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改善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

2017-11-01 12:45袁秀华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评量生理手术室

●袁秀华

应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改善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

●袁秀华

目的:探讨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急诊手术患者生理及心理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8月~2016年12月于我院急诊接受手术治疗的10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比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对照组,53例)与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观察组,53例)对患者生理(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及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评分、抑郁自评量评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了手术室优质护理方法后,其在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方面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在焦虑自评量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评分方面,观察组的术后情况也均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在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预后质量更佳,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

手术室优质护理;急诊手术;生理;心理

急诊手术即为在十分危急的状况下,应用医疗器械来针对患者所出现的意外伤害亦或是突发病症采取手术切除、缝合等措施[1]。但鉴于急诊手术所面临的高风险性,且较为严重的手术创伤及突发病症均会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应激反应行为,从而促使患者的生命体征出现波动。对此,在针对急诊手术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措施的基础上,还应进一步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以期能够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并实现对临床疗效的协同提升。现将我院急诊所实施的53例手术室优质护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2月我院所收治的106例急诊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其中对照组男29例,女24例;年龄25~55(43.6±4.5)岁。观察组男28例,女25例;年龄23~54(43.5±4.6)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的比较均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组间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做好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常规检查及出院指导等工作。观察组:采取手术室优质护理:改善手术室环境,保证室内通风及采光良好,加强消毒处理,详细询问患者对温湿度的感受,及时进行调节;掌握患者的生理原因,依据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或指标变化,制定出更加细致、具体的护理方案;向患者展开健康宣传教育工作,耐心解释各项手术流程及缓解,充分做好各项术前准备工作;密切关注于患者的心理状况,与患者积极沟通,倾听患者的心声,综合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人性化的心理护理措施。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并统计两组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等生理指标。(2)要求两组患者分别在术前及术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与抑郁自评量表进行评分。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采取(%)表示,以x2或t进行组间对比验证;对比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生理观察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在分别接受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在心率、呼吸频率、舒张压、收缩压等方面观察组改善效果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组间对比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生理观察指标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的生理观察指标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 时间 心率(n=53)术前 87.8±6.3* 21.2±2.5* 89.7±8.3* 131.7±8.1*术后 66.4±5.3△ 14.6±1.5△ 75.4±6.6△ 117.2±6.6△对照组(次/min)呼吸频率(次/min)舒张压(mmHg)收缩压(mmHg)观察组(n=53)术前88.6±6.221.5±2.487.9±8.2131.6±8.3术后79.5±5.818.3±1.782.6±7.4128.5±7.9

2.2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在术前的焦虑自评量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评分对比均无明显差异,组间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两组患者分别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后,观察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评分及抑郁自评量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的焦虑自评量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评分比较(±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显著,P<0.05

组别 时间 焦虑自评量评分 抑郁自评量评分观察组 术前 49.86±2.24* 50.27±2.64*术后 43.21±1.56△ 43.23±1.42△对照组 术前 49.88±2.25 50.26±2.63术后 46.82±1.83 47.97±1.85

3 讨论

将手术室优质护理模式应用于急诊护理过程中可对患者起到全面、针对、具体的护理效果,可确保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维持在更为适宜的状态水平[2]。在实施急诊手术时,手术创伤及患者情绪的波动均会导致患者处于严重的应激状态,并由此将会导致患者心率、呼吸频率及血压出现较大变化。而实施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后,则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况,有助于提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舒适性[3]。

在本次研究中,接受手术室优质护理的观察组患者,通过对于手术室环境的改善、采取护理评价、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等措施,更有效的维持了患者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确保手术过程得以顺利实施[4]。且在焦虑自评量评分与抑郁自评量评分观察组也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临床上在对急诊手术患者进行护理时,可采用手术室优质护理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生理及心理状态,预后质量佳,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手术疗效。

(作者单位:广元市昭化区人民医院)

[1]钟雅,郑碧汝,颜小华等.手术室优质护理对手术患者心理和满意度的影响[J].海南医学,2015,4(14):2183-2184.

[2]邱红,张金凤,刘兰莲等.手术室优质护理服务实践及效果观察[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367-1369.

[3]王玲玲.全程无缝隙护理模式在手术室优质护理中的应用[J].蚌埠医学院学报,2016,41(1):115-117.

[4]唐葶婷.优质护理在手术室工作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9):71-72.

猜你喜欢
评量生理手术室
手术室优质管理在提高手术室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台湾地区素养导向的语文评量研究及其启示
术前访视在手术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手术室细节护理对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的作用
手术室细节护理在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性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心理量表,你应该知道的那些事儿
大数据时代基于OBE的线上会计基础培训评价
大脑如何知觉音乐的形式美?——来自电生理的证据
肉鸡铬需要量及其营养生理作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旋转血泵生理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