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宏老师的“童心课堂”

2017-10-25 18:28本刊编辑部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童心品德儿童

本刊编辑部

在学军小学的校园中,她常常忙碌地穿梭在师生中间,时而亲切地俯身与孩子们交谈,时而热情地与老师们交流工作与生活。她就是学军小学副校长、浙江省特级教师、全国优秀教师——许宏老师。在30年的品德教学生涯中,许宏老师一直致力于研究儿童文化,做一名“童心的呵护者”,她的品德教学被称为“童心课堂”。

一、童心课堂是面向儿童的课堂

许宏老师认为,童心课堂是面向儿童、研究儿童、发展儿童的课堂。品德教学必须顺应儿童的天性,从儿童文化的视角着眼,让课堂富有“童心”和“童趣”,使儿童所喜欢、所需要,并在参与和体验中得到提升与收获。

许宏老师的课堂所倡导的儿童文化核心是一种游戏精神。游戏追求的是一种快乐的过程。但是游戏的目的不仅仅是体现热闹和感受快乐,而是在快乐中体验真情和发展儿童情感。在浙教版品德与生活《我帮你,你帮我》一课中,许宏老师针对低段儿童天性好动的特点,精心创设“蒙眼插花”的游戏。这个游戏让学生在自然真实中表现,并从中产生疑问,从而得到启示: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如果你能伸出援手,得到帮助的同学会因你而感到快乐,而你自己也会感受到助人的快乐。接着,她又在课堂上创设了“绷绷线”的游戏,引导学生互相帮助,从而懂得只有互助才能“帮出”各种有趣的图案来,这进一步激发了学生互助的热情,触动了学生的内心世界。

活动是儿童喜欢的学习方式。许老师认为教学活动要贴近儿童实际,应该创设儿童喜爱的情景,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参与其中。但最终目的是让儿童在活动或游戏的亲身体验中,感悟到做人的点滴道理,并通过辨析升华道德情感,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上再构建新的生活经验,以此来指导现实生活。许宏老师在浙江省特级教师大讲堂上执教品德与生活《我们分享 我们快乐》时,创设“玩玩具”的活动,让学生从中得到启示:和小伙伴一起玩更快乐。然后又创设了“加几笔”的游戏,引导学生在动脑筋说创意的过程中,懂得一起分享智慧,会得到更多智慧,进一步激发学生分享的热情,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的课堂教学改革,给德育课堂带来了很大的变化,它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从一个个生动的活动中得到了道德的洗礼。

评价是教学的重要环节。许宏老师认为,学生的学习存在差异性,但是每个学生都拥有学习的主动性以及积极向上的愿望。她重视培养学生自我评价和他评的能力,发挥课堂教学中评价的诊断、激励和教育功能,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体会到成功,并对今后的学习和成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多年的实践中,许宏老师所在的学军小学在品德课程评价上,经历了无等级激励性评价、非纸质评价、档案袋评价、多元星级评价等改革。用许宏老师的话说,任何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評价变革,最终指向的是促进儿童的道德学习与社会性发展。

二、童心课堂是源于生活的课堂

源于生活的课堂首先是教学的内容贴近儿童生活。无论是早期的思想品德,还是课程改革后的品德与生活(社会),很多教师在执教时,往往受限于教材。许宏老师所倡导的童心课堂,能够从儿童文化的视角着眼,基于儿童生活,整合教育资源,将儿童视域中的教材、课堂、生活形成一种对话关系。

早在执教思想品德课时,她就尝试把教学与班主任工作结合起来,将课堂与儿童生活联系起来,探索整体把握品德课堂教学。当时的思想品德三年级有《孝敬父母》一课,教材中讲述了小红同学关心、体贴父母的事迹。让学生读读议议,再来说说做做。许老师在执教这一课时前,注重教材榜样与生活榜样的等同重要性,深入了解班里每一位同学在家与父母长辈的相处情况。对于一位公认的孝顺孩子,她多次走进家庭,深入了解学生家庭生活,并用相机记录了多个真实生活场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父母一起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给父母敲背、讲故事、说笑话……当这些来自身边的鲜活例子出现在课堂上时,其他的同学不仅为之感动,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了激励。

