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术活动中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

2017-11-04 14:40许亚红
新一代 2017年10期
关键词:自我效能感美术活动幼儿

许亚红

摘 要:幼儿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对于幼儿潜能的发挥、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及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幼儿美术活动中,教师应当从目标的设定、对幼儿行为的评价、用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导幼儿正确归因各个方面促进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提升,帮助幼儿树立自信,构建健康的心理。

关键词:幼儿;美术活动;自我效能感

在幼儿美术活动的实践中,笔者發现,有很多孩子在拿到笔和纸后,会出现茫然状态,教师询问,他们会说“想一想再画”,像这样的孩子不是少数,他们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把某件事干好,其实他们只是具有一个较低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于1977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个体在执行某一行为操作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水平上完成该行为活动的信念、判断或主体自我把握与感受。简言之,自我效能感是一个人在执行某一任务前,对自己能否顺利完成该任务以及完成的质量进行的自我评估。如果他认为自己能顺利并高质量地完成任务,那么他的自我效能感就高,反之则低。众多的调查研究发现,幼儿在美术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自我效能感的层次差异,与是否能完成美术活动以及完成效果有着一定的关联,自我效能感高的幼儿其情感和创造性的表达更为大胆和自信。但现阶段,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很有限,美术教学活动中,教师大多没有考虑到对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培养,忽视了自我效能感对于幼儿的重要性。因此,幼儿自我效能感培养的研究对于幼儿潜能的发挥、自信心等个性品质的发展及身心健康水平有着重要的意义。那么,在美术活动中我们如何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呢?

一、美术活动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恰当目标

幼儿美术活动的实施离不开目标的定位,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设定恰当的目标,使得孩子在自己的能力范围之内,目标设定在最近发展区,孩子的能力既得到提升又能自信的完成活动;并且注重将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纳入到活动目标中,更加明确的引导幼儿在活动中勇敢的挑战难关,大胆的展示和表现自己。

结合幼儿年龄特点,既要设定在最近发展区内的目标,也要让他们有信心去完成目标任务。活动前,对于幼儿的已有经验应该做一个详细的了解,关注幼儿的兴趣点,例如:在折纸活动中,前期可以了解幼儿对于哪些折纸方法已经掌握,哪些折纸方法比较难,结合他们的年龄特点,设定目标。所以在美术活动中,结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设定恰当的目标是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有效措施。在美术活动的目标制定中,直接引导幼儿感知效能,对自己的能力有所认识,这样会起到画龙点睛的效果。例如在美术活动“花瓶里的春天”中,目标就界定为能够用自己喜欢的表现方式大胆的表现春天的景色。指定这样的目标不在于让孩子的自我效能感立马有一个质的飞跃,而在于让孩子们真正了解自己现有的能力,活动中更注重引导幼儿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例如画、粘贴等,鼓励他们去创作、表达。并且有敢于向困难挑战的勇气。这能直接有效的帮助幼儿打下提升自我效能感的基础。

二、活动过程中对幼儿的行为表现进行适当评价与反馈

教师在美术活动中的评价较为片面,多以知识和技能为主,忽略了个体幼儿内心的真实感受和绘画能力的前后差异,教师仅采用言语评价,关注个体差异的评价仍停留在理念层面。所以根据这些问题,有针对性的提出了以下指导策略:

(一)教师评价要确定分层目标。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实施目标分层,即根据幼儿的不同发展水平制定不同层次的发展目标,对发展水平较高的幼儿制定较高的目标,对发展水平相对滞后的幼儿制定较低的发展目标。无论哪种情况,只要幼儿达到这个期望目标时就给予表扬,若幼儿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困难,教师应积极引导,给予鼓励,使每个幼儿最终都能达到期望目标,体验成功带来的愉悦。尤其对那些发展水平较缓慢的幼儿,教师要确定出适合他的评价标准,为他们先确立短期目标,在这个目标达到后,再逐步确立更高的目标,最终实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因此,教师评价要注意目标的层次性,当幼儿达到自己的目标层次时,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让幼儿自信自己和别人一样都能成功,相信自己在遇到困难时能够解决它。

