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推进河北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实践与思考

2017-10-27 22:32曾超敏
中国教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优质办学学校

曾超敏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是促进教育公平的前提。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科教兴冀战略,不断加大投入和保障力度,全省基础教育呈现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面对省第九次党代会明确提出的“深入实施教育强省工程,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大好形势,更要站在新的历史高度,认真总结梳理已经取得的成绩和经验,深入思考下一阶段必须解决的突出问题,从而促进全省基础教育事业健康有序

发展。

一、河北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做法及成效

1.集團化办学—深度共享、携手发展

全省各地积极改革办学体制机制,通过不同学段间优质校与薄弱校组建教育集团的形式,着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一是科学统筹布局。以区域内、同类别为主,兼顾跨地区、跨类别、跨层次学校,对集团规模、布局、管理模式、运行机制、投入状况、教育教学特色精心谋划安排,统筹教育规划和学校个体发展。

二是因地制宜组建。采取兼并重组、协作型、混合型、引进式合作、特色联盟等模式推进集团化办学。如石家庄市目前共组建教育集团54个,其中,石家庄市裕华区以“名校+新校+弱校”的形式,组建神兴小学、金马小学、裕东小学3个教育集团,实行一个法人主体、多个校区,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快速提升了集团内新建校和薄弱校的办学水平。

三是创新机制管理。理顺决策、执行、监督、保障等内部关系,建立适合集团化办学的管理制度。各地推进集团教师相互交流任教,组织开展名师工作室、名师讲堂、跟班学习等活动,多渠道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强化监督考核,对整体办学水平高、社会声誉好、薄弱学校成长快的集团以及交流任教的教职工给予奖励,发挥考核“指挥棒”的激励作用。

2.学区制改革—优质带动、共同提升

全省各市积极在主城区探索实施学区管理制改革,按照试点先行、逐步推开的思路,综合考虑优质学校辐射带动能力、成员校分布半径等因素,组建学区,确定成员学校。总校长享有对学区的统一管理权,成员学校隶属关系不变、法人不变、编制独立。通过建立校长联谊沟通、教师交流互派、捆绑考核等制度,发挥优质学校教育教学、师资队伍优势和品牌效应,向薄弱学校输出理念、管理、资源,逐步实现学校间“九个统一”(统一管理策略、统一共享设施、统一教师调配、统一师资培训、统一课程规划、统一教研活动、统一组织备课、统一质量监测、统一评价机制),孩子们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名校,城区“择校热”和“大班额”(56人以上)问题得以缓解。学区管理制改革以来,资源互享增量、教师互动增能、教学互研增值大幅提升,实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强弱并进、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

3.精准式帮扶—输入能量、扶出长远

石家庄市自2011年起连续6年实施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累计投入9.08亿元,新改扩建项目学校82所,转移安置深山区学生5.86万名,直接惠及贫困人口21.6万。国务院领导对石家庄市山区教育扶贫工程的做法予以肯定。

一是精准结对帮扶。按照“分层次、同学段”原则,石家庄市筛选主城区优质中小学与山区82所学校建立“一对一”帮扶关系,并在全市中小学建立“市—县”“县—乡”“乡—村”三级帮扶机制。石家庄外国语教育集团通过实施“校长素质提升”“百名种子教师培训”等九项工程,对平山等6个山区县的12所中小学进行“捆绑式”“紧密型”帮扶,山区项目学校教学质量显著提升。

二是强化措施资助。对山区教育扶贫工程建档立卡贫困学生,石家庄市从小学到高中实行“三免两补”(免作业本费、免教科书费、免住宿费,给予生活补助和交通补助)优惠政策,建立深山区学生信息管理系统,全程关注山区学生学习历程。

三是打通升学通道。石家庄市进一步深化招生入学制度改革,保证山区学生顺利完成高中学业乃至升入大学。小学毕业生全部到项目初中接受优质免费教育,贫困学生免费接受高中阶段教育,联合市属高职院校通过五年一贯制、“3+2”对接等形式,确保贫困学生都能够接受高等教育继续深造。

4.多样化探索—特色引领、内涵发展

全省各地积极探索普通高中优质化、特色化、多元化发展道路,着力建设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学科优势明显、活动富有创意的特色高中,使每名学生个性潜能得以充分开发,个性素质得以良好发展,实现更深层次的教育均衡。综合考量学校历史底蕴、独特优势、办学理念、师资力量、学生特点等,着眼质量提升和内涵发展,科学定位学校办学特色。坚持全方面支持、全过程督导,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和办学体制改革,打造优势项目和强势特色。石家庄市目前已形成了灵活多样、特色鲜明、评价多元的发展格局,如石家庄市第38中学组建了由9所学校参与的中小学书法教育集团,从一度陷入发展困境到被评为“河北省中小学书法教育实验学校”,成为一所新兴优质

