剖宫产术后防治深静脉血栓的护理管理方式研究

2017-10-31 10:08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474250丁莹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下肢血栓剖宫产

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第二人民医院(474250)丁莹

相关的调查研究发现,近几年我国的剖宫产率不断上升,剖宫产已经成为了大部分产妇的首选妊娠方式[1]。值得注意的是,剖宫产术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这种剖宫产术后的常见并发症可能导致患者器官组织出现功能障碍,甚至引发急性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2]。因此针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的防治措施一直都是临床研究和讨论的重点。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6月~2016年5月,在我院接受剖宫产的产妇共150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对照组(7 5例)和观察组(7 5 例),其中,对照组年龄在23岁~39岁之间,平均年龄为(27.2±5.1)岁;孕周37周~42周,平均(38.6±1.2)周;61例初产妇,14例经产妇。观察组年龄在23岁~37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8.5±1.3)岁;孕周36周~42周,平均(38.8±1.1)周;60例初产妇,15例经产妇。所有研究对象均为单胎。150例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研究对象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附表 对照组及观察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对比[n(%)]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围产期护理,术后去枕平卧6小时,并行2小时心电监护,24小时后嘱咐产妇可坐起并在床边进行活动。观察组则联合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

1.2.1 健康宣教。在产前对产妇详细讲解深静脉血栓的特点、治疗方式及预后,让患者了解该疾病的危险因素、病因和后果,尤其是剖宫产术后容易发生深静脉血栓的妊娠糖尿病、妊娠高血压、高龄、小腿水肿、肥胖、下肢静脉曲张的高危研究对象,应通过健康宣教提高她们的重视程度,让她们了解剖宫产术前训练以及术后早期活动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1.2.2 预防性措施。若产妇需要进行静脉输液,那么应通过上肢静脉留置针,避免通过下肢进行静脉输液。在护理中应注意保暖,控制病房温度在25℃左右,避免室温过低造成冷刺激引发血管痉挛,减慢产妇的血流速度,并形成血栓。剖宫产术后护理人员应对产妇的全身情况进行细致观察,注意观察产妇双下肢的皮肤颜色、肿胀程度、温度、是否有疼痛感觉,并记录疼痛的程度、部位、游走方向,一旦发现产妇出现烦躁、发绀、呼吸频率加快、胸痛等症状,应立即报告主治医师行对症处理。

1.2.3 术后早期功能锻炼。产妇回病房后,护理人员指导家属对产妇的双下肢肌肉进行轻捏式的按摩,并在术后2小时协助产妇进行双上肢外展、翻身、扩胸等运动,每隔1小时帮助产妇更换体位。在产妇麻醉清醒后,督促产妇进行被动或主动运动,包括足背伸屈、股四头肌伸缩、膝关节踝关节伸屈、抬腿等运动,并加强腓肠肌的舒缩运动,嘱咐产妇用力伸直并绷紧小腿,在维持10秒后放松,反复10分钟,每日3次~5次,直到能够下床活动为止。在麻醉消退后,应尽早拔除导尿管,并鼓励产妇及时将膀胱排空,尽早下床活动,从而帮助血液循环,每次5分钟~10分钟,每日3次~5次,但同时避免劳累。嘱咐产妇静坐和站立时间不宜过长,在坐位时应脚部着地,不要穿紧身衣服,加强腓肠肌的收缩,不要使用腹带,从而避免静脉压的升高可能导致的的血液瘀滞。

1.3 评价指标 将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作为本次研究的评价指标,对两组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和对比。

1.4 统计学分析 将研究所得的最后数据使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在数据处理过程中,t值用以检验计量资料,卡方用以检验计数资料,组间差异经P 值进行判定,其标准为:若P值低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若P 值高于0.05,则提示最后数据不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见附表。

3 讨论

相关的研究报道称,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因素包括剖宫产术造成了血小板聚集,同时释放的凝血活酶造成了大量失血,增加了血液的浓度,并造成血凝倾向;剖宫产术中使用的麻醉药物会不断扩张周围静脉,并减缓血流的速度,导致产妇下肢肌肉失去收缩功能,且处于松弛状态;另一方面,手术前产妇需要禁饮食,再加上手术过程中补液不足、使用止血剂,从而导致血液变得粘稠,并形成血栓[3]。

在本次研究中,对观察组75例剖宫产产妇使用了深静脉血栓针对性护理,经对比分析可知,观察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为2.67%,与对照组的13.33%相比,X2=5.797,P=0.016。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剖宫产的急剧上升以及部分产妇在术后由于害怕疼痛而不愿进行早期活动,从而导致下肢静脉的血流瘀滞,并进一步提高了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4]。此外,受到传统思想的影响,大部分产妇在术后会进行高胆固醇、高脂肪等“进补式”的饮食,从而也易导致便秘、血液粘稠等血栓高危因素的发生[5]。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还应对剖宫产产妇的饮食进行干预,嘱咐产妇多进食纤维素丰富、易消化、清淡、低脂的食物,多喝汤类,保证水分的充足补充,从而帮助稀释血液,并降低血液的粘稠度。嘱咐产妇保持大便的通畅,避免便秘增加腹部压力,影响下肢静脉的回流。

综上所述,在剖宫产产妇的围产期护理过程中,必须针对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发生进行针对性护理,从而有效降低该产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保证产妇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下肢血栓剖宫产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血栓会自己消除么? 记住一个字,血栓不上身!
一胎剖宫产,二胎必须剖吗
剖宫产之父
血栓最容易“栓”住哪些人
腹膜外剖宫产术应用于二次剖宫产的疗效观察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