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视阈下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研究

2017-11-08 23:25刘佩芝刘文查
党史文苑 2017年20期
关键词:特点

刘佩芝+刘文查

[摘要]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是从政权体系建设着手,辅之以法制、廉政建设以及特色的干部培养方式,形成了赣东北苏区独具特色的政权建设模式。方志敏率先提出“依靠农民,建立苏维埃”,并且自下而上建立了完整的政权系统,将武装斗争和土地革命紧密结合,使赣东北苏区成为全国模范苏区、“方志敏式根据地”。闽浙赣苏区的政权建设是成功的,对于巩固新生的闽浙赣政权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闽浙赣苏区 政权建设 特点

闽浙赣苏区是方志敏等人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创建的六大苏维埃区域之一,被中央授予全国唯一的苏维埃模范省,被毛泽东同志誉为“方志敏式根据地”。其大体经历了由弋横而信江,由信江而赣东北,由赣东北而闽浙皖赣的波浪式前进的几个发展阶段[1]p186。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政权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政权建设中,法制建设、廉政建设以及民主政权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绩。正是这种科学且富有地方特色的政权建设,给苏区人民带来了翻身与民主,为苏区的巩固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使它成为捍卫中央苏区的一道坚固屏障。

一、闽浙赣苏区政权的发展

1927年底,方志敏为了组织弋横暴动,成立了“农民革命团”作为基层革命群众组织,掌握乡村事务,起着临时权力机构的作用。这是党采取的正确方法,吸收了大量农民跟党干革命。随后弋横县苏维埃政府成立,赣东北人民武装建立政权,开始执政,符合党的八七会议精神。

1929年3月初,中共信江特委成立,内设组织、宣传、军事、职工等委员会和秘书处,职能齐全。同年10月,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正式成立,方志敏为主席。政府内设红军经理处、土地委员会等8个部门[1]p56。可以说,这是赣东北党的建设和政权建设史上的重要阶段。信江特区党组织在政权建设和军事上反局部“围剿”不断取得胜利后,得到较大发展。到1929年9月,特委已辖弋阳、横峰、贵溪、德兴、上饶、余江6个县委以及万年特区委,在铅山、乐平也建立了党组织,党员发展到6000余名。而在政权建设方面,至1930年5月,信江特區已成立了弋阳、横峰、德兴、贵溪、上饶、万年、余干、余江等县苏维埃政府。

为了方便根据地工作的开展,1930年,中共中央同意信江特委与赣东北特委合并,成立新的赣东北特委,苏区进入大发展时期。1930年8月1日,赣东北特区工农兵代表大会在弋阳芳家墩召开,大会决定将信江特区苏维埃政府改为赣东北特区革命委员会,方志敏任主席。1931年9月1日至5日,中共赣东北省第一次代表大会在省府葛源召开,根据中央决定,大会将赣东北特委升为赣东北省委,万永诚为书记,邵式平任军委主席。同年11月7日至14日,赣东北省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召开,成立了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选举了执行委员会,方志敏为主席,下设革命军事委员会、内务部、财政部、土地部、文化部、工农检察部、粮食部、卫生部、劳动部、裁判部、经济部、政治保卫局,机构全面,分工明确。

赣东北省苏维埃政府下辖闽北分区和赣东北各县苏维埃政府,横跨闽浙皖赣四省。1930至1931年进入大发展,尤其是浙西和皖南根据地政权划归赣东北省管辖。1932年11月,中共中央将赣东北省改为闽浙赣省,成立省苏,方志敏任主席。至此,闽浙赣苏区达到鼎盛时期,它的区域包括江西20余个县、福建12个县、浙江13个县、安徽7个县,苏区人口100余万。

闽浙赣苏区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地理位置上是中央苏区的保护屏障,还体现在它独特的创造力上,这种创造力被毛泽东在全国“二苏大”上高度赞扬,获得了中央政府颁发的“苏维埃模范省”荣誉。这是因为闽浙赣苏区培养了一支“模范”的干部队伍,有一套较完整的法律体系,有“鱼水般”的干群关系。

二、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的措施

闽浙赣苏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地方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党领导的一个重要苏区。党和苏区政府坚持斗争与建设相结合的方针,使得苏区波浪式向前发展。

