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主体性思维成就内生式管理

2017-10-25 09:00翁飞霞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事务管理课程管理

翁飞霞

【摘 要】治理学校要让教师和学生成为主体,要变层级式管理为内生式管理。课程管理要立足师生发展需求,把主动权交给教师;学校事务管理要以主体性思维优化问题解决方式,依靠团队力量和智慧,激发成长的内在动力,使事务管理成为育人的有效途径;评价管理要用心记录师生的成长过程,把校园生活当作生命成长的空间。

【关键词】主体性思维 内生式管理 课程管理 事务管理 评价管理

学校是育人的场所,治理学校必须摘下冰冷的面具,体现人性,追求有温度、有故事、有美感的管理模式。校长作为一校之长,需要在办学理念和重大决策中有自己的主张,但校长也不应忘记师生才是学校发展的主体,自己仅仅是学校的重要一员。校长的职责之一就是让教师和学生成为参与学校管理的主体,激励师生发现最美的自己,以管理促进师生个体的最优发展。

在这样的理念指导下,笔者所在学校变“自上而下、由外而内”的层级式管理为“上下联动、由内而外”的内生式管理。这种内生式的管理旨在充分挖掘适合本校发展的内力资源,将师生放在中心位置,体现师生能动性,最大限度激发师生内源性发展动力。内生式管理是在重心下移、结构开放、过程互动、动力内化的过程中实现内部管理的一种创新管理机制。这种新的管理运作机制架起了管理与育人之间的桥梁,让制度与情怀相得益彰,规则与成长张弛灵动,收到很好的育人成效。

一、立足师生发展需求,实施学校课程管理

课程作为育人的最主要载体,是学校提供给孩子的重要服务产品。课程的开发、实施、评价等各个环节的管理行为都应以“育人”为最终指向,充分关注人的因素,即立足教师实际和学生的现实需求,注重师生与课程之间的相互渗透与融合,促进师生的共同发展,实现学校课程的内生式管理。

(一)把课程开发的主动权交给教师

自浙江省教育厅《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颁发以来,各校都在开发拓展性课程。我们发现,很多学校的课程开发成了学校管理者和少数中层骨干的“自娱自乐”,往往是“领导着急、教师冷漠”“理想丰满、现实骨感”,在“顶层设计”与“有效落实”之间出现明显的断层。为避免这一状况,我们把课程开发的重心不断下移,鼓励每一位教师主动参与,让每一位教师融入课程开发团队,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目前学校已开设四类校本课程群:第一类“儿童动漫系列”课程群,由学校课程研发中心带领骨干教师进行整体设计与开发;第二类“主题教学”课程群,由年级项目团队开发,通过学校课程研发中心、年级项目团队的引领,逐步辐射至全体教师,并让全体教师参与其中;第三类“个性特长类”课程群,由教师、家长及学生中具有一技之长的人担任课程指导老师;第四类“阳光城实践类”课程群,采用社校合作开发模式。前两类课程保证学校层面课程架构的品质,后两类课程体现个体层面具体课程的质量。在逐级下移的过程中,精英力量不断辐射到年级团队,年级团队又延伸到普通教师层面,形成自上而下的暖心扶持,使教师面对课程,不再只有茫然与畏惧,而是充满驾驭的激情和创造的快乐,也使每个人都成为课程的发现者、开发者和实践者。到目前为止,学校已有10多个教师自主开发的课程被评为省、市精品课程。由此可见内生式管理不是约束,而是主动权的下移!

(二)根据学生发展需要定制课程

课程的育人功效,在于学生对课程的认同和接受。每一门课程都从儿童的角度出发,不断微调课程内容和组织形式。我们根据儿童发展的需要,努力做好课程的量身定制。一方面,努力开发适合学生的课程群落,不断丰富动漫课程、主题课程和个性课程的各类子课程,在课程内容上为学生量身定制,以满足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另一方面,持续优化课程组织过程,在组织形式上为学生量身定制。主要做法有:第一,实施网络自主选课。学校自主研发了学生选课系统,通过动漫、文字、音乐等儿童喜闻乐见的形式,巧妙呈现各种课程的目标、内容和特点,孩子们可以快速找到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第二,关注孩子的年段差异。学校选修课程分低、中、高三个阶梯,旨在为不同学段孩子设置合适的课程种类和教学要求,分步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第三,优化细节服务。学生选课后,我们对网络选课情况进行数据分析,关注每一个孩子选课情况,对因为特殊原因选课没有成功或者选课后有各种需要的学生,我们予以调整和补选。由此可见,内生式管理不是想当然,而是换位思考!

二、发挥教师团队作用,创新学校事务管理

学校管理的过程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的过程。我们在解决校园事务性问题的过程中,创造性地实施以项目组的形式,借助问题碰撞,以主体性思维优化问题解决的方式。这样,日常事务管理不再是校长的一言堂,而是教师智慧的交集,使各种事务性问题的解决过程成为育人的有效途径,最大限度地激发了师生的内源性发展动力。

(一)相信教师团队的集体力量

学校每月的行政会议都有一线教师参加,会议议程分两块:管理观点论述和校园问题碰撞。管理观点论述重在落实反思制度,提供言说平台。而校园问题碰撞则重在发现问题,优化问题解决方案。在校园问题碰撞中,校长基本不发言,只是用心聆听。教师团队在“头脑风暴”的过程中,面对问題会涌现出两个或以上的解决方案,校长也不急于决断表态,而是通过教师思维碰撞和深入研讨,获得更佳的解决办法。

