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侠谁识杨叔姬

2017-10-28 09:22谢娟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7年10期
关键词:侠义

谢娟

【摘 要】侠义精神与侠义情结从古至今深植于国人的血脉之中,代代相继。真正的侠并非那些身怀绝技的江湖奇人,而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特别是在国家民族存亡之际,更是需要爱国者的“侠义之举”来警醒世人、鼓舞人心。本文从《湘潭杨叔姬诗文词录》中杨庄创作的诗词文章出发,叙述了她忧国忧民、侠肝义胆,深具佛法真义、仁爱牺牲的侠义人生。

【关键词】侠义 湘潭杨叔姬诗文词录

在中国历史上,但凡朝代交替之际,总有各式各样的人物在历史舞台上激烈竞逐,他们或迫于形势,或机缘巧合,或胸怀大志,或野心勃勃,却均为奇才能士。特别是在民族存亡之时,更有不少热血儿女挺身而出,为民族大义奋不顾身。明末清初文坛领袖钱谦益有首悼亡秦淮八艳之寇白门的诗,称其“丛残红粉念君恩、女侠谁识寇白门”①。盖因她自幼与江南士大夫相交,耳濡目染,有民族气节。而最为可歌处乃国破时,为救家族大小的“千般筹措、万金赎还、粪土王侯”之举,从而赢得侠名。而在清末民初,这个新旧思想交替、传统与现代交锋的特殊时期,无数英雄能人辈出,无论是造就时势之英雄,还是时势造就之枭雄,或是被后世敬仰的革命先驱,他们都在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其中就有这样一位女性,她大义凛然、气势豪迈,以天下为己任、以诗歌为武器,为国家前途民族兴盛鼓与呼。

杨庄,字少姬,亦字叔姬,旷代逸才杨度之妹,湖南湘潭县姜畲镇石塘人。幼年与长兄杨度、弟杨钧一同拜文坛大家王闿运为师,成为王闿运门下唯一的女弟子,后与王闿运之四子王代懿成婚。她生性聪颖、好学不倦、诗艺精湛、斐然成家,时人称杨度、杨庄、杨钧为“湘潭三杨”。

青年时代的杨庄,思想活跃、追求进步、忧国忧民,具有维新变法思想。1904年随长兄及夫君一起东渡日本留学,杨度向梁启超介绍其所作诗歌,梁深以为许,并在他《饮冰室诗话》中称之为“当代诗家”,认为“其学力不在黄公之下”“风力在曹、陆、左、阮之间,洵一巨子也”,并收录杨庄《渡海作》及《上海旅舍作》两首诗。杨庄在日本与梁启超等维新志士深相结纳,以胸中豪情、手中纸笔为武器,积极参与维新变法的宣传,成为当时中国诗坛杰出的女诗人,与黄公度等人并驾齐驱诗名重于海内。归国后,她在北京、长沙等地积极从事社会教育工作,致力于教育救国。在获悉长兄为袁世凯复辟鼓吹,并正在组建筹安会后焦虑万分,写信劝说:“窃恐弘识之君子,将以为矫俗以振其名。疵物以殊其槩,彰彼怀禄之私,招己多言之失,故白圭可磨,诗人以戒,吉人辞寡,周易所嘉。以古观今,毋宜越俎。哲兄夙怀老庄之道,少有卿云之才,兼爱好奇,多可少怪。盖奖其名义,惜其干没。然大鹏之夭阏,只取蜩鳩之笑耳!夫大道不称,大辩不言。登苏门者,或未闻其余论;涉颖濒者,犹槩想其玉音。以此方知,良为辞费,既钦闻高义,只献愚诚,仁义樊然,敢宣管穴。”②可谓肺腑之言,用心良苦。

中年后杨庄素弱多疾,又与丈夫王代懿志向性格皆有差距,顿感世事之纷嚣,悟人生如梦幻,竟摒绝俗务潜心研究佛法真义。在参禅悟道中领悟了“法润众生”的人生境界,时时日行善举、照顾弱小、提点后辈、慈爱友邻。

杨庄的诗词文情并茂、意蕴深厚,杨钧曾在《草堂之灵》中称:“陈隋以前,文中有诗;唐宋之后,诗中有文。故文中无诗者为非正宗,诗中无文者是正宗也。吾姊诗文,如肯努力,亦有正宗之望,惜乎中辍,文仅《藏洪论》与蔡文姬《悲愤诗》先后辉映,皆孤篇也。诗有数十章,与六朝小名家诗集篇数相合,湘绮曾为作序,若不视为文字障,早刊行矣。”在她去世后,王代懿集齐她所有诗文创作刊行了一本《湘潭杨庄诗文词录》,共收录了杨庄诗50首、文8篇、词16篇,以及王闿运书札、夏寿田唱和诗和杨度杂录等十数篇,其中以五言律诗和五言古诗最见风力。在此书中啜英咀华,可以看出杨庄的诗词风格明显分为两类,一类纤秾凄艳,蕴含淡淡幽怨,颇具婉约之风,如《折杨柳》《七夕》借咏物来抒发胸中愁怨,用笔温婉、饶有风韵;又如《感事二首》:“宜春小苑雨丝丝,肠断秋风为柳枝。纵使春归能再绿,也经憔悴几多时。燕子飞飞绕玉池,上林花事少人知。杨枝阴蕊皆无力,一任东风左右吹。”此诗融情于景,言近而旨远、意显而寄深。

