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模式研究

2017-11-10 22:39赵红红张秋平石堃张萌梁利慧
对外经贸 2017年10期
关键词:农作物秸秆产业化黑龙江省

赵红红++张秋平++石堃++张萌++梁利慧

[摘要]黑龙江省的秸秆生物质能资源极其丰富,然而每年利用率却不乐观,农民大多采取就地焚烧方式处理秸秆,这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还引发了雾霾等环境问题。以农作物秸秆产业化模式为研究视角,在比较产业化模式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分析了秸秆资源化进程与各模式的内在契合点,并对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关键词]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产业化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283(2017)10-0077-03

[作者简介]赵红红(1995-),女,山西忻州人,本科生,研究方向:秸秆产业化研究。

[通讯作者]张秋平(1982-),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加工贸易及FDI。

[基金项目]哈尔滨商业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省级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610240045);黑龙江省普通本科高等学校青年创新人才培养计划项目(项目编号:UNPYSCT-2016052);哈尔滨商业大学青年创新人才支持项目(项目编号:2016QN023)。

一、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现状

黑龙江省作为商品粮基地,粮食产量巨大,其副产品作物秸秆资源量也非常可观。其中哈尔滨市、绥化市及农垦系统的秸秆产量约占全省2/3,玉米、水稻及大豆3种主要作物秸秆产量约占全省秸秆总产量的93%。水稻秸秆分布于黑龙江省各地,种植水稻万公顷以上市县近40个,形成稻谷秸秆生产集中区。近年来,黑龙江省挖掘资源潜力、因地制宜推广秸秆肥料化、饲料化、燃料化、原料化、基料化“五化”利用技术。在秸秆资源利用方面采用燃燒发电、固化成型、生产燃料乙醇、复合板材、秸秆造纸,饲料加工等方式,这些方式在黑龙江省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但是总体而言,秸秆资源利用仍处于初级粗放阶段,以能源化发电利用及肥料化还田利用为主,饲料化和原料化利用潜力较大,基料化利用处于起步阶段;同时,黑龙江省缺乏有效的秸秆回收物流体系,深度开发力度不足,从而造成秸秆资源产业化发展缓慢,无法在短期内完全遏制秸秆焚烧现象。

二、黑龙江省农作物秸秆资源化发展方式及其特点

(一)燃料处理方式

燃烧发电是秸秆利用的基本形式,现已趋于成熟。秸秆燃料转化技术主要包括高效燃烧、固化成型和混合发电。秸秆固化成型需要通过专用设备将粉碎的秸秆压缩为棒状、块状或颗粒状等成型燃料,其热效高,可提高其运输及贮存能力,但要求度高,工艺技术成熟度有待提高。燃烧发电是将秸秆直接燃烧或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混合燃烧或气化为可燃气体,进而驱动蒸汽轮机发电,此项技术可有效节省化石燃料用量,提高生物质能源利用率,目前已形成较为成熟的秸秆生物质发电技术路线。该种方式对于秸秆资源取材要求度低,但是需要将各地秸秆加以回收,由于秸秆所占空间大,分布分散,而且生产具有季节性,在运输和储存上有一定难度。

(二)饲料加工方式

粗饲料加工主要是将农作物秸秆进行粉碎,用作饲料。目前包括物理加工、化学处理和微生物处理三种方法。物理方法适用于任何种类的粗饲料,操作简单,在生产中常见且已经成熟;化学和生物方法主要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秸杆等,其难度高,但提高了秸秆饲料的适口性、营养价值和消化率,且宜长期贮存,从而使其产品附加值得到提高。在秸秆饲料化方面,其中秸秆饲料转化是其系统核心技术,秸秆的收储运是系统实施保障。

(三)秸秆精加工方式

秸秆精加工技术是在对秸秆原料进行分类粗加工的基础上,加入技术改造、研发创新成果,对产品进行精加工,以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从而为企业创造新的盈利点。秸秆精加工技术根据作用转化对象分为清洁制浆技术、复合材料生产技术和农用材料配制技术。适合于资金雄厚且注重创新研发的技术密集型产业。目前,黑龙江省已有多家秸秆板材企业,一批秸秆手工艺品生产企业也已出现。

三、秸秆产业化模式分析

(一)农业产业化模式概述

目前农业产业化主流模式有龙头企业带动型、中介组织带动型、合作社一体化模式,三种模式都对农业产业化发展起到较大的推动作用,但它们的联结机制、组织核心、适用条件以及优劣势却存在差异。

1.龙头企业带动型模式。该模式利用龙头企业的影响力、经济实力来带动农业的产业化流程。生产前,龙头企业就农作物的生产数量、质量、价格及其波动幅度等与农户协商并签订合同;生产时,农户根据合同组织农作物生产;生产后,龙头企业按照合同将所需标的物回收,利用自身优势对农产品进行精加工,以提升产品附加值,创造新的盈利点。龙头企业带动型产业化模式的主体主要是龙头企业和农户,两者围绕农作物如何生产、生产多少进行合作,农户主要是负责订单式生产,提供初级农产品,而龙头企业则需要发挥巨大的作用,包括农产品的收集、运输、存储、加工、销售、售后服务等。这种模式对龙头企业的业务能力和经营实力要求很高,双方都按所签订的合同履行义务和享受权利。这种模式中,由于龙头企业发挥了主导作用,而对农户的要求不高,适用于产品取材要求度低或者是刚刚起步发展的产业。

