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斌“无痕教育”的主张与风格

2017-10-27 23:03成尚荣
中国教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无痕用心数学

成尚荣

要想对徐斌做一评述,并不容易,因为他很优秀,优秀得很全面,有他的突出、过人之处。他是一个个性鲜明的人,直率,办事干练,尤其是真诚与有勇气。和他在一起,我更多的是倾听。因为他心中有很多涌流溢出,而听他的表述,你会触摸到他情感的脉动和思想的

跃动。

徐斌最优秀的是他对教育、对小学数学教育的理解和改革、探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主张和教学风格,成为“苏派”新生代的代表人物,且在全国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我始终认为,对徐斌这样的优秀教师,不是评述而是学习,是矗立在自己面前的一根根青春的标杆,是对青春高度的一次次瞭望,于是心中涌起青春的

浪花。

他把自己定位于“用心教师”。的确,他用心去教育,用心去研究,用心去提升。“用心教师”给青年教师的最大启示是:让青春放出光彩,必须对事业、对自己的成长有追求。“用心教师”是一个低调的定位,普通、平常,似乎人人都能达到。但这恰恰是一个很严格的定位。陶行知的“捧着一颗心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斯霞的“童心母爱”……名师、教育专家、教育家,都离不开“心”。心里想着什么,就是在追求什么。徐斌“用心教师”的含义是,用心去做教师,用心做一个好教师。青春在追求中,名师成长在追

求中。

徐斌不满足于一般的实践,追求的是研究性实践中所提炼或提升的思想。由于深入的学习和深度的思考,他形成自己的教学主张—无痕教育。教学主张,我以为是具体化的教育思想,是个性化的核心理念,是学科化的教学见解。鲜明的独特性,是教学主张的主要特征。它是共性中的个性,反映了共同的、基本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当然,作为教学主张,也应是稳定的。那就是肖伯纳强调的“感觉的强烈”和“信念的坚定”。

在20多年的教学实践和研究中,徐斌把对教育的理念聚焦在无痕教育上,这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不是某个早上的突发奇想,更不是无中生有,而是对实践经验的反复思考和反复锤炼,是对教学心得的反复提炼和反复推敲,是沙里淘金,是各种想法的淘洗与升华。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追寻无痕的数学教育……是我不变的教学追求。”

需要补充的是,这一“不变的教学追求”,是从不自觉到逐步自觉的过程。提出一个主张当然不易,但相对于形成教学主张的体系来说,难度还算不大,最为重要的是进行框架和体系的建构,其中少不了准确的定位和合理的解释。恰恰在这一点上,他有了很大进展,也给了我们诸多有益的启示。

一是关于无痕教育的定义。徐斌把无痕教育定义为,是“把教育意图与目的隐藏起来,通过间接、暗示或迂回的方式给学生以教育的一种教育方式”。接着,他用苏霍姆林斯基和杜威的论述做了解释,即教育的目的在学生面前不应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隐蔽教育意图是一种教育的艺术;教育应当是在不知不觉中进行的,等等。这种补充性的解释,相当重要。我以为,无痕教育是让教育“看不见”,但一定要让学生的学习“看得见”,“看不见”的教育在“看得见”的学习中,“看得见”的学习在“看不见”的教育中,这样的教育会更有魅力,这样的学习会更有效。

二是关于无痕教育的宗旨。徐斌把无痕教育的宗旨定义在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和发展服务。他说:“将复杂知识教得简单些,将简单知识教得有内涵,让所有的教学活动都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为学生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服务。”不仅如此,他根据无痕教育的宗旨形成三句话:做学生喜爱的教师;创造学生喜欢的课堂;让学生享受数学学习和成长的快乐。可见,无痕教育是无痕的,但最终是“有痕”的—在学生的心灵深处,在学生的数学思想和能力的发展中。这一切都在“喜欢”和“快乐”的“无痕”中。所以,无痕教育是学生真正喜欢和快乐的教育。

