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特色名校工程建设形势下农科大学生学风建设之思考

2017-10-30 00:46李玉全张海艳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 2017年10期
关键词:学风建设大学生

李玉全+张海艳

[摘 要] 学风建设是高校人才培养中一直备受关注的热点问题。农业类专业的学风建设应创建与其专业特点相适应的建设体系和措施。本文根据笔者多年从事教学、教学管理、学生管理工作的体会和经验,从学风现状调查、专业特点、新形势下学风建设需求等方面,探讨了农学类专业学风建设的思路和措施,以期为农业高校的学风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 农学类; 大学生; 学风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7) 10-0064-02

学风建设是教育改革和人才培养永恒的话题,自古至今学校一直非常重视。古代儒家思想将为学分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几个不同的层次。现在高等教育认为学风包括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和学术文化氛围三个范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学风建设是高校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之一”,全国高校学风建设会议上强调“高校要加强学风建设,塑造大学精神”,可见学风建设之重要性。为适应现代大学的建设,满足社会对人才多元化的需求,山东省2012年正式启动“山东特色名校工程”,取消重点大学、普通高校等传统的“等级办学”方式,施行“分类办学”,将省内所属高校分为应用基础型、应用型、技能型三类进行建设。青岛农业大学被确定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以培养服务于山东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够支撑现代产业体系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这意味着学校的办学定位将发生变化,伴之而来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风教法等也应进行相应调整,为更好适应特色名校建设的需要,课题组对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学风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及分析,为教学教法的改革,学风建设提供参考。

一 特色名校建设及大学生培养目标要求的变化

应用型人才培養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要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因此需要尽可能多地参加生产实践、实验实训训练,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这会使学生参加专业实习实训的时间延长,与产业生产一线接触的机会增加,进入实验室参加导师课题研究的机会增加,参与产业一线生产过程中,劳动强度较高,且农科类专业的公司基本多数位于农村,位置相对偏僻,交通多数不太方便,信息相对闭塞,人文环境和基础配套相对落后,这对生活在城市中的当代大学生们来说是一种考验,对学风的建设是阻力还是动力,还需要时间的检验。

二 大学生学风现状

课题组对青岛农业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三个本科专业(水产养殖学、海洋资源与环境、水族科学与技术)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问卷中主要包括对目前学风的认可度、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学习态度、大学目标定位和专业满意度、纪律状况、学习动力及影响学习的因素、学习方法、对待学习的态度、专业认识、最应该首先解决的问题和改善学风的措施等多个方面。

从调查问卷的结果反映出,目前农学类相关专业本科生的学风表现出了诸多特点或趋势,具体包括:

第一,缺乏专业意识,学习动力不足。在调查的学生中,对所学专业很满意的学生比例不足50%,且有近20%的学生对所学专业不满意,约有85%的同学每天用于学习的时间不超过7小时。

第二,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兴趣不浓等问题,且学风有随年级升高而减弱的趋势。大约1/3的学生认为旷课、迟到或早退,课堂上打瞌睡、玩手机、做其他事情等现象严重或普遍存在。只有约1/3的学生能坚持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有约50%的学生学习的动力在于毕业后找一份好的工作。

第三,对目前学风满意度不高。认为目前学校整体学风很好的学生比例仅为60%左右,认为学生所在班级学风很好的比例仅为40%左右。说明培养学生专业兴趣和学习志趣、创建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重要。

三 新形势下大学生学风建设的思考

如何创建适应新形势的优良学风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笔者认为应该从教师风范、学习风气和学术文化氛围三个方面考虑学风建设的思路。

(一)专业志趣培养

尽早培养学生的专业志趣,对于学生大学四年的专业学习至关重要。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志趣培养。

1 入学初的专业教育

邀请校内外专家、企业相关人员、知名校友进行产业现状,发展前景及创业经验和学生成长建议等介绍和指导。

2 “大一”开设专业介绍相关课程

根据专业特点,由领域内知名专家教授面向一年级本科新生开设至少一门专业导论课或概论课,内容包括学科前沿、行业发展趋势、职业发展规划、知识结构等,旨在引导学生创新创业实践与专业教育渗透融合,挖掘专业课程中的创新创业元素,同时加强学生的专业志趣培养。

