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师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2017-11-09 10:26辛洪涛
教育家 2017年34期
关键词:双桥师生学校

文 | 辛洪涛

做师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文 | 辛洪涛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双桥分校(以下简称双桥分校)的世界之所以与众不同,不仅是因为她有自己的学校文化传统,也不仅是因为有了“名校协作”的精神底蕴渗透其中,更是因为双桥教育的变化与她的文化传统,在相融共生中产生了奇妙的“化学反应”,由此创生的文化世界孕育出了独特的双桥人。

作为双桥分校的校长,我一直在引导教师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进行学习讨论。如何扎根于“传统”,在“传统”的滋养中延伸出新的触角,并且走出新路,从而使“现代”成为有传统底蕴的“现代”?传统和现代又如何在一所学校的发展中融合共生?带着这样的思考,我们双桥分校人提出:做师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在传统的老树上发新芽,开新花,呼吸新的空气,吸收新的养分,实现新的改变。

五种情怀:在成就他人中成就自我

尊重、关心、关爱每一名教职员工,让每个人有尊严、有发展、有温暖,这是学校领导的责任;让学生乐观自信、健康发展、学有特长,有一个精彩纷呈的初中经历,并且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基础,是每一个教育人的历史使命。一年来,我们创新机制、科学管理,科研引领、提升质量,促进学校课程改革和课堂创新,进而带动学校内涵发展;我们拓展资源、改善学校条件、改变学校面貌,使师生在更好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提升师生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我们倡导干部、师生、家长之间要有五种情怀,即:要有将心比心的真诚之心;涌泉相报的感恩之心;海纳百川的包容之心;各美其美的合作之心;成人之美的成全之心。形成师生和谐、同事和谐、干群和谐、家校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正是有这样一支团结的干部团队、一线团队、二线团队,才使我们整个学校具有战斗力,才促进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学校要发展,干部的引领作用很重要,干部要做师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首先,我们进一步明确工作标准,引领干部做有追求、有能力、有担当、有干劲、有规矩的五有干部;在能力层面上不断提升干部五项思维能力,即提升战略思维、历史思维、创新思维、哲学思维、底线思维的综合能力。要求干部不断运用五项思维能力来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在态度层面要牢固树立“能干,就多干,多干又干得好,干得好又不介意多干”的思想境界。

其次,促进干部思想素质、工作作风的整体提高,牢牢树立一岗双责,继续落实干部三进(进年级、进教研组、进班级)制度,深入第一线,创建“团结、进取、务实、深入、高效”的班子队伍。

再次,每学期召开班子民主生活会,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构建“问题+学习+反思”的能力提升机制,努力推进学校领导班子学习力、研究力、执行力、创新力的提升。

最后,不断加强对领导班子成员的选拔与培养,通过笔试、面试、答辩、民主测评等环节,选拔年轻同志担任重要职务,为班子注入新鲜血液。

幸福教师:在教育人生中提升境界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学校广大教师自觉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甘当铺路石,以崇高的人格力量引领学生前行,以深厚的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努力做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为了让教师寻找到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力量,学校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积极追求职业定位,感受因专业成长带来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愉悦。

搭建师徒结对平台,引领教师协作成长教师协作共事是走向幸福的重要途径,因为人的幸福指数更多源于身边人的和谐互助、共同成长。我校让教龄3年以下教师与学校的骨干教师结成师徒,采用徒弟听师傅课模仿学习、师傅针对性指导的方式,尽快让入职教师适应工作岗位;让教龄10年以下的青年教师与工大附中骨干教师结成15对师徒,每月做到“三个一”,即每月师傅进校听课指导一次,对一个月的备课情况进行指导,我校教师去工大附中听师傅一节课,深度交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针对骨干教师,采取外来特级教师带教的方法,促其能力进一步提升。外校特级教师每周一次来校听课,除指导教学设计、授课过程外,还定期进行讲座,帮助青年教师开阔视野。

开展岗位竞赛练兵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源于教师的专业能力。

首先我们加强对教师解题能力的培训,请各学科专家对如何出题进行培训,内容包括针对学科知识点如何设计考题、试题考点思路设计等,加深教师对知识的理解,为教师解题能力的提升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教师寻找不足,激发潜能,同时也为教师提供一个平台,使其深刻领会课改理念。

其次,积极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技能,提升其授课能力。组织青年教师进行微课比赛。请专家进行理论培训,带领教师参加工大附中举行的教师微课展示大会,参加“京研杯”课堂实录大赛等,青年教师积极参与录课竞赛,有效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张立红老师以问题引领,层层深入;黄文老师的英语作文网络批阅;谷睿老师的微视频尝试;王博老师的知识闯关……每一课例,都给老师们带来了全新的冲击。听课后,授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感受,同学科教师进行点评,引发教师更深层次的反思。教师队伍的教研氛围更加浓厚,大家学习热情高涨。

开展走出去学习提升活动,拓宽教师教育视野教师专业素养提升重要的推动力就是外出学习、开阔视野。我校多次组织年级组长、教研组长、班主任、骨干教师到西安进行学习培训,组织全体一线教师赴大连教师进修学校开展培训,多种形式的学习、交流、反思,有效开阔了教师的视野,丰富了教师的教学方法,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此外,每学年初,学校都聘请相关学科教研员出题,开展中考学科教师考研活动,让教师在考试中发现不足,提升专业素养。