2015年冬天,有家长反映:天冷了,孩子吃不到热菜热饭,怎么办?我把这个问题抛给参加行政会的教师们,请他们思考讨论解决之道。一周后,他们交给我一个创意十足的解决方案《会变化的餐厅》(见下图),太出乎我的意料了!原本只为解决一个问题,但是通过问题碰撞,教师们居然设计出如此有教育性的食堂用餐管理新方案,每一个创意项目都站在儿童的立场思考问题,都与立德树人密切联系。实施一年后,不仅家长好评如潮,学校食堂也一跃成为宁波市餐饮示范食堂,接受市电视台采访。教师参与管理不仅仅是为了形成共识,而是让教师身处其中,主动作为,在解决一个个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团队的创造力、凝聚力、领导力不断得到增强。主体性思维让管理结构变得开放,管理过程变得互动,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与参与性。而一所学校只有依靠自身的人力资源,才会催生内在的发展动力,才会成为学校不断进步的宝贵资源。endprint

(二)激发教师成长的内在动力

学校管理最大的课题是教师的素养提升,这直接关系到育人的实效。设计教师研修项目,首先要倾听教师的内心感受与诉求,让研修项目源于生活,归于教育,让教师在研修活动中主动参与,真正让教师研有所感、修有所获。以2016年9月的校本研修为例,因为正值里约奥运会,全民热议奥运,所以教师们从众多研修预选项目里,选择举办一场别开生面的《大家一起谈奥运》讨论会。大家通过历史回顾、金牌分享、个人观点、竞猜互演等环节,从里约奥运谈到教育,在趣味盎然的讨论中引发内心对教育的感悟,以及对自身成长的深思和期待:如何看待成绩,如何享受过程,如何以慢的姿态接纳和期待学生……由于选题来自基层,策划也来自基层,教师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空前高涨。这样的专业研修能最大程度满足教师的发展需求,激发自觉成长的内在动力。这样的研修活动更大的价值还在于:那种民主、开放、平等、自主的研修氛围深深地印刻在了每个教师的头脑中,他们学会了以同样的思维对待学生的日常管理。久而久之,学校教师就形成了这样的理念:孩子需要的,孩子才会喜欢;孩子喜欢的,孩子才会投入;孩子投入了,我们的教育才能收到实效,实现价值。

三、聚焦师生成长过程,优化学校评价管理

无论是工作推进,还是课程实施,最后一个环节就是评价。如果把校园生活当作生命成长的空间,那么对其中的每一个人的生活细节适时进行积极的正向评价,是落实主体性思维,促进师生主动发展,实现个体动力内化的重要手段。

(一)记录师生的成长过程

每一个生命的成长历程,犹如电影胶卷,由一帧帧画面组合而成。电影可以回放,生命却不能重来。所以,教育者如果能够用自己的心和敏锐的眼睛去捕捉孩子们成长过程中的那些精彩瞬间,用照片记录下来,必将发生皮格马利翁效应,极大地激励他们成长。

从2016年开始,我们推出“校园抓拍”奖励制度,鼓励教师们现场抓拍校园事件,悉心发现每个人的闪光时刻,记录每个生命成长的点点滴滴。学校微信公众号会定期推送领导和教师抓拍的精彩画面,宣传普通师生不为人知的特长与优点,让每个人的才华得以立体、多面的展示。下一步,学校计划将“校园抓拍”作为过程性评价大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扩展记录的时空,用更多视频、作品和故事,形象呈现师生的成长过程。我们希望把评价渗透于师生日常的工作和学习之中,通过平凡人物的感人小事和闪光瞬间,放大校园正能量,培育人们的美好情怀。我们也希望每一个教师都成为生命成长的发现者和记录者,通过自己的镜头向家长和孩子传递“至善至美” 的教育信仰。

(二)书写成长的温暖故事

师生成长的过程一定伴随着一个个温暖而感人的故事,或成长的烦恼,或成功的喜悦,把这些故事写下来,必然可以成为持续激励师生成长的正向因子。

几年来,学校充分利用微信公众号、微视频、电视台、社区等各种平台,以书写温暖故事的方式展示、讲述校园生活中体现独特人性和独特美感的成长点滴,并汇聚成一个个生动的课程故事、课堂故事、课间故事、教研故事……不断促进学校内生式文化的积淀。

学校之美在于时时、处处、事事都有教师的身影、学生的身影;学校之美源于师生学习、交流、互助、改变过程中的美好情怀和动人故事。学校以主体性思维来实践内生式管理,就是希望探索一条“以人为本”的、科学高效的学校治理模式,打造包容、交互、关注、共情的校园文化特质,让学校成为一幅美美的画,一本厚厚的书,一个暖暖的家,一个师生流连忘返、生命成长的伊甸园。

参考文献:

[1]陈如平.打造新样态学校[J].教育科学论坛,2016(12):8.

[2]徐建华.论学校的优势发展与可持续发展[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06(3):53.

[3]张斌平.北京五中的“精气神”文化[N].现代教育报,2016-10-19.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淮河小学 315800)

猜你喜欢
事务管理课程管理
完善机关后勤保障促进机关事务管理
对办公室事务管理工作的认识及探讨
对现代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新模式的思考
管理学视角下的高校学生事务管理
浅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
探究新课程背景下如何完善小学课程管理
新形势下的课程管理
构建五年制高职数学小组的可行性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中的教师角色转换
基于Internet的课程管理信息系统网络安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