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类工具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定位问题*

2017-11-09 07:59钟跃康
海峡科学 2017年9期
关键词:子系统工具学习者

钟跃康



微信类工具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定位问题*

钟跃康

福建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教师们尝试用微信类工具来处理合作与沟通需求,但实践中存在滥用、错用微信类工具等问题。针对这一问题,该文以信息系统规划方法理清混合式学习系统的总体结构,并确定微信类工具在混合式学习系统中的定位。基于目标教学法及混合式学习理论,首先创建了目标教学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然后在活动分析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式学习系统进行总体规划,并在此基础上为微信类工具确定功能定位。

微信 混合式学习 系统规划 学习过程模型 目标教学法

1 问题的提出

低成本、适用的混合式学习系统尚未在教学中应用推广,为了填补空缺,教师们尝试用微信类工具来处理合作与沟通需求,这些研究与实践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混合式学习的有益尝试,反映了这一信息技术已由社交领域向教学领域扩散。然而,在实践中,存在教学方法论与信息化技术融合不足的问题,表现为滥用与错用微信类工具。微信类工具在教学中应该扮演何种角色?其在整个混合式学习系统中如何定位?回答这些问题是用好微信类工具支持混合式学习的前提。

2 微信类工具和混合式学习的定义

“微信类工具”是指以微信为代表的一类通讯工具的总称,这类通讯工具常用于合作与沟通。典型的微信类工具还有QQ、金蝶云之家、钉钉等。微信、QQ更多用于非正式沟通,金蝶云之家、钉钉则是组织正式沟通工具。

“混合式学习”这一概念源自“Blending”,Blending一词的意思是混合或结合,Blending Learning (或 Blended Learning )的原有含义就是混合式学习或结合式学习,即各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所谓 Blending Learning,就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1]。混合式学习可以视为一种基于网络环境发展起来的新兴教学策略。这种教学策略通常以虚拟学习环境为基础,通过基于计算机的标准化学习系统,为在线学习的内容传递提供支持,促进师生在线交流[2]。

3 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

借鉴目标教学[3]及混合式学习[4]的成功实践,笔者将混合式学习过程设计为六个阶段:制定课时目标、准备学习资源、前提诊断、展示目标、实施目标、检测目标。

3.1 制定课时目标阶段

制定课时目标就是确定课堂教学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内容,并且用可以检测的学习结束时的学习行为加以具体描述。在制定课时目标环节,教师查阅培养方案并与其他教师合作确定课程学习目标、课时目标、确定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的内容,最终形成体现了课前计划及课堂计划的目标描述。课时目标一般需由多位教师共同决定,其间会有多次会议、即时消息或邮件形式的讨论,相应地会有文件版本的维护工作。

3.2 准备学习资源阶段

在这个阶段,教师精心准备学习资源、练习题库、学习资源及练习应用方案,并对传递通道进行选择。学习资源大量存在于线上,教师需要甄别筛选,有些学习资源由教师本人编写,面对大量的资源,教师会决定学习资源及练习题库应用方案。传递通道的选择要考虑学习者特征、规模、内容、学习模式。

3.3 前提诊断阶段

前提诊断是目标教学不容忽视的一个环节,是课时目标得以实施的前提和保证,其要求是在新课开始前,教师为绝大多数学生解决认知障碍。教师与学生本人需要了解学生对与新课内容关联的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也要了解学生对工具应用是否存在障碍。在此阶段,学生应用教师提供的学习素材测量并排除存在的认识障碍。

3.4 展示目标阶段

展示目标就是在教学前教师将学习目标明白、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展示目标的过程就是把教师心中的目标转化为学生心中的目标的过程。目标教学旨在通过目标引导学生的学习,把目标当成教与学的结合点,用目标调控教学。教师通过描述任务、展示学习资源、布置任务将目标明白、准确地向学生传达,并收集学生反馈,教师需要掌握学习任务的通知是否妥达。有时还需要收集学生自主拟定的学习实施计划,比如小组学习之下的综合实施计划,学生随时需要查询任务目标信息。