3 利用寒暑假让学生尽早接触产业

在专业老师的引荐和指导下,引导学生利用寒暑假的时间进入行业相关企业,切身体验专业实践,早接触专业,早融入专业,有利于后期的专业学习和学风建设。

4 为学生配备导航师

围绕学生的发展,使学生能够按照个人的兴趣和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发展方向,学院从大二开始为学生配备校内导航师,为部分学生配备校外导航师(对学生进行创业就业指导),引导学生尽早确立科研型、创业型、就业型人才的成长方向,引导学生进入教师的科研团队,尽早进入实验室,参与教师的科研创新活动,接受良好的实验技能、科研素质训练、创业技能训练,从而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展示个性,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指导学生科研训练、科研论文的写作、社会实践报告的写作、毕业实习及毕业论文的写作,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科研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专业知识竞赛和科技发明竞赛等课外科技活动,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动手能力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二)高水平师资队伍建设endprint

师资队伍的高水平是指高的学术科研水平和高的师德师风及教书育人水平。拥有国内外知名学者和科研团队,具备良好的教学和研究平台,是增强学生专业学习吸引力,提高学风的重要因素。学校和学院应加大力度引进或培养高水平教师,创建高水平师资队伍。国内外诸多现行的方法可以借鉴,如新教师第一年助教制度、年轻教师进入产业一线挂职锻炼或进行一段时间的实践锻炼、到国内外知名高校或科研所访学和学术交流、鼓励教师提高学历、学校成立教师发展中心,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教学能力培训等。通过建立现代大学制度,创建大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优化师德师风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师德师风管理体制,激励教师加强自身的道德素质修养等。

(三)教学实验实践平台建设,加强校企、校校、校所联合培养

改善校内办学条件,成立院级科研实践平台,形成院级开放实验室,学生可以成立科研兴趣小组,在导师的指导下进入开放实验室从事科研创新创业活动;创建校内实训基地,做到基本专业实践和小规模生产实习可以在校内实训基地和种苗基地完成,提高实践动手能力;加强校外联合培养,实习基地建设、校校联合培养、校所联合培养,目前学院已经与中国海洋大学、美国苏必利尔湖大学和澳大利亚弗林德斯大学签署了本科生联合培养协议,与美国奥本大学农学院签署了“3+2”本硕联合培养协议;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山东省海洋生物研究院等科研所建立了本科生和研究生联合培养,为学生培养搭建了良好的平台。

(四)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全员育人是指学校與学生接触的相关人员、家庭成员、社会各界相关人士、周围学生组成的“四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机制。学校相关人员主要包括政治辅导员、学院党政领导干部、班主任、教师(包括通识课教师、专业基础课教师、专业课教师、实验指导教师及学校的其他教师)、图书馆工作人员、后勤服务人员等;家庭成员主要是指父母、爷爷奶奶、姥姥姥爷、兄弟姐妹及亲戚等;社会各界相关人士主要是指校外知名校友、企业家、业内成功人士等;周围学生主要是指在学生生活和学习中与其频繁接触的同学或学长、学弟(妹)等,对其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学生;全过程育人是指从学生一踏进校门一直到毕业,从每天的清晨起床到晚上入睡,从每个学期的开始到假期,都要精心安排学生的学风建设和人生规划指导;全方位育人是指充分利用各种方式、各种教育载体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将学生的教育融入学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每个环节,如学生的综合测评、评优、奖学金评选、入党、贫困生资助与勤工助学、学生干部的选任、学生会的组建、社会实践、专业实习等,将学风建设寓于其中。

总之,学风建设是关乎人才培养质量和高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各高校应充分重视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强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 “省重点大学”将成历史,山东省属高校将分三类办学[OL]. http://www.huaue.com/news/201211783241.htm. 2012.11.7

[2]山东特色名校工程[OL]. http://baike.baidu.com/view/9313140.htm. 2012.12.14

[3]赵琳琳.浅谈高校教师的师德建设[J].教育观察,2017(7).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风建设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新大学生之歌
关于民办独立院校学风建设的思考
通过完善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促进学风建设
论大学生学风建设的途径
浅议武夷学院“无手机课堂”学风建设活动
大学生实习如何落到“实处”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