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优秀作文之语言技法摭谈

2017-11-07 21:12蒋玉军赵遐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17年38期
关键词:反语文采苏格拉底

蒋玉军++赵遐

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可以让你的文章语言彰显文采,生动形象,特别是比喻和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合理运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收到出人意料的表达效果。我们应学会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高文章语言的层次与品位。

如一篇满分作文中有这样的句子:母爱就像一把大伞,在急风骤雨中为儿女撑起一个温馨的家园;母爱就像一把扇子,在烈日炎炎下为儿女扇起一阵凉爽的清风;母爱就像一座灯塔,在人生大海中为儿女带来一束引路的光芒。

这一段话因为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使表达的“母爱”这一内容变得生动、具体、形象了,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

接着请看学生习作中的句子:风是调皮的,一会儿把那朵悠闲的云赶得满天跑,还不断变换她的面具;一会儿卷起地上的落叶,让她们打着旋儿舞蹈。

這一段话将“风”拟人化了,将其可爱活泼的性格淋漓尽致地描写了出来,激发读者的想象。

如果作文语言逻辑严密,就会有很强的说服力,读者就会心服口服,作文也就有了思想性与生命力。作文语言要有辩证逻辑,即文章要现思辨之义,方显灵性之光。为此,必须做到:

1.要有“严谨的逻辑”。我们在写作文时,前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必须鲜明,如“没有悲剧就没有悲壮,没有悲壮就没有崇高。雪峰是伟大的,因为满坡掩埋着登山者的遗体;大海是伟大的,因为处处漂浮着船楫的残骸”,前果后因,环环相扣,水到渠成,闪烁着逻辑的光芒。

2.要有“辩证的思维”。辩证,即采用一分为二的语言表达作者的观点。如“往事往往不会阻止脚步继续前进”中的“往往”一词,辩证科学,使得语气比较委婉而不生硬,如果换成“一定”,效果会大打折扣。

3.要有“斐然的文采”。作文中,为了强化辩证色彩,增强语言的气势,适当增强文采很必要,如“只有在现代的喧嚣中,废墟的宁静才有力度;只有在现代人的沉思中,废墟才能上升为寓言”,用这样对称的句子辩证说理,自然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作文的语言如果诙谐幽默,就能轻松地玩味调侃,辛辣地讽刺嘲笑,让文章理趣盎然,给评卷老师留下深刻印象,从而取得高分。那么,如何才能让作文语言幽默起来呢?

1.运用反语。正话反说,或是反话正说,用与词语本义恰恰相反的话来表达的一种方法。其特点是:说话时表面是一种意思,而实际所要表达的却是另外一种完全相反的意思。比如鲁迅《拿来主义》中的“大度”与“丰富”都是反语,讽刺了部分人媚外卖国的本质。

2.使用夸张。这种手法将人物变形,并且达到极端,以便营造出喜剧的氛围,即荒诞的艺术手法。比如欧·亨利的《忙碌经纪人的浪漫史》,塑造了一个主人公哈维·麦克斯韦尔,他是证券公司的经纪人,由于事业的忙碌,荒谬地将自己昨天才娶的新娘给“忘”了,很夸张地设置了“第二天又狂热地再向她求婚”这一情节,主人公哈维·麦克斯韦尔的形象完全变了形,使他成为在金融战争中一个因金钱忙碌和疯狂的“工作狂”。这一形象虽属虚构,但达到了艺术的真实。

3.自我解嘲。这种手法即要拿自身的失误、不足甚至生理缺陷来“开涮”,对丑处、羞处不予遮掩、躲避,反而把它放大、夸张、剖析,然后巧妙地引申发挥、自圆其说。据说,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妻子姗蒂,是有名的“泼妇”,动不动就作河东狮子吼状。有一天,姗蒂在家里吵闹不休,苏格拉底忍无可忍,只好出门。正走到门口,老婆从楼上倒下一盆污水,浇在苏格拉底的头上。苏格拉底心平气和地说:“我早就晓得,雷霆过后必有甘霖。”一个自我解嘲,把一腔怒火冲个烟消云散。

“典雅”又称朴实而雅正,既讲究一定的修饰,又不失自然朴实的文风。既能超越平直简陋,又不会过分张扬。“典雅”的文字在高考作文中颇受追捧,为此,我们可以这样做:

1.灵活运用一些整句。如余秋雨《江南小镇》:“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了一点隐潜在河边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了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灵魂。”气势充沛,韵味十足。

2.适度点染。如“社会进入一个新的时期”这一句就显得平直;如果加上适度点染:“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旧貌换新颜,历史又打开了新的篇章”,改写之后的句子就有了摇曳的美感,提升了文化品位,但又未过度渲染,典雅端正。

3.适当融入一些富有文言色彩的词语。比如“僻幽”“栖息”“喧嚣”“儒雅”“淡泊”等的运用会使整篇文章充满典雅之气。endprint

猜你喜欢
反语文采苏格拉底
翻译家的文采观
翻译家的文采观
有一种文采叫“抠字眼”
古人的幽默你不懂
我就爱“反”着来
说话前,请用这三个筛子过滤一遍
苏格拉底和他的学生(故事两则)
关联理论视角下《傲慢与偏见》中的反语探析
苏格拉底的遗憾
儿童反语语用功能知觉浅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