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师范学校与桂北武装起义

2017-11-08 23:16唐军富
党史文苑 2017年20期

唐军富

[摘要]抗战初期,在团结、进步、抗战的氛围下,中共在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大力宣传抗日、进步思想,培养了一批深入乡村的基层力量,促成中共党组织在桂北的成立、发展,扩大了党在民众中的影响力,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领导的桂北武装起义的发动奠定了组织和群众基础。

[关键词]桂师 桂北武装起义 历史作用

广西省立桂林师范学校(以下简称桂师)创办于1938年8月,是国民党广西桂系在“建设广西,复兴中国”的口号下,以培养广西基层教育的教职员为主的师范学校。桂师的创办人是广西著名的教育家唐现之先生。在他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桂师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民主、进步的校风。得益于学校的这种自由、开放、向上、救亡的环境,中共在桂师开展各种活动有了适宜的空间。中共在桂师建立党的组织,发展党员,传播先进思想,实际掌握了这所由国民党广西桂系创办和管理的学校。许多学生树立起革命的理想,走上了为中华崛起而奋斗的道路。一些学生回到桂北(广西北部),扎根农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农民宣传中共的救国救民理论和远大目标,在行动上为群众利益而战,这对1947年7月中共领导的桂北武装起义的爆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

一、桂师为桂北武装起义培育了领导骨干和一批参加起义的中坚力量

唐现之先生是抗战时期桂林教育界的“八怪”之一,一生致力于乡村教育与师范教育,笃信教育救国之伟力。他认为“教育不是尾巴,乃是先锋。它可以转移风气,改造社会”[1]p330。创办桂师,就是唐现之先生教育救国思想的具体实践,其目的是用教育来唤醒桂北乃至整个广西青年学子的抗日救国意识和热情。为此,桂师在学校教育的指导方针上,充分发挥民主精神,实现办学民主、教学民主,发展学生的个性,重视学生的思想与能力培养。桂师还聘请了很多具有爱国救亡思想、坚持抗战理念的教师到学校任教。这些教师中,绝大部分是从沦陷区逃难到桂林的,每个人都有遭受日寇侵略、家破人亡的苦难经历[2]。由于唐现之先生和进步教师的努力倡导,学校的师生抗日爱国热忱高涨,为中共抗日主张在学校的传播及中共党组织在学校的建立、发展,提供了适宜的环境和土壤。

中共党组织通过各种关系派遣地下党员到桂师任教,其任务是向桂师学生宣传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并在桂师进步学生中发展党员,壮大桂师的进步力量。1942年,中共桂林市委在桂师的学生党员中建立了两个平行的党支部。中共桂师党组织在学校的首要目标就是建立健全学校的核心领导小组和各个班级的核心组,以加强对全校学生进步活动的领导。同时,组建秘密学习小组,主要学习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等中共领导人的著作,定期讨论“抗日战争为什么是持久战”“中国社会性质及革命任务、动力”等问题。1943年5月,中共广西省工委指示组建中共灵川特别支部,统一领导灵川和桂师的党的工作。中共灵川特别支部在桂师的工作重点是教育青年学生,培养锻炼骨干。为此,中共灵川特别支部首先加强对桂师学生读書小组的领导,以学生读书小组为基础,组织学生学习进步书籍,主要学习革命理论和社会发展史等。其次,针对国民党桂系当局在桂师建立三青团分部,争夺青年学生,限制桂师进步力量发展之企图,领导进步学生夺取了国民党三青团组织在桂师的领导权。第三,开展驱逐国民党广西桂系当局委任的校长蒋宗耀的斗争。1943年春,蒋宗耀接任校长后,对学校师生的进步活动进行打压。为保住桂师这个培养革命力量的阵地,中共灵川特支以经济问题为抓手,争取外部社会力量,发动了持续半年之久的驱赶蒋宗耀的运动,迫使广西桂系当局将蒋宗耀调离,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

