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需要知识”课堂实录

2017-10-25 18:30许宏
教学月刊·小学综合 2017年9期
关键词:劳动评价同学

许宏

【教学内容】

浙教版品德与社会六年级上册。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劳动与知识的关系,知道知识对劳动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2.通过调查、搜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信息,了解各行各业的劳动工具和劳动技术在发生变化;通过过程性评价,促进自主学习。

3.懂得劳动需要知识,只有不断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提升劳动价值。

【课堂实录】

一、基于课前调查,漫谈劳动发生变化

师:同学们,你的爸爸、妈妈或其他亲人都在从事什么劳动?

生:计算机编程、平面设计、企业管理、做生意的……

师: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跟过去相比,他们从事的劳动发生着什么变化?

生:我爸爸是设计师,他说,以前主要靠手工画图,现在基本是用电脑画图。

生:我伯伯是农民,他说,以前农民都是用镰刀割稻,现在很多地方农民都开着收割机去干活。

……

(师生对话中引出:“劳动需要知识”这个话题。板书课题——劳动需要知识)

(教学意图:课堂学习,源于生活。从生活实际导入课堂学习,拉近学生与研究主题的距离。在师生对话中,“劳动需要知识”这个话题顺势引出。)

二、选取典型事例,研究知识改变劳动

師:围绕这个话题,同学们课前都认真地采访了身边的劳动者,完成了学习评价单,有的找了图片资料,有的做成了PPT,还有一些同学找到了一些视频资料。老师在课前批改了学习单,大部分同学获得了3星。

(课件出示课前评价要求及部分学习评价单)

师:我们先在小组内进行交流,你觉得哪位同学的研究成果很有说服力,不要忘记给他点赞。等会儿推荐代表,向全班来汇报。

(生四人小组开展交流和评价)

(教学意图:课前学习评价单,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学生深入研究“劳动需要知识”这个话题,在学习单中记录下采访、调查等收集的信息,通过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实例,充分感受到各行各业因为知识而发生的巨大变化。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同伴之间互相评价,以提高倾听和表达的能力。)

(以下板块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展开,先后顺序可以随机调整)

◎知识改变劳动工具

生:以前我认为农民的劳动是不太需要知识的,是体力活儿。(其他学生频频点头)课前,我采访了爷爷,发现其实农民也是需要知识的,各种现代化的机器,农民学会了操作,就能大大提高劳动效率。我收集了一个视频,给大家看一下。

(课件播放学生收集到的现代农业劳动机器工作的视频:果园里人们坐在采摘车上,好多人可以同时从果树上摘取水果,通过管道直接输送到车厢内;胡萝卜收割机是从地里收割,通过机器直接把胡萝卜削皮;农田里,大型收割机直接收割稻谷,从机器尾部排出谷壳)

师:看到这些场景,你们为什么那么惊讶?

生:我看得入迷了,劳动的画面真美啊!

生:我觉得很震撼,农民还可以这样收割庄稼!

师:学会使用新的劳动工具,大大地减轻了农民的劳动负担。

生:以前的环卫工人都只拿一把扫帚、一个畚箕,几十个人一起扫马路,十分劳累,效率又低。现在清洁车已经非常普及,一个上午就能清洁好几条街道,极大地提高了效率。如果你拥有世界上最高级的清洁机器,但你不会用,那它只能是一堆废铁。所以我认为劳动是必须要有知识的。

师:掌握了知识,学会使用先进的劳动工具,就能提高劳动的效率。

◎知识改进劳动技术

生:我认为对于现代医生来说,知识真的是太重要了。我的爸爸妈妈都是医生。他们虽然都取得了医学博士学位,但是还在继续学习。这是我们家的其中一个书房,书架上摆满了他们的医学参考书:《解剖学》《肿瘤学》……他们还从国外买来英文版的医学书。

(学生展示照片:书房、书柜以及父母的医学专业书籍)

生:爸爸妈妈说读书是一辈子的事情,只有认真学习知识,才能操控先进的医疗设备。他们医院有许多先进的医疗设备,有“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高场强磁共振诊断系统,PET-CT诊断系统。其中我最感兴趣的就是“达芬奇”机器人。让我爸爸给你们来介绍一下吧!

(课件播放家长介绍现代手术室,展示“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工作的视频:机器人代替医生,超越人类极限,为病人动手术的模拟场景)

(生纷纷惊叹)

师:是不是所有的医生都会使用这款机器人?

生:不是的,必须要去参加专业的培训才行。

师:听了他的介绍,你有什么感想?

生:现在发明了那么多先进的医疗设备,可以突破人类的极限,医生需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

生:爸爸说,作为一名医生,三天不去学习,就感觉跟不上医学的发展。

师:医生需要不断地学习知识,掌握先进的技术,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还有哪位同学也是研究医药行业的?

生:科学家发明了很多新药,可以医治以前不能治疗的病。有些药还很好吃,比如有水果味的、甜味的,特别适合小朋友服用。

生:我认为医药行业非常需要专业知识,而且还要不断学习和创新。我收集到的例子就是今年获得诺贝尔医学奖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奶奶。读大学时,她学习药学方面的专业知识。通过不断地积累和深入研究,不断实验,成功地从中药中提取了青蒿素,让疟疾得到了治疗,挽救了全球数百万人的生命。

师:让我们通过一段视频来了解她。

(播放视频:介绍屠呦呦不断尝试、创新,从中药中提取青蒿素的过程)

生:我觉得科学研究可以推动医学发展,让以前的不治之症变成可以治疗的。endprint

生:通过知识的创新,可以推动各个劳动行业的发展。

师:像屠呦呦奶奶这样的科学家不断学习,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劳动技术,为现代医药领域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真是太了不起了!

