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轮教改背景下的武术教学刍议

2017-11-06 07:50吴明冬梁勤超姜传银
武术研究 2017年9期
关键词:武术教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吴明冬+梁勤超+姜传银

摘 要:文章通过对新一轮武术教育教学改革理念、目标和具体思路“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解读,探讨学校武术教育在课程设置,教學内容与方法、教学评价等方面的调整方向。认为树立拳种意识,开发校本课程;套路和散打并重,突出套路技击性;术与道全面教育,德与艺综合评价是学校武术教育适应新教改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武术教学 教学改革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7)9—0063—03

学校武术教育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以及弘扬民族文化,传承民族精神的重要手段,而武术课堂教学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核心途径。然而,当前学校武术教育教学存在诸多问题,让武术教育的目标渐行渐远。武术教学问题之根源,在于教学理念的采用以及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进而导致学生“喜欢武术,却不喜欢武术课”的长期存在[1],多数中小学“武术甚至接近名存实亡”之地步等问题。[2]学校武术教育,责任重大,事关健康促进,人才培养和文化传承等重任,正因为如此,才有学者们的呼声:“武术教育出现的问题是21世纪以来武术界面临的最严重问题”。[3]基于此,在2013年9月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联盟主席赵光圣教授提出了“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的武术教育教学改革新思路[4],为各级各类学校武术教学提供了新的指导思想。

1 新教改的具体内容

新一轮武术教育教学改革理念是:“强化套路、突出技击、保质求精、终身受益”;具体改革思路为:“一校一拳、打练并进、术道融合、德艺兼修”;改革目标是:“强身健体、自卫防身、修身养性、立德树人”。[4]

改革理念设计中,在强化套路的同时,突出了武术的技击本质,以达到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目的;保质求精是武术习练的内在规律,通过少而精的练习,以及术与道融合,有利于系统掌握某一拳种或技术,并通过触类旁通,内化为终身受益的知识,通过德育的熏陶,完成对人格的塑造和完善。改革具体思路中的“一校一拳”,鼓励各学校根据自身的区域特点和优势,选择一个学校所在地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拳种进行武术教学,有利于促进各地特色拳种进入校园,促进武术的多样、活态传承。[5]“打练并进”的思路强调武术套路和散打两种文化形态不应偏废其一,两者共同组成了武术文化的整体内容,是实现“能击善舞”完整武术能力的唯一途径。此外,“打练并进”的思路中,还意指即便是套路的习练,也不能脱离武术实战的情景。

由此可见,新教改总的思想有如下四个要点:一是强调一校一拳,注重校本课程开发,鼓励各校将地方特色拳种引进校园;二是强调武术套路和散打并重,并注重质量而非数量;三是注重练习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实现术道融合、终身受益;四是重申了武德教育的重要性,强调了武德在武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此次学校武术教育教学改革,有利于实现学校、学生,以及武术各自的持续发展,是对武术、学校、人三方面共同发展的终极关怀。

2 新教改对武术教学的要求

2.1 树立拳种意识,开发校本课程

在课程管理体系方面,我国实行了从国家到地方和学校的三级课程管理制度,并在相关政策文件中规定:“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6]。然而,在武术课程与教学内容方面,我国各级各类学校一直保留着重视国家课程,轻视校本课程的传统,如我国各级师范院校和专业院校无一例外地开设竞技武术技术体系教学内容。[3]新一轮的武术教改,鼓励各校就地取材,积极将学校所在地既有地方特色又有良好群众基础的拳种引入校园,进行武术校本课程开发。

新教改背景下的武术校本课程开发,首先需要树立拳种意识。只有具备拳种要求的课程资源,才能承担课程教育的大任。只有树立并强化拳种意识,“武术教育才会有血有肉,才会生机盎然,才会实现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的根本目的”[7]。我国幅员辽阔,民族众多,拳种风格各异,仅官方统计的武术拳种就多达130种,可为学校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丰富的课程资源。

