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书随感录

2017-11-07 05:47孙伯翔
老年教育 2017年10期
关键词:魏碑学书协会会员

□ 孙伯翔

学书随感录

□ 孙伯翔

书艺之道,当以勤奋为主。然勤奋当以酷爱为前提,没有酷爱,就不会勤奋。圣哲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如此,学字亦如此。

学书当学法,学法当从古入,这个道理似乎是大家都承认的源流之理,毋庸置疑。我们讲的从古入手,强调以名碑、名帖来作为法则深学,不是任何一种都可作为法源,比如,无名的或以刀代笔的小墓志、小造像、刑徒砖,以及竹简、木简、一般的写经等等,只能取意,悟其天趣,不能做法。学隶书的只取汉简为法,不临《礼器碑》《曹全碑》《张迁碑》诸名碑;学魏碑的只把重点放在以刀代笔的小石刻,不以《张猛龙碑》《始平公造像记》《张黑女墓志》《郑文公碑》《论经书诗》为宗,虽是学古,却是歧途。

学书多源流之分,我们当以学源为主,先人的流可以兼取,但不能本末倒置。就碑学而论,清代中叶,碑学大兴,造就了如邓石如、张裕钊、赵之谦、康有为等诸多巨匠,他们的成功在于经源头而取,辟成自己的流派,各自成宗。我们也应该像他们那样,当从源头学起,有为之士再辟流,如果学魏碑只取赵之谦或康有为,学隶书的唯以邓石如为法,舍其源、学其流则不是上乘之见。

回忆我自己学书的路程,是从唐楷入手的。觉得这样的路子正是可行的,所以我以后也这样教学生。那么,如果从别的书体开始是否可以呢?现在我也改变了以前的看法,不能太绝对。根据每个人的条件,从何书体入手都可以,不过要明白唐代孙过庭所说的先平正、后险绝、再平正、最后贯通的道理,他是根据自然道理而得出的。

书艺之妙,皆在于思,线多的字要着眼于点,点多的字要着眼于线。执笔于手,巧悟于心。书画的点线其质如钢筋(带锈),或如木棒,或如铁块,或如石块,千万不要似棉团,似麻披,更不要像稻草。一幅好的作品是多因素而生的:笔法、结构、章法、行气、俯仰、疾徐、刚柔、虚实、延伸跌宕、疏密等等。简言之,即矛盾、和谐、统一的关系,永远掌握言语的哲理,书家应有能力挑起矛盾,而后再有能力平和矛盾。知其阴,必晓其阳,天覆地载,万殊一象。

一笔一画自成生命。大字主气,小字主韵。没有完美的局部美就没有完整的整体美,上笔阙如,下笔完善,第一起笔是未知数,以后则随时调整,最后达到一个和谐。学书者要博览百家,但又必须以一家或两三家作主梗,有所突破,就会有所成就。时人不可全学,可以借鉴,师法当以古人为上。取古人法,取今人意。

学习北碑先从方笔入,还是先从圆笔入,这是各地朋友的又一提问。按我走过的道路回答一下,仅供诸位同道参考。康有为曾说过:“学北碑当从方笔始。”就北碑来说,开始就写龙门方笔似乎不太妥当,容易学出毛病,还是从北魏后期比较成熟峻美的范本学起为好,如《张猛龙碑》《张黑女墓志》等,它们的细腻古拙之点画易悟、易读、易临写,明白并掌握方、圆笔的方法与运动规律之后,再转向龙门的方笔,多在《始平公造像记》《魏灵藏造像记》《杨大眼造像记》等名刻上下功夫。开始临龙门方笔很可能出现板、滞、薄、死的现象,这是很自然的,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灵悟的思维、勤奋的临写,边读边临,边临边悟,久而久之薄中得厚,板中提活。临习方笔的主要收获是锻炼腕力,加强胆量,培养气质。写方笔主按,以顿为主,按中有提,提按得宜,万毫齐发,墨液外拓,故称外拓为方雄;写圆笔主提,以提为主,提中有顿,提按合度,万毫收拢,墨液内聚,泯去外拓,故称内聚而圆浑。

写帖要隽永,写碑要朴拙,帖重韵,碑重骨。学习碑与帖可以相互借鉴,但不能倒置。比如,魏碑字是一种出自古意、雄强多姿的书体,拙中见美。它恰似嶙峋的山石、苍松翠柏,以朴拙自然为尚,若以妍美的笔意写魏碑则是歧途,是弯路,事倍而无功。

《撼松题石》行书联 孙伯翔

《王维〈汉江临泛〉》孙伯翔

学书之道,在于睿智,在于朝朝暮暮,不计寒暑;在于平常心态,褒贬不惊;在于取先人经典之妙,悟天地万物之象。形质为躯壳,性情是灵魂。无形质莫论性情。形质由古取,性情应时生。

孙伯翔,1934年生于天津武清,字振羽,别署师魏斋主、老孙头,晚号“自适居”。他自幼学书,临池不辍,曾得王学仲、孙其峰指导。其崇尚碑学,倾心北派,兼涉隶、篆、行、草,书作雄强古拙,形散神聚,气质不凡。曾任中国书协第二、三届理事,中国书协第二、三届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国书协理事、中国书协创作评审委员会委员、天津市书协副主席。2013年获中国文联第十一届造型艺术成就奖,2015年获第五届“兰亭奖”终身成就奖。出版有《孙伯翔书法集》等。

王修隆,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师从著名画家端木梦锡先生。现为湖北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武汉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画研究会理事,执教于武汉大学。1986年起在湖北省老年大学花鸟画班任教至今。1999年被武汉市委、市政府评为“武汉市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湖北省老年大学授予“特殊贡献教师”称号。其画功深厚扎实,笔法娴熟,花鸟画、人物画神形俱佳,风格独特。

在几十年的花鸟画教学中,他都勤勤恳恳,一丝不苟。他的教学,内容系统而有序,教学方法新颖而细微。其对待学员,因材施教,细心教导,让学员在学好基本功的同时,采用不同的方法指导学员了解不同画派的特点,提高他们的鉴赏能力。

《樱花时节燕归来》

《春华秋实》

《梅花》

《蛇山梅岭》

《墨鸡紫藤》

谭惠如,1950年12月生,大学本科毕业。2008年以来,先后在南昌市老年大学阳明路校区和红谷滩校区担任摄影教师,2017年上半年起又同时在江西省老年大学摄影研究班任教。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摄影家协会会员、江西省自然摄影协会会员、江西省生态摄影协会会员、南昌市老年摄影协会副会长、江西手机报特约摄影师。

他的拍摄以城市风光为主,见证了南昌改革开放、科学发展的巨大变化。其摄影作品曾在国家、省、市、港澳报刊上发表, 并时常在各级摄影赛中获奖。南昌市为上海世博会江西馆“南昌活动日”编印的南昌画册, 所用作品即由其拍摄。南昌市摄影家协会还专门为其举办了“航拍南昌”作品展。

《冷酷》

《追捕》

《高安土城斗牛》

《古城新貌》

猜你喜欢
魏碑学书协会会员
杨小泉艺术作品欣赏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服务条例
中国流行色协会会员服务条例
魏碑行书对联:文生于情有春气,兴致所至无古人
董冰作品
学书杂述一则
学书散记
学书当学颜
学书感悟
打铁老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