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2017-11-01 11:55陈维克张健新张水红
中国医药科学 2017年19期
关键词:阳虚骨质疏松症血瘀

陈维克 张健新 赵 华 张水红▲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济南250033

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陈维克1张健新2赵 华2张水红2▲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大学第二医院,山东济南250033

目的探讨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OP)与中医体质类型间的关系。方法从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中筛选出91例POP患者和109例骨密度正常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中医体质分析发现,POP患者中发病率较高的依次为阳虚质﹑阴虚质和血瘀质。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阳虚质﹑阴虚质和血瘀质为PO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且血瘀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最大。结论中医体质类型与POP之间有相关性,可从中医体质学角度探索从根本上降低干部保健人群POP的发病率。

骨质疏松症;干部保健人群;中医体质;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是一种以骨微结构损坏,骨量低下,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导致患者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以疼痛﹑发生脆性骨折和脊柱变形为典型临床表现,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以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最为常见[1]。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POP越来越成为影响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的重要因素,由此带来的高额医疗费用也增加了患者个人和家庭的负担,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问题。中医认为OP症的病因病机和疾病变化规律与患者体质因素关系密切。中医体质学说主要研究体质对疾病发生﹑发展和演变过程的影响,并指导疾病的诊断和防治[2]。依据体质论病﹑论养生﹑论治可能是未来中医,甚至是整个医学系统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3]。本课题以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中POP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POP的好发体质类型,以期为调护中医体质,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依据,真正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变。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1.1.1 病例选择 于2015年7月~2016年12月在山东大学第二医院体检的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中,依据诊断标准﹑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出POP患者91例作为病例组;同时从该人群中筛选出109例骨密度正常者作为对照组。

1.1.2 诊断标准 参照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诊断标准[1]:骨密度值低于本地区同性别﹑同种族正常成人的骨峰值不足1个标准差(T≥-1.0)为“正常”;降低1~2.5个标准差(-2.5<T<-1.0)为“骨量减少”;降低2.5个标准差及以上(T≤-2.5)诊断为“骨质疏松”;骨密度降低程度符合骨质疏松诊断标准同时伴有一处或多处骨折为“严重骨质疏松”。

1.1.3 纳入标准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性别不限;(2)符合POP的诊断标准;(3)能够配合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并坚持完成病例观察者;(4)自愿参加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1.4 排除标准 符合下列任何一项:(1)测量骨密度前6个月内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者;(2)由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糖尿病﹑皮质醇增多症﹑骨软化症﹑库欣氏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痛风﹑多发性骨髓瘤等引起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者;(3)合并有心脑血管﹑造血系统和肝肾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4)患有遗传病患者,如成骨不全症﹑马凡综合征等;(5)精神异常或其他原因不能配合完成调研者。

1.2 中医体质分类

标准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进行体质类型判定[4],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中医体质类型。

1.3 骨密度检测

使用美国HOLOGIC生产的Discovery-Wi型双能X线骨密度测定仪,测量腰椎正位(L1~4)﹑左侧股骨颈骨密度值(BMD,g/cm2)并得出T值,T值=(所测骨密度值-正常人群平均骨密度峰值)/正常成人骨密度的标准差[1]。

1.4 问卷调查

研究对象签署知情同意书后,由经过培训合格的调查员对其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填写标准化的《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所答每一问题按1~5级评分,计算原始分及转化分,原始分=各个条目分值相加,转化分数=[(原始分-条目数)/(条目数×4)]×100。根据转化分结果判定体质类型。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多因素分析以骨密度为因变量,以体质类型为自变量,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纳入研究的200例受访者中,病例组91例,其中男74例,女17例;平均年龄(71.3±9.4)岁,体重指数 BMI为(28.62±3.65)kg/m2;对照组 109 例,其中男81例,女28例;平均年龄(70.8±11.3)岁,体重指数 BMI为(27.98±4.06)kg/m2。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2 两组研究对象中医体质类型的分布情况

