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乐喜剧人》第三季下跌原因探析

2017-11-04 23:13闫心池
今传媒 2017年10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

闫心池?

摘 要:不久前结束的《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出现了明显的收视率与口碑等下跌,分析该问题发现不仅仅是喜剧综艺节目市场饱和与受众对节目丢失新鲜感等因素影响,而且严重同化的喜剧综艺节目趋向模式化,限制了喜剧综艺节目的发展与创新,喜剧综艺节目无法长期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意识与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娱乐节目的开发与创新刻不容缓。

关键词:《欢乐喜剧人》;受众分析;文化同化与异化;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7)10-0106-06

2017年4月9日,历时4个多月的《欢乐喜剧人》第三季落下帷幕。在4月9日播出的总决赛上,辽宁民间艺术团文松获得总冠军,开心麻花常远获得亚军,大碗娱乐张小斐获得季军,德云社郭麒麟获得第四名。《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总决赛收视率1.876,市场份额8.08[1],未能破2。横向比较同时期节目,并没有产生明显的收视优势,反而在如4月2日被湖南卫视《向往的生活农夫篇》收视率1.793(《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当日收视率1.38)等同时段其他卫视的综艺节目收视率超越[2]。纵向同第二季创下该系列节目收视率最高点3.17相比,收视率较为惨淡。三季在豆瓣社区网友评分为:第一季8.1分,第二季8.0分和第三季5.5分,口碑一落千丈。让人唏嘘东方卫视这块备受瞩目曾经收视率破3的明星节目为何在短短的1年间收视率和口碑双双暴跌?

一、短暂耀眼的现象级成功

《欢乐喜剧人》虽然第三季收视惨淡,但是不能否认,第一、二季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同时段乃至整个从周五晚间到周日晚间的周末时间档中综艺节目名列前茅。热播的喜剧真人秀收到相当多的受众的热情追捧喜爱,第二季的该节目的收视率破3,堪称一档现象级的综艺节目,成为行业翘楚的《欢乐喜剧人》同时还被其他卫视模仿学习以期做成相似的节目争抢受众。也只有同已有的成绩相对比分析,才能够如此断定第三季的收视率与口碑是在下跌,并且同已有的成果进行比较才成果切实厘清为何第三季的收视率和口碑不升反降?

首先是在近几年电视综艺节目演进规律——选秀类节目长期占据电视节目重头戏并受到观众们的喜爱,尤其是明星参与竞技环节的真人秀,打破了以往七八年间素人选秀节目的窠臼。受众的主观能动性的提升使得他们具有一种去权威、反惯常的叛逆性,而明星们在节目中不再是以往那样高高在上的形象,去明星光环化的真人秀更加的容易吸引人们的注意力,满足窥探人们对曾经远离自己生活的不可及明星世界的好奇心。而选秀类型的竞技感带给人们紧张刺激的好胜心,让受众更具有代入感的卷入节目设置的情景当中,集中注意力更加真切的感受比赛,进而产生好感。

其次,选秀节目这一大类如过江之鲫般数不胜数,充斥在电视网络中,细分下来的节目类型却同化严重,歌唱类选秀节目如《我是歌手》《中国好声音》《蒙面歌王》《中国好歌曲》《全能星战》《中国之星》等多如牛毛,内容还是形式都趋近雷同,翻来覆去唱得都是那几十首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曲目。2015年《欢乐喜剧人》的节目创新就给已经同化严重的综艺节目带来一股清流,喜剧+明星+真人秀的节目类型同当时的歌唱类综艺产生巨大的区隔,以当红喜剧明星作为参赛选手的节目又同素人表演喜剧的竞技比赛、导师选拔的真人秀有所差异,使当时的观众耳目一新眼前一亮。

再次,随着人们的文化水平和媒介素养的提高,对外来的节目类型不再盲目崇拜追捧,对曾经风靡一时的韩流、西式风格的节目产生疲劳感,把注意力回归到了传统中国的节目形式与内容。例如浙江卫视的王牌综艺节目《中国好声音》《梦想新歌声》原创于荷兰的《The voice》《奔跑吧兄弟》原创于韩国SBS电视台综艺节目《Running Man》;湖南卫视的人气综艺《我是歌手》《歌手2017》原创于韩国MBC电视台引进的《我们的星期天晚上:我是歌手》;东方卫视的热播综艺《中国达人秀》是英国独立电视台制作的《英国达人》《不朽之名曲》版权来自于韩国同名综艺节目《不朽的名曲》。