(二)教师评价要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教师要注重幼儿的个别差异进行比较。幼儿的绘画水平,手工能力,在某一阶段上不可能所有幼儿同时达到同一发展水平,更要看其在发展方向上是否具有进步性,与自己过去相比是否有明显的提高。此外,同一幼儿其基本素质各方面的发展速度也不同,有些方面快,有些方面慢,不能因为某一方面发展慢或出现问题而对幼儿给予否定评价,教师要善于发现、挖掘每个幼儿的问题,识别幼儿独特的能力,给不同的幼儿评价的标准、偏重点应有所不同,让每个幼儿感受到自己独特的一面。如有的幼儿线条绘画流畅,有的涂色比较丰富饱和,有的幼儿剪纸灵活,有的幼儿折纸能力强等等。教师要发现儿童强项,欣赏他的强项、赞扬他的强项。当孩子发现自己在某一方面很有能力,且这一能力被教师和其他幼儿认可后,幼儿会感觉自己很有用很自豪。这种成功的体验会使幼儿信心倍增,从而推动他参与到更难的活动中去,幼儿的自我效能水平无形中得到提高。

三、活动过程中教师以积极的情绪情感促使幼儿自我效能感提升

自我效能感高的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表现出认真、自信、乐观的人格特征,也为幼儿树立了可以直接观察模仿的榜样,进而激发和感染着幼儿的学习热情,促进了幼儿的自我效能感的提高。相反,自我效能感低的教师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信心不足,更倾向于选择简单易行的任务,工作方面较为被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些教师更倾向于采取简单的方式去“控制”幼儿,灵活性不足,自我反思和提高的动力不足,易被外来因素干扰,在与幼儿交往中不够敏感和主动,不利于幼儿自我效能感的发展。作为教师,不仅要用乐观积极的情绪状态来引导幼儿同时要注意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幼互动氛围的前提在于与幼儿建立一个安全信任的关系,去理解、接纳孩子,当她们在美术活动中缺乏信心时,对自己能力有所怀疑时,作为教师应当积极努力的帮助他们更好的认识自己的效能。endprint

四、引导幼儿进行积极的归因

引导幼儿多将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其自我效能感也会相应的提升,而且会帮助幼儿克服困难相信自己能够通过努力取得成功。那么在具体的美术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可以这样引导。例如:对于上述在活动中经常说太难了我不会的幼儿,首先应当沟通了解幼儿对老师所讲述的任务是否清楚,然后了解幼儿具体哪里不会,找出他们畏难点,给予他们以前画得好的地方的肯定,并且这次积极尝试一定会有进步的。

幼儿的归因方式跟性格、家庭教育方式等也有影响,教师也应当根据不同的孩子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方式进行引导。对于自我效能感高,较为积极的幼儿,引导他们多将失败的地方归因为自身的因素,弱化对环境以及教师方面的归因,而较为消极被动的幼儿,引导他们将失败归因于努力不足或者其他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老师也要积极的反馈,帮助这样的幼儿增加信心,并且逐步形成积极的归因方式

通过一系列的美术活动,在对比班和实验班两个班级进行了提升幼儿自我效能感的相关教学活动设计,从活动目标,教师评价,教師个人情绪以及引导幼儿进行正确的归因方面进行了相应的改进和尝试,实验班大八班幼儿在进行了为期一年的美术活动后,说“我不会”“我不愿意尝试”的幼儿越来越少了,他们喜欢上了美术活动,更有信心去展示自己的作品,区域活动时间,有更多的幼儿愿意积极的走进美工区去进行绘画、手工活动。

图:孩子们在区域时间更喜欢进入美工区进行绘画、手工活动。并且他们更乐于展示自己的作品,交流自己的想法。

参考文献:

[1]王建侠.近十年国内自我效能感的研究进展[J].理论研究,2007.(1-2):27-31.

[2]祈功.提升幼儿的自我效能感[J].幼儿教育,2000,(01):1.

[3]黎文静.幼儿的自我效能感影响因素综述[J].时候教育,2008,(06):245-247.

[4][美]班杜拉著.思想和行动的基础:社会认知论[M].林颖等译.上海:华东四范大学出版社,2001:553,556.

[5][美]班杜拉著社会心理学[M].郭占基等译.吉林教育出版社,1997:119.

[6]胡瑞平.自我效能理论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体现[J].中国科技教育导刊,2009(15).

[7]赵兴民.儿童游戏与儿童自我效能感的发展[J].学前教育研究,2007(3):49-51.endprint

猜你喜欢
自我效能感美术活动幼儿
从“要遵守”到“我来管”——大班幼儿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如何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小学美术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运用”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美术活动在群众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幼儿园美术活动中创造力的培养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