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习近平廉政建设思想的科学内涵

2017-11-08 08:46姚军营王小元桂西丹
党史文苑 2017年20期
关键词:体制机制廉政建设作风建设

姚军营+王小元+桂西丹

[摘要]习近平廉政建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廉政建设理论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经过四年多的丰富与发展,习近平廉政建设思想逐步形成了一个包括全面从严治党、狠抓作风建设、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完善党风廉政体制机制建设等方面,比较完整的廉政建设理论体系,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时期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理论依据。

[关键词]廉政建设 从严治党 作风建设 干部队伍 体制机制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廉政建设理论为指导,以中国优秀传统廉政思想和西方廉政建設思想为借鉴,并结合中国廉政建设的实际,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廉政建设思想,带领全党和全国人民谱写了反腐倡廉的新篇章。

一、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从严治党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内在要求,也是党开展反腐败斗争的重点和中心。执政党的腐败必然影响政权的稳固。只有建设一个廉洁奉公的执政党,形成良好的政治环境,才能引导形成崇廉尚洁的社会氛围;只有塑造一个敢于从严惩治自身腐败行为的执政党,才能保障整个国家的廉政建设顺利进行。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补足精神上的“钙”。习近平对此曾发表多次讲话,强调理想信念对于共产党人永葆政治本色的极端重要性。他说:“理想信念坚定,骨头就硬,没有理想信念,或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可能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1]p80-81。

理想信念坚定的干部是党的好干部,没有理想信仰的干部,是很难为党和国家作出贡献的。崇高的思想信仰能够激励共产党人奋不顾身去拼搏,去追求远大理想,站得更高,眼界更阔,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当前,仍然有一些党员干部存在着信仰缺失的问题,他们认为共产主义遥不可及,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推崇西方的社会制度和价值观念,社会主义立场不坚定。因此,必须采取措施,从思想政治上对问题党员严加教育,将对党员干部浩然正气的培养建立在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价值认同上,让他们通过不断的学习树立起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2.严明党的纪律,管党治党一刻不松懈。习近平强调:“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严明纪律是管党治党的‘良方,管党治党一刻都不能松懈。”[1]p349-350从严治党,从根本意义上讲,就是使全体党员干部都依照党内生活准则及各项规章制度办事。党的纪律是要绝对遵守的,坚持有纪必执,不能有任何含糊,绝不允许铁的纪律成为“稻草人”“纸老虎”,凡是有违纪行为都不能轻饶。

严明党的纪律,摆在首位的是严明党的政治纪律,铁的政治纪律是管党治党的基础和根本。一个政党如果没有政治纪律约束,一些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就各持己见,各行其是,而与党中央不能保持高度一致。不能团结一致的党就会失去凝聚力和战斗力,进而削弱党的领导能力、执政能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必然要求党员坚守党的政治纪律、遵守党内规矩、增强组织纪律性。坚决维护党的纪律不受侵犯,使党的纪律成为任何一个党员都不敢逾越的“高压线”。党员干部必须服从党的政治纪律不动摇,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工作,自觉同党的思想理论纲领路线保持高度一致,以大局意识摒除地方保护主义等狭隘思想,绝不容忍“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现象发生。

3.惩治腐败“零容忍”,“老虎”“苍蝇”一起打。习近平同志对腐败的危害性保持着清醒的认识,着重表明了反对腐败的坚定立场以及惩治腐败零容忍的态度,并时常告诫全党要谨记“蠹众而木折,隙大而墙坏”的深刻道理,强调全党务必要以高压之势惩治腐败。

习近平同志深刻把握当下反腐败的严峻形势,他认为腐败分子有两种,一种是“老虎”型,一种是“苍蝇”型。反对腐败既要严打“老虎”,也要收拾“苍蝇”。消灭了“老虎”,才能威慑“苍蝇”;收拾了“苍蝇”,“老虎”就没了帮手,才能够全面消除腐败。因此,他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号召全党要拿出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和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来治理腐败。在习近平同志的带领下,中国共产党以坚决的态度重拳反腐,在“老虎”和“苍蝇”的治理上取得了显著的成果,用案件处理的实际数量赢得了群众的信任,让全国全社会看到了反腐的美好前景。

