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弘扬红色文化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的作用

2017-11-08 13:16李小春
党史文苑 2017年20期
关键词:红色文化意识形态作用

李小春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和发展,意识形态工作是我国当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关乎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红色文化因有着丰富的形式和深刻的内涵,是进行意识形态工作的天然载体,对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有着重要作用。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巩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渗透。

[关键词]红色文化 意识形态 作用

随着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的迅速发展,全球化进程加快,加强意识形态工作成为当前每个国家都非常重视的一项任务。意识形态总是以一定的文化为前提,存在于各种文化内核中,并由一定的文化内容、文化形式和文化环境所体现,每个国家都是通过以一定文化为载体来进行意识形态教化和传承,因而意识形态工作建设有赖于文化的承载。红色文化是我党在特定历史时期和历史环境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中国实踐中创造的一种特殊文化,其本身带有深深的意识形态烙印,并具有极强的影响力,对于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净化人们的心灵,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弘扬红色文化将有助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

一、有助于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

马克思主义是我国意识形态之根本,在新时期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人们思想信仰方面的主导地位,形成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思想观念与话语体系,让马克思主义占领思想的高台阵地,不断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红色文化就是中国共产党应用马克思主义于中国实践形成的先进文化形态,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具体形式之一,它有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核,又紧密联系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具体实际,是帮助人们树立和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的重要资源。

1.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际,马克思主义传到了中国,为中国先进分子学习、研究并接受。正是在这种科学信仰的指引下,有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共产党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领导中国革命,不断向前推进,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时期,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并与时俱进,引领中国走向了民族复兴的伟大道路。红色文化就是在此过程中应运而生,且不断发展、丰富,历久弥新,成为社会的强大精神力量。它与马克思主义具有高度一致性,其实质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成果。红色文化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史。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历史脉络,并自觉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崇高信仰。

2.红色文化是理想信念教育的最好教材。从红色文化自身特点来看,红色文化包括器物文化、制度文化、精神文化三个部分,是一部生动的历史教材,具有极强的感染力和现实意义。应用红色文化中感人的红色故事以教育,对典型的红色精神以学习和传承,对经典的红色制度文化加以研读,能够更加形象深刻地教育人民,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精神风貌,使红色基因在人们心中扎根,心灵受到洗礼,从而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

二、加强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

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是党的一项重要任务。苏联东欧巨变的历史事实告诉我们:如果一个执政党放弃了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权,这个国家的意识形态就会出现多元化,就会失去对外来有害思想的鉴别能力和抵御能力,从而造成自身的意识形态“异变”,最终造成亡党亡国。由此可见,意识形态建设的首要问题是坚持和加强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只有加强党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领导权,才能把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展的正确方向,防止外来意识形态的渗透,从根本上保证我国意识形态的安全。而红色文化是在党领导下创造的,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文化成果,弘扬红色文化有益于巩固和加强党在意识形态的领导权。

1.维护和巩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执政合法性是一个执政党的执政地位不断得以巩固的基础,也是执政党在意识形态领域获得真正领导权的关键所在。任何一个政权建立后,为巩固政权、维护秩序,就必须开发确保其执政地位合法性的资源。我国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创造的特有意识形态文化,红色文化的形成历史诠释了我们党执政合法性。自1840年鸦片战争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前,这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民族危机逐渐加深,随之涌现了一批又一批的领袖和力量试图摆脱危机、创设新制,从太平天国运动到百日维新再到辛亥革命等等,尝试或试行过各种政治主张和政治变革,但由于时代背景和自身阶级的局限性,最后均以失败告终。实践证明,中国革命要成功,必须要有一支更加富有组织纪律性和彻底革命性的阶级力量。历史选择了无产阶级,中国革命的领导责任也就落到了这一阶级的政党身上。在此过程中,一种新型的文化也就孕育而生,这种文化就是红色文化,这是历史进程中的必然。红色文化记载着中国共产党执政地位形成的历史必然性。弘扬红色文化,有益于巩固共产党执政的合法性。

2.增强对共产党领导的自觉认同。人们对党执政的认同,是确立党在意识形态领域领导地位的群众基础。只有在思想上对执政党产生深深的认同感,才会在行动上服从党的领导,才会在建设中形成稳固的合力。而这种认同感主要来自三个方面。首先,在执政合法性上。中国共产党诞生后,成功领导了中国革命并取得胜利,使人民翻身得到解放,获得他们从来没有过的利益,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衷心拥护共产党的领导。其次,在党的宗旨上。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一切为了人民。红色文化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史,共产党人的英雄事迹、革命精神和优秀品质,无不显示中国共产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群众建立起了血肉相连的亲密关系,因而得到人民的真诚拥戴。最后,在执政政绩上。红色文化记载着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在各个时期取得的瞩目成就,这些成就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和水平,能最有效、最直观地增强人们对共产党的认同感。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维护和巩固党执政地位的合法性,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人们对党领导的自觉认同,从内心服从党的领导,从而维护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领导地位。endprint