中共地下党组织在桂师的活动和斗争,培养和锻炼了进步的学生,发展了一批具有坚定革命信念的先进分子加入中国共产党。这批学生党员和进步分子成为1947年7月中共领导的桂北武装起义的主要领导骨干和中坚力量。在桂北武装起义领导小组的五名成员中,组长肖雷,成员全昭毅、邓崇济、曾金全是桂师学生。作为桂北武装起义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全灌武装起义,领导者共11名中共党员,其中8名在桂师学习过。而具体负责桂北武装起义的12个起义点的指挥员几乎都是从桂师毕业的,例如灌阳县城起义点的傅一屏、灵川灵田起义点的全昭毅等等。当桂北武装起义爆发时,中共地下党组织还动员了许多在桂师读书的学生参加起义队伍,投入到伟大的武装革命斗争的洪流中。桂师毕业的学生在桂北武装起义中的领导及中坚作用还可以从敌人的史料得到印证。灌阳、全县是桂北武装起义的主要爆发地,国民党灌阳县县长兼“剿匪”司令部司令蒋文度在《灌阳县共匪暴动之前前后后》一文中,就指全灌起义的“暴动匪首”几乎全部是桂林师范毕业学生。该文还附有一份《全灌两县暴动匪首一览表》,共列出全灌起义部队的支队、大队、中队、分队领导人43人,其中明确载明桂师毕业的有24人[3]p594-596。由此可见,桂师为中共领导的桂北武装起义输送的干部,是桂北武装起义能够发动的关键因素。

二、抗战后期,桂师的中共学生党员及进步学生在桂北的抗日宣传及武装斗争,为桂北武装起义造就了广泛的群众基础,积累了武装斗争经验

解放战争时期的桂北武装起义之所以将起义地点选择在桂北的灵川、全县、灌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灵川、全县、灌阳的群众基础较好,以及武装起义的领导人、指挥员具备一定的武装斗争经验。而群众基础的培育和武装斗争经验的积累,可以追溯到抗战后期桂师的中共学生党员和进步学生在桂北一带的抗日宣传活动,以及在桂北一带从事敌后抗日武装斗争、创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实践。

1944年4月开始,侵华日军发动了自武汉会战以来规模最大的“一号作战”,进攻河南、湖北、湖南、广西等地。由于国民党部队的腐败无能,侵华日军长驱直入,大片美好河山沦于日军的铁蹄之下。在日寇步步逼近广西、桂北即将变为敌后的形势下,中共中央南方局指示中共广西省工委,大力发动广西人民群众,组建抗日游击队伍,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根据南方局的指示,中共广西省工委要求中共灵川特支在桂北一带开展救亡宣传,依托桂北的海洋山,创立桂北抗日游击根据地。中共灵川特支经过研究后,决定由在桂师读书的中共灵川特支副书记吴腾芳利用暑假,将桂师的中共党员和进步师生组织起来,成立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到广西北部的灵川、灌阳、全州、兴安等地对民众开展抗日宣传。同时对桂北各地的地形地貌、军事要塞和社会风俗习惯等情况进行详尽的调查了解,为即将到来的抗日游击武装斗争做准备。同时,为使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的行动合法化并获得经费保障,吴腾芳向刚到任不久的桂师校长、进步人士汤有雁提出组建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的要求,得到汤有雁校长的大力支持。endprint

1944年7月,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正式成立,共有队员50多人,下设群运、宣传、总务等组。为做好这次在桂北的抗日宣传,宣传队做了充分的准备。群运组制定了群运、调查内容提纲和宣传内容提纲。宣传组排练抗战歌舞,练习抗日歌曲。1944年7月8日,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由两江北上,经过桂林,奔赴桂北抗日前沿地区的灌阳、全州、灵川、兴安等地举行救亡宣传活动。每到一个地方,抗日宣传队都得到当地桂师学生的积极配合。通过演讲、演出抗战歌咏和活报剧、教唱抗日歌曲等形式,向群众宣传抗战形势,动员群众武裝起来抵抗日寇侵略,保卫家乡。抗日宣传队的抗日宣传激发了桂北群众抗日救亡的意识和热情。在兴安县城、全县的石塘以及灌阳县城和新圩、文市等地演出歌剧《农村曲》时,许多观众感动得流泪,有的观众甚至向舞台上扮演难童的演员丢红包,表示资助之意。在灵川、兴安的街头表演捉汉奸的活报剧时,扮演汉奸的演员因为演得太投入、太逼真,义愤填膺的群众差点要将这个演员抓起来。在全县的石塘镇,队员们演唱抗日歌曲时,台下的热情观众受到感染,一起振臂高呼“大刀向敌人头上砍去”等口号。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在进行抗日救亡宣传工作的同时,还对桂北一带的社会抗日力量、地形地势、军事要地进行全面详细的调查,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1944年8月,因侵华日军攻陷湖南衡阳,进逼桂北。中共灵川特支因应战争局势的变化,决定结束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的活动,将队伍分两部行动。一部分是吴腾芳率领的灵川籍桂师学生,包括还未毕业的学生,及外县籍本届毕业的桂师学生,留在灵川继续进行宣传活动,从事抗日游击斗争。另一部分则返回学校,随学校迁移到罗城三防,坚守桂师这个培养革命力量的坚强阵地,相机开展敌后抗日武装活动。