二、狠抓作风建设

党中央明确表示开展反腐倡廉建设的着力点就是抓党的作风建设,党的作风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密不可分,相互配合,缺一不可的。

1.落实“八项规定”精神,坚决纠正“四风”。习近平指出,要想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釜底抽薪的效果,就必须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入手。为此,他提出了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和反对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形式主义、奢靡之风。

“八项规定”为全体党员干部制定了端正工作作风的规范,其内容详细且具体,包括改进调查研究、规范出访活动、改进警卫工作、严格文稿发表、精简文件简报、精简会议活动、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等内容。这样的严格要求和硬性规定告诫了党员干部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该做的需怎样做,为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行动指南,因而在很大程度上防止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可见,要想切实改进党的工作作风,就必须坚决遏制“四风”现象的发生,就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从实际出发,从党员干部的日常工作入手,以“八项规定”矫正党内歪风,使良好的工作作风成为一种习惯。

2.树立和发扬“三严三实”作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任能否顺利完成,取决于党员干部自身建设的状况。对此,习近平同志提出了对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的新要求,即“三严三实”,推动了中国共产党作风建设的深入发展。

“三严”要求党员干部要用马克思主义的政治智慧修身心养党性,培养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情怀,忠于党忠于人民,提高执政能力,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不止;要坚决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自觉遵守党的政治纪律,严格按照法律、制度、规矩的尺度办事,做到谨小慎微,自我反思;要有公权意识,牢记权力取之于民需用之于民的道理,把为民谋利作为权力行使的目的,清廉为政。endprint

“三实”要求全体党员干部要从实际出发谋划社会主义事业,了解世界、洞察国情、体恤民意,坚持真理,联系实际,切忌好高骛远、脱离实际;在日常工作中要一步一脚印,真抓实干,面对困难不退缩,直面矛盾,勇于担当,做出实实在在的成效;要对党和人民忠诚,言行一致,胸怀坦荡,不阳奉阴违、表里不一,做人做事要有始有终,善做善成,无愧于党、无愧于民、无愧于心。

3.抓作风问题要“抓常”“抓细”“抓长”。党的作风建设永远没有休止符,解决党的作风问题是全党必须高度重视的一项政治任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作风问题之所以难以根除,是因为作风问题具有反复性和顽固性。习近平强调,作风建设要坚持“抓细”“抓常”“抓长”,只有久久为功、常抓不懈,才能取得显著成效。

“抓细”指的是抓作风建设要从细节入手、从小事抓起,把重点放在具体问题的解决上。比如,整顿景区的高档会所、节日送礼、官员办各种宴会收取红包、公车配备、公费旅游、公费餐饮等具体细节。通过整顿细节问题,养成良好习惯,才能形成良好的风气。

“抓常”指的是作风建设要经常抓、反复抓,使抓作风建设成为常态。习近平在指导兰考县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上指出,“风气养成重在日常教化,作风建设贵在常抓不懈,需时刻摆上位置、有机融入日常工作,做到管事就管人,管人就管思想、管作风”。只有从日常工作中抓作风建设,才能使抓作风建设成为常态,成为党员干部的一种工作模式,而不是像一阵风一样地刮过无痕。

“抓长”是指抓作风建设要注重时间上的长久。抓作风建设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要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形成长效机制,保证抓得彻底,防止反弹。

三、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表示,“进行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就要建立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2]p411。在当今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下,习近平同志创造性地从什么是好干部、如何培养好干部和如何使用好干部三个方面阐述了新时期如何优化干部队伍的新思路。