生:我研究的是教育行业的变化。现在我们的课堂上,老师会用到电子白板、投影机等。而过去,老师就是用一块黑板、一支粉笔来上课。现在的教育技术提高了我们的课堂学习效率。

生:我补充,现在老师的教学不仅仅是在工具上发生了改变。以前老师们在教室里上课,讲完了我们就听不到了。现在老师们制作好微课,让同学们回家提前学习,这样就可以带着问题进课堂,让同学们学得快学得好。

师:老师教学工作、教学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们的学习方式也更加丰富。这是知识对教育行业的改变。

◎知识提升劳动价值

生:我研究的劳动行业是电子商务。如今,人们可以在网上开店。网店不仅节省空间,还有许多实体店不具备的优势,比如,商家可以上传图片,让客户通过网络全方位地了解商品。

生:客户收到商品以后,可以到网上发表评论让更多的人了解。如果不满意也可以退货。现在网购的商品,有许多快递公司会运送,更加便捷。

师:网上购物已经是大家非常熟悉的一种消费方式了吧。目前国内最大的电商平台——

生:阿里巴巴。

(课件呈现阿里巴巴创造的网络销售业绩等信息)

师:阿里巴巴旗下的天猫、淘宝,又刷新了一项新的世界纪录:“2015年天猫双‘十一以912亿元收官。”哪些同学家里为这项纪录做出了贡献啊?

(生纷纷举手,谈家人网络购物的经历和感受)

师:给我们带来这次全球购物狂欢的人就是他——马云。有没有同学研究他的创业经历?向大家介绍一下。

生:马云的成功也是靠自己不断更新知识。他三次参加高考,最后成功考入杭师院。他英语学得很好,办了翻译社,后来创立了淘宝,开发了支付宝,让我们在家里就可以买火车票、电影票……

生:马云创立的淘宝、天猫等,大大方便了我们的生活。

生:淘宝不但方便了顾客,也方便了商家。

师: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许多劳动行业的劳动方式,带给全社会巨大的改变。马云是取得巨大成就的劳动者,知识是他手中最强大的力量。在他的影响下,无数个“马云”,不断更新知识,不断创新劳动,不断提升劳动的价值。

(教学意图:通过讨论交流、多元对话,学生从农业、医药、教育、电子商务等劳动行业的研究中,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更加直观地体会到知识改变劳动工具,知识改进劳动技术,知识也在不断提升劳动价值;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各行各业的劳动生产对知识的需求。在互动交流中,师生、生生之间的评价,促进了学生信息收集和整理、倾听和表达、探究和思考等能力的提升。)

三、回顾研究过程,深悟劳动需要知识

师:听了同学们的交流,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

生:了解了更多的知识,更深地体会到了劳动需要知识。

生:劳动需要知识,知识也需要在劳动中实践和更新。

生:所有的劳动都需要知识,知识也让我们人类的劳动变得更加伟大。

生:劳动推动了我们整个人类社会、人类文明的发展。

……

师:同学们说得很好,课后请把你的感悟和收获写在学习评价单中。劳动需要知识,知识改变着劳动工具,改进着劳动技术,也在不断地提升劳动价值,推动着人类文明的发展。

【教学反思】

《品德与社会》课程注重学生生活的价值。学生的品德的社会性发展源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感悟,让他们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劳动需要知识》第一课时基于课程特点,研究儿童学习起点和需求,围绕童心课堂理念展开教学。

一、研究儿童实际,准确定位目标

六年级的学生对于“劳动需要知识”这个话题,有一定的认知基础。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从亲戚朋友所从事的劳动行业中,已经初步体会到知识对于劳动的意义。基于对学生实际情况的了解,精选资源,预设方法,准确定位课时目标。

二、基于儿童立场,聚焦学生学习

在这节课中,我们将学习的权利留给学生,关注学生的“学”,培养他们自主、探究、合作的能力。课前,让学生围绕着这一课的主题积极开展调查访问,积累资料,发现典型的例子;课堂上,充分放手让学生来进行研究和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身边的亲人所从事的医药、教育、农业、电子商务等劳动行业,深刻体会到了知识改变着劳动工具,改进了劳动方式,在不断提升劳动的价值。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師起到的是点拨、引领、深化主题的作用。

三、关注儿童发展,落实过程评价

本课在预设的时候,意在落实过程性评价,通过课堂中组织实施评价,培养学生评价的能力,提升核心素养。课前对于学生完成的前置性作业单进行评价,旨在引导学生用认真的态度,有方向性地开展资料收集。课中,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来交流、倾听、讨论和相互评价,还允许他们根据课上交流的情况,修改学习单,有生成,有提升。课后,教师再次进行评价。通过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浙江省杭州市学军小学 310100)endprint

猜你喜欢
劳动评价同学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热爱劳动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2006—2016年度C—NCAP评价结果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3)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2)
2006—2015年度C—NCAP评价结果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