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进行分类,结果显示病例组中发病率最高的是阳虚质,其次是阴虚质﹑血瘀质,分别占21.98%﹑19.78%﹑18.68%;对照组中平和质出现的频次最多,占32.11%,其次是气虚质和痰湿质,分别占14.68%和13.76%。见表1。

表1 中医体质类型分布情况

由表1所示,可认为病例组和对照组间体质类型的分布有差别(χ2=40.443,P<0.001)。该干部保健人群病例组中,阳虚体质最容易发生骨质疏松症,严重骨质疏松者8例,其中6例为血瘀体质,2例为阳虚体质,说明骨质疏松症的发病与中医体质类型有密切相关性。

2.3 中医体质因素对POP影响的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

以有无原发性骨质疏松为因变量,以9种体质类型为协变量,用X1~ X9分别表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最终纳入回归模型的协变量为X3﹑X4﹑X7,即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是骨质疏松症的危险体质。血瘀质对骨质疏松症的影响最大(OR=12.167)。见表2。

3 讨论

骨质疏松症是现代医学的病名,祖国医学多认为本病属于“骨蚀”“骨萎”“骨痹”“骨极”“骨枯”等。骨质疏松症呈现“四高一低”的特点,即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高治疗费用和低生活质量[5]。目前尚无完全有效的方法可以重建疏松的骨质,只有预防才是最有效可行的方法。中医药在防治骨质疏松症方面有着独特优势,应予充分发挥。

表2 中医体质对POP患者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医体病相关论认为体质是疾病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体质状态是否发病的倾向性,体质因素对疾病的性质﹑转归起着重要作用,同时,体质状态也是预测疾病预后的重要依据[6]。体质从一定程度上是疾病是否发生以及疾病过程各种转归不同的根本原因,也决定了POP发生发展及其证候演变规律[7-9]。因此,研究POP患者的体质类型,探讨体质类型与POP发病的关系,是全面认识疾病,准确把握疾病的前提。俞若熙等[10]也认为中医体质学说是指导临床诊断﹑辨证和治疗的重要理论,亦是中医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核心体现。杨友发[11]认为体质在生理上有个体差异性,病理上有倾向性及对疾病的易感性。夏婧等[12]认为中医学一直以“人”为研究对象,非常重视体质现象的研究,宏观与微观紧密结合,各研究成果已广泛地应用于医学实践。吕振雷[13]研究认为不同中医体质兼夹阴虚质倾向﹑阴虚质﹑血瘀质骨量低于正常的可能性更大,而湿热质是骨质疏松的保护因素(P<0.05)。

体质是人体的素禀之质,即机体在发育过程中,身体状况的强弱及其与疾病斗争过程中表现出的稳定的个体特征,是先后天共同作用形成的[14-15]。庞向华等[16]对490例OP患者进行体质类型分布研究,发现阳虚质出现频率最高,其次为阴虚质﹑血瘀质﹑气郁质。这与我们研究得到的结论有着较高的一致性: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为OP的易感体质。姜博等[17]通过802例大样本病例对照研究,发现病例组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刘雷等[5]通过对300例OP患者的中医体质进行统计,发现阴虚质发病率最高,其次是气虚质﹑阳虚质﹑血瘀质。陈文辉等[18]统计显示广西南宁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的发病与性别﹑年龄﹑家族史等因素相关,阳虚﹑气虚体质人群骨质疏松发病可能性更大。黄杏等[19]采集中山市中医院骨科收治的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年龄﹑身高﹑体重等数据,行中医体质辨识,结果发现以气虚﹑阳虚﹑阴虚三种体质类型的老年患者其骨密度水平较低,认为虚性体质人的老年患者可能较其他体质类型人更容易罹患骨质疏松症。史晓治[20]研究认为阳虚质为骨质疏松患者存在最多的体质,但各体质类型中以痰湿质﹑气虚质对OP患者髋部骨折风险的影响较大。这些研究结果有的与我们的结论略有差异,分析其原因可能与研究对象的饮食﹑生活习惯不同有关,山东省干部保健人群有其特殊性;也可能与样本量大小有关。但绝大部分研究结果均提示虚性体质个体患有骨质疏松症的风险较高,这与中医基础理论“肾主骨生髓”“肾为先天之本”,肾虚是骨质疏松症的重要发病原因和基本证候的认识相一致。