武术校本课程开发,首先是“一个拳种的选择”。校本课程的开发必须遵循其自身的规律,“结合本校的资源优势、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展需要”。因此,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中,拳种的选取需遵循如下三个原则:目标导向原则、学生为本原则和地方性原则。目标导向原则是指在进行拳种的选取时,始终围绕武术校本课程目标,坚持多样、活态传承地方武术拳种的同时促进学校与学生的共同发展,保证武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以学生为本原则是指在拳种的选取时,既要以学生的武术发展为根本,又要兼顾满足学生的武术学习兴趣。因此,武术课程资源必须具备武术教育价值,具有较强历史性与文化性,并满足作为拳种在“源流、拳理、风格、体系”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地方性原则要求选取的武术拳种资源还需具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和文化认同,以此保证武术拳种资源的教育性并满足学生的认同心理。

根据校本课程开发的普遍过程结合武术课程特征,学校武术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可以分为如下四个步骤:第一,根据中国地域武术文化的划分方法,确定学校所属武术文化分区;第二,明确武术文化区内的代表性武术拳种;第三,对多个拳种武术课程资源进行筛选;最后选取某一个武术拳种。在上述四个步骤的开发过程中,武术拳种的筛选是核心。只有经过“价值衡量和筛选,并符合实际”的素材才能成为武术课程的资源,才能为武术教育教学所用。

2.2 从讲解攻防含义到体验技击真实

新教改中的“打练并进”不仅强调了武术套路与散打两种武术形态的结合与并进,还对武术拳种套路的教学赋予了新的要求,即在套路教学中突出技击的真实性。当前的武术套路教学中,主要以教师讲解和示范攻防含义,学生了解技术动作具有攻防含义为主要途径传授武术套路中的“技击”。然而,武术套路是对武术技击动作的“程式化”“表意化”和“美学化”,是在缺少“真实技击”攻防的环境下对敌手的意构和想象[8]。仅仅“只靠教师简单的讲解、示范攻防技击含义,武术课中穿插简单的攻防练习,是达不到实用效果的”[9]。因此,传统的武术套路教学,无法让学生通过套路练习体验技击的真实性。新教改背景下的套路教学,应调整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实现从讲解攻防含义到体验技击真实的转变。

拳种套路教学中,首先应调整课堂教学目标,将过去单一的套路技术学练改为套路学练和体验技击并重。第二,体验技击真实需要重新调整课堂教学中的时间分配。当前教学中,主要目标是完成套路技术动作教学,使学生掌握并记住整套动作。攻防含义的讲解示范是为了技术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因而攻防含义的讲解示范,以及学生的攻防练习仅占课堂教学时间的一小部分。套路教学中的技击真实性体验,要求合理分配教学时间,增加攻防讲解、技击体验的时间比例。第三,传统的武术套路教学,除对练外,基本采取单人练习模式,体验技击真实下的套路课堂教学,以双人练习为主,单人练习为辅,单人练习主要用于课外自学和复习等环节。第四,课堂教学中,应科学使用武术训练的道具,以提高教学效果。如在进行套路基本功弹腿、侧踹腿、里合腿等腿法练习时,合理运用脚靶,并以脚靶为攻击目标,在训练腿法攻击目标准确度的同时,让学生感受技术要领以及武术劲力的发放,相对空击腿法训练,更有利于体验技击的真实性。第五,正如上述所言,武术套路是对武术技击动作的“程式化”“表意化”和“美学化”,套路技术拆招实战练习时,应打破套路思维方式,技术要领,动作规格等要素的束缚,避免程式化和追求技术动作的美学效应并营造“真实技击”的攻防情景,从而不断接近“真实技击”。如在攻防含义讲解时,教师在与学生配合示范练习中经常运用类似“假如对方用右拳向我左胸冲拳击打时”的语言,这正是套路程式化特征在攻防练习环节的体现,为营造“真实技击”的攻防情景,教师只需提示对方所要运用的方法如“用冲拳进攻”,而不是强调击打的具体部位。此外,攻防练习应一切从实战和实用的角度出发,避免攻防练习中动作的美学化,如套路中的弓步用于实战时,则应是类似于散打预备式的技术动作。

2.3 术与道的全面教育,德与艺的综合评价

新教改试图扭转学校武术教育“重术轻道”的传统,实现“术道融合”。术是指具体的技能与方法,道通常具有多重意义,既不仅具有人文法则的意义,还具有宇宙法则的意义,是宇宙天地的普遍规律和万物共同的数理关系。[10]两者关系密切,不可分离,只有通过术的学习才能实现对道的把握,反之,一旦实现了得道,便可以驾驭术,即所谓的以道御术。武术教育中“术道融合”的术,是指“武术中的技术、战术的方法及其应用”,“道则是武术自身的内部规律、高于武术技术的深层内涵以及指导学习武术的根本规律。”[11]