人们开始厌倦并警惕外来综艺节目等文化输出对中国本土文化的冲击,回归到中国原创的节目形式与内容,无论是在打破单向文化输出,还是满足受众需求,都刻不容缓。此时完全原创本土化的喜剧明星真人秀節目《欢乐喜剧人》适时出现,节目中的小品、曲艺、相声、二人转等中国传统的文化形式,不仅保留了中华民族一脉相承的文化特质,还能够进步地加入时下热点,将传统的如相声中的报菜名和时尚流行的网络段子里的文本内容相结合,创造出既带有中国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又有紧跟时代步伐年轻有生命力的时尚文化的内容。加上岳云鹏、沈腾、小沈阳、赵四等明星作为喜剧节目的KOL(Key Opinon Leader)所具有的感召力与粉丝基础,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欢乐喜剧人》的热播。

最后,在高速运转现实生活中疲惫不堪的受众希冀在拟态真实的媒介中寻求娱乐与宽慰。伊莱休·卡茨(Elihu Katz)使用与满足研究模式指出,受众是积极的,带有意图的使用媒介,选择特定的媒介满足需求,动机与受众本身有关。卡茨等人将使用媒介的需求分为了不同类别,其中的情感的需求:情绪的、愉悦的或美感的体验和纾解压力的需求:逃避或转移注意力这两种受中共有的需求就正是《欢乐喜剧人》的诉求点[3]。当受众日复一日面对这现实生活中薪资、房价、加班、出行、婚姻等必须直面的问题困扰折磨痛苦之时,随之而来产生的疏解放松娱乐的需求就变成了一种普适性的大众需求。有这样需求的受众往往在闲暇之时选择看电视、电影、旅游、逛街、打游戏等方式娱乐,迎合这样需求出现的《欢乐喜剧人》恰好能够满足如此需求。

喜剧表层的作用是娱乐,是欢笑,大量受众在通过使用媒介观看《欢乐喜剧人》就是为了放声大笑,媒介提供的搞笑、轻松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起到放松调节、排解疏散的作用。曾经在全国风靡滥情炒作与尖酸苦涩的情感调和类节目就不太能够满足人们日益增大的压力带来的需求而减少。喜剧深层的作用是反思与批判,在题材补偿上,《欢乐喜剧人》将受众切实在生活中所遭遇的不满欠缺、关心的热点问题融入进戏剧表演中,就如上述第三点将传统艺术形式与时下热点内容结合,在欢声笑语中带给人们媒介能够轻易实现的理想幻想,因此戏剧表演所传递出来的观点与意见就能和受众产生强烈的共鸣,受众在这样的反思过程中就得到了极大的满足。endprint

正是上述这些要素的支持,在节目形式与内容同化严重的综艺节目市场,洞察受众动态的切实需求,并以受众需求为导向,通过差异化的定位,充分利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和别出心裁的异质内容,积极合理的满足受众,造就了《欢乐喜剧人》的热播与良好口碑。因此,在已有如此优渥的基础上,对第二季结束不到一年推出的《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收视率和口碑双双爆冷,其中的原因就更值得大家去分析研究,以便在今后的节目制作等传媒实践中指导制作人员创作出更优质的节目。

二、突如其来的收视口碑下跌

上述简要分析了《欢乐喜剧人》前两季收视率与口碑双赢,被受众交口称誉的缘由。但必须直面2017年初新推出第三季惨淡的收视率与口碑,分析找出影响《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在受众的反馈中不甚良好的原因,是哪些因素影响了一度被受众喜爱的《欢乐喜剧人》的收视率,是哪些负面评价影响了第三季的口碑。进而能够得到一些具有普遍性的经验规律为今后的实践指明方向。

(一)“不喜”的喜剧与“强喜”的剪辑

在接受《时尚北京》杂志采访时,欢乐喜剧人总制片辛唯嘉谈到:“喜剧的内核其实是悲剧。喜剧只是一个载体,或者说是一种表达的方式,它始终会蕴含着一种悲情的精神内核。”传递出喜剧在欢笑背后应该是反思、怜悯、善意,但是在最表层的“喜”的成分都不能够满足,那么何谈喜剧呢?如果连喜剧都不存在,那么《欢乐喜剧人》的节目的名头是否言不符实?节目的诉求是否能够给予观众强有力的说服?在上述最后一点谈到受众最简单也是最核心的使用需求时,我们分析到放松心情、纯粹的娱乐欢笑是人们的普遍要求,受众希望通过使用媒介观看综艺从高压的现实生活得到一定的缓解放松。《欢乐喜剧人》本身的喜剧特性刚好满足这一需求。但是浏览如微博、豆瓣的评论区和优酷视频播放时弹幕内容时可以看出,受众关于第三季节目的反馈意见中大家对不搞笑的喜剧的抱怨与质疑。已经过去的两季节目中,各位出色的喜剧演员们挖掘了丰富生动有趣的搞笑情节与内容,满足了广大受众的娱乐需求,因此有些江郎才尽的节目制作难以找到更合适的笑料展现在舞台上,即便是再将时下新潮、网络流行段子编入节目,受众也很难再被触及笑点。