在与专家亲密合作中获得自信,提升教师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专家多次到我校指导教育教学研究,老师们反复磨课、修改,说课、试讲,互相听课,同时请专家指导。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强化了同组备课,增强了教研氛围。课后,老师们积极与教研员交流,反思教学过程。这一视导过程是教师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是一个提升的过程。视导组给予的评价是:教师们工作热情高,教学设计进步很大。请专家出题进行现场操作考试,人人过关,有效丰富了课堂容量。正因为有专家及时有效的回应,促使一线教师的实践不断深入和细致化,思考的问题不断聚焦和生成。专家对教师点评的再点评,提升了教师透析问题的水平和课堂重建的能力,使教师对研究专题从模糊逐步到清晰,从清晰进而到自信。

在闲暇中提升生活品质,使教师感受工作生活的双重幸福学校积极创造条件满足教师生活和休闲所需,成立乒乓球、羽毛球、瑜伽、摄影等社团供老师们选择。寒暑假,教师结伴出游,通过博客、微信记录下所思所行。学校以尊重和信任、沟通和理解促使教师主动进行教育生命的自我完善,让教师品尝成长与成功、成事和成人的双重幸福。

为了让教师寻找到自我调整与更新的力量,学校鼓励教师在与学生互动的过程中追求积极的职业定位,在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中,感受因专业成长带来的深层次的幸福和愉悦。

—— 北京工业大学附属中学双桥分校校长 辛洪涛

“幸福教师”工程,促使一大批骨干教师成长为教育转型与变革实践的自觉追求者。目前,学校共有8名骨干教师,两名紫禁杯班主任,1名博士研究生,10名硕士研究生;立项市级课题4个。

和美课堂:在课堂历练中师生共进

“和美课堂”要求课堂教学各要素和谐统一,强调课堂是师生共同体验与成长的场所。我校倡导的“和美课堂”追求教学内容结构之美、设计开放之美、资源生成之美及生命涌动活力之美,实际表现为探究、互动、真实、德性和审美的课堂。具体为:探究的课堂——倡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互动的课堂——倡导师生、生生间深层次、有效互动;真实的课堂——鼓励师生在课堂上讲真话,袒露真实思想;德性的课堂——重视各学科育人价值的提升;审美的课堂——使每一堂课都给学生以美的感受与浸染。追求课堂“和、活、灵、美”境界,是我校教师团队对课堂教学“有机美”的追求与创造。

追求开放互动之“和”我们的“和美课堂”强调“教学内容的结构开放、教学设计的过程开放、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及师生生命的真实涌动”。积极开展各学科课堂、学科实践成果展示赛、综合实践活动设计赛、研究成果赛等,使竞赛贯穿于课堂学习、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极大激发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追求结构关联之“活”我们的“和美课堂”强调课堂内的动态生成必须“从点状向整体,从浅层到深层,从个体到全体,从错误到有益,从单一到多维”,有坡度地推进。学校确立了“课堂动态生成五策略”,即“有向开放—问题形成—互动生成—重组推进—拓展延伸”。我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书法》《空竹》《经典诵读》作为拓展课程中的必修课程进行实施,把《宋词鉴赏》《品读论语》《汉字趣谈》《定向越野》《武术》《跳绳》《象棋》《竹笛》作为拓展课程中的选修课程进行实施,把《传统诵读》《经典合唱》《灵动空竹》作为个性化课程去实施。将传统文化有机融入学校三层五类课程体系之中,从而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彰显育人特色。

追求有机融通之“灵”我们的“和美课堂”强调师生、生生间彼此人格的尊重、心灵的相通、情感的共鸣,并与知识形成相融。追求“厚”,坚持课堂教学与学科育人、教与学、教师与学生生命体验的丰富与有机融通。教师在课堂上进一步关注学生成长的过程性需要,有机融通一切有利于师生生命成长的资源。起于“真”,强调师生在课堂上讲真话,袒露真实思想。开展学科竞赛,浓厚学生学习氛围。结合学科特点,每位教师开学初上一节研究课,运用课堂观察发现教学中的一个集中问题点,提炼为一个研究微课题,展开实践研究,自选时间开一节问题改进课,最后一学年形成一篇研究论文或经验反思。

追求生命成长之“美”坚持每一堂课、每一学科给学生以生命成长之美的综合浸染,凸显语文源于“中华文化”的深厚浸润之美,数学思维逻辑的激情碰撞之美,英语中西文化的交融之美……各教研组围绕“以赛促学,以学促赛”开展了一系列学科竞赛活动:数学组通过百题竞赛、思维导图大赛、解方程大赛等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理化生组实验操作竞赛,重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史地政组时事述评赛、史地知识赛,提升学生学科素养;语文组开展“国学润心灵,诵读展风采”大型古诗词诵读活动;英语组举办英语跳蚤市场活动,学生以班级为单位制作个性化的英文展示牌等。比赛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在双桥分校,“五种情怀”升华着干部、教师、学生、家长的价值思想及行为实践,“幸福教师”诠释着新时代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要求,“和美课堂”促进着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学校因2016届学生中考成绩优秀而获得朝阳区进步校奖励,因2017届学生中考成绩优异而获得朝阳区优秀校奖励;2016年5月,家长对学校的综合满意度达98.3分,超区平均2.7分。学校发展步入了良性快车道。

如今的双桥分校人可以自信地说,我们不仅守护了这所学校的传统,而且为后来者再造了新的文化传统;我们同样可以自豪地说,在生命自觉、文化自觉和“教育改革”自觉的融通转化中,我们将执笔历史,而你们——教师、学生、家长、社会——将遇见更好的未来。

(作者单位:北京工大附中双桥分校)

猜你喜欢
双桥师生学校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饶桂芳
双桥酒:一个城市的记忆与味道
逢源双桥
学校推介
麻辣师生
Bobath握手和双桥运动翻身法对偏瘫患者康复的疗效观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