三、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核心价值观是对社会价值体系更加深层次的概括、更高水平的凝练,是价值体系中的灵魂性要素和精髓性内容,是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升华。它是在长久的历史发展中、不断地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与中国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现实紧密联系。它与红色文化同根同源,又与红色文化联系紧密。

1.红色文化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泉和动力。红色文化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它再现了党和人民在各个发展阶段的目标追求,记录着国家、民族追求独立、富强、复兴的轨迹。党所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国家层面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从根本上说,红色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着共同的历史渊源,两者内涵是一脉相承的,具有一致性。红色文化是党和人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形成和不断发展的,是推动中国不断前进的重要精神力量,同时也是新时期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动力源泉。

2.红色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感召力量。作为一种独特而优质的文化资源,红色文化更是一种促使人们由内而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感召力量。其一,地域分布上,红色文化资源分布广泛,党和人民在全国各地实践中都或多或少地留下了宝贵的红色文化资源,这些文化资源影响当地并辐射其他地区甚至影响全国,成为人们内心的一种独特的精神力量。其二,内容上,红色文化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真实存在,每一红色文化都代表着一段历史和不朽的精神品质。其三,形式上,红色文化直观可感,有着有形的物质载体。红色文化以其自身独特的吸引力、极强的感染力和奋发向上的鼓舞力,激励着每一个人去自觉吸纳红色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感召人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四、有利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渗透

伴随经济全球化进程,各种思想文化也在全球范围中交流碰撞,这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些国家面对中国的发展进步,恶意提出“新自由主义”“普世价值”等等理论,向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发起进攻。马克思曾尖锐地指出,“如果从观念上来考察,那么一定的意识形式的解体足以使整个时代颠覆”[1]。因此,抵制西方意识形态的渗透是我国当今意识形态工作的重中之重。而红色文化有着丰富的内涵、独特的形式,弘扬红色文化,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可以不断增强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自信心,提升对西方意识形态的抵抗力,有益于抵制西方敌对势力意识形态对我国的渗透。

1.坚定走中国道路,增强道路自信。红色文化承载着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光辉道路的记忆。中国共产党在每一次历史抉择关头总能把握住正确的发展道路。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我们党创造性地开展三大改造,引导中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新时期,我们党总结历史经验教训,实行改革开放,开创出崭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当前正向筑梦之路大步迈进。历史证明,每一次道路抉择都是正确的,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而红色文化就是在走中国道路的实践中形成的,记录着走中国道路的丰硕成果和宝贵经验。因此,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走中国特色道路的自信心,消除因社会一些尚不和谐的现象所带来的疑虑。

2.汇聚理论力量,增强理论自信。先进的理论是进行有效实践的科学指导,社会主义建设需要丰富而先进的理论基石。中国共产党在实践过程中形成了众多有中国特色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改革理论,这些理论就蕴含于红色文化之中,成为指引中国前进的行动指南。同时在新的实践中又孕育着新的理论成果,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我国各个时期的伟大成就都是在我们自己创立的理论指导下取得的。因此,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增强我们理论自觉、理论自信。

3.坚信社会主义,增强制度自信。红色文化中就有制度文化,涵盖中国共产党各个时期实事求是创立的各式各样特色制度。尤其是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这是重大的社会变革,人民之福,来之不易。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中国获得巨大进步。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下,我国发展成为国民经济总量居世界第二位。中国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通过弘扬红色文化,我们可以了解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革命歷程和历史必然性,增强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信。

4.奠定文化的强大底气,增强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进步的重要表现,更是推动国家走向强大的一种内在的“更基本、更深远、更持久的力量”。红色文化本身就是我国的先进文化,是全党和整个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宝藏。红色文化内涵丰富,充满着正能量,是我国人民的精神家园。弘扬红色文化,有利于我们奠定文化强大底气,提升文化软实力,增强文化自信,提高文化鉴别力,有效抵制有害糟粕文化的污染。

当前我们党面临着各种风险,首先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意识形态领域如果出了问题了,直接关乎国家安危和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一些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对中国崛起居心叵测,我国意识形态工作充满挑战。如何加强意识形态建设,抵制西方敌对势力的意识形态渗透,这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的,更应该发挥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册)[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

责任编辑/陈 洪endprint

猜你喜欢
红色文化意识形态作用
论红色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及实现路径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红色文化的价值诉求
文化软实力发展与我国意识形态安全
二胎题材电视剧的多维解读
红色文化书籍的历史及装帧的特色审美
新闻话语分析与意识形态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