随之而来的尴尬境况是当受众认为某个片段、某个梗不好笑甚至是被玩烂了之后,在节目制作方后期的剪辑处理中,往往会选择将这样的场景切换到一个欢笑的现场观众的场景。节目组本想通过这样的方式强化节目搞笑的效果,台下观众都被逗得捧腹大笑,证明该演员的表演是娱乐的。但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提出的平衡理论和里昂·费斯汀格(Leon Festinger)提出的认知不协调理论[4],如图1和图2所示。

认知不协调理论认为,由于那些与人们已持有的态度不一致的信息会产生心理上的不适与不协调,因此人们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保持他们已有的观点,尝试回避那些向他们发起挑战的讯息[5]。如图1所示,当受众在认为节目不能产生搞笑的作用时,以(﹣)和虚线表示受众对节目的消极看法,随之而来的镜头转向台下观众对节目是(﹢)和实线表示的捧腹欢笑、不亦乐乎的积极反应,此时受众对台下观众的认知与态度就发生了不一致的矛盾冲突。假设在媒介前的受众同台下观众之间是(﹢)和实线表示的认同支持的积极反应,那么这个状态系统中就出现了一个(﹣)和两个(﹢),即不和谐状态。简单判断在上述三角形系统中状态是否和谐,可以通过将三角形的三边代表的数学符号做一个乘法运算,如果所得结果是正,即为和谐状态;反之为负就是不和谐。通过将上述假设的媒介前的观众对台下的观众的状态设置为(﹢),那么三边相乘:(﹣)×(﹢)×(﹢)= 负。因此可以快速的得出这个系统是不和谐的。当不和谐状态产生时,人们为了解决内心冲突的境况,就会调整头脑中对不和谐状态产生因素的认知与态度,人们往往会选择最省力的简洁办法:通过考量两种态度的强弱与极端程度,转向那种态度的距离最短最省力,进而选择倾向妥协,减轻内心的不和谐状态。这时我们有必要厘清这种不和谐状态发展的时间逻辑,媒介前的受众已经对节目产生了不搞笑的认知与态度之后,镜头转向台下观众,他们反而对不搞笑的节目感到十分有趣开怀大笑。在无法改变已经播出的电视节目中台下观众对节目的笑容为前提,接下来有两种选择可以消除内心的冲突矛盾:或是使得媒介前的受眾转变对节目已产生无聊感受成为积极的搞笑有意思的心理,即将(﹣)变为(﹢),然后再满足上述的假设,媒介前的受众对台下的观众的笑容表示赞同认可,即将(?)变为(﹢),使得系统里全是(﹢)而和谐;或是选择建立起对台下观众的不喜消极认知,即(?)变为(﹣),(﹣)×(﹣)×(﹢)= 正,以此达到和谐。大多数情况下,受众会省时省力地顺势选择第二种方式,因为在先入为主的首因效应的影响下,人们固有认知与态度难以改变,再者第一种方式需要完成两步改变,第二种只需要一步。因此,人们的认知与态度就图1的不和谐状态转变为了图2的和谐状态。不言而喻,当受众已经认为第三季喜剧中某些片段不“喜”,却在剪辑中生硬地切转到台下观众的笑容上,难免给人一种强颜欢笑的尴尬感,虚假造作的剪辑令受众不喜。粉饰不好笑的喜剧强行卖笑,忽略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违背了受众的认知产生的逻辑,显然这样的节目制作是不明智的。

(二)同化严重的喜剧

在阐述《欢乐喜剧人》成功时,差异化的形式与内容为《欢乐喜剧人》前两季的成功重要因素,但是在第三季中,节目却不太在意曾经成功的基础,以原有的一套模式制作这同化的节目,不求创新与发展。在趋同的路上主要分为内在和外在两个角度去分析为何严重的同化现象会摧毁掉曾经优异的收视率与口碑。

