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探讨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变迁

2017-11-01 06:54蔡晨骜
出版与印刷 2017年3期
关键词:贸易量书展博会

蔡晨骜

在“文化走出去”背景下探讨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变迁

蔡晨骜

中国版权贸易的发展离不开“文化走出去”的背景,也离不开作为中国最有效的版权贸易平台——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以下简称为“北京图博会”)。了解“文化走出去”的背景,在此环境下纵向梳理通过北京图博会进行的版权贸易量,文章力求对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变迁进行探讨,并探索其未来发展的功能定位。

文化走出去;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版权贸易

一、“文化走出去”的时代背景

“文化走出去”的提出已有近20年的历史,是我国国家文化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2002年“文化走出去”这一概念正式提出;2004年文化部召开探讨产业“走出去”的问题,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明确提出了“文化走出去”战略:抓好文化“走出去”重大工程,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主动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初步改变我国文化产品贸易逆差较大的被动局面,形成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的开放格局;2005年,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要加快实施文化产品‘走出去’战略,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在近20年的时间里,属于文化产业的出版行业,自始至终坚持贯彻并大力发展“文化走出去”这一战略。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梦”理念和“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进一步为中国出版走出去指明了清晰的道路和前进的方向。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涉及沿线66个国家和50多个语种,与这些国家和地区在进行文化交流时,带给出版行业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使得“文化走出去”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

二、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发展历程

自1986年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图公司”)首次举办北京图博会以来,到2017年北京图博会已经连续举办了24届,目前跃居为仅次于法兰克福书展的世界第二大图书博览会。本文从版权贸易为出发点,将北京图博会的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

1. 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初创期:第一届至第八届(1986年—2000年)

1986年9月5日至11日,首届北京图博会在北京展览馆举办,这是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首次筹办大规模的国际性书展。此次参加北京图博会的共计35个国家和地区的1000家左右的出版商和代理商,在博览会期间达成版权贸易和版权合作意向97项,其中大多数来自国内出版社之间的版权贸易。第二届北京图博会的展台总数、展商总数和展品总数等与首届相比都有所增加,但版权贸易量却有所下跌,据统计,在第二届北京图博会上,版权贸易成交量仅有72项。第三届和第四届北京图博会的展台总数、展商总数和展品总数等与第二届相比虽基本持平,但是版权贸易量却有所突破。在第三届北京图博会中,版权贸易量达到了300项;第四届北京图博会中,版权贸易量骤增到3倍,达到了917项。从第五届北京图博会开始到第八届北京图博会,不仅展台数量从488个增加到961个,展商数量从517个增加到900个,版权贸易量呈直线阶梯式增长,第五届为1268项,第六届为2500项,第七届为4200项,第八届为6879项。仅仅历经四届,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量增长到5倍多,增长率高达443%。在第八届北京图博会时,诞生了北京版权贸易研讨会,自此之后,该研讨会成为北京图博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推动利用北京图博会展会期间进行版权贸易,积极地促进了我国版权贸易的发展。[2]17

2. 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稳定期:第九届至第十二届(2002年—2005年)

从2002年开始,北京图博会由每两年举办一次,改为每年举办一次。第九届到第十二届北京图博会的版权交易量稳中有升,从第九届的8106项上升至第十二届的9000项。[2]19版权贸易呈现逆差的趋势,版权引进的数量远大于版权输出的数量,版权引进与输出比从第九届的2.3:1到第十二届的3:1(见表1)。值得一提的是,从第十届北京图博会开始,将5天的图博会划分为“专业场”和“公共场”,同时设立了专门展示中国特色图书的版权输出专区,力求推动我国版权输出。

表1 第九届至第十二届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量和引进与输出比

3. 北京图博会版权贸易的突破期:第十三届至第二十四届(2006年—2017年)

从版权贸易角度出发,第十三届北京图博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因为通过北京图博会实现的版权交易首次出现了贸易顺差。从此,北京图博会的版权贸易进入了突破期。

本文以五年为界限,列举2006年、2010年、2015年以及最近的2017年北京图博会的版权贸易量。在第十三届北京图博会上,版权输出1096项,版权引进891项,引进与输出比为0.81:1;在第十七届北京图博会上,版权输出2594项,版权引进1752项,引进与输出比为0.68:1;在第二十二届北京图博会上,版权输出2884项,版权引进1837项,引进与输出比为0.64:1;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图博会上,版权输出3244项,版权引进2018项,引进与输出比为0.62:1(见表2)。由此可见,在版权输出量和版权引进量不断提高的同时,版权引进与输出的比例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

近10年来,版权贸易能够实现顺差,并且呈现逐年渐好的趋势,与我国“文化走出去”战略和“一带一路”倡议等宏观构想以及不断深化的出版体制改革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中国出版业正借助政府的推动力,努力壮大自身的实力,在国际出版市场赢得商机的同时,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

表2 2006年、2010年、2015年、2017年北京图博会版权输出量和引进量

三、从图博会版权贸易的变迁看其功能定位

1. 保持专业态度,担当中国版权贸易的有效平台

我国的版权贸易始终遵守着两大国际公约,即《伯尔尼公约》和《世界版权公约》,以及诸如《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的一系列条约。