1.树立正确的好干部标准。树立正确的好干部标准,是打造一支优秀的干部队伍的首要之策。以好干部标准为尺度来衡量什么样的干部才是合格的干部,才是党和人民需要的好干部。对此,习近平提出了“信念坚定、勤政务实、清正廉洁、敢于担当、为民服务”[2]p412的五条好干部标准。

成为党的好干部,必须要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要有为社会主义事业奉献的赤胆忠心;要勤勉敬业、真抓实干,做出实实在在的成绩;要在掌权、用权的具体实践中清正廉洁,慎用权力;要敢于担当,面对大是大非要坚定立场,敢于直面困难,敢于党内存在的一切歪风邪气和腐败问题作不妥协的斗争;要牢记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从中国共产党革命和执政的历史看,共产党人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一位好干部,必须强化宗旨意识。

2.靠自身努力和组织培养成为好干部。习近平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成长为一个好干部,一靠自身努力,二靠组织培养”[2]p416。干部自身的努力与党组织的培养,一个是内在动力,一个是外在环境。通过自身努力是干部得以成长的内在因素,对干部成才起着决定性作用。

要想成为一名合格的干部,就必须不断改造主观世界,促进思想观念与时俱进,增强党性和道德品质修养,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老实做人,踏实干事,清白为官。就要勤奋学习、勤于思考,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以马克思主义的视角认识问题、解决问题,加快知识更新,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打牢增强执政能力、提升执政水平的知识储备。还要注重丰富自身的实践经验,不断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经风雨、见世面,提高本领。

好干部还要靠组织培养。党组织为干部成才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是打造高素质干部队伍的必要措施。组织培养干部,要以党性教育为核心,以道德建设为基础,提高干部宗旨意识、公仆意识。要强化干部实践锻炼,督促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一个优秀的干部,必然有牢固的群众基础,必然会把作为人民公仆的职责时刻放在心上。领导干部要在与群众交往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增长才干。培养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要给他们提供更多机会到实践中去锻炼,鼓励他们多与群众交流。

3.坚持正确的用人导向,合理使用干部。用一贤人则群贤毕至,见贤思齐就蔚然成风。知人要善任,用人要当其时、尽其才。用好干部标准赏识人才选拔人才是基础工作,关键的还是要会用、用好干部,不用或用错位,都等于没有好干部。什么樣的干部就有什么样的作风,形成什么样的党风,因此,正确使用干部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任务。

习近平指出,“用人得当,首先要知人。知人不深、识人不准,往往会出现用人失误、用人不当”[2]p418。做到用人得当,一方面要坚持历史、全面、辩证地考察干部,考察识别干部要在日常工作中,在处理细节的过程中,更要考察其对重大问题的见识见解,在大事上看其品质表现,在小节上察其志向情趣。干部好不好要由人民说了算。选人民群众信得过的人,不能由领导干部依个人好恶、感情亲疏说了算,而应走群众路线,这样才能防止关系网、潜规则。另一方面要科学合理使用干部,也就是说,以实际的工作需要决定使用具有什么特长的人,用在什么样的岗位上才能充分发挥其才能。以事择人,而不是只看资历、论资排辈,用非所长,不仅干部吃力,工作也会困难重重。

四、完善党风廉政体制机制建设

十八大以来,为进一步推进党风廉政制度体系改革与创新,习近平指出:要逐步建立健全权力运行制约与监督机制,为领导干部从政行为筑起反腐堤坝;要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着力增强反腐倡廉责任意识;要完善中央及省区市巡视制度,实现对地方、部门、企事业单位的全覆盖。

1.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机制是党风廉政建设的必修课,如果权力得不到制约与监督势必滋生腐败。要保证权力的行使为公而不是为私,就必须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制度允许的范围内运行。同时,要健全权力行使的监督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监督力量,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这样才能防止权力腐化变质。endprint