1.内在同化

首先,必须承认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认识总是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理性不断上升的一个过程。《欢乐喜剧人》从2015年开始到2017年已经推出了3季,受众从陌生到熟悉,对相同事物的新鲜感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暗淡起来。当人们已经了解了《欢乐喜剧人》的大体节目流程与内容以后,不可避免的是人们渴望看到老树开新花,旧貌换新颜。当受众抱有如此期望的时候,看到的缺失没什么变化的同化内容时,巨大的落差让受众心理产生不平横,消极影响了第三季的收视率与口碑。这是每一档节目都必须面临的问题,关键在与节目的制作过程是否有所创新,创新的力度大不大,创新的角度是否符合受众的需求等一些列因素。endprint

其次,是参加节目的明星们表演的体裁单一,同化严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形式丰富多样,其中的传统的曲艺与戏剧形式内容丰富多样,为我国文化事业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增色不少,主要的形式有京剧、越剧、秦腔、潮剧、昆曲、湘剧、豫剧、曲剧、二人转、河北梆子、皮影戏、川剧、黄梅戏、粤剧、花鼓戏、巴陵戏、木偶戏、脸谱、梨园戏、歌仔戏等[6]。通过对优酷上《欢乐喜剧人》每期节目的观察总结,看出第一季喜剧形式多样化,除了相声、小品,还有杨金赐表演的哑剧、刘仪伟表演的脱口秀、台湾搞笑天团与吴君如表演的港台风格喜剧等。第二季有香港“剧帝”、著名喜剧闹剧艺术家詹瑞文与全民大剧团的港台风格喜剧等。到了第三季蹭二次元热度的黄才伦的情景喜剧也被早早淘汰。综合前两季,到最终总决赛时只剩下了一组相声与四组小品,但是反观第三季,作为首发的喜剧体裁仅有一组相声与四组小品了。像倒置的金字塔,《欢乐喜剧人》的喜剧体裁也是越走越窄,单一同质的喜剧体裁不仅不能够吸引受众的注意,让受众在老调重弹中反复无异于是收视率爆冷与口碑较差的缘故;更是限制了中国喜剧文化的发展,让人们固化在已有的喜剧圈子中,产生喜剧单一的片面化认知,会令喜剧人的培养残缺畸形,不利于多种的喜剧共同发展。上诉有如此丰富的中华民族传统戏曲戏剧艺术形式,能否尝试将这些形式,融合时下新的内容,通过喜剧演员们的演绎,形成新兴的丰富多彩的喜剧。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同时,又发扬了新的内涵,既能够丰富出新的文化产业样态,为经济发展出贡献,还可以全新的面貌去吸引 “喜新厌旧”追逐新奇的受众。

最后是喜剧表演形式同化严重。上文有提到部分学者认为喜剧的内核是悲剧,笑中带着眼泪是喜剧的最佳表现形式,通过搞笑滑稽的情节暗指讽刺现实生活中的某些现象,让人们在通过解码这段表演之后,能够在反思与批判中深刻的了解其意义,在娱乐之余还能宣传正面积极的思想与主流价值观,产生的传播效果潜移默化但却深入人心,对受众的认知与态度產生积极地影响。所以在《欢乐喜剧人》每一季每一期都有演员用这样的框架作为基础的形式来完成演出,他们都希冀用这样的表演方式不仅仅能实现超越普罗大众对喜剧的认知而吸引、影响和改变受众的目的,更可以在这个过程中完成对演员自我修养的体现与艺术的更近更高的回归。这样的方式确实简单易操作并且容易被受众接受,但是过度频繁的使用已到了泛滥的地步,乃至于每一个喜剧必须在这样的框架下完成。在僵化的思想下限制了表演形式的多样化,千篇一律的悲伤或感动的泪水、观点与意见的宣传变成了喜剧的第一性,而笑却退居其次变成了第二性。在固步自封的表演中总是在一个套路中复刻:必须利用时下的矛盾,在高潮与结尾时必须悲恸煽情,携起手来喜剧演员们怆然落泪与呐喊疾呼等。这也就回到了前文分析第一点喜剧不“喜”的尴尬窘境。必须承认笑中带泪的喜剧是一种寓教于乐地满足了娱乐放松与宣传教育的双赢模式,是《欢乐喜剧人》前两季成功的关键;但这样的模式也是一把双刃剑,相反也会因为教条化操作令观众厌弃,损失收视与口碑。为了争取受众的关注与喜爱,避免落入片面机械的喜剧形式,节目一定要把握好笑和泪的尺度。何时笑,有多少笑料;何时哭,有多少反思?这个问题需要《欢乐喜剧人》节目组在充分尊重受众们的主观能动性的前提下,以合理健康的受众需求为导向,并辅之以理性积极的引导,不可放任如今互联网中尘嚣日上的色情恶俗的娱乐需求。