源于生活的课堂往往是功在平时,功在课前。在设计教学过程时,她在整体把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深入分析单元和课时目标,通过课前对学生观察谈心、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生活实情,搜寻并整理教育资源,开展建立在已有经验基础上的课堂教学。如在执教品德与社会四年级《精彩的社区生活》时,无论是试教课还是公开课之前,她都跑遍了授课班级学生所在的社区居委会,了解社区组织的节日活动;节假日带领学生参与其中,使学生真切感受到社区节日活动的精彩,并让孩子动员家人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源于生活的课堂还能让学生有生活化的情景体验。许宏老师的品德课堂,常常精心创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情境,学生在真情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展道德思维和判断能力,得到智慧的启迪,不断促进道德认知的内化,道德情感的提升。许老师往往能够深入分析学生学习与认知的特点,巧设课堂活动,把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生活经验结合起来。品德与社会《我的家乡在哪里》的教学内容与地理知识相关,这样的内容对于来自各地的三年级学生来说,的确是难点。教学中,许老师将学生喜闻乐见的“拍手歌”引入课堂。小组内边找“家乡的位置”,边拍手对唱“我请xx找家乡”——“我就上来找家乡”——“你的家乡在哪里”——“我的家乡在这里,这里就是xx省(市)”——“对对对,这里就是xx省(市)”。通过充分的小组准备,再上台汇报,人人都能自信愉悦地投入到“找家乡”的活动中。这样的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认知学习中,提升了道德情感,提高了学习的需求。

在这样的课堂活动中,教师和学生成为共同的参与者和探索者。学生在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中有了真实的情感体验。有位二年级小朋友在上完《我爱秋天》后,抑制不住内心的喜悦,说:“我太喜欢品德课了!棉花、稻谷、树叶都搬进了教室,教室好像变成了农田、树林了。”

这种源于生活的课堂,将生活中的素材开发成为教学的资源,让学生课前对生活的体验成为课堂的前奏,又通过情景再现生活,升华感情,拉近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让品德教学不再说教化。同时,也引导学生能够感受生活的美好,培养他们有爱心和负责任的生活态度。学生在生活化的学习内容中不断发现和解决问题,追求有创意、有爱心的生活。endprint

三、童心课堂是知行合一的课堂

品德教学中的“知”易“行”难,是多年的疑难问题。在提高学生道德认知的基础上,怎样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养成呢?许宏老师的品德课堂提倡知行合一,就是在学生道德情感和生活经验升华中渗透价值取向,引导学生人格发展,再通过感悟导行与拓展实践,指导儿童生活。

品德课上的感悟体验要内化为学生的品格,需要拓展实践导行,落实在行动上,做到知行一致。上完品德与社会《孝心献老人》一课后,许宏老师抓住正值重阳节的契机,与学生商议并发起倡议:让我们给抚育儿女成长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送去一片敬意,送上一份关心,传递一份温暖。如果已经好久没有和他们交流沟通或一起外出了,可以设计一次出游计划,和他们一起到大自然中散散步、聊聊天;如果老人身体不好,行动不便,那就请你泡上一杯茶,递上一块毛巾,给他们敲一次背,洗一次脚;如果爷爷奶奶、外公外婆远在异地,那就拿起电话,道一声祝福,展开信笺,写下长久的思念……许老师希望,这种在课堂中对爱的理解和感悟,能引领孩子们的实际生活。

有时,一堂课,一席激励的话,一次拓展实践活动,会使学生得到情感体验与道德升华,甚至会影响学生一生品格的养成。思想品德有《劳动不分贵贱》一课,教材中讲述了劳动模范时传祥的故事,教育学生劳动不分贵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建设祖国需要各行各业的人才。在教学中,许老师没有局限于教材中的故事,而是让学生在课前收集体现身边各行各业劳动者的重要性的事例,再谈谈自己对将来的职业的畅想,并激励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尊重每位劳动者。一位小周同学在课堂上立志要当一个清洁工。这个孩子在作文日记里、在与家长亲戚的交谈中,都表达了这样的职业愿望与待人态度。当然,这位小周同学后来并没有做清洁工,但是十几年来,他当时的想法都成为家长和老师碰面的谈资。如今,成为一名公司部门负责人的小周,遇到当年任教品德的许老师,还这样说:当时思想品德的这一课,直到今天还深受影响。如今他对部门里的每一位员工都非常尊重,在他的意识里只有分工不同,没有贵贱之分。

