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善举治疗脾胃系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的临证经验

2017-11-02 03:20武洛洛张争强通讯作者张善举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9期
关键词:口臭中焦异味

武洛洛 张争强 通讯作者:张善举

张善举治疗脾胃系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的临证经验

张善举;藿朴夏苓汤加味;口腔异味;经验

随着人们生活习惯与饮食结构的改变,嗜食肥甘厚味,缺乏运动与锻炼,湿热蕴结于脾胃,继而引起一系列脾胃疾病,口腔异味就是其中缠绵难愈的杂病之一。张善举,河南中医药大学研究生导师,从事中医内科临床30余年,擅长消化病、疑难杂病的诊治,对脾胃系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的治疗更是匠心独运。笔者有幸跟师学习,受益匪浅,现将张善举教授治疗经验总结如下。

口腔异味,又称口臭,是指口中味觉异常,如口酸、口苦、口咸、口臭等,晨起或夜间明显,伴有或不伴有口中黏腻、分泌物增多等临床症状,伴或不伴有其他疾病,如牙周炎、反流性食管炎、慢性胃炎、慢性胆囊炎等,具有复发性、规律性、迁延性等特点,是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人群中发病率约为20%,其中60%以上虽无明显器质性病变,但因口气异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与工作,并可能给其带来严重的心理压力。口腔异味在临床上有口源性与非口源性之别,脾胃系口腔异味属于非口源性口腔异味中消化系疾病引起的口臭,属于中医学“口臭”范畴。

病因病机:脾胃湿热,胃失和降

张善举教授认为脾胃系口腔异味以湿热为多,湿热多因嗜食肥甘厚味,脾虚湿滞,蕴而化热,湿滞脾胃,脾胃运化失常,胃失和降,湿热循经上逆于口而致本病。张善举教授认为湿热是本病的关键因素,如《诸病源候论》曰:“足太阴,脾之经也,脾气通于口。脏腑热盛,热乘心脾,气冲于口与舌,故令口舌生疮也。”《杂病源流犀烛》云:“虚火郁热,蕴于胸胃之间则口臭;或劳心味厚之人亦口臭,或肺为火灼口臭。”《临证备要》中指出:“口内出气臭秽,多属胃火偏盛,常在温热病及口疮、牙宣等证中出现。”综上所述,脾胃湿热,胃失和降乃本病发生之根本。

治疗方法:清胃热,利湿化浊,和中降逆

临床治疗本病一般为清上焦火热,但往往效果不佳,且易伤及阴液、脾胃。张善举教授根据多年临床经验,总结出清胃热、利湿化浊、和中降逆之法,选用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湿热蕴结型口腔异味取得了满意疗效。藿朴夏苓汤出自《医原》,其能宣通气机,燥湿利水,主治湿热病邪在气分而湿偏重者。张善举教授在此方的基础上加味,组成:藿香9 g,厚朴15 g,姜半夏9 g,赤芍12 g,杏仁12 g,生薏苡仁15 g,白蔻仁9 g,猪苓15 g,淡香鼓15 g,泽泻12 g,通草6 g,枳实12 g,白术15 g,香附9 g,大黄6 g,黄连6 g,山药12 g。方中香豉、藿香芳化宣透以疏表湿,使阳不内郁;藿香、白蔻仁、厚朴芳香化湿;厚朴、半夏燥湿运脾,使脾能运化水湿,不为湿邪所困,再用杏仁开泄肺气于上,使肺气宣降,则水道自调;猪苓、泽泻、薏苡仁淡渗利湿于下,使水道畅通,则湿有去路;重用厚朴,加用枳实、香附降逆和胃,稍佐白术、山药顾护胃阴,以达祛湿而不伤阴液及脾气之功。诸药合用,清热而不伤阴,祛邪而不伤正,标本兼顾,使中焦湿热得清,胃气得降,口腔异味自除。

医案举隅

患者,男,36岁,2016年5月就诊。主诉:口腔异味1年余,口中臭秽难闻,黏腻不爽,口中分泌物增多。他院反复中西药治疗,效果不佳。刻诊:口中臭秽,口中黏腻不爽、分泌物多,视诊排除口腔炎症,晨起及进食不慎后上述症状明显加重,时有胃脘痞满不适,偶有嗳气、反酸,纳可,小便正常,大便黏腻不爽,每日2~3次,舌红,苔黄厚腻,脉滑数,神志清,精神差。诊断:口臭。辨证:湿热蕴结。治宜清胃热、利湿化浊、和胃降逆,给予藿朴夏苓汤加减治疗。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温服。服药7剂后,口中臭秽症状明显减轻,大便黏腻改善,上方加减继服14剂,口臭明显好转,大便调,诸症消除,随访半年,未见复发。

体会

张善举教授认为脾胃湿热、胃失和降是导致本病的基本病机,脾源型口腔异味的生成责之于中焦湿热、胃气上逆,根本在中焦。临床大多以清上焦火热为主,耗伤胃气,导致脾胃虚弱,病久则脾虚湿滞化热,湿热蕴结,湿邪黏腻,蕴于上焦,迁延难愈。故张善举教授在藿朴夏苓汤的基础上佐以六君子汤和胃养阴,祛邪而不伤正,故清中焦,养胃阴乃全方的精髓所在。综上所述,张善举教授辨证施治,另辟蹊径,从脾胃论治本病,取得满意效果。

2016-12-01)

猜你喜欢
口臭中焦异味
态靶结合辨治多囊卵巢综合征高雄激素血症
为什么人闻不到自己的口臭
细辛甘草桂心去口臭
芳香三味饮加减治验浅析
用这些告别异味吧!夏天就要清清爽爽过!
王作顺主任运用“因时学说”治中焦病经验举隅
纺织品异味检测方法差异分析
汽车空调系统异味的来源及清洗方法解析
去除鞋柜异味等
中焦镜头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