2.外在同化

“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廉,人廉我转”贴切地阐明了在同化市场中大多数企业品牌具有普遍性的行为。在全国综艺节目井喷式增长的今天,《欢乐喜剧人》也正处于这样的一个位置,在从人无我有走向人有我优,但是从第三季交上来的答卷看来,并没有做到真正的优,反而是泯然于大量的其他卫视的喜剧类型的综艺节目中,形成了“我有人也有”同化局面。

第一是其他卫视推出同类型综艺使受众分流。在为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第一、二季取得收视率与口碑双高而喝彩时,其他卫视也嗅到了这片还未被开发完全的喜剧市场中潜藏着的巨大的商机与潜能。各卫视分别推出相似的戏剧类型综艺节目瓜分市场,企图从东方卫视《欢乐喜剧人》的市场占有中分得转换观众。浙江卫视《中国喜剧星》、湖南卫视《我们都爱笑》、北京卫视《跨界喜剧王》、辽宁卫视《新笑林》、安徽卫视《超级笑星》、江西卫视《谁能逗乐喜剧明星》等节目层出不穷,再加上腾讯视频、爱奇艺、优酷土豆等各大网络视频平台纷纷推出自制喜剧综艺节目。数目难以计量的喜剧节目让《欢乐喜剧人》原有的优势顷刻荡然无存,大量的受众被其他新推出的节目吸引,《欢乐喜剧人》的收视率下降也是必然的结果。

其中2014年江西卫视从德国获得授权制作推出的节目《谁能逗乐喜剧明星》在众多同化的喜剧综艺里倒显得别具一格。真人秀赛制为选手只要能在60秒的时间内逗乐两位喜剧明星即可赢得奖金。节目画面会出现两部分内容,一是演员在舞台上的戏剧表演,二是其中画面一角镜头一直对准喜剧明星的脸部,观察是否被逗笑。一个不算长但是却持续不断的画面内容能够完整的捕捉到喜剧明星的每一个表情变化,不容易出现上述分析《欢乐喜剧人》因剪辑而使观众心理产生不和谐的状态。而且这样的节目制作方式在日本,美国等国家已经存在并使用,通过展示被观察者观看其他节目的表情动作来娱乐受众。这样的节目类型也被互联网上大量的自媒体用以制作节目视频,在如You tube等国外视频分享网站上有很多You Tuber观看某段视频并真实记录下他观看这段视频的全部感受,这样一整套内容渐渐形成一种新的类型——Reaction。在YouTube等网站内有大量上传分享的Reaction与从事Reaction的You Tuber,但却少见有国人从事Reaction视频的制作与分享,国内视频网站中有大量Reaction节目任然是从YouTube等外网搬运而来。Reaction节目以真动人,央视于2016年底推出的新节目《不信你不笑》就采用了类似于《谁能逗乐喜剧明星》的形式,普通百姓作为“抗笑人”能够在观看喜剧明星表演的喜剧时,保持不笑,那么喜剧明星将现场向观众及“抗笑人”道歉:对不起,我们给您添堵了!这样真切的Reaction很有可能成为我国未来电视节目制作的一片蓝海,带给节目制作人更多的创意与灵感,让他们创作出更丰富的文化产品满足受众的需求。endprint

第二是喜剧明星资源枯竭。如若手拿遥控器换台,不禁产生在看同一个节目的错觉,即便左上角的台标不同,因为在每个喜剧综艺中看到的都是熟悉的面孔。这里的熟悉不是指从陌生到相识再到熟悉的程度,而是一种出现频率很高的相同的喜剧明星出现在不同卫视每个喜剧节目中。横向比较不同卫视的喜剧节目,参与到节目中大多数喜剧明星都可以一一枚举:以沈腾、马丽、艾伦、王宁、常远为代表的开心麻花;以宋小宝、文松、小沈阳、娇娇、杨冰为代表的的辽宁民间艺术团成员;以郭德纲、于谦、岳云鹏、孙越、侯震为代表的德云社;还有部分如蔡明、潘长江、贾玲、白凯南、吴君如等人。各卫视的喜剧综艺翻来覆去的在这些明星中进行排列组合,想从参演人员上寻求创新与突破的方式已经走入瓶颈,媒介前的观众收看着同化的节目与相同的喜剧明星,长此以往产生厌倦抵触的心理是必然的,《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收视率与口碑双双爆冷,无不透露出喜剧演员资源的匮乏与枯竭。