3.5 实施目标阶段

实施目标是目标教学的主体部分,其主要任务是利用目标化、意义化的材料,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切实有效地进行目标教学,实现既定的学习目标。实施模式可以多样化,混合式学习的模式主要有PurnimaValiathan提出的技能驱动型模式、态度驱动型模式、能力驱动型模式以及Barnum和Paarmann模式等四种类型的混合式学习模式。幕课、小组协作学习、翻转学习等方式可以灵活应用。无论采用哪一种策略,在目标实施环节,要让学生可以多通道获得学习资源,并满足师生、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线上线下组内协调、提供支持、交流沟通的便利,需要频繁发布与采集练习及检测信息,需要多次形成性评价反馈;学生们需要进行分享、报告、参与讨论,在师生面对面的课堂上,教师根据了解到的学生学习情况提供答疑及精讲。

3.6 检测目标阶段

检测目标是目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旨在“当堂检测”,以了解课堂教学效果,诊断学习问题,掌握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在翻转学习模式下,“当堂检测”常穿插于课前的自主学习活动中,与学习资源制作在一起。在这个环节,教师要掌握学生的目标达成情况、学生在线完成检测、学生查阅课程素材复习知识,查阅回顾问题解决过程,形成总结性评价并反馈,学生发表关于目标的意见,教师了解课堂教学效果。

4 混合式学习系统的总体规划

信息系统规划法有多种,其中信息工程法(IE)提供了建立企业模型、数据模型和过程模型的技术手段,其基础和核心是战略数据规划(Strategy data planning,SDP),这种方法首先通过业务分析建立企业模型,其次进行实体分析,建立主题数据模型,最后进行数据的分布分析,结合数据的存储地点,确定主题数据库的内容和结构,制定数据库的开发策略[5]。

笔者采用基于数据拟合的聚类方式对混合式学习系统进行子系统划分,主要的决策因素有数据存储方案、与其他信息系统潜在的数据交换需求、当前微信类工具的数据存储方案。混合式学习系统包含以下三个子系统。

图1 混合式学习系统子系统图

4.1 学习资源子系统

学习资源子系统存储学习资源、练习题库、学习资源及练习应用方案等数据。支持的活动有:教师准备学习资源及练习、教师选择与发布学习资源及练习。学习资源子系统用于处理丰富的学习资源,在这个系统中,教师优选“适当”的学习资源,并向“适当”的学习者发布。学习者也可借这个系统对线上线下各类学习资源进行处理。有些学习资源内置了练习等检测功能,练习完成情况应能传递到学习目标子系统,便于教师跟踪学生的学习进度。

4.2 学习目标子系统

学习目标子系统存储培养方案、学习目标、认识障碍、课时目标、课前计划、课堂计划、传递通道、学习者特征、目标检测报告、教学效果、学习任务等数据。支持的活动有:教师更新培养方案、教师确定课程学习目标及计划、教师或学习者识别认识障碍、教师或学习者修订目标、教师采集传递通道的性能参数、教师选择传递通道、教师采集学习者特征等信息、学习者完成练习或单元测试、教师生成形成性检测报告、学习者获取形成性评价反馈、学习者在线完成总结性检测、教师发布总结性评价报告、学习者获取总结性评价反馈、学习者评价课堂教学效果。

4.3 合作与沟通记录子系统

肯尼斯·C·劳顿等提出了“合作与沟通系统”这一概念[6],认为许多岗位需要分享信息并与他人互动,需要创建允许他们沟通、合作和共享创意的信息系统,这类信息系统包括基于互联网的合作环境、电子邮件和即时信息、通信工具(移动电话和其他移动设备)、社交网络、Wikis和虚拟世界,等等。如果按照这种分类,微信类工具属于“合作与沟通系统”。

合作与沟通记录子系统存储学习任务通知、学习任务领取记录、关于目标的反馈、组内活动记录、支持请求记录、交流沟通记录、检测通知、学生的实施计划、研究报告、激励记录等数据。支持的活动有:教师发布任务通知、学习者查询任务目标、系统自动记录学习者领取任务、教师调查学习者工具应用障碍、学习者关于目标的反馈、学习者自主拟定实施计划、学习者获得与使用学习资源、学习者组内协调、学习者获得支持、学习者交流沟通、教师发布检测通知、学习者分享知识或经验、学习者报告研究成果、教师或学习者参与讨论、组内或班级激励、学习者复习知识、教师或学习者查阅回顾问题解决过程。

