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与干预探讨

2017-11-01 12:45任志荣高宇平刘张婧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我院冠心病情绪

●任志荣 高宇平 刘张婧

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与干预探讨

●任志荣 高宇平 刘张婧

目的:探究采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方法: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了210例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治疗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12例)。观察组患者采取系统性规范化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比较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3个月前后心理状况的差异程度。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初入选时,两组之间的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后,我们观测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以及抑郁(SD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的情绪,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负面情绪。

冠心病;抑郁症;焦虑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血管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引起的血管阻塞或者狭窄,造成心肌缺氧、坏死、缺血而导致的心脏病[1]。之前的研究报道证实,患有冠心病的患者较大程度存在心理问题,互为因果。大量调查统计分析冠心病合并焦虑抑郁的发病率约为20%[2]。治疗冠心病常常采用心脏介入手术(PCI),在临床实践中发现介入治疗后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状况的相关因素较多,主要是患者顾虑手术效果,对疾病预后的不确定感,经济负担等。针对上述原因,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了210例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治疗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探究采用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后焦虑抑郁状况的影响。结果分析如下:

1 材料方法

1.1 病例选择

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了210例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治疗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患者98例,包括男性56例,女性42例,年龄范围为46岁至63岁,平均年龄为(52.6±9.4)岁。观察组患者112例,包括男性63例,女性49例,年龄范围为45岁至67岁,平均年龄为(54.7±10.4)岁。纳入标准:(1)患者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年龄<68岁;(2)患者需按照焦虑抑郁评分评定,抑郁(52分以上)、焦虑(50分以上);(3)排除有严重器质性疾病的病人。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发病时间等没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此次研究收集的210例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98例)和观察组(112例)。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药物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再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在实施心理干预后3个月的焦虑评分(SAS)、抑郁评分(SDS)的差异程度。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IBM公司SPSS22.0软件分析全部数据,计数资料以%表示,计量资料以(±s )表示。相关临床指标的比较采用t检验。若P>0.05,表示差异不明显,若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后3个月进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初入选时,两组之间的心理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对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后,我们观测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以及抑郁(SD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后3个月进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比较(±s )

表1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理干预后3个月进行焦虑(SAS)、抑郁(SDS)评分比较(±s )

组别 心理干预前3个月 心理干预后3个月对照组(n=98)观察组(n=112) P 对照组(n=98) 观察组(n=112) P SAS 53.23±3.11 54.02±3.87 >0.05 51.72±4.19 41.14±4.16 <0.05 SDS 57.25±3.23 58.04±4.56 >0.05 56.89±4.03 45.05±4.13 <0.05

3 讨论

冠心病患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健康,患者普遍存在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恐惧等,导致患者存在高危的发病风险[3]。抑郁是造成冠心病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与患者的预后有着密切的关系。临床上治疗冠心病常见的方法是采用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创面较小,但是具有较高的手术风险,而且治疗费用高昂,给许多患者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造成术后患者出现精神情绪异常[4-5]。

此次研究我院从2014年7月至2016年7月期间收治了210例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治疗后出现焦虑抑郁情绪的冠心病患者,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实施系统性心理干预处理3个月后,我们观测到观察组患者的焦虑(SAS)评分以及抑郁(SDS)评分都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证实了经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对患者疾病的预后不利,说明冠心病患者与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的发展密切相关,患者交感神经紧张、儿茶酚胺分泌过多导致患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此外,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返医院检查,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也是导致情绪恶化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在对冠心病患者实施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患者容易发生焦虑抑郁的情绪,需要医护人员及时的采取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临床医务人员应重视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降低负面情绪。

(作者单位:山西医科大学武警山西总队医院)

[1]叶水仙,张巧云.综合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伴抑郁症患者康复的影响[J].福建医药杂志,2011,33(5):155-156.

[2]肖羚,蒋建军.冠心病介入治疗后伴发抑郁症的临床特点、治疗及预后[J].中南医学科学杂志,2014,42(6):605-608.

[3]陈慧芹,孙国锋,王方国.冠心病并发抑郁症患者血液流变学观察[J].海南医学,2011,22(3):137-138.

[4]宋利芬.护理干预对老年冠心病合并抑郁症病人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电子版),2014,(2):133-134.

[5]崔耀刚.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抑郁症综合干预观察[J].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4):2139-2141.

猜你喜欢
我院冠心病情绪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警惕冠心病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情绪认同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