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倡议下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特点及政策建议

2017-11-10 19:31陈砺
对外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对外投资一带一路

[摘要]在分析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投资概况和投资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在“一帶一路”倡议下,加强中国与沿线国家的政治互信和对话机制、加大对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等政策建议,对深化和加强双方各领域的投资与合作意义深远。

[关键词]对外投资;沿线国家;一带一路

[中图分类号]F7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0-0057-03

[作者简介]陈砺(1979-),女,重庆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贸易。

[基金项目]受新疆自治区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石河子大学兵团屯垦经济研究中心项目资助(项目编号:XJEDU020213C04)。

2013年中国提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一带一路”倡议有助于构建均衡共赢的世界经济格局,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经济一直不景气,而中国巨大的市场及稳定的发展环境对国际资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及设立自贸区的新战略,以开放带动改革,以改革促进发展,为中国对外投资提供了更加广阔的空间。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一带一路”建设和国际产能合作加快推进,对外投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多边和双边务实合作深入推进等共同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中国对外投资进入了发展快车道。在“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下,2015年中国对沿线国家的投资也跨入新阶段,显示出强劲的发展势头和发展空间,众多发展中国家不同程度地需要中国投资的支持,以促进其加快发展,近几年来中国企业纷纷在全球市场布局,仅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超过180亿美元,为沿线国家创造超过10亿美元税收和超过16万个就业岗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已成为中国对外投资的热土。

一、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概况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1231亿美元,超过外商直接投资的1195.6亿美元,中国首次成为外资净输出国。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创下1456.7亿美元的历史新高,同比增长18.3%,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截至2015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达10978.6亿美元,位居全球第8位。2016年中国共对全球164个国家和地区7961家境外企业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实现对外投资1701亿美元,同比增长44.1%,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53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同比下降2%,占同期总额的8.5%,主要流向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家和地区。2017年1-4月,中国企业共对“一带一路”沿线的45个国家进行了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9.8亿美元,同比下降18.9%,占同期总额的151.1%,主要流向新加坡、老挝、印尼、巴基斯坦、马来西亚、柬埔寨、俄罗斯等国家和地区。中国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二、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特点

(一)对外投资额增幅较大

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达到1231亿美元,首次成为外资净输出国,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直接投资达到136.6亿美元,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1%。2015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达到1456.7亿美元的新高,同比增长18.3%,成为全球第二大对外投资国,投资存量位居全球第8位,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直接投资流量达189.3 亿美元,同比增长38.6%,是对全球投资增幅的2倍,占当年流量总额的13%。2016年中国对外投资达到1701亿美元,其中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3亿美元,同比下降23%,占同期总额的8.5%,对“一带一路”沿线的53个国家投资数量占对全球164个国家投资的近1/3,但投资额却不到当年对外投资总额的10%。近年来,中国虽然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已超500亿美元,但在对外投资总额中所占比重仍然相对较低。

(二)对外投资区位分布集中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区位分布中,中国对外直接投资主要集中在东南亚、西亚和南亚地区。2015年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流量位列前10 的国家有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联酋、印度、土耳其、越南、老挝、马来西亚和柬埔寨。截至2015 年末,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直接投资存量为1156.8 亿美元,占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存量的10.5%,位列前十的国家是新加坡、俄罗斯、印度尼西亚、哈萨克斯坦、老挝、阿联酋、缅甸、巴基斯坦、印度和柬埔寨。其中东南亚国家和地区吸引了超过一半的中国对“一带一路”直接投资,比如2015年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为105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了78倍,新加坡也是金融危机后连续10年对中国投资排名第一的国家,双向投资显著,其次中国对俄罗斯、印度尼西亚、老挝、泰国等投资也较多。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投资区位分布较为集中,受相关国家政治风险影响相对较大。一些东南亚国家政治局势复杂多变,特殊的地理区位和复杂的政治体制吸引了国际势力介入,政局一直不太稳定,例如缅甸,经济基础比较薄弱且外债较重,但近期中国在缅甸投资受政治社会因素干扰较大;越南经济增长潜力较大,中越领土争议对两国经贸关系负面影响严重;印度尼西亚经济增长潜力大,对中国投资依存度大,但限制本国原材料出口政策对中国资源类投资存有障碍;而中亚一些国家由于恐怖和极端主义活动频繁,导致政局动荡;柬埔寨的政治风险也较大,各种复杂的政治经济局势,构成中国对沿线一些国家的投资存在潜在风险。

