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汉语,维吾尔语方位词“左,右”的尊卑观念及互译

2017-11-10 21:14努尔曼·热合曼
北方文学 2017年30期
关键词:尊卑方位词

努尔曼·热合曼

摘要:方位词在人们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增加了其引申意,其语义中包含了大量的文化涵义。 方位词“左,右”,“sol,o?”所表现出的文化内涵中都有“尊卑”之分,“左右”的汉维互为翻译也由于两个民族的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和不对称,考察语言和文化关系的时候,要注意到语言和文化都多元的、复杂的,其具有民族性等特征。

关键词:方位词;左右;尊卑

人类语言中表示空间概念的词语自然而然地就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类词。同时,表示空间及其状态的词语还常常通过隐喻或引申的方式。现代汉语把空间叫做“方所”,是由“方位”和“处所”两大范畴系统组成的语法范畴。本文对汉语,维吾尔语方位词“左,右”,“sol,o?”的文化蕴涵进行分析。方位词“东,西,南,北,上,下,左,右”表示方位之外还传达了丰富复杂的文化气息,其中的左和右两个词是在人们漫长的使用过程中,逐渐被扩展了引申意,其语义中蕴含了大量的文化习俗。老子说:“君子居则贵左,用兵则贵右……吉事尚左,凶事尚右。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两个词的语义也被赋予更丰富的文化内涵,在不同的民族对于“左”和“右”的文化涵义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左右方位词在人们心目中具有两种刚好相反的尊卑观念,也就是右尊左卑的和左尊右卑的观念,各自有不同的适应范围。

一、汉语“左,右”的尊卑观念

对中国人来说,从“左”或从“右”,不是一种盲目的任意行为,而是遵循着某种文化规定的。从古籍所述中国人对于“左、右”方位的选择看,大致表现为如下的规律。

(1)中国古人从阴阳观念出发,表现左尊右卑的观念。比如:“一阴一阳之为道”,“左眼为日,右眼为月”,“男左女右”等等。

(2)当指官位,职位,地位,财富等时表现右尊左卑的观念,比如:右客:尊贵的客人,右戚:皇家贵戚,右姓:豪族大姓,右署:高级官员。

左次:较差,左腾:地位较低的妾,左迁:贬官,左秩:较低的职位。

(3)当指吉凶坐位,方位,序次等时中国古人以左为尊。如:老子“吉事尚左,凶事尚右”今之民俗所谓“左眼跳财,右眼跳灾”,倘溯此源“左吉右凶”可谓源远流长;《仪礼.公食大夫礼》,“宾入门左”:《红楼梦》林黛玉进贾府时“熙凤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直到贾母说了“你是客,原应如此坐的”黛玉才安然入座,由迎春坐了“右手第一”,足見左尊于右。正如王力《古代汉语.车马》中所释:“古人乘车尚左,尊者在左。御者在中,另有一人在右陪乘,陪乘叫骖乘,又叫车右。”因而我国传统礼俗常“虚左以待”,留给尊贵的客人:再如“男左女右”则是重男轻女的反映。

随着时代发展,社会变革,政治影响文化观念更新,世界潮流冲击,今天人们对“左”,“右”的尊卑褒贬象征也在不断变化着。最典型的莫过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宁左勿右”,“左派”象征革命者,“右派”则是反动派。对方位词文化内涵的发掘,涉及原始文化,古代文化,当代文化,地域文化,外来文化,礼俗文化乃至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这些多元文化共存于一体之中,共同制约推动着语义的变异和消长。

二、维吾尔语“左,右”的尊卑观念

维吾尔族人来说“左,右”,“sol,o?”尊卑观念分得很清楚,还长期以来保持着右尊左卑的观念。这种观念的产生很可能与伊斯兰文化有关,它影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尤素甫·哈斯哈吉甫的《福乐智慧》中也可以看到这种宗教文化观,如:

iror yax?iliq o?,yamanliq u sol,须知善德为右,恶行为左,

j?h?nn?m solu?da,behi? o?da ol.你左边是地狱,右边是天国乐园。

i?iktin kirurd? kir o? put bil?n 进殿时须得右脚先进,

?mir qilsa a?la,paras?t bil?n.若有口谕,无须听真。

从上述例子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文化中一直存在右尊左卑的观念、先右后左也就很自然了。维吾尔族人在日常的生活上也养成了:进门一般要先迈右脚;穿上衣、裤子、鞋子时,要先穿右手、右腿、右脚;互相见面时把右手放到胸前问候或者彼此伸出右手,紧握右手问候;给客人敬茶时最好用双手,如不得已用一只手,一定要用右手;接触脏物时用左手,如排鼻涕、解便、擦洗羞体等习惯。在《利雅得圣训集》的《好事起右为嘉》篇中有“做小净、大净、土净、穿衣(鞋、靴子、裤子)、刷牙、打须、剃头、吃、饮、握手、出厕所、接东西、给东西等好事均先起右边,与此相反的事从左起为嘉行。如:揍鼻涕、向左吐痰、进厕所、脱鞋、脱靴子、脱衣裤等等;

