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精防管理可有效减少精神疾病的复发

2017-10-31 10:08北京市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67文杰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精神疾病精神病服药

北京市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00067)文杰

精神病病情难于控制,复发是指病情不稳定或基本稳定的状态。稳定病情、预防复发的关键在于长期坚持服药以及有效的心理疏导。而患者对精神疾病的病因到发病机理等多方面的认识有助于规律服药及心理改善。传统的管理干预模式只是在急性发作期,做短期住院治疗护理,而对于长期住在家庭和社会中的患者,根本满足不了其对疾病的认知和病情的控制。本研究旨在探索在社区中开展认知干预、维持用药干预、社会家庭干预、心理干预等规范管理对稳定病情、预防复发的作用。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2013年1月~2016年1月在马家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立精神健康档案的177例病情稳定的精神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病例均已确诊为六类重症精神病人,其中男112例,女65例;年龄17~75岁,平均住院年龄42.5岁;病程1~6个月,连续住院3~5个月;无严重躯体疾病。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选择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中心管辖的70例精神疾病患者,均采用传统管理干预模式,即社区精防医生和护士定期寻访,并做出院后指导,督促其按时服药,定期复查。

1.2.2 干预组 选择2014年3月~2016年1月本中心管辖的107例精神疾病患者。在对照组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做针对性的管理干预,具体为:①认知干预。部分患者存在一些观念错误,如病人对于本身精神疾病状态无认识能力,不能察觉自己的心理活动、情感和行为的障碍。对此,社区精防管理人员先对家属进行相关知识的教育,在取得理解和配合后,再根据患者的文化水平和学习能力,同家属一起向患者讲解病态的表现和体验,讲解心理障碍可能产生的原因,帮助其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1]。②维持用药干预。出院后每隔一个月由管理者进行电话随访或家庭访视,嘱患者遵医嘱坚持服药,帮助患者了解治疗方案,告知所用药物名称、剂量、作用、服药时间和方法;指导患者认识不良反应,并掌握防治不良反应的基本知识。掌握安全用药的技巧,对出现的早期不良反应能自行调节缓解;必要时进行家庭访视,进行用药知识教育,指导家属为患者保管、分发药物;观察患者服药,尽最大努力使病人懂得药物治疗对预防病情复发恶化的重要意义,能自觉接受服药[1],减少复发率。③社会家庭干预。与患者家属一起为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促进患者与家属的沟通,指导其提高解决日常生活难题的能力及适应性。主要措施有,针对导致其患病的家庭问题,利用电话随访和家庭访视的方式对患者家属进行家庭健康知识辅导,如疾病宣告(书籍、板报、网络、影像资料);膳食指导(多吃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等清淡饮食,不喝酒、少吸烟);放松训练(闭目养神、数数、肌肉放松、自我暗示、欣赏影视作品等);鼓励适当参加有利益的社会活动,做力所能及的事,增强其责任感,使其感受家庭和社会关心、支持,帮助患者适应家庭和社会的不同角色,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指导家庭成员注意观察异常情况的出现,并针对诱发因素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为救治赢得有利时机[2]。④心理干预。运用疏导法,选择合适环境,诱导其说出心中的烦恼,并耐心倾听,细致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使其对自己的疾病在心理上有正确的认识,让患者在变化的环境中同样有自强自信的心理,促使患者在社会生活中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运用心理支持和鼓励,针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的心理症状,给予关怀、启发、鼓励和帮助,使患者能看到自己的长处和优点,恢复其自信心,达到三个转变:a.在思想认识上由消极转变为积极;b.在情绪上由悲观转变为乐观;c.在行动上由被动转变为主动。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卡方检验分析比较干预治疗一年后两组的复发率,以P<0.05为统计学差异标准。

2 结果

采用认知干预、维持用药干预、社会家庭干预、心理干预等规范管理的107例精神病人中一年内复发1人,采用传统管理治疗的70例病人中复发12人,两组复发率具有统计学差异(x2=4.62,P<0.05)。详见附表。

3 讨论

附表 不同干预管理下两组复发率的比较

3.1 精神病患者之所以容易复发、反复住院,给患者家人和社会带来负担,甚至造成伤害,最关键的原因就是对自己的疾病缺乏足够的认识,难以坚持长期遵医嘱服药、保持良好心态,认知干预使患者对疾病的病因、症状表现、复发的先兆以及影响康复效果的因素都有着深刻的认识,进而改善其认知行为、平衡心理。

3.2 维持用药的干预对精神患者的康复仍然是首要的巩固措施之一,只有通过强化患者遵医嘱的行为,帮助其了解精神科药物的作用和副作用,避免过度担心、擅自减药或停药导致疾病复发。

3.3 社会家庭干预。调动家庭和社会的支持,多方面对患者进行关心、理解、帮助,为患者提供从物质到精神的最佳服务,使其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和困难,也正是现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理念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具体应用和体现。

3.4 心理干预是提高社区精防管理质量的保证,也是提高整体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之一[3],特别是精神病患者,他们在心理上由低人一等、被社会歧视感,通过心理干预,纠正了错误的想法,减轻了精神压力,避免了各种不良刺激,保持了健康心理和乐观的情绪,减少了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复发。

4 小结

通过对精神病患者的认知干预、维持用药干预、社会家庭干预、心理干预促使患者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提高了患者及家属对精神病临床早期症状的警觉性和药物治疗的依从性,对减少精神病的复发起着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精神疾病精神病服药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服药禁忌
轻型精神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完形填空专练(五)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导致的代谢紊乱
精神病
“无形”的病痛——关怀精神疾病人群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都有精神病
3 当我们失去健康:精神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