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2017-11-01 12:45李霞霞
保健文汇 2017年3期
关键词: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

●李霞霞

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李霞霞

目的:为了探讨优质护理在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在我院内科住院护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68例相关资料。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以及频率在护理后均明显低于护理前,都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4.4±1.5min/次)明显低于对照组(6.2±1.3min/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4.3±2.2次/w)明显低于对照组(6.4±2.4次/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优质护理方法在冠心病护理中具有满意的临床应用效果。

优质护理;冠心病;应用效果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以及生活压力的提高,冠心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由此造成的死亡率也逐渐增加,近年来,冠心病介入护理(PCI)已成为护理冠心病最主要的手段[1-2]。作为护理人员,应充分了解、认识并发症的危险因素,掌握其临床表现,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护理措施,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为2016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在我院内科住院护理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共计68例,年龄范围为51岁-64岁,平均年龄为(57.5±6.5)岁,体重范围为62kg-80kg,平均体重为(68.5±6.5)kg,其中女性患者31例,男性患者37例。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所有68例患者临床诊断结果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关于冠心病心绞痛疾病的诊断标准,其中包括稳定型劳累性心绞痛26例、初发型劳累性心绞痛24例、混合型心绞痛18例,患者均同意参与本研究调研工作并在知情同意书签字。研究对象排除标准:排除气管炎、肺气肿、高血压等疾病患者,排除严重的内科疾病患者及中途转院护理患者。分组方法:68例冠心病患者根据统计学随机数字表原则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的34例为对照组,优质护理的34例为观察组,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检验,结果显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常规护理方法包括以下几点:一是心理护理,护士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况、教育程度、对疾病的认识,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鼓励其诉说心理需求,给予耐心细致的解答,向患者说明手术的必要性及安全措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及家属介绍我院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的操作熟练程度、手术的步骤和目的、术后效果及需要配合的项目。二是病情监护:患者进入病房后平卧,穿刺侧肢体予以制动,并在床边实行12导联心电图检查,心电监护.密切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等症状,观察穿刺部位有无血肿、渗血以及足背动脉是否减弱或者消失。如果出现类似情况,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对症处理。三是生活护理:要设法满足患者需要,为患者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饮食方面上强调清淡、易消化、少量多餐、定时定量。做到低脂、低胆固醇、低盐、高维生素、高纤维饮食,忌烟酒、饱食、甜食及刺激性食物。观察组优质护理方法是在以上常规护理基础上做好并发症护理:一是尿储留护理,预防和护理措施为术前要做好相关知识的讲解,指导患者床上排尿,术后可采取会阴冲洗、热敷下腹部、听流水声等心理暗示和诱导方法促进患者排尿,必要时留置导尿。二是高血压护理:护理人员要在术前主动了解患者的内心状态,经常性地与患者进行交流,耐心地向患者介绍介入手术的相关专业知识,尽量使患者对于手术有一个全面、正确的认识,教会患者术中配合医师的方法,从而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保证血压平稳。如果在手术过程中,发现患者的血压值较高,可遵医嘱给予硝普钠等药物进行降压护理。

1.3 评价方法

分别在护理前后统计患者心绞痛持续时间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选择spss20.1统计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以P<0.05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 结果

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心绞痛的发作持续时间以及频率在护理后均明显低于护理前,都有良好的护理效果。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持续时间(4.4±1.5min/次)明显低于对照组(6.2±1.3min/次)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心绞痛发作频率(4.3±2.2次/w)明显低于对照组(6.4±2.4次/w),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数据的统计与比较结果如下表1:

表1 护理前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s )

表1 护理前后心绞痛持续时间、发作频率比较(±s )

?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是目前临床最常见的心脏病之一[3],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逐年上升趋势并且已严重威胁到人类的生命健康。其基本病因是动脉粥样硬化。多与年龄、动脉硬化家族史、高脂血症、男性、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饮食、体重等主要危险因素有关,本研究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并发症护理,明显提高了护理效果,结果显示,对照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64.7%,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有效率为82.4%。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的总体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的护理方法安全,可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1]王咏梅.多样性护理方式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5,19(4):13-16.DOI:10.7619/jcmp.201504005.

[2]吴小红.多样性护理在糖尿病合并冠心病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基层医药,2014,21(6):955-956.DOI:10.3760/cma.j.issn.1008-6706.2014.06.078.

[3]徐冰仙.控血糖护理在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14):30-32.

李霞霞(1983~),女,本科,护师,研究方向为心血管护理。

猜你喜欢
持续时间心绞痛发作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无创正压通气在慢阻肺急性发作临床治疗中的应用
近10年果洛地区冻土的气候特征分析
外部冲击、企业投资与产权性质
The 15—minute reading challenge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左颈总动脉炎误诊为频发心绞痛1例
抗心绞痛联合抗焦虑—抑郁药物治疗41例心绞痛伴焦虑抑郁症状的临床观察
穴位埋线治疗发作期偏头痛3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