1.民主政权建设。在赣东北建设什么样的政权,方志敏早就提出自己的看法:“目前苏维埃政权是工农专政,对于压迫剥削阶级,如地主资本家等,是实行专制,剥夺其政治上的权利和自由,对于劳苦群众则实行高度民主。”[2]p81它从根本上区别了苏区政权与国民党反动政权的性质,是赣东北人民建设民主政权的伟大尝试。第一,它规定苏区人民自己选举自己的政府。苏区人民均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有集会、结社、言论、出版等自由,有监督政府的权利。第二,苏区实行民主集中制。工农兵代表大会是苏区最高权力机关,分为省、县、区、乡四级。每一级的工农兵代表由下一级选举产生。在工农兵代表大会上选举出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会,负责日常行政事务。各级苏维埃重要的工作方针和计划,要经过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讨论通过方可执行,要向群众做工作报告,接受选民监督。

值得强调的是,方志敏十分重视廉政建设。苏区的廉政建设主要采取两种方法:一是以方志敏等为首的苏区党政领导起带头模范作用;二是明文规定严厉打击贪污腐败分子,以保证政府清廉。方志敏作为苏区主要领导人,是清正廉洁的典范。在他被捕时,敌军士兵从上身摸到下身,“从袄领捏到袜底,除了一只怀表和一支自来水笔之外,一个铜板都没有搜出”[2]p155。他在《清贫》中写道:“在这长期的奋斗中,我一向是过着朴素的生活,从没有奢侈过。经手的款项,总在数百万元;但为革命而筹集的金钱,是一点一滴的用之于革命事业。”方志敏是严于律己、克己奉公、勤俭节约的好榜样。1933年,省苏专门成立了督察机构工农检察部,是政府监督工作人员的职能部门,是广大民众监督政府的渠道,凡发现利用职权搞投机倒把的行为,各级政府给予严厉打击。对贪污分子进行罚款、降职,还登报“亮相”。苏区创造性地运用了民主监督和舆论监督,廉政建设取得良好效果,值得借鉴。正如方志敏所说:“清贫、洁白朴素的生活,正是我们革命者能够战胜许多困难的地方!”[2]p155endprint

赣东北苏区的民主政权建设是苏区人民的创举,是工农政权建设的重要探索,有效地巩固和发展了新生政权,取得了宝贵的政权建设经验。

2.干部队伍建设。方志敏提出干部要有“忠实的为群众谋利益的执政宗旨与理念”。当时苏区干部队伍除了少数知识分子外,绝大部分是工人、农民,整体素质不高,业务不熟,工作效率不高。因此,采取措施建设高效廉洁的干部队伍是当时最紧迫的任务。

第一,苏区政府规定,干部日常政治理论学习和文化学习并行,以促成“积极工作,积极学习”的良好作风,对当时普遍存在的“唯斗争之上,不要理论学习”的错误观念给予纠正。第二,建立干部巡视制度,要求干部深入基层。在《各级苏维埃工作条例》中明确指出:“各级苏维埃要以三分之二的人经常出去巡视,三分之一的人留在机关负责全部领导工作。”[3]p160将干部与群众组织起来,贯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树立政府为人民服务的形象,避免工作人员脱离群众、脱离实际的官僚主义。第三,建立干部参加生产制度,培养干部队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工作作风,专门成立了“生产协助委员会”,领导干部带头深入田间,保证了制度的贯彻执行。1933年《工农报》第七十二期专门对此作了报道。方志敏结合赣东北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干部队伍建设,造就了一支能办事、能吃苦、能切实为群众着想的干部队伍,成为苏区廉政建设的先锋。

3.苏区法制建设。1928年初,方志敏组织制定了《土地分配法》《平债法》,极大调动了农民参加革命的热情。1928年10月,苏维埃政权制定并颁布了《施政大纲》《土地临时分配法》,并依法执政。又颁布了《信江苏维埃临时组织法》《工会临时组织条例》《婚姻法》等,法制建设取得重大进步。1930年,苏区政府颁布的法律、法规门类齐全,包括苏维埃政府组织法、行政法、民法、刑法、经济法等,内容上更具完整性、创新性。据相关数据统计,赣东北苏区在短短6年的时间里所颁布创制的法律、法规达到30余部,目前找到25部。

培养优秀的司法干部,打造一支公正严明、刚正不阿的执法队伍是苏区的重要任务。为此,政府组织举办法律知识突击学习班,培养法律人才和大批工农干部,保证了司法干部队伍的纯洁性和执行力。