首先,要解决权力的配置问题,权力的过分集中必然导致越权乱权滥权行为的发生,权力集中于一人手中就会形成绝对权力从而引发绝对腐败。所以,科学合理地划分决策权、监督权和执行权,形成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的权力运行机制,是确保权力行使主体公正合法行使权力的有效途径。其次,权力运行程序的规范性、明确性及严密性能够保障权力不被滥用,减少侵权越权现象的出现。权力运行程序更规范更明确,权力腐化的可能性就更小。再次,阳光是权力的防腐剂,权力运行透明公开才能避免被私用。权力行使主体给出权力清单,才能清楚自己的权力界限。实行党务政务公开制,才能避免暗箱操作,损害公共权益。最后,加强对权力的监督是权力腐败的最后一道防线。无论是谁,权力的行使都只能是为人民服务,无条件接受人民的监督。人大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和社会媒体监督要形成合力,促进反腐监督取得实效。

2.建立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习近平同志在第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明确指出,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要严格执行责任制,即党的各级委员会负有主体责任,纪检监察机关负有监督监察职责。党的各级委员会和纪律检查委员会在明确各自责任的基础上要相互协调、相互促进,各级党委要无条件地接受纪委的检查和监督,支持纪委工作,保障纪委顺利履行职责。各级纪委也要遵从党委的统一领导,协助党委更好发挥主体作用。

党的各级地方委员会及基层委员会在党风廉政建设中发挥着领导、落实和推进作用。党内之所以出现腐化风气,很大原因在于选人用人培养人方面发生偏差,党委主要负责人必须选好用好党员干部,管理好教育好党员干部队伍,主动做廉洁从政的带头人。党委在行使权力的过程中要加强对自身行为的约束,防止拥权自重、以权谋私,自觉杜绝一切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此外,党委的主体责任还在于领导和支持纪检机关监察违纪违法行为。各级纪委承担的监督职责体现了其对反腐倡廉工作的检查、监督与问责究责作用,纪委需协助党委开展反腐败工作,需监督检查相关部门将预防及惩治腐败任务落到实处,严肃对腐败问题的问责及追究。同时,要确保各级纪委具有相对独立的、不容侵犯的监督检察权,提高权力制约与监督的实效。

3.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制。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党的巡视工作,认为党的巡视工作是预防“四风”问题、及早发现党员干部的违法违纪苗头、遏制党内日常工作中出现的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的必要措施,也是完善党内监督形式的必然选择。

改进党风廉政建设巡视制度,要求顺应形势的不断发展,在巡视内容、巡视方式方法及巡视制度上不断创新,改善工作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巡视在反腐败斗争中的监督作用。习近平强调,党的巡视工作需搞清楚其职责所在,巡视的方向要集中,内容不可以太过宽泛,而要以党的反腐败工作为中心进行,着力发现党内存在的腐败现象。党的中央巡视组要随时抽查并核实领导干部的有关个人事项的报告,发现并及时纠正处理腐败问题。此外,巡视组要通过强化对反腐倡廉工作中党委主体责任及纪委监督责任的落实情况和组织纪律的执行情况的监督与检查,及时掌握线索,聚焦重点,精准打击。当前,党中央巡视工作开展顺利,起到了示范作用,而省市区巡视工作还存在很大改善空间,需要进一步加强引导,督促落实基层巡视工作。省市区党委务必以中央巡视方针为指導,着力解决省市区内的腐败问题,避免将问题带到中央。

参考文献: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责任编辑/梁发明endprint

猜你喜欢
体制机制廉政建设作风建设
新形势下高校领导干部作风建设对策研究
欠发达地区创新型政府体制机制优化策略
《整顿党的作风》与党的作风建设
坚持严以用权 提高党员干部担责能力
浅谈财政监督工作思路
党的作风建设科学化的实践路径和保障机制研究
检察机关不规范司法行为的原因分析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高职院校深化校企合作体制机制探索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