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域下宁夏生态环境保护探究

2017-11-11 08:45吴曼吴燕
商情 2017年37期
关键词:生态观生态环境保护

吴曼+吴燕

【摘要】宁夏是全国生态系统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是推进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和基础,宁夏应该抓住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机遇期,以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为指导,在治理、保护生态环境的步伐上迈向新的台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深刻地揭示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在实践上为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作用。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思想,旨在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为宁夏生态环境保护提供重要的提供理论支撑和引导。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生态观 生态环境 保护

一、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主要内容

从人类产生,便不断地认识自然改造自然,随着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工业革命的到来,科技快速提升,经济迅速增长,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也随之而来,马克思对此也给予了一定的关注。虽然受历史条件和时代发展的限制,马克思没有专门发表过关于生态环境的著作,但是其关于生态环境的理论也零散地分布在政治、经济、社会、哲学等理论当中。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生态观对于解决当前宁夏生态环境问题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一)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

人与自然是统一的。首先,自然界是人类社会存在的物质基础。一方面,自然界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了丰富的生产资料,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能量来源,没有大自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另一方面,自然界也为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提供丰富的生活资料,自然界中的空气、土壤、水等等,都是人类生存不可缺少的资料。马克思曾指出,“因为象其他动物一样,人的繁殖自然同生存资料相适应,所以对食物总是有或大或小的需求”。在马克思看来,自然界的存在是人类社会得以进行的前提,没有自然界的存在,便不会有人类以及人类社会,人们也不可能进行生产和生活。其次,人是自然的产物。自然界具有先在性,人的生存离不开自然,人是自然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当中并且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和谐共处的关系,破坏了自然也就破坏了人类的生存条件,影响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

人与自然是对立的。1839年恩格斯在《伍培河谷来信》中描述了伍培河被严重污染的情况,指出河流泛着红色的波浪,流过烟雾弥漫的工厂厂房和堆满棉纱的漂白工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人在陶醉于对自然的胜利的同时也遭到了自然界的报复,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砍伐森林,却使该地区成为不毛之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砍伐树木,毁掉了本地区的高山畜牧业:在欧洲大肆推广马铃薯的人也为该地带来了瘰疬症。人与自然之间的对立,决定了人类只有与自然和谐共处,才能长久生存,得到更好的发展。

生产实践人与自然联系的纽带。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不仅仅停留在人与自然辩证关系的单纯考察,而是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实践来进一步考察。马克思认为,人与自然之间联系的纽带就是人类劳动这种基本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人是有意识的存在物,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自觉能动性。人类通过生产实践改造世界,同时也改造人类自身,人类通过生产实践将自身与自然界联系起来。人类的实践活动影响着自然界,同时也影响着自身的生存和發展。

(二)资本主义的生产破坏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人类进入工业文明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但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资本的本质、资本家的剥削本性,致使生态系统不断遭到破坏。一方面,在高利润的利益驱使下,资本家不断向自然界索取,突破了自然规律和自然界的承受度,过度砍伐导致森林破坏,过度开垦土地导致土地肥力退化,过度掠夺资源导致资源紧张,完全忽视了掠夺式的生产带来的环境问题。恩格斯在阐述伍培河被污染时就已经意识到了产生这种污染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剥削制度。这种制度使资本家获取了大量财富,却造成了工人的普遍批穷;经济快速发展,却是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导致了人与自然的异化。另一方面资本家财富的积累是建立在对工人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资本家为了获取高额利润不断延长劳动时间、增加劳动强度,不断榨取工人的劳动成果,导致工人身体和精神的严重伤害,造成了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劳动本身的异化、人与自己类本质的异化、人和人的异化。马克思深刻批判造成这种异化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主张从根本上变革社会制度,才能重新恢复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和谐关系。

二、基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视角下宁夏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宁夏回族自治区位于我国西北沙漠与黄土高原过度地带,跨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寒区,深居西北内陆,远离海洋,总体生态环境脆弱。南部山区水土流失、中北部土地沙漠化、平原灌溉区土壤盐渍化严重:水资源总量不足、降水量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浪费、污染严重,并且利用率较低,“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为0.46,银川市区内湖泊湿地地补水问题日益严重,湖泊湿地出现水质污染、生态该功能退化现象,石嘴山市工业废弃物和生活污水回收利用率低”;干旱、风沙、霜冻、沙尘暴等自然灾害频繁。宁夏地处内陆,降雨量较少,但是局部地区洪涝灾害时有发生。脆弱的生态环境严重制约了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富裕宁夏、和谐宁夏、美丽宁夏的美好蓝图。