4.党政关系、干群关系建设。闽浙赣苏区在处理党和政府的关系上经历了一个探索过程。弋横起义组建的农民革命团,是革命的武装组织和政权组织,集党政军为一体。赣东北苏区开始了短暂的“以党代政,党包揽一切”的时期。随着代表会议制趋于完善,“以党代政”的问题被纠正。1929年颁布的《信江苏维埃政府临时组织法》规定,各级工农兵代表大会是最高权力机关,明确了苏维埃政权建设的核心问题,是党政分离的最早尝试,真正发挥苏维埃政府的作用。苏区经历了从“以党代政”到“坚持党的领导、民主专政”的转变,表明我党具备了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实际问题的能力。

方志敏曾形象地把苏区的干群关系比喻成“鱼水关系”,强调干部要深入到群众中去,发动群众,把解决群众困难落到实处。苏维埃政权是工农政权,是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政权,政权建设要以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的特点

毛泽东曾说,根据地建设实际上是武装割据,如果存在武装,就会形成割据,建立苏维埃政权。闽浙赣苏区的建设与发展不仅符合毛泽东总结的规律,还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成为全国苏区的模范。

1.较早地把马列主义与赣东北实际相结合。 十月革命使方志敏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在一个大国成功的案例,他率先提出“依靠农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口号,开始了“两条半枪闹革命”。方志敏認为,“革命问题是政权问题”[4]p199,只有“用武装暴动的手段夺取政权”才能使劳苦大众得到解放,并提出要以党的名义开展武装斗争。将马列主义与赣东北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放在整个中国革命大局中去谋划,成立了赣东北苏区政府,深化了对“武装夺取政权”的认识。

2.建立了自下而上的政权组织形式。纵观赣东北苏区发展历程,每一个阶段的发展都是根据赣东北苏区自身特点展开的。诚如毛泽东所说:“方志敏式之有根据地的,有计划地建设政权的,深入土地革命的,扩大人民武装的路线是由乡赤卫队、区赤卫大队、县赤卫总队、地方红军直至正规红军这样一套办法的,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5]p98。从建立中共党的支部到特区委,再到县委、信江特委、赣东北特委,直至建立赣东北省委、闽浙赣省委;从弋阳、横峰两县苏维埃,发展为信江苏维埃,再到赣东北苏维埃、闽浙赣苏维埃。

在权力机构的组成上,也是自下而上的,由各乡工农兵苏维埃所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全区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由各区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和各城市工农兵苏维埃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全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由各县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和省直属市工农兵苏维埃选举出来的代表组成全省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原则。

3.坚持政权建设与军队建设、土地革命相结合。1928年初,弋横暴动受挫,方志敏清醒认识到:“没有党领导的红军,可以发动一场暴动,一场起义,但暴动之后,不积极建立坚强能战的红军,无论如何,暴动是不能持久。”[4]p199因此,方志敏于1928年4月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二军第二师第十四团第一营第一连。1929年9月,发展到约1000人,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江西独立第一团,1930年7月扩编为红十军,1700余人。

土地革命也取得了显著成效。1929年11月,方志敏主持制定了《信江特区苏维埃临时土地法》,提出农民分好田,地主分差田,给地主留出路。所以赣东北苏区的土地政策深受人民欢迎。

4.重视白区赤化工作,巩固苏区政权。方志敏把白区赤化工作看成是苏区发展的重要任务。他曾派黄道前往贵溪等地秘密工作,在1929年1月组织贵余万起义,成立了三县苏维埃政权,开辟了大片苏区。这种苏区政权建设向白区推进的方法逐渐被推广,苏区呈波浪式发展。通过白区赤化工作而起义的国民党军队官兵,例如匡龙海,后来曾任(新)红十军代军长。

从基本的政权体系架构到实施、苏区干部培养方式,都体现“人民为主体,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卓有成效的法制建设和群众组织建设将党和人民紧紧联系起来,成为苏区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具有鲜明的特征,开展“依靠工农,建设政权”,与毛泽东“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相一致。闽浙赣苏区政权建设是成功。

参考文献:

[1]中共江西省委党史研究室,上饶市委党史工作办.闽浙皖赣苏区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年.

[2]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编.方志敏文集[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99.

[3]本书编写组.闽浙皖赣革命根据地史稿[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4]唐志全,陈学明.“方志敏式”革命根据地研究[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2002.

[5]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责任编辑/彭月才endprint

猜你喜欢
特点
关于小学体育业余训练的研究
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高中生道德价值观的特点及原因分析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利用野花组合营造花海景观的技术研究
浅谈现浇混凝土渠施工技术
机械制造自动化的特点及发展趋势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