(三)对外投资合作空间广阔

大多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增长潜力大,与中国资源互补性强,投资前景广阔。能源、交通运输、矿产资源和信息技术是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直接投资较集中的产业,对这些产业投资金额占比超过了70%。2016年中国实现对外投资1701亿美元,其中对制造业投资为310.6亿美元,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制造业投资达26.39 亿美元,主要分布在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等。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资源丰富,与中国经济互补性较强;中国与印度在基础设施投资领域有较大合作空间;伊拉克等中东地区能源丰富,投资主要以能源合作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中东欧国家在采矿、化工和旅游等产业有技术和资源优势,双方投资前景广阔。能源、矿产资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具有投资时间长、投资量大、回报慢等特点,尤其是对“一带一路”沿线一些国内政局不稳定的国家投资,投资期或投资回报期若遭遇不确定性风险发生,直接或间接损失往往较大。因此对此类国家进行投资前一定要仔细考察和评估,确保投资的安全,投资期和投资后要及时关注和跟踪相关国家政治经济及社会环境形势的发展变化。endprint

(四)对外投资企业以国企为主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的中国企业,主要来自北京、上海、广东和浙江四省市,其中仅2015年上海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投资达到92亿美元,同比增长24.8倍,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对上海的投资额达28亿美元,同比增长45.2%。对外投资企业以国有企业为主,投资项目在不同程度上与东道国政府推动有关。而民营企业由于受资金短缺,融资约束以及投资审批程序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营企业对外投资。国有企业则是面临着与全球跨国公司的竞争,机遇与挑战并存。跨国公司是欧美日等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投资的主要载体,多数东南亚国家的产业集群是通过跨国公司投资带动发展起来的,成为东南亚各国经济增长和产业升级的重要支柱,这些主要受到欧美日跨国公司产业投资的影响。中国企业到东南亚投资,必然会遭遇各种壁垒和问题,比如中国和日本在高铁建造方面各具优势,势均力敌,中国投资东南亚国家高铁行业,则面临着与日本的激烈竞争。中国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各有优势,将国有企业的好资源和好机制,与民营企业创新经营方式结合起来,对中国经济发展有再升级的作用,也是应对国外行业竞争的重要途径。

三、“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国对沿线国家投资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双方政治互信和对话机制

中菲南海争端、中越领土争议、西方经济制裁下的伊朗对中国能源投资环境构成一定风险;巴基斯坦社会安全问题以及柬埔寨政治风险等,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投资产生严重负面影響。因此加强两国政治互信和人文交流,是推动双方投资合作的重要基础和有力保障。首先,要加强双方政治互信,一是加强双边对话与交流,增强两国政府及企业间的互信,以政治友好协商促进双方投资,不断完善双边贸易投资便利化的制度框架。二是巩固中国与东道国互惠互信的合作关系,加快升级经济合作,冷静应对问题争端和冲突,继续坚持在双边框架下沟通和对话。其次,以投资合作平台和协调机制为保障,推动高层互访,开创双边贸易投资新局面。比如推进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孟中印缅经济走廊、中国—中东欧国家“16+1平台”等多边合作平台建设,探讨将中方“一带一路”倡议同其他国家倡议有效对接,实现互利合作和共同发展。建立双边工作联系机制和贸易摩擦协调机制,及时沟通两国贸易摩擦和投资政策等方面信息,更好地推进双方投资合作。最后,加强人文交流,一是积极推动公共外交活动,提高东道国政府和民众对中国投资的信任度,提升中国企业在当地文化传统、商业习惯、法律制度的接受度和互信度。二是推进和构建政府和企业及民间团体等之间的协调合作和联系。加强双方政治互信和对话机制,有利于缓解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外投资区位和产业分布较为集中的问题,降低相关国家政治风险的影响程度。