1、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马克思主义认为,自然为人类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物质资料,人是自然界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我们连同我们的肉、血和头脑都是属于自然界和存在于自然界之中的:我们对自然界的整个支配作用,就在于我们比其他一切生物强,能够认识和正确运用自然规律”。宁夏的生态治理也必须要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遵循自然规律,敬畏自然、保护自然、合理地利用自然,防止过度利用自然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宁夏长期发展。

第一,因地制宜,加强主体功能区建设。按照主体功能区划分的范围和要求,在以银川为主的一类重点开发区要凭借优势地位,引进农产品深加工技术,积极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大力发展服务业;在以灵武市、大武口区、惠农区、青铜峡市等为主的二类重点开发区要进行产业结构升级,合理进行工业布局;在以盐池县、同心县、隆德县、彭阳县为主的限制开发的生态区可以发展旅游、度假、休闲等绿色产业;在以永宁县、贺兰县、平罗县等为主的限制开发的农业区应该坚持清洁生产,做到资源合理、高效利用。endprint

第二,植树种草、扩大绿地覆盖面。宁夏地虎乌兰布和、腾格里沙漠和毛乌素沙地包围之中,土地沙漠化严重,为了缓解土地沙漠化的不利影响,应该继续开展植树造林工程,加强完善林地、草地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第三,合理利用水资源。宁夏地处西北内陆,降水量较少,水资源十分有限,人均水资源可利用量仅有670m3,为全国平均值的1/3,且水资源分布不均,工业污染严重,农业灌溉利用率较低,公民节水意识淡薄,所以農业生产要采用先进的灌溉技术,疏通渠道,减少水渗;工业上要采用节水设备,降低工业用水量;要加强居民生活用水管理,完善用水制度,大力宣传节水知识,鼓励居民节约用水。

第四,改善空气质量。受地里环境和以煤为主的能源产业结构的影响,宁夏空气质量“呈现典型的自然扬尘和煤烟型综合污染特征”,全区PM10不断上升,雾霾等大气污染已经越来越影响经济社会正常发展。必须认真落实大气污染防治工作,解决燃煤、扬尘引起的空气质量问题,重点加强企业二氧化硫、烟粉尘、扬尘治理,改造冬季供暖系统,减少集中供暖时间段的环境污染,加快煤、电改造步伐,大力发展城市公交,全面推行共享单车,实行绿色出行,减少污染物的排放。

第二,提升政府生态治理能力。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社会政府放任企业污染行为,致使环境污染不断扩大。因此,必须以此为鉴,在社会生态环境的治理中政府要合理规划资源的使用,加强环境监管,“只有按照统一的总计划协调地安排自己的生产力那种社会,才能允许工业按照最适合于它自己的发展和其他生产要素的保持或发展的原则分布于全国”。一方面,要完善生态保护制度。针对宁夏当地气候,结合生态环境现状,对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制度条款要予以修改或废止,对制度空白要快速予以填补,防止环保工作的钻空子、打擦边球行为。同时要要考虑宁夏少数民族区情,满足宁夏多元文化以及风俗习惯错综复杂的情况,避免引起民族矛盾。严格实行环境保护制度,加强环保综合监督,明确管理责任,强化考核与责任追究。另一方面要加大环保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宏观调作用,加大政府对环保资金的投入,增强社会责任,发挥政府在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主导作用。

第三,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主张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损害后代人的利益,这种观点在当代则体现为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可持续发展要求在开发利用自然的过程中要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互协调。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是建立在高消耗、高污染的基础之上的,宁夏更不例外,这严重破坏了生态环境,影响了宁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当前宁夏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由高消耗、高污染、低效益转变到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上来。限制淘汰一批如铁合金、电解铝等落后产能,结合宁夏的实际特点,发展诸如葡萄酒、机械装备、新能源产业,生物医药;深化枸杞、滩羊等农副产品的深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创新,发展环保产业,提高节能减排技术,解决环保技术瓶颈,创造绿色供给。

宁夏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宁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在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指导下,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态观生态环境保护
品德与社会课堂中学生人际交往价值取向的培养
《反杜林论》中的生态观及其当代价值
浅论中学生物教学中的“三生观”教育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的生态观
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评价体系研究
对媒体融合生态环境中出版教育的思考
我国对外贸易促进经济发展的研究
如何强化我国生态环境监察工作