然而,我国学校武术教学中,重术轻道的思想一直存在。武术是一种创造性的社会活动,它融知识、方法、精神于一体。术与道的有机结合才是武术实践的完整体系,如果仅将武术技术看成武术的全部则是片面的,将严重制约武术教育价值和功能的发挥。因此,学校武术教学中,首先需要对目标定位进行调整,将道的习得与体悟纳入教学目标。在武术教学内容方面,切实做到“少而精”“保质求精”,以让出时间体悟武术之道。武术专业教育方面,应大幅消减知识介绍性课程,注重经典拳术教学,避免技术课程重复等现象。与此同时,适度增加方法类、哲理类传授武学之道的课程。就各级学校武术教育而言,则应加强课程规划,保持教学内容体系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在教学方法上,避免术归术,道归道式的教学,否则就是术道分离。整个教学过程中,应该将术和道有机融合起来,将武术视作一项社会性创造活动,使武术教学变成激励和引导学生去领悟、体悟武术之道,使武术的学习过程就是体道、悟道和得道的过程。只有术与道有机融合的全面教育,才能真正实现让学生“终身受益”的武术教育目标。

新教改重申了“德艺兼修”的教学要求,以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其中的“德”,是习武之人非常重视的“武德”。“德艺兼修”是习武人长期以来的重要规范,正所谓“未曾习武先习德”。在学校武术教育中,武德也一直备受关注和重视,并成为武术教育的重要内容。当前学校武术教育中的德育,关键问题在于缺乏对武德的评价标准。武术教育中,重视对“艺”的考核,却忽视了对“德”的评价,从而使武德教育的功能大打折扣。新教改背景不仅要注重武德的教育,更需要加强研究和制定武德教育的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評价标准。通过评价促进武德规范的强化实现武术的德育目标。

3 结语

新一轮的武术教改,对武术教学的多个方面和维度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校一拳”武术战略格局的形成,要求各学校调整课程设置,大力开发武术校本课程;“打练并进”既要实现武术套路和散打两种文化形态的齐头并进,同时还强调套路教学中对技击的突显;“术道融合、德艺兼修”既是对教学内容全面性的规定,又是对教学评价综合性的呼唤。

参考文献:

[1]蔡仲林,施鲜丽.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淡化套路、突出方法、强调应用[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7(01):62-64.

[2]《关于武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研究》课题组.改革学校武术教育,弘扬中华民族精神[J].中华武术,2005(7):4-5.

[3]杨建营,王家宏.三种武术教育改革思想辨析[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5(08):5-12.

[4]赵光圣,戴国斌.我国学校武术教育现实困境与改革路径选择——写在“全国学校体育武术项目联盟”成立之际[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1):84-88.

[5]张 峰,赵光圣,吉洪林.回归武术之本真——从技术取向再论我国中小学武术课程设计[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 41-45.

[6]左 璜.论回归学校教育原点的校本课程[J].中小学德育,2016(6):5-9.

[7]王 岗,邱丕相,包 磊.重构学校武术教育体系必须强化“拳种意识”[J].体育学刊,2009 (12):95-98.

[8]陈振勇,杜春林. 表意主义视域下中国武术套路的本质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3(02):69-75.

[9]石华毕,翟少红. 学校武术的教育性与开展形式的反思[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0(03):366-370.

[10]朱漢民.儒学的多维视域[M].北京:东方出版社,2015:206.

[11]张 峰,赵光圣.学校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5(01):77-80.

On Wushu Teaching Based on the Latest Educational Reform

Wu Mingdong 1 Liang Qinchao2 Jiang Chuanyin3(1.College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izhou Normal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02, China; 2. Chengdu Normal University, Chengdu Sichuan 611130, China; 3.Wushu College, Shanghai University of Sport, Shanghai 200438,China)

Abstract:Based on the latest education reform in Wushu, this study discusses the topic of current Wushu teaching how to keep pace with reform in curriculum provision, content of courses, teaching method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educational reform, each school should focus on school-based Wushu curriculum development, underline the attack and defence and routine teaching, attach importance to ways or methods comparing with Wushu skills, and establish evaluation standards of education of Wushu morality.

Keywords:Wushu teaching Educational reform Teaching reform

猜你喜欢
武术教学教学改革课堂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