(二)加大对外投资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中国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对外投资,资金少和融资难是对外投资企业面临的主要障碍,因此建议相关机构根据对外投资企业特点和投资项目,提供和研发适合对外投资的金融产品,扩大合资合作项目基金和优惠贷款。加强人民币国际化合作,争取推行人民币试点结算,降低汇率变动带来的金融风险。具体来说,第一,加强国内金融机构对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融资支持力度,加快国内银行金融创新,根据投资项目设计金融产品,为企业提供差异化服务,支持对外投资企业更好发展。第二,赋予国外投资的中国企业更大的境外投资自主权,支持其通过多种融资方式获得境外金融资源。第三,进一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和完善中国与东道国货币互换机制,尽快确立人民币为区域内贸易投资主要结算货币,争取成为东道国主要储备货币之一。

(三)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营商环境

相关国家应认真考虑外资对当地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考虑进一步放松外国直接投资进入领域和外来劳工政策、简化外资审批程序以及对外资法律保护等措施。同时一些东道国需要加快国内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建设,落后的基础设施会严重制约本国经济发展,积极发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政策性金融机构作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促进投资和贸易便利化以及经贸往来。

(四)及时了解投资环境与政策,选择合适投资项目

中国对外投资的企业,需要及时了解和掌握东道国政治经济形势、法律法规、风俗习惯等投资环境和投资信息,根据当地发展形势和需求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投资。投资方式宜采用独资或与信誉好的企业合资合作。针对不同类型国家,投资侧重点也不同,比如中国企业对越南投资应重点放在第一产业上,在农业机械、农药、水产品加工行业直接投资效益较好,因为农业问题涉及两国经济政治和合作问题。俄罗斯、中亚国家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重点和关键节点,中东欧地区吸引中国投资的起点较低,但增长迅速,可以优先考虑罗马尼亚,罗马尼亚是中国进入欧洲的重要门户之一。中东欧一些国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大量需求,如高速公路和铁路、桥梁、机场、电站等,在清洁能源、矿产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有广阔的合作前景,优化与中东欧国家的贸易条件,加强海运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同时中国与中东欧国家政府间在贸易投资上提供了很多优惠政策,为加大双方经贸合作提供了便利。中国对外投资企业要及时了解东道国投资环境与投资政策,根据自身优势和特点以及结合东道国投资需求,选择合适的投资时机和投资项目,争取实现双赢。

(五)增强品牌和知识产权保护意识,树立中国品牌形象

随着中国企业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的不断深入,对其投资项目较多但名牌产品少,不利于中国企业良好形象的建立,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加强市场监管,坚决贯彻以质取胜战略,杜绝假冒伪劣产品进入对方国家,注意保护中国品牌和名牌效应,避免破坏中国企业投资和出口商品的信誉。国家应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为对外投资的中国企业知识产权纠纷提供支持和帮助。进一步加强中国在东道国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园区的建设与合作,增强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相关国家的国际援助力度,力促“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五通”发展,树立中国良好的品牌和投资形象。

(六)构建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防范机制

一是及时提供和更新国外投资环境和政策方面的信息。相关政府部门要及时发布和更新投资项目等相关国外投资的基本信息,以便对外投资企业及时了解和掌握国外投资形势,选择合适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时机。二是建立和完善国外投资风险预警体系。相关部门应根据目前国际局势和东道国政治经济发展形势,建立各国风险预警评价体系,关注和跟踪国外投资环境变化,及时有效地帮助对外投资企业分析国外投资形势和风险。三是对外投资企业要积极吸纳当地人才,积极融入当地文化,与东道国当地企业建立战略联盟,形成利益共同体,共同建立风险防范机制和争端解决机制。

[参考文献]

[1]李向阳.2015年亚太地区发展报告:一带一路[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5.

[2]李锋.“一带一路”推进过程中的投资规则构建[J].经济体制改革,2017(1).

[3]徐绍史.一带一路双向投资研究与案例分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6.

[4]朱峰.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人民币区域化发展的国际金融生态环境[J].东南亚纵横,2014(9).

[5]张庆萍,朱晶.中国与上合组织国家农业贸易与投资合作——基于“一带一路”战略框架下的分析[J].国际经济合作,2017(2).

(责任编辑:顾晓滨 马琳)endprint

猜你喜欢
对外投资一带一路
创造与替代:对外投资与本地就业关系研究
当前我国企业对外投资的动因探究
我国产能过剩问题产生的原因与对策探究
迈过海外风险
企业对外投资与跨国经营问题研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现状及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