1944年10月,侵华日军连陷全县、灌阳、兴安、灵川,桂北沦丧敌手。在日军占领桂北近一年的时间里,以桂师毕业的学生为主体的中共灵川特支和中共灌阳特支,团结桂北各地主张抗日的社会各阶层人士,组成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组建抗日游击武装,袭击、打击侵占桂北的日军,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中共灵川特支将在灵川县活动的中共党员和抗日青年组织起来,成立潞江抗日自卫队,桂师毕业的全昭毅担任队长。潞江抗日自卫队主要活动在灵川县的潞江河山区。同时,中共灵川特支还通过统战工作,以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为底子,建立灵川抗日政工队,桂师毕业的吴腾芳任队长。这两支抗日队伍在中共灵川特支的领导下,在潞江河山区摧毁敌伪政权,创立了抗日民主根据地。潞江抗日自卫队和抗日政工队或独立作战,或与抗日的国民党军队配合,先后进行了多次抗击日军的斗争。主要有:夜袭日军驻平乐山村的屯兵转运站、磨石界反击日军对灵岩乡的“扫荡”、岭尾渡伏击下乡抢劫的日军、长蛇岭协助国民党军队与日军血战等。中共灌阳特支组织了7支抗日队伍,在全县、灌阳的都庞岭、海洋山之间,开展敌后抗日游击战争。这7支抗日队伍中,主要负责人都是在桂师念过书的。而全县东山抗日政工队和灌阳抗日政工队,不但队长是由桂师毕业的学生担任,队员也大多在桂师学习过。全县东山抗日政工队主要负责人谢雄平是桂师毕业的,其38名成员中,桂师学生占14人。灌阳抗日政工队队长先是郑震,后为傅一屏,都在桂师读过书,其成员共有20名,桂师学生14人。中共灌阳特支领导的全县、灌阳的红色抗日武装积极寻找战机,破坏敌人交通线和通讯设施,支援了前方抗战;围攻日军驻灌江东岸及东山一带的据点,迫使日军撤离;袭击下乡抢劫的日军,夺回了被日军抢去的群众财物;参加了板桥铺、龙塘、李桂屋村、八道水、潮水庙村等战斗[4]。

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在桂北的抗日救亡宣传,极大提高了桂北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觉悟和抵抗日寇入侵的信心。而以桂师学生为主要成员的桂北抗日红色武装的抗日斗争,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免遭日军的暴行和抢掠。在这场伟大的民族救亡抗战中,桂师毕业的中共灌阳特支副书记文良儒、中共党员何彦常在与日军战斗中壮烈牺牲。可以说,中共领导的桂师暑期抗日宣传队的抗日救亡宣传和保家卫国的抗日武装斗争,用行动和流血牺牲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为国家、为民族,坚决抗战的中流砥柱,深得桂北人民群众的爱戴,使中共在桂北的影响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快速增长。这为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在桂北举起武装暴动的旗帜,造就了一个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同时,抗击日军的作战,也使中共领导的桂北红色抗日武装的各级指挥员和队员获得了宝贵的军事斗争经验,这些指挥员和队员后来大多成为桂北武装起义的主导者,他们在抗日武装斗争中所学到的军事技能对桂北武装起义的成功爆发不可或缺。

三、桂师毕业的学生构成了中共桂北一带地下党组织的基础,成为解放战争时期桂北武装起义的宣传者、鼓动者、组织者和领导力量

桂北起义是中共桂北地方党组织根据中共中央和中共广西省工委的指示精神而发动的。因此,强大的中共党组织在桂北的灵川、全县、灌阳的存在和发展,及卓有成效的宣传组织动员和坚强的领导,是桂北武装起义能够发动的根本基石。而桂师对于中共桂北地方党组织的成立、壮大以及宣传、发动,扩大中共在桂北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动力源泉。

自1943年以来在桂北开展党的活动的中共灵川特支和中共全(县)灌(阳)特支,是领导桂北武装起义主要的中共党组织。这两个中共桂北地方党组织的成员与桂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1943年5月,中共灵川特别支部成立时,共有6名党员,其中灵川3名、桂师3名。6名党员中,5名是桂师学生。同样,在桂师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党或者受桂师进步思想熏陶的全县、灌阳籍学生,毕业后回到家乡任教。他们利用其任校长、督学、教师这一合法的令村民尊敬的身份,将深奥难懂的革命理论转化为群众容易理解的通俗语言,使中国共产党的主张容易被群众所接受,为中共在全县、灌阳建立党的组织,打下了深厚的民众基础。1943年8月,中共全县和灌阳小组建立。共有党员8名,都是从桂师毕业。1944年8月,为加强党的领导,中共灌阳、全县两个党小组合并,组建为中共灌阳特别支部。全面领导全县、灌阳的党的工作,所属党员也都是桂师学生。endprint