学校。

二、河北省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经验及启示

1.“盘活存量、成群结队”是增加教育有效供给、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涓涓涌泉”

校际、城乡、区域间的教育差距,以及“大班额”“择校热”和高价学区房、教师无序流动等社会问题,归根结底是教育资源供给不足的问题,教育供给侧有待优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促进教育公平。教育供给侧改革的核心就是扩大供给、优化配置,给受教育者提供更多、更好、更优的教育。以优质学校带动薄弱学校,改进基础教育学校管理体制、运行机制,保增量、盘存量、活流量、提质量,充分调动优秀教师、优秀管理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程度开发好、使用好、共享好优质教育资源,促进薄弱学校优化管理、改进教学、加速提升,进而实现校与校融合发展、师与师携手提高、师与生加强互动、生与生并肩成长。这是基础教育供给方式的有益补充,是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模式的有力创新。

2.“特色发展、别具匠心”是拓宽人才上升通道、深度推进区域教育均衡发展的“捷足新路”endprint

办学特色是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是学校生存发展必须回答好、建设好、运用好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要树立强烈的人才观,大力推进素质教育,鼓励学校办出特色,鼓励教师教出风格。中小学长期以来形成的一刀切、模式化、同质化现象,一定程度上束缚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发展,约束了素质教育的有效推进。从学校实际出发,着眼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学生个性特長的全面发挥、学生整体素质的全面提升,在办学理念、管理制度、师生活动、教育环境、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育评价等方面,合理确定特色主题,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教育内涵,逐步形成稳定的、优质的、个性化的办学特色。这是新形势下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3.“统筹谋划、统揽推进”是完善教育改革方案、充实教育均衡发展内涵外延的“基本思考”

教育事业关乎国计民生,与经济发展水平、社会文明程度密切相连,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紧密相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必须贯彻协调共享发展理念,与各项事业改革相互配合、协同攻关。坚持全面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相促进、改革创新与法治建设相衔接,与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等重大任务统筹研究,创新公共教育服务提供方式,完善教育布局规划和公共资源配置保障政策,使教育与交通、科技、文化、体育、卫生、城乡公共服务等融洽发展、相得益彰。这是教育适应时代、优先发展必须谋划和实施好的综合命题。

4.“步步为营、持之以恒”是办好公平优质教育、不断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必胜法则”

改革和发展中的问题要靠改革和发展逐步解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基础教育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扎实做好基础的文章。要优化教育资源配置,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基层改革经验的总结提炼推广,是宏观教育改革决策的重要实践支持。按照国家统一部署,落实好重要教育标准、重大制度创新;对涉及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教育改革事项,在试点基础上逐步推开;对主要涉及局部地区和学校层面的改革事项,注重发挥基层积极性、主动性,鼓励地方和学校大胆探索,成型的经验需要持续深入下去、创新开来。这是遵循教育发展规律、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的科学态度和正确方法。正所谓,“小步走,不停步,坚决不走回头路”。

三、推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及计划

1.城镇“大班额”问题突出

“大班额”问题是我省基础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阻碍。造成“大班额”问题的原因,主要是城镇化迅速发展,适龄儿童猛增,对现有义务教育建制校班容量造成巨大压力,而新增人口所需新校建设滞后,城市发展规划预留教育用地不足,个别地方甚至多年未建一所小学或初中。

下一步:一方面,教育部门要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划片招生、阳光招生等政策,并通过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均衡配置师资等方式,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扶持力度,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另一方面,进一步强化政府主体责任,明确各级教育、发改、规划、国土、建设、城市管理等部门职责,积极创造条件,大力扩充城镇义务教育学校。

2.教师队伍亟待加强

我们当前面临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师编制总量不足,农村地区尤为严重;二是乡村教师素质偏低,受编制、职称、待遇等影响,优秀青年教师流失较多;三是乡村教师结构失衡,学科结构不合理,乡村教师年龄偏大。

下一步:一是建立城乡义务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统筹配置机制和跨区域调整机制,盘活编制存量,提高使用效益。二是完善新教师补充机制,吸引大批优秀高校毕业生进入城乡中小学教师队伍,以优厚政策留住人才。三是加大教师在职培训力度,保障教师培训经费,促进教师不断掌握新知识、新方法。

3.农村义务教育基础薄弱

在一些尚未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县,农村学校特别是教学点校舍简陋,配套设施不完善,仪器设备老化,图书陈旧,没有达到标准化要求;农村学校缺少先进的办学思想和教育理念,教学质量和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下一步:一方面,严格按照国家和省相关标准,加大学校标准化建设力度,重点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完善教学和生活设施。另一方面,规范义务教学校管理,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大力推动中小学内涵发展和文化建设。

(作者系河北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

责任编辑:肖佳晓

xiaojx@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优质办学学校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妊高症护理中优质护理的应用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学校推介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