北京图博会的办会宗旨是“把世界的图书引进中国,让中国的图书走向世界”。[3]34北京图博会凭借国际出版商聚合和资源共享互通的优势,为我国版权贸易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版权贸易是有进有出的,在我国刚刚开展国际版权贸易之初,主要是以版权引进为主,版权输出的交易量极少,大量的国外出版物被引进国内,而国内本土的图书却不被国际出版市场看好。2006年北京图博会上我国国际版权贸易开始出现顺差,版权输出的数量大于版权引进,版权贸易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在西方文化价值扩张的国际形势下,通过增加版权输出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和国际传播力的有效途径,因此北京图博会成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传播中华文化、建立良好形象的重要平台。

从2003年开始,北京图博会设置了“专业场”和“公共场”,其中“专业场”为前3天,“公共场”为后2天,以此作为功能上的区分。在第二十四届北京图博会上,更是对“专业场”严格要求,专业场的参观者必须单独购票才能进入。虽然,近年来在北京图博会上,有一些国内的出版社会将本社出版的图书进行售卖,但是“专业场”所展示的图书,一般只供专业出版人士洽谈版权贸易或者仅供展示使用,不对公众进行售卖。另外,一些专业出版论坛也穿插在北京图博会举办的5天里,参与这些论坛需要提前预约并支付一笔不小的费用。这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北京图博会无法替代的功能和地位,它构建了我国版权贸易的最有效平台。

2. 形成中国品牌,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

文化话语权是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而出版物又是文化的重要载体。北京图博会作为国际性的书展,在展示来自世界各国优秀出版物的同时,必然要承担起通过展示中国出版成果和中国文化,不断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和国际传播力的重要使命。

纵观国际各大书展,各有特色。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强的德国法兰克福书展,版权贸易担纲的英国伦敦书展,专注儿童图书的博洛尼亚书展,等等,北京图博会想要在这些国际书展中成为佼佼者,就要努力塑造中国品牌。目前,北京图博会作为我国最具有国际影响力书展,在促进国内出版业与国际出版业沟通、交流的同时,通过开设特色展区,举办各种文化活动,讲好中国故事,打造中国品牌,不断提高版权贸易量,壮大中国出版的实力,进而提升我国文化话语权。

3. 培养专业人才,架构出版全方位走出去的平台

“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出版走出去的道路不是单一的,而是全方位的,涉及出版流程中的选题、组稿、编译、印刷和发行等环节,以及数字出版形式,北京图博会的功能也应该不局限于传统的版权贸易,而要架构全方位的出版走出去途径和平台。[4]

著名出版人邹韬奋曾用“与其临渊羡鱼,毋宁退而结网,结网无他”来要求出版人应该有敬业精神和专业素养。北京图博会设有一系列专门为出版专业人士设计的活动论坛,力图培养专业性和国际性的出版人才,例如面向国际版权人士的中外版权经理人沙龙、使用全英文交流的中外出版人10+10圆桌会议、讨论数字出版生存与发展的国际数字出版论坛,以及为跨文化交流而设计的中外出版翻译恳谈会等。北京图博会还设立了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旨在表彰为介绍中国文化做出重要贡献的外国翻译家、作家和出版家。若不是北京图博会,没有哪个组织或者机构能够云集如此之多国内外资深出版人,毋庸置疑,北京图博会为我国培养新时代的出版领军人才提供了良好的交流平台。

4. 促进版权融合,提高全民阅读意识的有效途径

近年来,北京图博会越来越重视发掘“公众场”的潜力。比如,设立标示童书市场风向的国际儿童教育馆,举办大咖云集的出版阅读文化交流活动,设置开放味蕾的美食美酒体验专区,等等,北京图博会一直在“专业”和“公众”之间寻找着平衡点,这也是北京图博会在塑造全民阅读意识和阅读理念。阅读,不仅要读本国的出版物,也要阅读来自全世界的声音。北京图博会作为国际性的书展,无论国家,无论规模,每一个出版社都会拿出自己最新最好的作品,在专业人士交流版权之际,也为读者了解世界各地优秀图书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从30多年来北京图博会的版权贸易变迁看来,从单纯的引进版权到合作出版,再到出版资本合作,版权贸易的方式已经开始多样化。以图书为中心点,可以向外辐射出多条产业链,由图书可以深入到其他行业中,可以探索至新的领域,例如针对原创小说的IP开发。所谓IP,即Intellectual Property的英文缩写,意为“知识产权”。冯唐的《北京,北京》改编成网络电视《春风十里不如你》,严歌苓的《芳华》即将被冯小刚搬上大银幕,综艺界的一股清流《朗读者》的同名图书吸引了众多出版社前来竞标……图书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不仅带动了出版业的发展,也促进了全民阅读之风。

[1] 郝天韵.“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的新阶段[EB/OL].(2017-8-31)[2017-9-20]. http://www.chinaxwcb.com/2017-08/31/content_360557.htm.

[2] 蔡晨骜.从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看版权贸易的变迁[D].北京印刷学院 , 2015.

[3] 刘建.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发展研究[D].河北大学,2013.

[4]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专家学者纵论“文化走出去”背景下出版企业的发展[EB/OL].(2016-12-15)[2017-09-20].http://www.gx.xinhuanet.com/2016-12/15/c_1120123532.htm.

(作者单位: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总公司)

10.19619/j.issn.1007-1938.2017.03.005

猜你喜欢
贸易量书展博会
No.12 世贸组织:今年第二季度全球货物贸易增速减缓
聚焦“丝博会”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空场”书展
阅读之美 摄于第29届书博会
中国-秘鲁自由贸易区贸易创造效应评估
直企首探进博会
沈鹏《诗为同门七子书展》
贸易便利化的经济效应分析
《诗为同门七子书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