者应用不同抗凝药物致出血风险的临床研究[J].临床内科杂志,2015,32(10):696-698.

518109 深圳市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急诊科 易雪忠:女,本科,主管护师

2017-06-06)

(本文编辑 陈景景)

10.3969/j.issn.1672-9676.2017.19.062

猜你喜欢
危重症急诊科心脏病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急诊科护理安全管理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