三是关于无痕教育的价值追求。宗旨本身是所追求的价值,但价值追求还应更具体一些。徐斌形成了四点认识:让学生更有效地获取知识技能,更有序地发展思维能力,更有机地提升数学思想,更有利地受到情感教育。初看“无痕教育”似乎缺少数学学科的特点,但这四点非常好地彰显出数学学科的性质和任务,尤其是“更”的表述。徐斌没有将无痕教育当作灵丹妙药,没有让它独步天下,其优势是鲜明的,又是有限的,是在“更”上。这不仅说明徐斌的谦虚,更表明他理性的成熟和自觉。

四是关于无痕教育的操作要义。首先,是四个关注:关注学生学习内容有整体的把握,关注学生心理变化有深度的洞察,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有精心的组织,关注教师课堂教学艺术有更高的追求。其次,是四个策略:在不知不觉中开始,在潜移默化中理解,在循序渐进中掌握,在春风化雨中提升。這既形成无痕教育的路线图,又突出无痕教育的特点—不知不觉、潜移默化、循序渐进、春风化雨。这既简洁明了,又彰显出中华民族文化的元素;既表述得完整,又具有韵律感,朗朗上口。

五是关于无痕教育的理论支撑。无痕教育充满着理论思维,徐斌试图为无痕教育找到理论支撑,进行理论阐释。首先,是哲学上的解释:中国老庄哲学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以及“无为而治”的逍遥。其次,是教育心理学的解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感,以及教育情境的吸引力和召唤性。最后,是数学教育尤其是小学数学教育的特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等。尤其可贵的是,徐斌对无痕教育进行了美学阐释,即艺术的方式、人性的关怀、智慧的映照以及审美的意蕴。

在进行理论阐释后,他做了一个很好的总结:“无痕教育不仅是一种教育方式,更是一种教育思想,是教育的美学和哲学境界,是一种对教育本源的追寻。”徐斌对无痕教育主张的思考是深刻的,建构是完整的,操作要义是明晰的,教育境界是崇高的。在这一教学主张的引领下,他总结出自己的教学特色,分析了自己的个性特点,逐步提炼、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稳健厚实。

稳健是教学的大度与从容。这不仅是人的个性使然,更重要的是实力。有了实力,才可能从容镇定、不慌不忙、不急不躁、收放自如、疏密有致。正是因为实力,才逐步指向一种风格的追求。徐斌的教学是稳健的,路线图那么清晰,行进那么从容。教学需要有序,小学生需要教师的从容,他们才会有安全感,才会有秩序感,这是心理秩序,也是教学秩序。这样的安全感和秩序感是具有美感的。不过,稳健绝不意味着呆板,更不意味着刻板,相反的却是另一种智慧。比如,稳健中充满着激情。课堂里,徐斌的脸上始终洋溢着笑容,微微的,淡淡的。激情不只是外表的张扬,更重要的是内心的理智。从他的脸上,学生可以读到安慰、鼓励、期待。无痕教育不是没有深度,深度不在知识,而在思维。思维的深度来自思维的挑战性。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稳健是另一种灵动,从容是另一种深度。

厚实是内涵的丰厚与教学的扎实。厚实不是指知识量的多和大,而是教学内容的内涵不是单一的,而是多向度的;不是浅薄的,而是浅近有厚度的。所谓教学扎实,是不含糊,不走马观花,不浮光掠影。徐斌的数学课中,每讲一句话,每讨论一个问题,他都把话讲得十分清楚,把重点的话讲到位,好像是钉钉子,钉进去后还要敲打几下,让进去的钉子转个弯,扎扎实实。我一直以为,教学就是这样,尤其是数学、小学数学。他真正地做到了,做得还这么好。

(作者系国家督学,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原所长,中国教育学会素质教育实验区指导

专家)

责任编辑:孙建辉

sunjh@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无痕用心数学
用心
底妆无痕
走过青春
用什么写作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用心,让家更有味
教育“无痕” 精彩“有迹”
用心
德育“无痕” 有“迹”可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