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绘本打开儿童阅读与写作的大门

2017-10-27 23:11赵育慷
中国教师 2017年19期
关键词:小孩绘本儿童

赵育慷

编者按

继2016年10月第一届全国小学绘本课程与教学研讨会成功举办之后,越来越多不同学科的教师投入绘本教学的实践与探索之中。今年10月19—21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课程与教学研究院即将举办第二届绘本大会。本届大会聚焦绘本课程教学“融合与创新”的主题,探讨利用绘本进行学科融合、跨学科教学的思路与方法,关注学生的生活、道德、情感和能力的和谐发展。为此,从2017年2月以来,大会开展论文征集活动。本期栏目集中刊出其中几篇优秀论文,供交流探讨。

近十年来,绘本阅读对孩子知识、能力、品质甚至情商的提升和塑造,逐漸得到国人的重视。日本绘本之父松居直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读书不是修行,而是享受。这句话,成为我们和学生读绘本的主旨。对于儿童来说,读绘本,就是一种享受。

然而,没有思维的碰撞、情感的浸润、探索的乐趣和交流的火花,没有情感的体验,不是真正的读绘本。绘本的最佳阅读方式有三种:一是亲子阅读。在家庭的氛围中,和父母享受阅读的乐趣。这种阅读方式只讲究趣味,不追求方法,旨在培养儿童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二是小群体阅读。几个好朋友或者一个小群体,一人朗读,其他人听。这种阅读方式是交互式的,旨在给儿童的交流和表达的机会。三是课堂精读。这种阅读方式与课堂授课流程相结合,教学目标明确、教学方法专业,以观察、发现、思考、交流、创造为目标,去进行阅读。这种方式重在探究,旨在提升学生的能力。

经过实践,我们发现: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带领学生阅读绘本,可以直接指向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提升。尤其对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有非常好的引领和指导意义。

一、分级阅读主题绘本

围绕语文学科素养涉及的语言的建构和运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化的传承与理解等方面要求,绘本精读与创意写作课程分为8大主题,分别是:亲情和家庭、爱与分享、生命与品格、情绪与表达、科学与认知、逻辑与思维、哲学与思辨、创意与想象、美学与鉴赏。每一个主题按照年段、学期,各选择10本绘本,教师带领学生进行精读与分享,让课程为全面提升学生语文学科素养服务。

阅读最终要指向写。我们按照年级制定以读引写的教学目标。低年级的目标为“绘本精读与创意写画”,提升兴趣、培养习惯。中年级的目标为“绘本精读与创意写话”,鼓励表达。高年级的目标为“绘本精读与创意写作”,在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同时,将重点落实在写作训练上。

1.绘本精读与创意写画

这一课程以提升学生语言的建构与运用能力为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并能够以口语交际、写绘的方式,呈现学习成果。一年级时,精读《好神奇的小石头》以对学生进行语言训练。这本绘本是一本挖洞书,奇妙的想象力和充满韵律的童谣,符合儿童的语言发展规律。首先,教师带领学生一页一页地猜读。“这是一个神奇的小石头,啊!小石头变成灰色的了。接下来,你猜猜看,它会变成什么呢?”通过问题的激趣,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认知进行有趣的猜测,这就是一个想象—创造—表达的过程。第二页揭晓答案—小老鼠,上灯台,一直玩到妈妈来。这首童谣根据传统童谣改编而成,朗朗上口,内容更加积极向上,对儿童的语言表达有非常好的引导作用。

这样一页一页地进行下去,儿童读完一本绘本,学会朗诵十几首童谣,并且进行十几次预设式发言,如“读完绘本,我们再来一起创作。如果把小石头换成小三角会怎样?”孩子们会想到“哗啦啦,下雨了,小朋友们在伞下。”“小朋友,乘帆船,带着快乐去游玩。”有趣的绘本精读课程可以激发低年级儿童的阅读兴趣和创作热情。

二年级,绘本阅读的语文学科特点更加浓厚。比如,借助绘本《走开,绿色大怪物》进行词语的词性训练。“绿色大怪物有两只黄色的大眼睛、两只扭曲的小耳朵,还有乱蓬蓬的紫色头发……”这一系列形容词,都用在了大怪物的脸上。学生读完这本绘本,可以进行小组创作。每小组6个人,分别画大怪物五官中的一种,而且要能够用形容词讲出画的是什么。最后,六人一起给大怪物起一个奇怪的

名字。

儿童在分小组合作的时候,不论是讨论,还是自己创作,都是一个从内在思考到外在表达的过程。作品完成后,小组依次到讲台上介绍自己组的作品:钢丝状的头发、绿色晶晶亮的眼睛、朝天椒的鼻子、贝壳状的耳朵和血盆大嘴……在玩乐中,孩子们知道了形容词的妙用。这样的课,孩子们怎能不喜欢?