一言以蔽之,同化的形式与内容严重限制阻碍了《欢乐喜剧人》的发展。有学者通过符号学中重要的互文性来解释《欢乐喜剧人》前两季的热播,但是随着事物的发展,互文性不能作为保护伞、挡箭牌掩盖中国喜剧文化发展的严重同化倾向,不能够粉饰喜剧演员资源、灵感创意的穷乏衰竭。赫伯特·马尔库塞(Herbert Marcuse)在其著作《单向度的人》[7]中提出关于“单向度人”概念及其形成过程,认为文化的异化帮助人们摆脱人的异化,文化的同化最终将导致人的异化。分析喜剧综艺发展历程不难发现中国喜剧文化已然同化,考察《欢乐喜剧人》节目形式与内容都在以单向一致价值取向对受众展开传播输出,这样的结果让人产生面对这样文化的受众们最终沦为单向度人的隐忧。相反,看到受众对《欢乐喜剧人》第三季的批评与质疑又使得人们得以看到希望,主观能动的受众仍然存在且数量不少,观看了节目的受众会通过在视频平台下方评论,在官方微博下留言,在弹幕间互动讨论。随着互联网发展,提高媒介素养的受众们能主动去质疑、去批评而不是一味地接受媒介传递的内容,这是让人欣慰的。主观能动的受众也不应该成为喜剧文化继续同化、喜劇资源持续枯竭的借口,中华民族传统曲艺戏剧内容形式丰富多样博大精深,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外国文化同样精彩绝伦,喜剧文化能否整合这些还未被其开发利用的文化资源,在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中完成对同化的批判超越以回归到异化的确定性,通过传播异化的文化在既有确定有又否定的反思与批判使受众的理性提升摆脱人的异化。

(三)娱乐低俗化的喜剧

在4月9日播出的第三季总决赛上,辽宁民间艺术团文松获得总冠军引发了部分观众不满。纵向比较《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每一期节目的内容,截取部分如下:“01-15期第02期:文松飙哭戏比贱宋小宝”“01-22期第03期:完整版 文松娘贱撒泼秀萌萌拳”“02-05期第04期:完整版 常远调戏孕妇险遭暴打”“02-26期第07期:超长版 常远艳扮美女调戏土豪”“03-26期第10期:贾玲爆笑助阵惨遭撕衣”[8]等。分析以上文本内容,“娘”“撒泼”“调戏孕妇”“暴打”“艳扮”“惨”这类词汇,或低俗粗鄙,或带有隐晦色情,或充斥暴力,或男性女性化。

在本就对第三季低俗化倾向严重的情绪积累下,冠军最终得主与一部分人固有认定对象的期待产生落差如导火索一般,矛盾瞬间被激化,观众评论道:“停留在娘炮、贱萌的恶趣味中,尤其是最后一期夺冠的作品,虽然有憨豆先生、宋小宝前来助阵,但依旧难掩粗俗与胡闹,小品结构不仅老套而且存在硬伤,很多包袱的设置也不够巧妙。”受众需求多元化、小众化是不可忽视的客观现象,丰富多层次的需求同时刺激了节目输出一方必须精准化定位生产创作,这样的多元化具有促进文化繁荣的积极作用。随之而来的就出现了某些媒体为了满足一些低俗需求生产出肮脏的、毫无价值的文化产品侵蚀受众。煽情刺激、低俗暗示的内容往往能够吸引来部分好奇如此内容的观众,短时期内刺激收视率上涨,客观事实却证明,这样的发展结果犹如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新闻浪潮中赫斯特的《纽约新闻报》日益不得人心而导致后来改名的下场,受众疲于观看刺激煽情的内容,最终收视率下跌,口碑扑街。不可否认媒体需要以受众需求为导向,但是却不能抛弃正面积极的文化价值判断标准。