在维吾尔语中 “右”,“o?”的引申意,更多地表现出了“好”、“尊”的一面。如:o? k?zid? qarimaq(正眼相看),t?liyi o?din k?lm?k(走运),o? ad?m(通情达理的人),o? quli(得力助手),pi?anisi o?(幸运儿),o??? qalmaq(自主的,随意的),o? t?turini bilm?k(全面地了解),i?ni o?i?? qilmaq(做事比较有条理)等等…,相对“左”,“sol”而言则没有明显地表现出“好”、“尊”的一面。这类词可以清晰地折射出在维吾尔语中总表现出尊右的现象。

语言中有些语素在词组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人的某些传统文化。汉语中涉及“左、右”的词语,在排列顺序上也总是左在前而右在后的。如:左膀右臂、左顾右盼、左右开弓等。在某些方面这种排列顺序也反映出了汉民族以左为尊的文化心理。

在维吾尔语中“左,右”的排列顺序上总是右在前而左在后的。比如:o?-soli(右-左),o?-sol ?a qarimaq(右看左看),o?-sol qol\ put\qulaq\k?z\mür?,(右-左手\脚\耳朵\眼睛\肩膀),o?-sol x?y(右-左手的:写字,做事等)。

三、汉语,维吾尔语“左,右”对应互译

(1)汉语,维吾尔语方位词“左,右”,“sol,o?”当名词时本质词义互译。如:左脑(sol mi??),右腿(o? put),右面(o? t?r?p),左臂(sol bil?k)等等。

(2)“左”是形容词时,表示偏、邪、不正常,错的,相反的意思,如:

左道旁门(saxta t?limat),左脾气(t?rsa mij?z),想左了(xata oylimaq),说左了(xata s?zlim?k),意见相左(pikir ixtilapi)等。

“右”是形容“上”的意思,(古人以右为尊)还有表示保守的、反动的如:

无出其右(uni?din yax?isi yoq),右派(o? eqim),右倾(o??il)等。

从上述汉语字典中的解释,不难看出在古代汉语中大多以“尊右”文化为主,在古代汉语中“右”表示“上”,而“左”表示“偏、邪”等 意。但由于用语习惯便以左为开头如:左右;左右逢源;左右开弓等词或者成语。但到了近代,便有了左比右好的观念,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中,出现了宁左勿右的文化现象。因此不同的时期汉文化中的左、右蕴含的文化观念也不同,学习汉语时关于左、右的理解,要揣摩其不同的语境和时代背景。

从维吾尔语大字典的释义中,可以看出,维吾尔语中“右”,“o?”引申义较多,而且多为正面的意义,这充分表现出了维吾尔族文化或维吾尔语中总出现尊右的现象。而“左”,“sol”一词除了基本意义外,引申意义较少。

四、结语

对于“左,右”,“sol,o?”所表达的文化内涵的发掘,涉及不同时期的文化、地域文化、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左和右是对称的方位词,二者相互补充的。有关“左右”的相互翻译也由于两个民族文化的不同而产生差异和不对称。许多场合,根据不同民族的不同文化习俗和用词习俗 “左右”一词会产生很多引申意,这就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不同民族的文化习俗和用词习俗去分析。而“左右”一词在汉语中反映出的多种文化色彩相对应地翻译成维语时就要复杂的多,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去斟酌其具体的语音色彩,才能恰当、准确地翻译。有时语言和文化中都有彼此矛盾的地方。这需要我们去分析它们的不同的层面。

参考文献:

[1]李斌.古代“左右”与“尊卑”关系考据[J].现代语文,2007(04).

[2]王堡.新疆少数民族语言文学论集[M].乌鲁木齐新疆大学出版社,2003.

[3]阿布都克里木.热合曼等编.维吾尔族习俗[M].乌鲁木齐:新疆青少年出版社,1996.

[4]海热提.乌斯曼.维吾尔族的方向崇尚分析[J].新疆大學学报,2010(01).

(作者单位:中央民族大学维吾尔语言文学系)

猜你喜欢
尊卑方位词
3~5岁听障儿童与健听儿童方位词理解能力比较研究
有讲究的方位词
读红楼 识礼仪 辨人情
倪进明
动物们的聚会
从“天人合一”的视角看“以左为尊”
平淡之中时见波澜
汉语方位词研究
基于汉语方位词特点的二语教学策略——以“左”“右”为例
温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