主要由桂师学生组成的中共灵川特支和中共灌阳特支,是中共在桂北建立的最早的中共地方组织,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开始掌控桂北的革命活动,桂北的革命运动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抗战胜利后,在国民党广西桂系集团执行蒋介石全面内战政策的形势下,中共灵川特支和中共全灌特支开办书店,出版刊物,大力开展争取和平民主斗争,宣传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团结、发动广大知识青年和农民,培養革命骨干,吸收进步的积极分子入党,为武装暴动、开辟农村武装游击战争作好组织上的准备。

“生活服务社”是中共灵川特支在灵川县城设立的一个读书讨论的机构,对外公开的名义是一家饮食店,实际上是团结教育进步青年的集会场所和中共地下党的秘密联系点。中共桂北特派员和中共全灌特支创办了机关报《民主战线》,主编肖雷,是桂师第11班学生。《民主战线》主要登载中共七大文献、新华社播发的要闻及《新华日报》《华商报》等报刊的文章。每期的《民主战线》油印好后,秘密发送到全县、灌阳的进步青年手中。许多青年受这刊物的影响,积极踊跃地参加了桂北武装起义。中共全灌特支还以桂师灌阳县同学会的名义,在灌阳县城创立半月刊《时代与教育》,开办“文化供应社特约经销处”。《时代与教育》主要刊载《新华日报》及其他进步报刊的文章和消息,同时报道和评论本地发生的重大事件。“文化供应社特约经销处”从桂林“文化供应社”等书店批发回进步书刊,例如《新华日报》《政治经济学》《新观察》《西行漫记》及毛泽东的一些著作,秘密出售。

在中共桂林地方党组织为桂北武装起义所做的宣传组织活动中,桂师在桂北各地的校友会的作用不可或缺。这些校友会实际上是在中共地下党的领导下,在维护群众利益、发展进步势力,引导桂师校友走上革命道路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46年5月,在吴腾芳的积极努力下,桂师校友会成立。桂师校友会的会址成了当时中共桂林地下党组织的联络点和活动中心。中共灵川特支还以桂师校友会的名义成立少年出版社,出版《少年生活》,主旨是用新知识、新思想教育少年儿童,传播中国共产党的政治理念。中共灌阳特支通过合法的方式成立全县桂师同学会,争取到全县清湘镇表征中心校由全县桂师同学会主办。这所中心校到桂北武装起义爆发,一直是中共地下党的交通站、联络处和培养进步青年的场所。全县的桂师同学会还联合其他几所中学的校友会,发起成立了全县中等学校联合校友会。中共全县县城党支部以联合校友会的名义,支持和领导县城灾民的抢米运动。灌阳桂师同学会团结了一大批进步教师,对学校高年级学生宣传国内革命形势,举办“灌阳青年之出路”座谈会及时事座谈会。桂师在桂北各地校友会的活动,一方面使中国共产党在群众中的威望得到提升,另一方面,以校友会为核心,聚集了一大批青年农民和革命知识分子,为桂北武装起义打下了良好的基础。1947年5月,中共广西省工委书记钱兴在写给中共中央香港分局的报告中就明确提到,桂师学生和桂师校友会将会在今后的武装斗争中起很大的作用[5]。

1947年6月下旬,中共桂北各地党组织负责人,在桂北灵川县的吴家村举行桂北武装起义的准备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人员绝大多数是桂师毕业的学生,这次会议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和桂北武装起义的有利条件,认为在桂北进行武装斗争的时机已经成熟,决定1947年7月在桂北地区举行武装起义。从此,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遍及桂北大地的武装斗争的烽火就蓬勃发展起来。

总之,桂师的进步、进取、忧国忧民的氛围和中共在桂师的潜心深耕,造就了大批的革命志士,成为中共深入桂北与工农相结合的共产党干部的源泉。这些革命志士担当起解放战争时期桂北武装起义的重任,在桂北革命武装力量的创建上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参加桂北武装起义的桂师学生人数之多,在广西绝无仅有,在全国也不多见,这使得桂师成为全国著名的革命师范学校之一。

参考文献:

[1]中共桂林地区教育学院委员会党史资料征集组.党在桂林师范[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1990.

[2]广西文史资料(第21辑)[G].1984.

[3]中共桂林地委党史办公室.解放战争时期桂北文献资料选编[G].1988.

[4]中共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党史研究室编.党领导的广西抗日游击战争[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5.

[5]钱兴.广西×报告[B].广东省档案馆,1947-05-05.

责任编辑/马永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