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2017-11-01 12:45武静王延琴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气郁质阳虚阴虚

●武静 王延琴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

●武静 王延琴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1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取健康女性61例作为对照组。发放调查问卷,内容以被调查者个人资料以及中医体质量表两部分构成,答完即可收回。观察两组样本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情况,观察乳腺增生病患者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中,32.79%为平和质、16.39%为气虚质、16.39%为阳虚质、9.84%为阴虚质;对照组样本中,47.54%为平和质、11.48%为气虚质、11.48%为阳虚质、4.92%为阴虚质。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肝郁气滞型患者,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冲任失调型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与阴虚质最多。痰瘀凝结症患者,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结论: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明显相关,中医体质以气郁质为主者,更容易发生乳腺增生,中医证型一般表现为肝郁气滞型及痰瘀凝结症,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应考虑上述问题,调整方剂,提高治疗有效率。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中医体质;相关性

乳腺增生属于乳腺疾病的一种,在育龄妇女中较为常见,发病率较高,且存在病变的风险[1-3]。研究表明,乳腺增生病发病不仅与内分泌失调有关,同时还与个体的中医体质存在联系[4]。本文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1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5年8月-2016年8月收治的61例乳腺增生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年龄:21-50岁,平均年龄(42.12±1.10)岁。同时选取健康女性61例作为对照组,年龄:20-48岁,平均年龄(42.03±1.14)岁。

两组样本在性别、年龄方面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样本自愿参与研究。

1.2 纳入标准

(1)患者符合中医对乳腺增生病的辨证标准。(2)患者无严重精神类疾病。(3)患者无其他乳腺疾病。

1.3 方法

发放调查问卷,内容以被调查者个人资料以及中医体质量表两部分构成。共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62份。对问卷填写情况进行总结。

1 .4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样本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情况。观察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1.5 中医体质量表

中医体质量表,将体质类型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瘀血质、气郁质、特禀质9种类型,根据患者量表填写情况,可确定患者中医体质。

1.6 中医辨证方法

将中医证型分为肝郁气滞型、冲任失调型、痰瘀凝结症3种类型。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数据,p<0.05时,认为数据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观察两组样本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情况

表1 观察两组样本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情况

观察两组样本中医体质类型比较情况如表1。

通过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患者中,32.79%为平和质、16.39%为气虚质、16.39%为阳虚质、9.84%为阴虚质;对照组中,47.54%为平和质、11.48%为气虚质、11.48%为阳虚质、4.92%为阴虚质。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

2.2 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如表2:

表2 不同体质类型的中医证型分布情况

通过表2可以看出,肝郁气滞型患者,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冲任失调型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与阴虚质最多。痰瘀凝结症患者,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

3 结论

本文研究发现,乳腺增生病患者中,32.79%为平和质、16.39%为气虚质、16.39%为阳虚质、9.84%为阴虚质;健康人群中,47.54%为平和质、11.48%为气虚质、11.48%为阳虚质、4.92%为阴虚质。两组对比,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乳腺增生病患者中,肝郁气滞型患者,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冲任失调型患者,中医体质以气虚质与阴虚质最多。痰瘀凝结症患者,中医体质以气郁质最多。

乳腺增生病中医证型与中医体质明显相关,中医体质以气郁质为主者,更容易发生乳腺增生,中医证型一般表现为肝郁气滞型及痰瘀凝结症,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应考虑上述问题,调整方剂,提高治疗有效率。

(作者单位:安徽省滁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乳腺科)

[1]袁尚华,吴梦玮,富斌,张宏,陈斐斐,王超,吴雅静,曹凤娇.城市女性乳腺增生病与中医体质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5,01:82-85.

[2]孔月晴,胡建鹏.漯河地区乳腺增生病及证型与中医体质关系[J].光明中医,2015,11:2329-2330.

[3]杨志光,李可嘉.乳腺增生病高频超声分类与中医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研究[J].河南中医,2016,01:114-116.

[4]刘杨,宋爱莉.乳腺增生病痰瘀互结证中医体质学与流行病学相关性研究[J].内蒙古中医药,2016,04:91.

猜你喜欢
气郁质阳虚阴虚
阴虚体质的人炎夏要会调理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
滋阴补肾法治疗肝肾阴虚型干眼的疗效观察
中风防治灵1号为主治疗阴虚风动型脑梗死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