2.绘本精读与创意写话

这一阶段的绘本教学,在提升学生语言建构与运用素养的基础上,更注重对学生思维与审美的培养。通过阅读各种主题绘本,引导学生以句、段的方式呈现

成果。

以三年级上学期的《这不是我的帽子》为例。文字部分是一条小鱼的自述。小鱼趁大鱼睡觉的时候,偷了大鱼的帽子,并且藏在水草丛中。在跟学生一起精读完绘本之后,我们把书中所有的文字删去,让学生以大鱼为主角,以大鱼自述的口吻再来讲述这个故事。故事相同,但是叙述方式与绘本大大不同。这种训练,如果只是纯文本的,五年级的学生也许都难以做到,但是在图画的帮助下,三年级的学生就可以完成思维的转换、语言的表述。

再比如《有些时候我特别喜欢妈妈》这本充满爱的绘本,每一页都描述了一种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幸福瞬间。教师在教学的时候,充分挖掘绘本中暖暖的爱。通过精读,引导学生回忆自己与妈妈之间的小幸福,并指导学生模仿绘本,用文字和图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于是,一张张承载着亲情之爱的作品就诞生了。

3.绘本精读与创意写作

到了高年级,在语言与审美培养的基础上,语文学习更加注重学生逻辑与思辨、文化与传承方面的培养。阅读绘本给予学生充沛的情感体验、适当的哲学思考,并以文、章、书的形式提炼成果。

我们以经典原创绘本为教材,引导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比如我们通过《一园青菜成了精》讲授“承让”。作者用国画的表现方式,将菜园里的蔬菜简单形象地表现出来。充满想象的战斗场面,学生们非常喜欢。精读之后,教师可以将训练点指向“写”。学生们的思路拓宽了、语言的节奏和韵律感也得到了启发,创作出《一园水果成了精》《一柜鞋子成了精》《一店手机成了精》《一柜美食成了精》等作品,连教师也自叹不如。

二、绘本和教材之间建立连接

到了中高年级,学生开始学习编写童话、记叙故事。但是文章常常会出现一些问题:故事不完整,情节不生动,角色不够鲜明。如编写童话,许多学生的故事都是某个小动物开生日派对,其他朋友前去祝贺,玩了会儿大家就散了。这个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不懂得如何设计故事的“起承

转合”。

许多绘本故事脉络清晰、起伏明显,我们可以在绘本和教材之间建立连接,让绘本为写作服务。于是,我们选取了一本故事的起伏脉络较为清晰的绘本《我想吃一个小孩》作为范文,向学生讲解如何设置故事中的“起承转合”。

小鳄鱼一直都是吃香蕉,有一天他忽然想要吃一个小孩。这是起因。爸爸妈妈听了很惊奇,为了让他忘记吃小孩这件事,给他找来火腿、大蛋糕转移注意力,可是小鳄鱼依然很想吃小孩。这算是“承”,起到过渡的作用。有一天他来到河边,发现一个小孩。他想要吃掉小孩,可是他太小了,竟然被小孩戏弄了。这是转折,也是故事矛盾的焦点。小鳄鱼跑回家使劲儿吃香蕉,想让自己变强壮,然后再去吃小孩。这是结尾。

这个故事的起承转合非常清晰。故事最吸引人的地方在于“转”,所有的高潮和矛盾都在这一步呈现,所以往往这部分的笔墨最多。而结尾的部分又是出人意料的,所以“合”的陌生化也非常重要。

通过精读学习《我想吃一个小孩》,教师为学生讲清楚如何设置文章中的“起承转合”,学生们学会了如何布局,如何写故事中的矛盾冲突,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童话。

绘本的魅力在于它的童真;绘本的魅力在于它的奇幻;绘本的魅力还在于它的“润物细无声”。我们在儿童走向阅读与写作的路途上,给他们一把名叫“绘本”的金钥匙,这将会让他们的语文学习之路,越走越幸福、越走越美!

(作者单位:山东省淄博市高新区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胡玉敏

huym@zgjszz.cn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孩绘本儿童
绘本
绘本
绘本
云小孩(上)
懒小孩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绝对小孩
绝对小孩
“六·一”——我们过年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