在30年的教育生涯中,许老师历任班主任、大队辅导员、教导主任、德育副校长。所以,她十分重视将品德教学与学校德育活动联系起来,让德育活动成为品德课堂的道德实践平台。她通过与少先队活动相融合,与行为评价相结合,帮助学生道德内化。她还重视课程与其他德育途径紧密联系,形成整体规划,发挥品德教学更大的德育功能。早在二十年前,许老师上完《爱护小树苗》一课之后,她号召班里的孩子一起投入到社区的爱绿护绿行动中:看到有人在树枝上晾晒衣物或者攀爬树木,孩子们会上前劝阻;冬天到了,他们给学校的小树苗穿“稻草棉袄”来御寒。在学生组织的“我们一起来护绿”的主题班会上,他们还朗诵了许老师创作的诗歌——《当小树苗的保护人》。许老师所带的中队评上了杭州市护绿先进集体,事迹还被杭州电视台报道。

四、童心课堂是共同成长的课堂

多年来,许宏老师在教学中不断实践与丰富着童心课堂,也感召一个又一个教师一起来参与研究,形成了一个童心课堂的团队。童心课堂既是她多年的实践研究硕果,也是她所引领的团队共同成长的集体智慧。

学军小学品德教研组是一个强大的团队。组内教师都把许老师视为导师。只要组内有教师承担公开课,她总会放下各种事务,和团队的教師一起磨课。她每一次在活动中的发言点评,虽说是高屋建瓴的引领,却让人感觉不到一丝居高临下。学校历届品德教研组长是这样评价她的:“许老师是最合格的组员,每一次活动总有她的引领,每一位教师上课总有她的指导。她的课堂时常向年轻教师开放,她的课朴实中洋溢着激情,温情中散发着魅力。听她的课,总让人佩服她的课堂智慧,时时处处为孩子们创造快乐轻松、妙趣横生的课堂氛围。每一次教研组内晒听课笔记,我们总能在她那本写得满满的笔记中发现,有她对执教老师点拨指导,有她随时的听课感悟,也有她自己的学习体会。她的教育智慧和学习精神总是激励着组内每一位教师。”

刚工作没几年的俞老师,通过层层评比闯入了杭州市品德优质课决赛,每一轮比赛,许宏老师总是一次又一次地组织校内品德教师在她办公室磨课,常常直到夜幕完全降临,依然讨论得热火朝天。小俞老师常想:许老师已是品德学科的名师,有她一个人指导就够了,为什么还要组织这么多人听课磨课?许老师告诉她:去参加任何一次比赛,不是为了成绩,而是在这个过程中,让更多的品德教师能参与其中,让整个团队的教师一起提升。

在许宏老师的带领下,学校一大批教师成长起来。近十年来,学军小学参加西湖区、杭州市乃至浙江省品德课堂教学的比赛,总是荣获一等奖。

许宏老师还积极承担着名师学科带头人区域内带徒弟的任务,她的特级教师工作室汇集了区内外多名品德骨干教师和热衷于该学科的青年教师。她常以满腔热情积极主动地引领工作室教师进行教科研活动,带出了一支非常优秀的团队。多年来,许老师工作室的成员一茬接一茬,有的已经成为区域内名师,有的已经走上领导岗位。但是,在许老师的引领下,每一次工作室活动,他们都能积极参与磨课研讨,认真撰写论文反思,激情表达教育教学观点。在这个童心团队中,许宏老师既是导师,又是学习伙伴。既发挥导师的前瞻引领,又互助合作,教学相长。更重要的是,每一个成员都能以儿童为出发点,在教育教学上绽放自己的智慧。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许老师在“童心课堂”里耕耘着、守望着、研究着……努力做一名“童心的呵护者”,努力让品德学科成为儿童喜欢的有魅力的课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童心品德儿童
立德立言,为何重要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好学者贤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品德
少年儿童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着成中值得关注的48个生活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