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行护理饮食管控干预后对营养状况的影响研究

2017-10-31 10:08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医专一附院462000吴宁旭杜广磊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7年12期
关键词:营养状况白蛋白血脂

河南省漯河市中心医院(漯河市医专一附院)(462000)吴宁旭 杜广磊

河南省漯河市中医院(462000)刘燕

为了降低冠心病的风险,近年来临床上逐渐加强了对患者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干预,但若单纯干预,则会导致患者营养不良,提高危险性,因此需要在此基础上加强患者的饮食管控,避免患者出现营养风险,保证治疗效果[1]。本次研究就冠心病患者行护理饮食管控干预后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并选择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内容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选取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抽取法将患者均分成两组,其中观察组41例,年龄在35~76岁之间,平均年龄(56.13±4.12)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6:15,平均体质量为(56.28±8.93)kg;对照组患者41例,年龄在36~75岁之间,平均年龄(56.82±4.33)岁,男性患者与女性患者比例为24:17,平均体质量为(56.28±8.93)kg。排除严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合并恶性肿瘤患者等。两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附表 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比较(±S)

附表 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比较(±S)

组别 例数 血脂水平(mmol/L) 血清白蛋白(g/L) 总蛋白(g/L) 体重指数(kg/m2)观察组 41 1.93±2.86 40.50±3.26 68.56±6.22 23.94±2.35对照组 41 6.82±4.41 34.85±2.42 59.33±6.42 20.03±3.05 t-5.96 8.91 6.61 6.50 P-<0.05 <0.05 <0.05 <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患者均实施常规护理干预,首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积极引导患者熟悉医院环境,并做好术前健康教育,减少患者的陌生感和恐惧感,并做好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的记录,并及时给予患者药物处理。此外医护人员还需要重视患者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定时查心肌酶谱,监测血糖和尿糖等。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干预的基础上增加护理饮食管控,避免患者使用含脂量高的食物,如禽类、鱼类、坚果类等,控制患者反式脂肪酸的摄入,并控制每日钠摄入量在1000mg~1500mg。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血脂水平(LDL)、血清白蛋白(ALB)、总蛋白(TP)、体重指数(BMI)及营养状况(MNA)进行比较。营养状况采用简易营养评价表(MNA)指标进行评价包含人体测量、问卷调查及主观评定等项目,分数超过24分为良好,17分~24分之间为存在不良的可能性,低于17则表明患者营养不良。

1.4 统计学方法 对记录的数据进行处理,将本研究的数据均输入到SPSS20.0软件中处理,数据资料的表述形式如下:正态计量资料→平均数±标准差;正态计数资料→(%)率;检验方法如下:正态计量资料→t 检验;正态计数资料→卡方检验。统计值有统计学差异的判定标准参照P≤0.05。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检测指标比较 分析附表可知,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比较差异较大,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优势更加明显,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比较 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为(23.62±2.12)分,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为(20.14±2.23)分,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更好,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7.24,P<0.05)。

3 讨论

根据相关研究可知,冠心病患者普遍存在血脂异常,即高血脂症可以作为引起冠心病发作的重要因素,因此需要重视对其血脂的控制[2]。而若单纯控制患者血脂,则可能会导致其出现营养状况不良情况,因此必须基于患者科学的营养护理,即结合血清学指标、人体测量指标等对患者进行护理饮食管控干预[3]。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生命体征监测等常规护理干预,并在此基础上重视饮食管控,如对于脂肪含量较高的食物摄入必须严格控制,并指导患者认识禽类、鱼类等食物脂肪含量较高,尤其是禁止食用含糖饮料和红肉[4]。但医护人员还应当维持患者各营养之间的量平衡,确保每日膳食中具有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微量元素及水等营养素,但需要控制食盐含量在5g以内[5]。

对于喜爱饮酒的患者,可以指导其每日适量饮酒,但避免烈酒。此外还需要做好对患者营养状况的评价,MNA评分作为应用比较广泛的营养状况评价方法,其能够反应患者存在的营养不良危险[6]。本次研究对冠心病患者行护理饮食管控干预后对其营养状况的影响进行了探讨,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与对照组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比较差异较大,且观察组患者各指标优势更加明显,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表明护理饮食管控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保证机体健康,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观察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为(23.62±2.12)分,对照组患者营养状况评分为(20.14±2.23)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护理饮食管控能够切实改善患者营养状况,价值较高。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行护理饮食管控干预是稳定患者血脂水平、血清白蛋白、总蛋白、体重指数和提高者营养状况的重要措施,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营养状况白蛋白血脂
云南省老年结核病患者营养状况的调查
加温输注肠内营养对ICU患者营养状况和并发症的影响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血脂常见问题解读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你了解“血脂”吗
白蛋白不可滥用
Cu2+、Zn2+和 Pb2+对绿原酸与牛血清白蛋白结合作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