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2017-11-02 03:20海军机关门诊部北京100841
中国民间疗法 2017年9期
关键词:椎动脉体征颈椎病

刘 虹(海军机关门诊部,北京 100841)

针刺联合中药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刘 虹
(海军机关门诊部,北京 100841)

针刺;颈椎病;针药结合;临床疗效

椎动脉型颈椎病(CSA)是临床上常见的颈椎病类型,主要临床表现是眩晕、头痛、恶心和猝倒等。在椎动脉影像学检查前常难以确诊[1]。该病的高发人群是中老年人,但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本病呈现年轻化的趋势,给患者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诸多不便[2]。笔者通过比较针刺配合中药治疗CSA与单独使用中药治疗的疗效,评价针刺治疗CSA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选取海军机关门诊部2016年3月—2016年11月收治的86例CSA患者,按照就诊的时间进行排号,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31~66岁,平均(43.23±5.02)岁;病程最短3个月,最长7年,平均(4.12±1.32)年。对照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30~68岁,平均(41.35±4.78)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6年,平均(4.12±1.32)年。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①年龄17~68岁。②符合1993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CSA的诊断标准[3]。③观察前1周内停止其他治疗方法。④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②颈椎部位存在感染、骨折、肿瘤及脱位者。③因心血管、眼、耳、喉、鼻等引起眩晕、头疼等症状者,心、肝等重要器官功能障碍者。④针刺穴位及其相邻皮肤有外伤或皮损者。⑤无法完成全部疗程者。⑥合并精神疾病、占位性病变、颅内感染者。⑦血小板减少症、有出血倾向、凝血机制障碍者。⑧癫痫颅脑外伤、脑血管意外及精神疾病病史者。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中药治疗。中药外敷:乳香、没药各15 g,桑枝30 g,2 d敷1次。桂枝加葛根汤口服,组成:桂枝6 g,芍药6 g,生姜9 g,炙甘草6 g,大枣3枚,葛根12 g。每日1剂,4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针刺治疗。患者取坐位,将针全部消毒。患者颈部完全放松后,取风池、曲池、天柱、百会、落枕穴、第2至第7颈椎夹脊穴等穴位行针。行针过程中,医生根据患者的身体条件、临床表现等,对其留针时间进行适当增减。每日1次,每次30 min,5 min行针1次,保证患者的依从性,1周为1个疗程。每个疗程结束后,评估患者的实际情况,确定下1个疗程选择最佳的行针穴位、留针时间。

治疗结果

1.观察指标:①体征积分:根据患者眩晕、头痛、耳鸣等临床症状以及颈部压痛、僵硬等状况进行评分。无症状计0分,轻度计1分,中度计2分,重度计3分。②颅部血流学变化:颅多普勒(TCD)观察改变情况。③疗效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4]。治愈:症状完全消失,能够恢复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随访半年以内没有复发。好转:症状减轻,但没有完全消失。无效:治疗前后的症状没有改变。治疗总有效率:(治愈例数+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3.结果

(1)体征积分比较:两组在治疗后体征积分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后积分差值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体征积分比较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

(2)颅部血流学变化比较:两组治疗后的左椎动脉Vs、Vd和右椎动脉Vs、Vd都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颅部血流学变化比较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

(3)疗效比较: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疗效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讨论

近年来,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加,CSA的发病率逐年增加,占所有颈椎病患者的20%[5]。西医认为椎动脉型颈椎病是由于局部组织水肿、充血渗出或无菌性炎症等对椎动脉相邻交感神经产生刺激作用,引起椎动脉出现痉挛,进而导致脑部供血量减少及髓海不充,最终导致椎动脉型颈椎病。椎动脉型颈椎病属于中医学“眩晕”“头痛”范畴,主要由长期坐姿不正确、外伤、风寒侵袭等外因和经脉阻滞、肝肾功能低下、气血瘀滞、身体虚弱等内因引起。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治疗等[6],治疗原理是通过改变脑部供血量改善头晕、恶心、头痛、眩晕等症状。针刺作为中医的一种传统治疗方法,主要通过针刺不同穴位,改善和治愈疾病。

本观察结果显示,中药配合针刺治疗CAS可以显著提高CSA的治疗有效率、患者体征积分。根据中医理论,选择合适的穴位针刺,可以驱散风寒,平衡阴阳,舒通筋络,疏通血液,促进血液循环[7-8]。夹脊穴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周围组织的营养供应;曲池属于十三鬼穴之一,是肺与大肠的合穴,可以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9-10];风池、百会可以提升阳气,缓解动脉痉挛,提高血流速度,增加动脉单位面积的血流量,改善患者脑部的血液供应,进而有效减轻患者的眩晕程度、减少眩晕发作次数和眩晕持续时间[11]。

综上所述,中药配合针刺治疗能够显著提高CAS的治疗效果,同时能改善患者体征评分和椎动脉的血流状态,值得在临床推广。

[1]何勇,徐涵斌,宋南昌.针灸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2015,53(2):138-140.

[2]徐蔚华,马燕红,赵华昆,等.颈椎牵引联合电刺激小脑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观察[J].颈腰痛杂志,2013,34(2):144-147.

[3]孙宇,陈琪.第二届全国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J].中华外科杂志, 1993,31(2):472.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

[5]何明月,裘绍源.针灸、推拿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分析[J].辽宁中医杂志,2014,41(7):1501-1502.

[6]吕东,关春林,焦瑛.针刺结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1,6(32):109-111.

[7]陆永军.针灸联合推拿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J]. 中国当代医药,2012,19(23):158-159.

[8]周利,李漩,邹燃.颈夹脊穴位注射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及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康复,2010,25(1):35-36.

[9]刘俊宏.针灸疗法对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症状体征总积分的影响分析[J].CJCM中医临床研究,2015,7(31):34-35.

[10]陈虹,韩全水,林小兰,等.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09,4(10):41-42.

[11]张红岩.针灸联合局部理疗对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12):253-254.

2016-12-09)

猜你喜欢
椎动脉体征颈椎病
对上颈椎后路手术并发椎动脉损伤防治策略的探讨
中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探究
脑循环与低频电刺激联合治疗颈椎病导致脑供血不足的效果观察
游泳 赶走颈椎病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彩色多普勒评价椎动脉走行异常的临床价值
超声诊断右侧椎动脉罕见变异1例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
钛项圈治颈椎病有科学依据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