血瘀质的人体内存在瘀血这种病理产物,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排出或消散而停留于某处形成瘀血,使该部位血液运行迟缓或受阻,组织得不到充分濡养,不荣则痛。现代研究表明血瘀与微循环障碍﹑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血管本身的病变密切相关。若瘀滞于骨,则局部骨组织得不到充足营养,骨丢失增加,骨量减少,骨小梁变细﹑变薄,产生疼痛甚至骨折。张亚军等[21]以224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血瘀质是比虚性体质影响力更大的一种体质类型,对骨质疏松症更有意义。姜博等[17]发现血瘀质患有骨质疏松的危险度为平和质的2.8倍,亦说明血瘀质为POP的重要危险因素。毕月玲等[22]认为骨质疏松症的中医病理特点为以肾虚髓亏为本,涉及肝脾功能失调以及血瘀为标的主要病理变化的全身性骨骼疾病,而疾病的特点是脾肾两虚与血瘀同时存在。9种体质类型在患者中客观存在,兼夹体质较为普遍,可兼有多种体质类型。郭杨等[23]探讨骨质疏松与中医体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骨质疏松与阳虚质相关度最高,其次是气虚质﹑阴虚质﹑血瘀质。在脏腑辨证体系中,与阳﹑气﹑阴虚病机均有密切关联的为肾脏系统,故其认为骨质疏松患者体质特点为“肾虚血瘀”。本研究结果也显示不能忽视血瘀体质的影响,血瘀体质是OP的危险因素,中老年人由于瘀血阻滞﹑气血亏虚﹑脉络不通,另外脾胃功能也有减弱,水谷精微布散降低,骨髓充润不佳骨骼失养也可引发OP。

体质辨识即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近年来,体质辨识正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健康管理及公共卫生等[24-26]。本研究主要提示我们要充分认识中医体质与OP发病之间的关系,“未病先防”远比“既病防变”重要得多。根据“体质可调论”[6],体质具有相对稳定性和动态可变性,环境﹑营养﹑精神﹑锻炼等内外因素都可能使体质发生变化。我们可以为每一位骨质疏松症患者制定与其体质相适应的治疗方案,真正做到“同病异治”,必将事半功倍。在工作中尤其要关注属于骨质疏松症危险体质但尚未出现骨密度减少的人群,积极帮助他们调整生活方式以改善体质,防止骨质疏松。由于干部保健人群有其特殊性,平素饮食常有肥甘厚味,生活方式或缺乏锻炼,故应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循序渐进,进行阶段性调整,并长期坚持。

综上所述,本研究发现阳虚质﹑阴虚质﹑血瘀质体质的干部保健人群更容易患OP,这一结果与中医理论一致,提示具有此以上偏颇体质的人群要较其他体质的人群更应注意综合调理,而从中医“治未病”角度出发来说,应该采用“金字塔”样的模式指导OP的防治,即生活干预(包括体格锻炼﹑调养精神﹑适时养生﹑合理饮食以及预防摔倒)﹑并要积极寻找和治疗引起OP的继发因素,进行积极药物干预,以期达到降低OP患病风险和治疗缓解OP患者病痛的目的。

[1]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治指南(2011年)[J].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2011,4(1):2-17.

[2] 孙广仁.中医基础理论[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195.

[3] 黄满玉,郭艳幸,高书图,等.《黄帝内经》中的体质学说及临床价值[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2(2):72-75.[4]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1-7.

[5] 刘雷,塔拉,杨红云,等.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附300例临床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3,19(10):1099-1103.

