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路径护理在婴儿肝脏综合征的应用分析

2017-10-30 07:26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邵新娜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6期
关键词:血象婴儿纤维化

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467000)邵新娜

婴儿肝脏综合征简称婴肝,是多种病因导致的婴儿期肝脏病变为主的一种综合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黄疸、肝纤维化及肝功能异常等[1]。为有效降低其发生率,目前国内外深入孕前体检以及实验室早期诊断的研究,婴儿肝炎综合征发病初期为黄疸症状,随着病情延长婴肝的发病症状由肝纤维化转变为纤维性病变。目前婴肝的治疗主要进行肝移植[2],而我国主要以中医治疗,本研究结合近年来报道将临床路径护理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相结合,对比分析不同治疗方法对婴肝纤维化的治疗效果。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我院产科接收的180例患有肝纤维化的婴儿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有肝纤维化-肝脏综合征的患儿随机分为两组即临床路径护理组和传统治疗组,每组各90人。临床路径护理组,平均出生时间200±72.3h,女性48例,男性42例,平均病程48±32.5h;传统治疗组,平均出生时间210±80.2h,女性43例,男性47例,平均病程48±23.7h。两组患儿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分析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

1.2.1 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检测 对180例患儿进行临床症状诊断,患儿出生后出现黄疸症状,患病婴儿发病时间均出现在1周岁以内,经影像学检测婴儿肝脾肿大(2~5cm),肝组织有质地硬化病变,腹腔有积水,大便发白尿色发黄等症状,经我院产科临床诊断为婴儿肝脏综合征,疑似患有肝纤维化病变。

1.2.2 两组患儿临床治疗 结合本院的治疗经验,对婴儿肝脏综合征的传统治疗组患儿主要采用中药婴肝汤,经恒温处理到37℃,直肠滴入,25ml/d,连续使用6w作为传统治疗方法;对于临床护理组婴儿,在传统治疗方法的基础上,结合临床路径护理方法双向结合治疗,临床路径护理程序:①入院前制定临床护理路径图,对护理时间、护理内容及护理前后指标的观察记录;②分配专业护理人员对婴儿饮食,居住环境等与患儿家属沟通协商,依照医院制度告知患儿家属具体注意事项;③对婴儿药物治疗辅助灌服,对婴儿粪便、尿液变化,加强日常监测频次,引导家属对婴儿影像检测结果正确认识,并做好记录,给予婴儿隔离观察,同时静脉滴注含有25mg/kg肌苷的5%葡萄糖30~50ml加强营养补充及对症治疗等护理;④护理治疗3个疗程,每个疗程2周,护理前后血象及临床症状准确记录,制定紧急应对方案。同时告知患儿家属婴儿体质变化情况,检测前12h保证空腹。

附表1 两组治疗前后患儿临床症状变化

附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影像学检测变化

附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象学分析

1.2.3 血象常规指标检测 对所有经临床确诊为婴儿肝脏综合征的患儿进行血样采集,并及时送到实验室检测婴肝疾病的相应指标,包括总胆红素(TBIL)、血清透明质酸(HA)、正层粘连蛋白(LN)及Ⅲ型前胶原(PCⅢ),经血象相关指标检测结果对比分析治疗前后两组患儿肝纤维化病变影像学变化。

1.2.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表现及血象学指标变化进行统计分析,利用X2检验,以P <0.05判定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变化对比分析 由附表1可知,两组患儿经过6周的治疗黄疸症状均显著缓解,除传统治疗组有2例黄疸症状未完全消退外,其余患儿黄疸症状均消退;由附表2可知,两组患儿因发生肝脏组织病变,经影像学分析肝脏均出现肿大,并伴有不同数量的腹水现象,经不同治疗后两组患儿肝脏大小及腹水数量均显著减少,治疗前后差异显著(aP<0.05);两组患儿治疗后肝脏大小及腹水数量差异不显著。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象学变化对比分析 两组患儿经静脉采血血象检测结果如附表3,治疗前后两组患儿在总胆红素(TBIL)、正层粘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及Ⅲ型前胶原(PCⅢ)差异显著,均显著性降低(aP <0.05);治疗后两组患儿除总胆红素(TBIL)差异性不显著外,其余指标均差异性显著(bP <0.05),且经过6W的治疗两组患者的肝纤维化检测血象指标均恢复正常范围。

3 讨论

临床路径护理是针对特种疾病制定的护理治疗方法,目前的应用范围包括妊娠高血压综合征,麻醉医学的基础麻醉护理等[3],这些护理的应用对象主要是成年人,婴幼儿治疗研究很少。

目前婴肝的现代化检测治疗方法优缺不一,如婴肝纤维化检测尽管准确率高但是其穿刺需要判断准确的位置防止危及婴儿生命,肝移植方法效果最佳,但受到技术条件及医疗费用等导致患者接受率低[4]。因此本研究结合临床路径护理与传统中医治疗方法探讨肝婴的治疗与护理,经6周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黄疸症状均显著减轻,肝纤维化相关指标如正层粘连蛋白(LN)、血清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均恢复到正常范围,本研究结果证实临床护理为婴儿肝脏综合征中肝纤维化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指导方向,具有推广价值。

猜你喜欢
血象婴儿纤维化
肝纤维化无创诊断研究进展
艺术家婴儿推车
肝纤维化的中医药治疗
医学期刊常用字词正误对照表
咖啡酸片对直肠癌放疗过程中的血象降低的预防效果观察
部分常用医学名词的规范使用
血象分析在犬获得性溶血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
纵向发展 应对“婴儿潮”
肾纤维化的研究进展
婴儿为何会发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