(四)忽视危机公关的节目

第二季郭德纲担任《欢乐喜剧人》主持人,有人爆料郭德纲“挤走”吴秀波,此后节目“黑幕”等说法尘嚣日上。第三季郭德纲之子郭麒麟参加节目,部分人气高的选手却屡屡垫底惨遭淘汰,一直到文松获得总冠军,“黑幕”常伴在《欢乐喜剧人》话题的周围。自称《欢乐喜剧人》“一个小小的工作人员”,该网友大爆料节目组的内幕,爆料冠军是内定的;有细心的优酷网友发现一位台下女观众很多次同期节目不同服装,不同期却相同服装,坐序也有很大差异等。“黑幕”危机中,面对网友的质疑与询问,《欢乐喜剧人》节目组的危机公关俨然是失败的——节目组对提出的质疑与询问没有任何的回复与解释,放任情绪激动的网友发表有关“黑幕” “内定”等言论在官方发布平台发酵膨胀。在《欢乐喜剧人》4月9日22:45发布的有关文松成为《欢乐喜剧人》第三季冠军的微博评论区中,有网友发表“……文松夺冠是对其他认真的喜剧人最大的侮辱,中国喜剧的悲哀”收获了整条微博中最多的点赞支持,超过1000位网友支持这样的观点。大量的如“文松拿冠军是这个节目最好笑的地方”。“黑幕,常远应该是冠军”等言论都收获了超过600人的点赞支持,占据评论区前列。面对网友们的质疑与嘲讽,无动于衷的《欢乐喜剧人》选择了冷处理。

根据著名危机公关专家游昌桥所著《新媒体时代下的危机公关》中提出“5S原则”,由5个首字母为S的词组组成的原则分别为:①承担责任原则(Shoulder The Matter)、②真诚沟通原则(Sincere)、③速度第一原则(Speed)、④系统运行原则(System)和⑤权威证实原则(Standard)。在危机出现时,“黑幕”消息会像病毒一样,以指数爆炸方式井喷,网络上散布着谣言和臆测。没做到当机立断的节目组至今仍没有同媒体和公众进行沟通,任由“黑幕”说扩大、升级与蔓延。回避问题的冷处理手段,希望在“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得过且过的心态下,希望公众与媒体慢慢淡忘,从而消除危机。但是这样不敢于担当责任、不真诚沟通的不作为,不仅不能重拾消费者的目光与喜爱,反而进一步恶化了本就紧张脆弱的局面,导致在距离总决赛结束3周后的2017年4月末,《欢乐喜剧人》官方微博的评论区仍有网友在发表“黑幕”的评论并得到不少点赞支持。最初的质疑到如今失控的“黑幕”,冷处理不行动的危机公关无疑是雪上加霜,带给《欢乐喜剧人》的是收视率的暴跌,观众们愤懑的质疑与攻击摧毁了原有的良好口碑,经济损失也是难以计量的。endprint

(五)向“钱”看的产品延伸

电影《爸爸去哪儿》(Where are we going? Dad)由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改编拍摄制作而成,湖南卫视凭借2014年电影《爸爸去哪儿》七亿票房大获成功,豆瓣评分6.1是同类型电影里最高分得主。那段时间前后由综艺季节目改编而成的电影层出不穷,2015年浙江卫视综艺《奔跑吧,兄弟》改编的同名电影《奔跑吧,兄弟》票房4.33亿,豆瓣评分3.4。总体看来这些有真人秀改变而成的电影不需要优秀的剧本与前期准备,在较短时间内拍摄出来的电影都收获了不错的成绩。

珠玉在前,巨大的经济收益怎能不使人心动,于是《欢乐喜剧人》作为一档喜剧综艺也筹备并拍摄制作了同名电影《欢乐喜剧人》(Top Funny Comedian: The Movie)。电影导演兼编剧黎继强,主演郭德纲、岳云鹏、罗温·艾金森、艾伦、张小斐等喜剧演员,2017年3月24日在中国大陆上映,片长87分钟。但是这部电影却遭遇了比综艺节目《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更加惨淡的打击。票房进6649万,豆瓣评分2.5,评分结果为好于0%喜剧片,其中打1星差评的观众占比82.7%(数据来源于豆瓣电影)。电影的评论区充斥着讽刺与嘲笑,绝大多数的差评与凄惨的票房展现了影院与影迷对这部电影的考验结果。