2.中介组织带动型模式。该模式在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增加了一个主体,即中介组织,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他们是作为龙头企业和农户之间的一个桥梁而存在的,起到了沟通农户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中介作为连接公司与农户的桥梁,通过提供生产技术、农资供应、政策信息传递等统一的服务,一方面提高了农业组织化程度;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的直接监督成本。这种模式具体可分为三大流程:生产前,中介组织分别和农户及龙头企业签订合同,并且按照生产要求将具体生产任务分配落实到个体农户;生产时,农户自行按照合同生产,而中介组织如行业协会等则给予技术方面的支持;生产后,中介组织进行农产品的收购存储,再转手给龙头企业,由龙头企业进行进一步的深加工及销售。中介组织带动型产业化模式,关键是中介组织,可以概括为“3+2+1”,即三个主体:农户、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两份合同:农户与中介组织签订合同,龙头企业与中介组织签订合同;一个对象:农作物秸秆。可见,这种模式下中介组织是核心,因此对中介组织要求比较高。一般在商业经济发达,企业竞争激烈的地区,在这些地区龙头企业的垄断力较弱,而各种中介组织较多,因此中介组织能够发挥较大的影响,各种中介组织能够很好地联结好龙头企业与农户,使供给和需求很好地对接。这种类型的产业模式,优势在于中介组织能够全方位地考虑龙头企业和农户两方面的诉求,更好地为农产品生产销售服务,适合于产品取材有一定要求、而生命周期处于成长期的企业。endprint

3.合作社一体化模式。农业合作社是由农户自愿结成的经济组织,该组织与农户建立紧密联系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农户提供生产资料的购买,农产品的销售、加工、运输、仓储以及相关农业技术、信息、服务等,能够做到“利润共享,风险共担”。农户以资金和劳动入股,实现了劳动与资本要素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提高了自身的积极性。该模式运作具体分为三大流程:生产前,由资金雄厚的企业投资入股建立合作社;生产时,合作社统一组织农作物生产并进行技术指导和培训;生产后,合作社对产品进行升级、进一步深加工延长了产业链,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并将农产品统一销售给市场零售企业,由零售企业进行市场零售。该模式的优势是从生产到销售,全部由农户做决策,能够最大限度地保证农户的利益,刺激农户的生产积极性,适合于发展阶段性时间长,已经趋于成熟的行业或者是附加值高的产业。

(二)秸秆产业化模式分析

在秸秆燃料化阶段,企业只需收集秸秆资源即可,维系其生产的动力,考虑到秸秆资源的储运难度大,企业可以建立秸秆资源大型储运仓,并在周围配套回收站点,这需要雄厚的资金实力。企业只需要与农户订立契约关系,农户则负责订单式生产并到期交货。龙头企业带动模式正好与之相吻合,企业负责产供销,农户负责订单式生产,双方通过契约实现了各自的利益。

秸秆饲料化和加工制造品方面,需要一个中介组织跟企业磋商,了解其取材要求,同时组织安排农户生产并进行管理,给予其一定的技术指导;而工艺制作品所需劳动力多,需要参与者掌握一定的加工工艺,需要将有一定学习能力的农户集中起来,进行指导,同时调动职工积极性,生产适销对路的高质量产品,农业合作社实行资本、劳动联合机制,引导农户参股,极大调动了其生产积极性。

综上,对比秸秆资源化过程以及产业化模式特点,经过变形,可以得到综合性的产业化模式,可概括为“4+3+1”,即四个主体:农户、合作社、中介组织、龙头企业;三份合同:农户与合作社签订合同,合作社与中介组织签订合同,中介组织与龙头企业签订合同;一个对象:农作物秸秆。农户自行组织合作社,负责组织生产和秸秆收集,并进行技术指导;中介组织负责与企业沟通,了解其需求,同时按照合同要求组织秸秆的运输和存储,龙头企业则依靠其雄厚的资金和技术实力以及强大的营销网络,进行秸秆精加工及其产品的销售与售后服务。

通过上述合作,企业减少了一个中间环节,市场交易成本降低,通过纵向交接,水平联合,农户可获得的利益也相应增加,产品的竞争优势也增加了;而企业则只负责精加工、销售、售后服务,这就降低了对其综合实力的资金要求,同时也避免了龙头企业强势而导致的农户没有议价权的局面。这一综合性的秸秆资源产业化发展模式,很好地适应了秸秆资源化的不同阶段要求,同时使参与各方的利益分配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杨秋海.“互联网+”视域下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创新研究[J].中州学刊,2016(9):39-42.

[2]陈建飞.基于制度创新理论下的云南省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4(26):85-87.

[3]裴雯雯.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J].商业时代,2013(10):117-118.

[4]刘寒梅.农业产业化组织模式:域外经营与借鉴[J].地方财政研究,2013(9):76-80.

(責任编辑:郭丽春梁宏伟)endprint

猜你喜欢
农作物秸秆产业化黑龙江省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黑龙江省节能监测中心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黑龙江省土壤污染防治实施方案
系统产业化之路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令
吉林省秸秆资源开发潜力及能源化综合利用效果分析
农作物秸秆人造板工业化生产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