5 微信类工具在混合式学习中的定位

混合式学习强调“五个适当”,应用适当的学习技术是“五个适当”之一,如果合作与沟通技术选择不当,混合式学习便难以落地。明确合作与沟通(信息传递)功能子系统的目标定位,是以微信类工具支持混合式学习所必须解决的问题。微信类工具是合作与沟通活动工具、存储合作与沟通活动数据、学习资源的手机客户端、学习目标控制工具。

5.1 合作与沟通活动工具

微信类工具是混合式学习的合作与沟通工具,虽然不是完全但基本能满足合作与沟通所需。以金蝶云之家为例,调查工具应用障碍、评价课堂教学效果可以用“问卷”;布置任务及记录学生领取任务可以用“任务”,学生关于目标的反馈、学生自主拟定实施计划的收集、提供支持、交流沟通、分享、报告、参与讨论可以用“同事圈”中的跟帖回复功能,内容是按主题有序组织的,方便学生查阅问题解决过程;激励可以用“点赞”;获得学习资源可通过“公告”中发布的资源链接,或用“应用中心”的开放应用API接口;检测通知发布、形成性评价反馈可用“公告”;组内协调可以使用“团队”,复习知识时可查阅云之家上发布的学习资源链接。

图2 金蝶云之家的合作与沟通功能示意图

5.2 存储合作与沟通活动数据

合作与沟通记录子系统的数据存储功能有学习任务通知、学习任务领取记录、关于目标的反馈、组内活动记录、支持请求记录、交流沟通记录、检测通知、学生的实施计划、研究报告、激励记录等数据类。

5.3 学习资源的手机客户端

目前学生普遍使用智能手机,微信类工具不仅可以作为学习资源的播放设备,还具有扮演学习资源入口的重要价值。教师可向学生的手机客户端推送链接,为学生获得学习资源提供支持;也可以直接将部分学习资源存储于微信类工具提供的云盘或群文件中。

5.4 学习目标转化工具

微信类工具可发挥学习目标转化工具的作用,将培养方案、学习目标、课时目标、课前计划、课堂计划、学习任务等部分数据存储在微信类工具平台中,以便学习者调用。也可对微信类工具加以开发,利用微信类工具提供的开放应用API接口,将学习目标子系统的应用发布于学习者手机中的微信类工具平台中,方便学习者调用学习目标子系统的功能。例如,填报学习者特征等信息、查询任务目标、形成性评价反馈、总结性评价反馈、评价课堂教学效果等。

6 结束语

本文结合目标教学法及混合式学习理论,采用信息系统规划的信息工程法进行研究,首先基于目标教学理论优化了混合式学习过程模型,在活动分析及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对混合式学习系统进行总体规划,然后据此识别出合作与沟通子系统的信息需求及其与其他系统的关联,从而确定微信类工具的定位:微信类工具是合作与沟通活动工具、存储合作与沟通活动数据、学习资源的手机客户端、学习目标控制工具。

[1] 何克抗. 从Blending 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上)[J]. 电化教育研究,2004(3):1-6.

[2] 黄荣怀,马丁,郑兰琴,等. 基于混合式学习的课程设计理论[J]. 电化教育研究,2009(1):9-14.

[3] 余文森,刘家访. 改革开放35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学改革模式评析[J]. 教师教育学报,2015(6):54-71.

[4] 李克东,赵建华. 混合学习的原理与应用模式[J]. 电化教育研究,2004 (7):1-6.

[5] 潘自强,黄丽华,熊伟,等. 信息系统战略规划方法及其组合策略的研究[J]. 管理科学学报,1999, 2(3):43-50.

[6] 肯尼期C·劳顿,简称P·劳顿. 管理信息系统[M]. 薛成华, 译.北京: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2017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以云技术优化目标教学的课堂教学结构”(编号:JSA170111)。

猜你喜欢
子系统工具学习者
不对中转子系统耦合动力学特性研究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GSM-R基站子系统同步方案研究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青年干部要当好新思想的学习者、宣讲者、践行者
准备工具:步骤:
驼峰测长设备在线监测子系统的设计与应用
“巧用”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