电影《欢乐喜剧人》观感极差,整场电影十分尴尬,不知所云,生硬的笑点,浮夸的表演,毫无逻辑的破碎剧情,很多影迷质疑在这87分钟里无厘头地耍宝是否能够被称之为电影。在上文已用大量的篇幅实证并肯定部分受众的主观能动性的强大作用,他们的理性与媒介素养的提高有利于其批判地接受媒介传播的内容,于是将这样的作品呈现在观众面前,无异于是同失败的危机公关一样机械片面愚弄观众的初衷,认为可以通过《欢乐喜剧人》已有的品牌忠诚度与主演作为KOL明星效应吸引粉丝观看支持票房,在产品延伸与周边开发上再扩大知名度并带来经济效益,但这样的认知与行为观众们并不买账。《欢乐喜剧人》盲目追求经济效益的浮躁草率的做法犹如前车之签,需要深刻的反思与批评并寻求如何改变。

诚然,当有相类似的已成功经验时,模仿与借鉴是一条便捷的通路。不考虑自身条件是否合适,刻板机械的套用模板样式,冒失鲁莽的决定势必带来财名两伤的下场。复制其他成功经验的时候,广泛普遍的调查与收集,其核心是在尊重受众的前提下,以他们的需求为导向,再将政策、经济、社会、技术等宏观条件纳入考察范畴,以此为基础展开合理的演绎,防止从我出发理所当然的独断论再次出现。

三、结 语

以《欢乐喜剧人》为始,开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未来。尽管《欢乐喜剧人》第三季收视口碑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我们仍应以辩证的目光去审视这个节目。必须要肯定的是《欢乐喜剧人》作为喜剧综艺节目曾经取得的辉煌成绩,其开创性引领指导了其他卫视的喜剧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一般繁荣起来,在一定程度上确实是丰富了我国娱乐节目的种类与内容,满足了受众的文化需求。其口号“搞笑,我们是认真的”中认真踏实的精神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不懈创新所取得的成绩是值得学习的。

肯定其积极的方面,同时注意避免其消极方面。耽溺于过往的成绩就如画地为牢一般裹足不前,归根结底是喜剧综艺节目无法长期满足观众日益提高的审美意识与多样化的文化需求。2017年5月15日《北京日报》刊载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胡鞍钢教授的论文,其中强调“从不同的生产力角度看,工业生产力出现了供大于求,但科技生产力还不能满足社会与产业的巨大需求,文化生产力还不能满足人民大众化、个性化的需求……”[9]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仍然面临着文化生产力和人民文化需求的矛盾,提供娱乐放松、排解压力与反思批判的喜剧综艺节目作为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平等,要尊重,要调查,要反思,主动深入地洞察观众们的真情实感,想观众之所想,求观众之所求,充分却合理地满足人们积极正面的良性需求,并在节目中传递正能量,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人们反思感悟,提高观众们的媒介素养,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2017年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原则:“……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扬弃继承、转化创新……不断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和现代表达形式……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取长补短、择善而从,既不简单拿来,也不盲目排外,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明成果……。[10]”这样深谋远虑鉴往知来的指导思想与路线为我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发展的方向。冀望以《欢乐喜剧人》为始,以及其他文艺工作者能够发扬、肯定和学习《欢乐喜剧人》成功的经验,抛弃、否定与规避其消极的失败的因素,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并借鉴吸收优秀西方文化,为人们奉献出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开创中国电视综艺节目的未来,为增添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内心深处的自信和自豪,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参考文献:

[1] 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csm52省级卫视,晚间节目收视率[EB/OL].http://www.tvtv.hk/archives/5066.html2017-4-7.

[2] 综艺节目收视率排行榜 csm52省级卫视,晚间节目收视率[EB/OL].http://www.tvtv.hk/archives/5040.html 2017-4-2.

[3] 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4] (美)威尔伯·施拉姆,威廉·波特.传播学概论[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 董璐.传播学核心理论与概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百度百科[EB/OL].中国传统文化”http://baike.baidu. com/item/中国传统文化/6211#3_5.

[7] (美)赫伯特·马尔库塞.单向度的人[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4.

[8] 优酷.综艺:欢乐喜剧人第三季[EB/OL].http://list.youku. com/ show/id_z727f4876d18d11e69c81. html?tpa= dW5pb25faWQ9

MTAzN zUzXzEwMDAwMV8wMV8wMQ.

[9] 胡鞍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发生的变化[N].北京日报,2017-05-15.

[10] 中共中央辦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EB/OL].来源:新华社http://www.gov.cn/ zhengce/2017-01/25/ content_5163472.htm.

[责任编辑:传馨]endprint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文化自信”三喻
为何要坚持“文化自信”
以文化自信助推文化强国建设
文化自信,登高望远
网络文学 很有“文化自信”
融媒体时代如何践行基层群众文化自信
浅析习近平“文化自信”的四个维度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