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分析

2017-11-01 12:45黄丹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颈椎骨折发生率

●黄丹

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对策分析

●黄丹

目的:研究总结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对策。方法:抽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意愿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情况。结果: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其中显效16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08%,其中显效12例,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围手术期护理

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是治疗颈椎骨折最有效方法,具有操作较简便、手术视野好、手术创伤小等优势[1]。因为颈部前解剖构造复杂,手术存在风险,需要术后结合临床护理确保手术效果。本文研究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方案的临床效果,选取我院52例患者进行研究,现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本资料

抽取笔者所在医院骨科2014年6月-2017年3月收治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患者52例为本文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来院接受检查确诊为颈椎骨折,并执行前入路内固定手术治疗。纳入和排除标准:影像学确诊颈椎骨折、受伤时间短于21天、排除陈旧性或病理性骨折、排除伴发重要脏器功能不全、排除血液疾病和肿瘤患者。按照患者自愿原则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26例。干预组:男性:15例、女性:11例,年龄:19-69岁,平均年龄(40.3±1.2)岁,病因:17例高空坠落、9例交通事故;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0例,年龄:18-66岁,平均年龄(39.6±2.0)岁,病因:16例高空坠落、10例交通事故。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结果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干预组采取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术前为患者讲解手术过程,解答患者疑问,缓解患者对手术的恐惧感,讲解手术治疗的预后效果和重要性,了解手术后需要的注意事项,术前教患者学习呼吸训练,便于有效咳嗽排出痰液,预防术后继发性肺炎;术中配合临床医师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切口情况、肢体感觉能力,术后指导患者翻身、鼓励饮水、肌肉按摩和康复训练。

1.3 观察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评价参考日本骨科协会的JOA方法,满分17分,改善率=(术后评分-术前评分)/(17-术前评分),改善率超过70%为显效,改善率50-69%为有效,改善率低于50%为无效。术后并发症:手术切口感染、术后继发性肺炎、术后神经功能损伤等。

1.4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得实验数据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 )记录,运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记录,运用χ2检验。统计结果中,P<0.05为被比较的组别间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其中显效16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08%,其中显效12例,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临床治疗效果统计[n(%)]

2.2 并发症发生情况

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6%,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统计[n(%)]

3 讨论

围手术期护理是指患者手术前、术中以及术后进行的护理。颈椎骨折是一种很危险的骨折,随着现代社会交通工具汽车的普及,交通事故频发,是造成颈椎骨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患者是由于意外失误或精神抑郁,从高空坠落也造成颈椎骨折[2]。

颈椎是人体连接头部和躯体的主要部位,颈椎椎骨是人体椎骨中体积最小,但是灵活性最大、活动频率最高的椎骨,椎孔内主要穿过脊髓,颈前部分布有大动脉以及重要神经分支,虽然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手术临床应用已经很成熟,但是颈前复杂的解剖学结构使手术存有一定风险[3]。颈椎前入路内固定手术结合规范、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方案,能够保证临床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本文对比传统护理方案和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方案对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患者的影响,干预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6.15%,其中显效16例;对照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73.08%,其中显效12例,干预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69%,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8.4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应用于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治疗中,注重围手术期完整的、细节的护理内容,手术前对患者进行身体状态评估,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术前准备充分,术中配合临床医生完成手术,术后密切观察患者病情,及时针对患者病情变化通知临床医生对症处理,预见性预防常见并发症,为患者制定合适的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家属陪伴、鼓励和监督患者完成康复训练,从而提高临床治疗效果和降低术后并发症[4-5]。

综上所述,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患者应用围手术期护理干预,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和医药费用,可以在临床中应用并推广。

(作者单位:成都市新都区中医医院骨伤一科)

[1]杨秀金.前路内固定术治疗下颈椎骨折脱位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3(15):101-102.

[2]付涟桥,刘晓岚,张金明,等.下颈椎脱位早期复位前路内固定疗效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1,17(11):965-968.

[3]夏凤玲.颈椎前路内固定术围手术期护理[J].医学信息旬刊,2011,24(1):192-193.

[4]缪晓雁.围手术期护理干预在颈椎骨折前入路内固定术38例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123-124.

[5]米那瓦尔&#;买赛地.对行后路内固定手术后的脊椎骨折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探析[J].当代医药论丛,2016,15(15):16-17.?

猜你喜欢
颈椎骨折发生率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衰弱老年人尿失禁发生率的meta分析
护理干预对吸附百白破疫苗接种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影响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同时伴有Tillaux-Chaput和Volkmann骨折的成人踝关节骨折的治疗
无缝隙管理模式对ICU多重耐药菌发生率的影响
股骨干骨折合并同侧股骨颈骨折的手术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