另一类气势豪迈,蕴含浓烈的忧患意识,表达出强烈的爱国情感,像《励志诗》湘绮评语:用功人语、色泽亦佳、抱负不凡、说理沉着;再如《渡海作》一诗,该诗开门见山,直接抒发自己满腔的忧国忧民之情,因而立志“乘桴”东渡日本,寻求救国救民之策。接着写东渡时海上所见景色:“清宵静娟娟,洪流骇滔滔……”由景色展开联想,“凭虚俯瀛寰,顾盼思郁陶……”指出古代蓬莱仙境及神人安期生的传说皆子虚乌有,感叹韶华易逝,人生应该有所建树,表示要振奋精神,使处在“屯邅”之中的祖国获得振兴,使笼罩在祖国上空的“霾雾”能够驱散而重睹天日。诗的近尾“倚啸竟何补,恤纬诚空谣”为全诗诗眼所在,“恤纬”为成语“嫠不恤纬”的省文,意思是寡妇不忧心织布的纬纱少,而恐国家灭亡祸及于己,旧时常用于忧国忘家之喻。诗人在此表达了对祖国的深沉爱意,不愿沉溺于感叹唏嘘之中,而要奋起行动。结尾云“理感信无怡,慷慨寄长飙”,把一腔爱国激情寄托于一场巨大的改革风暴,含不尽之意于言外。此诗模仿古风、韵律严整、格调高亢、大义凛然,当为其代表作。

“侠义精神”古已有之,最早可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像儒家的“知其不可而为之”,即知道这个事情不一定能够成功,但是因为它是正义的,我就要做到底;又如墨家的“兼爱”,提倡牺牲自己,为天下苍生谋福利的精神,这似乎是最早的侠义精神的体现。而司马迁《史记》中对“侠”更有明确定义:今游侠,其行虽不轨于正义,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其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生死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盖亦有足多者焉。也就是说,在司马迁看来,侠的特点是:言行不合乎社会主流,不是统治者说什么就是什么,但他们做事是“言必信、行必果”,“不爱其躯”,就是不过分地爱惜自己的生命。当然,这只是司马迁的朴素侠义观。千百年来各朝各代,人们心中都有一个“侠客梦”:先秦时期“以私剑养”的门客敢为知己者死;两汉时各类游侠劫富济贫、锄强扶弱;唐朝的诗人不会武功但也配一剑在腰中,杯酒酬酢间吟诗舞剑,侠士情结在各种诗词歌赋等文学作品中屡屡出现;宋朝更有几百好汉在梁山水泊落草起义……但是,真正的侠绝非只有“急公好义、打抱不平、伸张正义”这么简单,真正的侠义精神应该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③,真正的侠客应该是有情有义、心系天下,有为国为民之仁心、有不可为而为之的勇义,无愧于心无愧于国。

杨庄所处的晚清时期,中国面临着民族存亡,一度式微的侠义精神在现实生活中开始逐渐复苏。在晚清的革命运动中,孙中山先生所领导的同盟会开始重新重视武侠精神,包括鲁迅等人,他们都推崇一種带有侠义色彩的铁血精神。晚清的革命党人,就普遍都带有一种“侠义道”的精神,比如著名的维新志士谭嗣同,为变法慷慨就义;革命党人秋瑾就自号鉴湖女侠,为正义舍身成仁。还有太多革命志士为了心中理想民族大义英勇牺牲,他们都是现实生活中的活生生的侠客!

探究杨庄的人生道路,从最初怀揣报国理想东渡日本学习纺织技术渴望实业救国,到接受维新思想梦想革命救国,中国革命接连失败后转而积极从事教育事业,笔耕不辍用文字警醒国人要发奋图强,并极力促成长兄杨度迷途知返加入中国共产党,虽自己并未加入,但接受共产主义思想,有济怀天下之心,这与共产党人救国救民宗旨殊途同归。在杨庄写给刘道一烈士的挽诗中,“煊赫元勋绩,凄凉烈士心。疮痍兼祷颂,魂气相沉吟。俎豆馨湘泽,丹青耀古今。难兄悲后死,时局赖肩任”④,明白晓畅,首先肯定了烈士的历史功绩,接着赞扬烈士不死的精神,表达了对烈士深深的怀念之情,可以看出她虽未曾为了革命舍身成仁、以身殉国,但心中一直拥有着愿意为祖国命运前仆后继的决心与勇气。

杨庄才华横溢、才情卓绝,本可以在诗词上再上一层楼,成大器而垂名于后世,可惜由于不幸婚姻的影响加上长兄及爱女相继离世的打击,伤心之下遁入佛门。她晚年惰于诗作专心参佛悟道,但仍然以一种悲悯天下、仁爱牺牲的佛道精神渡己渡人。正道是:俯仰衰盛百年外⑤,女侠应识杨叔姬!

注释:

①出自钱谦益《寇白门》.

②出自杨庄《与兄度书》.

③出自金庸《射雕英雄传》.

④出自杨庄《刘霖先生为其弟道一君征诗撰此奉正》.

⑤出自杨庄《君子有所思行》.endprint

猜你喜欢
侠义
不惭世上英
黄圣依 淳美的“侠义”
浅探石玉昆“仁”“义”的侠义观
浅析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的反抗精神
从李白诗剑文化看豪逸精神
《射雕英雄传》中侠义之士郭靖的形象探析
中国古典诗歌中的侠义情怀
我国跨境电商的前世今生
《聂隐娘》:仙剑不绝的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