[6] 王琦.论中医体质研究的3个关键问题(下)[J].中医杂志,2006,47(5):329-332.

[7] 黄秀峰,周庆辉,王金花,等.广西少数民族体质人类学与骨质疏松分子遗传学研究进展[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1):75-77.

[8] 金珉廷,郑洪新.骨质疏松症的中医体质学特征[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4):824-826.

[9] 蒋云霞.广西南宁地区人群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及中医体质分析[D].广西中医药大学,2016:38-43.

[10] 俞若熙,王琦,王济,等.体质辨识应用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13,20(2):107-109.

[11] 杨友发.骨质疏松性骨折病人的体质探讨[J].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2001,9(2):33-34.

[12] 夏婧,刘晓培,王志红.中医体质学说研究进展[J].河南中医,2017,37(3):551-555.

[13] 吕振雷.菊泉地区一般人群骨质疏松危险因素及中医体质相关性调查[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5:42-46.

[14] 王琦.9种基本中医体质类型的分类及其诊断表述依据[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05,28(4):1-8.

[15] 黄杏.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2):86-89.

[16] 庞向华,欧阳建江,欧兆强,等.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医体质分布特点及不同证型体质分布差异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3,32(12):2828-2830.

[17] 姜博,朱燕波.中医体质类型与骨质疏松症关系的Logistic回归分析[J].天津中医药,2014,31(2):71-74.

[18] 陈文辉,李双蕾,粟麟,等.广西南宁地区中老年骨质疏松危险因素调查及中医体质分析[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16,22(1):102-106.

[19] 黄杏.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骨密度与中医体质类型相关性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7,9(12):86-89.

[20] 史晓治.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患者骨折风险与中医体质特点的相关性研究[D].上海:上海中医药大学,2014:29-37.

[21] 张亚军,毕力夫,王琦.绝经后骨质疏松症体质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09,15(4):296-298.

[22] 毕月玲,李晶,李平.单味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J].天津中医药,2009,26(6): 524-526.

[23] 郭杨,马勇,董维,等.骨质疏松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24):6211-6213.

[24] 陈润东,杨志敏,林嬿钊,等.中医体质分型6 525例调查分析[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25(2):104-106.

[25] 丁宇炜.中医体质学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0,31(2):71-75.

[26] 吴凡伟,周仙仕,杜震生,等.健康人群中医体质分类客观指标研究概况[J].国际中医中药杂志,2017,39(7):655-657.

Correlation between primary osteoporosis and TCM constitution of cadres health care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CHEN Weike1ZHANG Jianxin2ZHAO Hua2ZHANG Shuihong2
1.Shandong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inan 250014, China; 2. The Second Hospital of Shandong University, Jinan 250033,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mary osteoporosis(POP) and TCM constitution of cadres health care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MethodsA total of 91 patients with POP and 109 cases with normal bone mineral density were selected from the cadres health care population in Shandong province. An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ResultsTCM constitut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higher incidence of POP patients were of Yang-deficient Constitution, Yin-deficient Constitution and Stagnant Blood Constitution.Logistic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Yang-deficient Constitution, Yin-deficient Constitution and Stagnant Blood Constitution were independent risk factors of POP. And Stagnant Blood Constitution was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 Conclusion There is a correlation between TCM constitution type and POP, and it can be explor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CM constitution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POP in cadre health care population.

Osteoporosis; Cadres health care population; TCM body constitution; Bone Mineral Density

R681

A

2095-0616(2017)19-12-04

山东省医药卫生科技发展计划项目(2013BJYB09)。

▲通讯作者

2017-05-09)

猜你喜欢
阳虚骨质疏松症血瘀
QCT与DXA对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检出率的对比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进展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探讨大学生阳虚体质睡眠质量和抑郁的关系
话说血瘀证
基于中药药物代谢动力学的中医血瘀证研究概述
分析蒙医药防治骨质疏松症的进展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骨质疏松症为何偏爱女性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血瘀证源流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